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地位

时间:2022-04-08 02:56:49

导语:学生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地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学生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地位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时代对教育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若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革新教育方式,寻求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模式。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在教育改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学生的参与影响教育改革的成果、学生是教育改革的动力、学生的发展使教育改革的目的、学生是教育改革的对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等方面,全面探究了学生在教育改革中的地位。希望以此促进我国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学生;教育改革;地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才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随之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若要顺应时代形势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进行教育改革。社会各个职能部门在教育改革中固然起着重要作用,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对教育改革更是有着决定性影响。因此,若要确保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关注学生的重要地位

一、学生的参与影响教育改革的成果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教学改革忽视了学生的地位和作用,在改革过程中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在制定改革措施时,根本没有听取学生的意见和诉求,在实施改革的过程中也没有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这导致学生与改革严重脱节,教育改革缺乏针对性,根本无法从根本上提高教育效率。因此,在教育改革中应当将学生视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采取多样化措施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鼓励学生成为教学改革的评判者,引导学生为教育改革出谋划策,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并及时调整改革措施,进而增强教育改革的实效性。

二、学生是教育改革的动力

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作社会和教育的桥梁,社会的接纳与认可程度是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评判标准。而教育部门若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能力,采取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见,学生是教育改革的原动力。学生的需求是教育改革的基础。虽然社会各界的用人需求也会推动教育改革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改革的方向,但最终仍需通过学生来检验改革成果。因此,在教育改革中必须明确学生的“原动力”地位。

三、学生的发展使教育改革的目的

学校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社会各界提供高质量的人才,因此,若教育无法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及时进行改革。可见,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的更好发展。教育方式、教育理念、教育体制和教育思想都只是为了这一最终目的服务的。因此,教育改革的目标、措施、理念都应当围绕这一目标展开。但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仍有部分地区将教育思想和模式的调整作为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这导致教育改革未能取得显著成果。因此,在教育改革中应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与之相对应的教学评价也应当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学生的发展作为衡量教育改革成败的标准。

四、学生是教育改革的对象

教育改革包括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育技术、和教育思想的改革,范围十分广泛。但无论在哪个层面进行改革,最终都要作用于学生身上,学生都是最终的对象。若教育改革不与学生结合在一起,改革进程就无法顺利完成。由于学生是教育改革的最终对象,因此,教育改革的手段和步骤都要考虑学生的消化和接受能力。教育理念和方法也应当以学生的身心特点为基础。否则就会导致教育改革的主客体之间相互脱节和排斥。此外,学生作为教育改革的最终对象具有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教育改革的成果也具备最终发言权,因此,学生在教育改革中应当处于主动地位,选择更加适合自身的改革措施。教育改革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这种主动地位,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将教育改革的主体与客体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而产生改革合力,确保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五、学生素质是衡量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

教育改革成果的衡量标准并不是投入了多少资金,组织多少研讨,审批多少项目,而是人才培养的具体成效,学生素质的高低是衡量教育改革成果的最终标准。教育改革作为一个系统化工程,关系到社会各个领域的利益,涉及到许多部门和的单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育改革的评价难度,致使教育改革评价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但就教育的本质、作用和功能而言,教育改革的最终落脚点依然是人才素质。只有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满足社会各界的用人需求,进而促进我国的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可见,学生素质是衡量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

作者:曹曼 单位:开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