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教师胜任力探讨
时间:2022-01-11 03:46:26
导语:教育改革教师胜任力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对改革方案的理解程度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行动的动力。一线教师对改革方案的理解决定了如何实施教学。然而,方案通常只是为改革提供一种理念或方向,并不会具体指导教师如何实施教学。为了提高方案的可实施性,每次改革方案出台后,都会有相关专家对方案进行解读,为一线教师实施改革提出建议。遗憾的是,这些专家的解读往往各有千秋,造成一线教师的迷茫,不知道听取谁的建议,为了不犯错误,大多数教师会选择墨守成规,静观其变。这是很多改革无法推进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为了提高教师对改革方案的理解程度,改革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方案的制定应科学合理。目前,大部分的改革方案都是由相关的教育专家制定的。虽然教育专家在教育方面的知识渊博,但毕竟对一线的教学不甚了解,有些方案难免会忽略教学的实际情况。而且,专家教育方面的能力总体高于一线教师的能力,制定方案时有可能无法考虑到教师的实际能力。所以,方案制定时,应有一线教师的参与或者征求一线教师的建议,增强一线教师的参与感。这样既可以使方案更加科学合理,又有利于一线教师对方案的理解。二是方案的内容应简洁明确。教育改革方案是要面向广大专家、一线教师、学生家长、全体学生以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的,应保证大部分人都能理解,不宜用过多专业的或拗口的字词,不宜模棱两可。一线教师作为改革的直接实施者,他们对方案的理解至关重要,方案制定时应考虑到一线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繁重的工作,不能让一线教师在解读方案时耗费太多精力。方案简洁明确,不仅便于一线教师理解形成明确的目标,而且利于记忆,使方案更容易内化为教师的职业素养。三是方案出台后,要有权威专家的解读。为了保证方案得到正确的实施,有关方案出台后,应安排专家对方案进行解读,进行解读的专家应观点一致,不要造成教师的迷惑与反感,从而使方案实施混乱。对改革方案的理解,涉及到教师的情意、素质、知识、技能等各个方面,对教师的胜任力有很高要求,也是改革顺利进行的基础。
二、对改革方案的认可程度
理解方案后,是否认可方案,是决定一线教师是否实施方案的关键。改革是一个综合的工程,牵涉到各个方面。改革必定会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方式、教学任务、薪资待遇、社会地位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改革严重损害了教师的利益,必定无法获得教师的认可。为了改革的顺利推行,改革在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方式提出更高要求,加重教师的教学任务时,一定要相应地提高教师的薪资待遇与社会地位。改革要给予教师一定的自由,如果教师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与阻碍,可以对改革进行相应的调整。提高教师对改革方案的认可程度,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循序渐进的原则。任何改革方案出台前,方案都会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要求改革从新入学的一届学生开始实施,却很少考虑教师的接受程度。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任务,而且老教师占学校师资的大部分,不可能要求改革从新入职的教师开始实施。立刻实施改革,容易让教师望而生畏,拒绝改革。改革应考虑到教师的接受程度,给教师一定的适应时间,循序渐进的推行改革。二是以正面激励为主。对教师的引导,应该以鼓励为主。对积极认可实施方案的教师应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鼓励,给其他教师做一个榜样。正面的激励反而有利于教师提高对方案的认可度。社会、政府等要相信教师的良知,相信每个教师都愿意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看到实施方案后教学质量提高,也会提高对方案的认可程度。三是教师培训落到实处。要想将方案的精神宗旨快速、高效、准确地传达给一线教师,获得一线教师的认可,培训是最佳的选择。现在,由于教师的各类培训越来越多,致使很多培训成为教师的负担,心理上对培训产生反感,从而使培训结果不尽如人意。培训者参差不齐,有些培训者自己对方案都不甚了解,使教师在培训后对改革方案产生误解。培训方式也比较单一,一般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没有互动沟通,降低了参加培训教师的积极性。最糟糕的情况是,培训流于形式,只要参加者签到,然后组织者照相证明一下培训过就可以了。教师培训时一定要规避以上问题。同时,对培训者的管理也要加强,使培训者正确传达改革的精神。在培训中加强互动,听取一线教师的建议,解答他们的困惑,使教师对方案有正确的理解,提高对方案的认可。提高教师对方案的认可程度,最重要的是引导教师的情感态度和动机,使教师愿意改革,想要改革。
三、实施改革方案的能力
即使教师完全理解并认可改革方案,也不一定能将改革的精神顺利地体现在他的课堂中。改革肯定会对教师的各方面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这些能力教师不一定在改革前就具有。对于这些能力欠缺的教师,政府和学校要为其完善自身提供便利,甚至鼓励教师完善自身。一是学校为教师完善自身提供便利。如果教师愿意通过培训、游学、深造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能力,学校方面应为其提供便利,使其无后顾之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明确规定,教师具有接受培训的权利,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因为各方利益的权衡,教师的这项权利往往无法保证。在改革中,政府、学校为其提供便利,不仅保证了教师的权利,而且有利于改革顺利实施以及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学校加强与师范院校的合作。师范院校拥有教育学方面的专家,对各种教育改革方案、政策的理解往往更深入透彻,加强与师范院校的合作有利于加深学校以及教师对各种政策的理解。教师职业本身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但是教师工作在身,往往无法抽出时间对新的教育观念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加强合作,安排师范院校的学生“顶岗实习”,不仅使本校教师有时间系统地进行学习,而且通过实习,学校也可以从实习生中培养优秀的新教师,为学校注入新的血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缩短新教师入职后的适应期。三是高校提高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主要力量,新教师的胜任力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范院校的培养方式。高校在师范生学习过程中加强关于相关政策的教育,培养其适应改革的必要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师范生顺利入职,并尽快适应改革,从整体上提高教师适应改革的能力。四是教师个人要积极了解、参与改革。现在信息畅达,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改革信息,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自己。教师要积极地适应改革,积极提高自己,不能消极被动地等待其他人的帮助。改革是大势所趋,不接受改革必定会被淘汰,所以教师要掌握主动权。
作者:何欢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