高校行政部门教育改革探讨
时间:2022-02-26 02:48:31
导语:高校行政部门教育改革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为了推进高校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必须进一步改革并完善高校行政管理体系。高校行政部门是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前高校行政部门中仍存在着效率意识不强、服务意识不够、专业化水平低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职能的发挥。高校行政部门的改革路径应遵循服务型组织的思路,以教育和学术为服务目标,提升服务理念,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流程再造,构建部门协同机制,并完善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评估。
关键词:高校;教育改革;行政部门;服务型组织
一、引言
在党的报告中,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总体要求,对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新时代赋予教育新的发展要求、发展内涵,而教育改革也须有新定位、新使命、新特征。教育改革是全面的、整体的改革,而不是局部的。高校行政部门的改革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平的高低影响着教育目标的实现,行政管理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对于支持和促进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不断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行政部门的改革要以满足教师与学生需求为基础,为广大师生提供便捷服务为导向,从而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新时代背景下,高教领域体制机制改革着力点主要聚集在大学治理现代化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方面。以《清华大学综合改革方案》为例,其教育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和治理体系,探索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模式”。这一改革目标明确了高校教育改革的关键,那就是完善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能力,通过顶层设计、系统重构,将教育改革落在实处。而高校行政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的一部分,是完善的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对于保障学校功能的发挥和教育与科研目标的实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所大学的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是教师,高校的这一特点决定了高校内部行政管理的主要职能应当是为教师所从事的主要活动——教学与科研——服务。行政权力的职责不再是包揽学校一切事务,而是处理好行政事务,并与学术权力协调配合,为实现教育和学术目标服务,行政管理者的责任也“不是去控制学者,而是作为助手为他们服务”,并充分发挥学者与学术组织在学术事务决策和学术管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随着教育改革进入新阶段,总结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经验,提高对高校行政机关的认识,研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改善路径,对提升高校内部治理能力、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高校行政部门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行政部门的工作对于高校运行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这些工作的支持、服务,教学和科研工作不可能顺利进行。也就是说,教学科研工作和行政机关工作是相互依存的,教学科研工作需要行政机关的服务,行政机关的存在是以教学科研工作为前提的。但是,当前高校行政部门的运行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首先,高校行政部门效率意识不强。在高校中,普遍可见到教师们常为人事、财务等问题耗费大量精力跑多个部门,花费大量时间。传统分散的业务流程极大降低了高校行政工作的效率,影响了广大师生的工作与学习,部门间缺乏密切配合,同时机构内部还普遍存在文件多、会议多、办事程序复杂、工作效率低下的现象。行政部门职能分工详细,由专业化运作而导致的部门破碎化状况严重,部门间沟通协调困难,从而导致办事效率低,教师与学生满意度低。因此,高校行政机关应强化效率意识,改进工作方法与程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其次,服务意识不强。行政机关缺乏对教学与科研的服务意识,由于高校行政机关有一定的行政级别,存在官本位的现象,而作为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主体的教师反而成了最低层,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被压制。行政管理凌驾于服务,行政管理人员将自己的工作定位为对教学科研人员的领导,存在一种领导意识而不是服务意识。每个职能部门都有一支庞大的行政管理人员队伍,普遍存在的效率低、审批手续繁琐等问题导致每项工作的完成都需要较长的时间,大量挤占教师们的教学科研时间。高校行政管理应该是服务性的,而非管制性的。所以,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应该建立以服务于教师和学生为导向的调节机制,使其行政职能得到更好的发挥。最后,专业化水平不高。随着高校规模越来越大、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高校管理的层次日益加大和难度不断提高,而高校普遍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人才引进的国际化程度高,但不太重视行政管理队伍的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的专业化、国际化水平滞后,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教学科研与行政管理的发展建设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高校行政工作人员习惯于听从命令和安排,缺乏创新意识,无法全面、准确、及时的回应教学科研的需求。一流的大学需要有一流的行政体系作支撑,高校需要提高行政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同时,部分行政管理人员也承担着教学科研工作,存在行政、学术“双肩挑”的问题,行政事务会挤占做学术研究的时间,导致行政、学术均无法达到较高水平。为了推进高校教育事业全面发展,行政管理与教学科研需要协同发展,不断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与职业水平,以教学科研的需求为导向,全面回应教师和学生的需求。
三、服务型组织的基本理念
20世纪80年代初,新公共管理思想逐渐发展完善,以客户为核心的服务性行政概念逐步被引入到行政模式的构建中来,成为探索行政改革的重要模式。继而产生的新公共服务思想更是强调服务是一种基本理念和价值追求,行政组织应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上,把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作为其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基本宗旨。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核心强调服务型组织应是把服务作为一种基本的理念和价值追求,以服务对象为目标,将组织中的管理人员定位为服务的提供者,并注重效率、效果以及服务质量的组织。服务型组织的理念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讨论:首先,服务型组织强调服务本位的核心理念。理念的革新是组织改革的前提,应强调服务型组织的服务职能,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将提供更好更便捷的服务作为组织的目标,管理者应将自身定位在服务者角色上。传统的行政管理理念强调权威、顺从,通常将教师和学生当成管理对象,管理人员和师生之间无法做到平等与尊重。高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这决定了高校行政部门的服务对象是学生与教学科研人员,因此高校行政管理需要以服务教学和科研活动为目标,回应学生与教学科研人员的需求,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与科研环境。因此从服务型组织的角度看,行政管理部门应改变以往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式,将自身定位在服务者的角色上,充分尊重广大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为教师投身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便利,为学生的学习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其次,服务型组织是服务效率高、能够灵活回应多元需求的组织。作为一个庞大的组织,高校管理活动复杂,因此要对其流程进行科学的设计。一方面,要对学校各职能部处的主要服务事项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和设计,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另一方面,改变以往职能分配式的工作安排方式,围绕某项行政事务,将相关的业务、步骤、环节整合集成在一起,建立“一站式”的综合业务流程,形成目标明确、协调一致的专门工作团队,共同完成相关工作。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已开始建立以师生为导向的一站式服务模式,目的是让师生们获得快捷的服务,避免他们在相关的行政事务办理上来回奔波,提高教师与学生对服务品质的满意度。流程再造需要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将组织的层级、职能和部门全方位地打通,多个部门联合,以一种整合的而不是各自为政的方式提供服务,从而提高整个组织的运行效率。最后,服务型组织需要专业化人员的支撑。组织的专业化水平影响着服务水平的高低,高校应引进并培养专业的行政管理人才,使管理走向专业化、科学化。美国公立大学在学校管理中就明确行政部门的定位,打造专业化管理团队。在确定管理人员的遴选资格和选聘过程中,专业化定位无所不在。首先,美国大学都是聘用专业的管理人员来承担管理职责,非常看重应聘者的管理经验和其应聘职位所需的专门知识,管理人员普遍是发展规划、教学、科研、财务、人力资源、设施、公共关系等方面的专家。其次,专业化定位还表现管理人员多数被要求是专职的,他们不能同时兼任其他的教学、科研工作,从而提高学校行政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管理水平。
四、高校行政部门改革路径
推动高校教育改革,要有问题意识,并以问题驱动改革,如果问题寻找、分析、判断得不准确、不透彻、不全面,就会偏离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因此针对上文中提到的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服务型组织的理念为指导,提出以下改革路径:一是树立服务理念。为学术服务、为师生服务是高校行政管理的关键要素和核心价值。当前高校行政管理强化了行政部门的行政权力而弱化了其服务职能,使高校行政部门更加关注对上级决策的执行力度,而忽略了为师生服务才是其根本任务和目的。高校作为一个学术型组织,学术性是其根本属性,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中心工作,高校行政组织的设置和运行都必须围绕教学和科研而展开。管理是为组织成员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应明确服务本位的核心理念,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教育和学术环境,让每个师生都能在其中安心地工作、学习和生活,以更好地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二是流程再造。由于高校行政部门的工作内容是以职能为导向,服务的提供缺乏整体性,部门林立的运作方式使整体绩效不佳。因此需要以教师与学生为导向,重构服务提供流程,围绕结果建立整体性的运作方式。应对学校的支持性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强化一站式的服务方式,以提高服务绩效。对行政流程进行再造,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消除部门内部的本位主义,从而保证学校教学与科研高开展。高校要围绕教师与学生的需求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思考和改革,强调各部门之间业务、信息、服务的整合和协同办公。简化高校行政系统,对一些办事流程进行整合,去除不必要的环节,为师生提供一次到位的服务。三是建立部门协同机制。部门间的协调不畅会导致信息流动不佳、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要在部门中建立合作理念,行政部门上下级之间以及不同的部门之间是协作关系,克服组织部门之间的壁垒,将组织运作的方式由原来的从各自为战转变为完成目标而进行协作,应共同以服务者的身份面向全校师生,为高校的有序运转提供重要保障。构建跨部门联动机制,加强不同部门之间工作人员的互动、对话,增强部门间的协调联动能力,提升组织的运作效率、灵活性与应变能力,提高对服务对象需求的回应能力,及时掌握教师与学生的需求与意见,并快速做出反应,有效地解决服务对象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四是加强信息化水平。繁琐的办事流程和部门之间的壁垒降低了学校的运行速度和工作效率,而且由于校区面积大、部门分散等现实因素,给师生办事带来很多不便,而网络化、信息化技术为简化流程、打破壁垒、提高服务效率提供了基础。高校应科学安排审批流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服务水平,在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的基础上简化办事流程,为师生提供迅速的反馈、快捷及时的服务。可在网上办理的事项就在网上办理,规范并简化办事人需要提交的材料。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打破各部门壁垒,通过信息的充分共享,提高行政组织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建立网上服务大厅,利用信息技术将各部门联系起来,提供整合性的一站式的服务。五是提高专业化水平。高校的管理人员在高校管理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科学协调学校人、财、物和力的组织者,能够有效地提升高校的管理效能。对于高校来说,出色的管理队伍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坚强后盾。由于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了高校的管理工作,甚至决定了高校管理的最终效能,因此高校行政管理水平也要跟上其他方面的发展[13]。当前高校要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打造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引进国际化管理人才与先进的管理方法与手段,学习世界一流高校的管理经验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加以应用。完善保障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的制度和激励机制,建立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系统,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从而全面提高行政管理队伍的水平。六是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考核。高校行政部门改革要以服务结果为导向进行绩效考核,建立服务评价机制。广大师生是高校管理与服务的对象,他们对高校行政工作的好坏最有发言权。因此高校的服务考评制度除了发挥学校行政的人事任用、考核、奖惩等制度的激励作用之外,应以师生满意度为根本价值取向,以服务质量的高低为评价标准,来确定各项考核指标和细则,如服务态度、服务速度、服务投诉率等都是重要考核指标。师生能够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对行政管理部门的服务内容、质量与方式进行评价和监督,以不断提高其服务水平。
作者:王巧 曹峰 曹凯莉 单位: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2.清华大学中国社会风险评估研究中心 3.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 上一篇:幼儿园小班班级管理思考
- 下一篇:专业认证工程教育改革研究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