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路径探讨

时间:2022-07-27 11:40:47

导语: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路径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路径探讨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期,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为大学生就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诸多挑战,这要求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应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十三五”时期,以就业为导向应成为我国高职院校教学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高职院校培养和输送的人才是服务于生产一线的技术能手和中坚力量,如何通过课程体系改革将其培养成新兴产业需要的能工巧匠,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承担着和其他技术类学科不同的重要任务,在高职院校学科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一方面要求高职思政教育以市场为风向标进行改革,革新教育理念;另一方面要求思政课程设置以服务就业为出发点,以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为培养目标。本文试探索就业导向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路径,为体现思政教育的职业性,发挥思政教育对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促进作用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概述

(一)概念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主体是高职院校,内容是思政教育,客体是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目标是提高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同时提高其就业竞争力。以就业为导向,是将就业作为思政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终极目标,教育资源的配置应以提高就业率为出发点,评价体系应以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关键绩效指标,课程设置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使高职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教学理念是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具有两个特征:第一,培养的人才兼具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在就业导向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要培养出兼具德育理论与技术操控能力的高职学生。与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相比,高职毕业生有明显优势,他们不仅拥有专业理论知识,还具有专业技能,就业竞争力较强。第二,以市场需求性为主。与传统思政教学模式不同,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政教学根据市场实际需求开展,有针对性地培养,社会实践环节比重较大,专业设置比较灵活,毕业生能很快适应市场需求。

(二)作用

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同时,拥有核心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实现充分就业和创业。根据我国高职院校的实践经验,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政教育的作用可归结为以下三方面:第一,有利于创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出发点之一,如果高职院校不能有效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政教育,思政教育将难以得到创新。把就业贯穿于高职思政教育过程中,接受实际的检验,才能依据市场需求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创新高职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第二,有利于培养高素质毕业生。通过思政教育形塑学生价值观念,通过就业实践环节矫正学生对外界社会的错误认知,从而使其发展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把思政教育与就业相结合,能有效帮助高职学生树立并践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就业观和创业观,帮助高职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第三,有利于指导高职毕业生就业。思政教育是高职院校基础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高职学生德育修养的主要方法。把就业内容引入思政教育,使高职生对就业有更深的认知,有利于提高其抗压能力,从容面对就业压力。合理就业是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目标,通过高职思政教育对就业的指导,可以使高职学生更加明确就业的方向。

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以就业为导向的必要性

我国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要紧紧围绕就业问题展开,思政教育要以提高高职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为中心,承担思政教育在新时期的历史使命。首先,职业院校近年来逐步形成了思政教育就业导向的办学模式,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是在践行该办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课程设置与就业需求相结合,得到了广大任课教师、高职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好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课程改革应大胆借鉴其他学科的经验,以就业为课程改革导向开展思政课程的教学和改革。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改革围绕就业进行,能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使其适应用人单位的工作需求,进而达到思政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其次,在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追求下,用人单位将综合考察高职毕业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是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而定,德才兼备是所有用人单位选择员工的要求。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改革应当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挖掘思政教育的职业性和市场化特征,积极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政教育改革模式,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择业能力。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思政教育,可以在引导高职毕业生就业上发挥独特的功能。最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主要采用的办学模式,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是在创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课程改革,必须紧密结合高职学生实际、学校实际和用人单位实际,绝不能脱离这三个实际孤立办学。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思政课程改革,一方面可以借鉴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成功经验,减少课程改革中的部分障碍;另一方面也是对该办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路径

(一)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念

高职院校在就业导向下开展思政教育改革实践,首先应转变思政教育理念。一方面,高职院校要积极营造思政教育课程改革环境,引导师生树立就业导向的思政教育思维,突出思政教育的职业性,创造条件让高职学生参加思政教学实践活动,例如可以让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深入生产一线,通过与企业技术人员交流,理解技术人员的辛勤劳动,在实践中树立创业与就业的意识。另一方面,任课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开展思政教学,突出思政教学的就业导向,在教学中把就业内容融入思政教育,转变原有教学理念,创造性地将思政教育的职业性融入教学环节。

(二)坚持解决“两个”问题相结合

“两个”问题是指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和思想问题。思政课堂是高职院校开思政教育和提升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阵地,在就业导向下,思政教育应坚持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和思想问题相结合,确保思政教育改革在就业方面取得预期成效。首先,任课教师在通过思政教育引导高职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时,还要着力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例如可在思政课堂增加讨论环节,让高职学生就道德素养对职业的影响、思政职业化的出路等话题展开讨论,增强高职学生对职业与道德关系的理解。其次,任课教师应关注高职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了解高职学生关注的热点和实际需求,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精神,帮助高职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职业和认识社会,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就业问题。总而言之,在就业导向下开展思政教育改革,必须坚持解决“两个”问题相结合,不可偏废其一。

(三)建构新型思政教育职业规划体系

新型思政教育职业规划体系是相对于传统以理论为导向的职业规划体系而言。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政教育职业规划体系,是新形势下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思政教育改革工作的直接体现。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分阶段开展思政教育,指导高职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大一时,教师应通过思政课堂帮助高职学生明确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强化职业意识,使其在学习操作技能的同时端正职业理想,自觉抵制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等价值观的腐蚀,形成踏实勤勉的学习态度。大二时,在职业意识培养的基础上,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讲解就业形势,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大三时,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及时向学生解读国家就业政策,指导学生进行就业市场分析以明晰职业定位,发现自身优势,摆正就业心态,从容走上工作岗位。

(四)建立思政教育的就业心理疏导机制

就业导向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要建立系统化就业心理疏导机制。高职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建立就业心理疏导机制是重要一环。除常规的理论课程讲授外,校方还应成立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对高职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产生的困惑进行及时解答和心理疏导,帮助高职学生排解心理和就业压力,避免高职学生因就业问题产生的负面情绪得不到合理宣泄而出现过激行为。思政教育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基础,也是高职院校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一环,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政教育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因此,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把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政教育创新成效努力融入教学实践,利用思政教育创造性地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与思想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刘纹伽 单位:阜新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曹丽萍.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实践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1).

[2]苏志勇.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思政教育创新[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2).

[3]李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探微[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2(7).

[4]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5]冉思丝.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