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改革和软环境建设

时间:2022-03-09 10:44:21

导语:研究生教育改革和软环境建设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研究生教育改革和软环境建设

摘要:在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人们讲得最多的就是体制机制和硬件建设,很少提及研究生教育的软环境问题。其实,研究生教育的自主发展空间、研究生教育的理念、研究生导师和学生的思想状况以及社会环境等构成的软环境,对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和水平至关重要。在研究生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和改善研究生教育的软环境。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改善;软环境

新中国的研究生教育从恢复到发展,实现从小到大的历史性跨越,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研究生教育大国。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研究生教育的整体水平还不高,距离研究生强国的地位还有一定差距。研究生教育还需进一步改革、完善和提高。2013年,国家启动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以来,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研究生的学位授权体系日益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逐步确立、培养模式改革得到进一步深化、研究生参与科技创新的广度和深度得到不同程度拓展。改革、完善和提高成为研究生教育发展中的主旋律。但是,在改革、完善和发展的进程中,不管是在宏观方面,还是微观方面,人们讲得最多的就是研究生教育的体制机制及硬件建设,很少有人提及研究生教育的软环境,其实,研究生教育的软环境对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与水平至关重要。这里说的软环境包括研究生教育的自主发展空间、研究生教育的理念、研究生教育中导师和学生的思想状况以及社会环境等。这些因素构成研究生教育的软环境,他们与机制体制及硬件建设一样,对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起着同样的促进或制约作用。所以,在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也应该重视和改善这些软环境[1]。

一、为研究生教育创造更加宽松的自主发展空间

从目前看,我国研究生教育在体制机制上的改革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太大的突破,研究生教育在高等教育的大体制机制中受到的束缚太多,缺少自主发展空间。国家在宏观层面统得过死,学校在微观层面管得又太宽,使研究生教育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很难有创新发展的余地和空间。在宏观上,国家对研究生的培养层次及培养目标、入学招生形式及考试时间、培养年限等,都有具体规定,使学校在研究生教育上很难依据自己的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也很难使研究生教育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办出自己的特色。在微观上,学校对下属的研究生院干预过多,在“大学校”概念下的大一统体制中,研究生院常处于“教务处式”地位,对研究生教育的教学、学科建设、导师队伍建设,没有足够的自主权,且经常处于服从、配合和执行的境地,很难发挥创新的积极性。研究生教育,理论上是本科教育之后的继续教育。但是,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其与本科教育有着很大的区别。本科教育是传授知识、通识教育,培养目标是社会“通才”。而研究生教育则是传授和创造知识,是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培养目标是社会高层次“专才”。研究生教育的这些特点,使其在教学管理上应该更具灵活性;在人才培养上应该更强调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在整体发展过程中应该更注重教育形式和种类的多样性。但是,在国家统的过死,学校管的太宽的情况下,这些“灵活性”、“适应型”和“多样性”是难以自主发挥的。所以,在目前高等教育体制机制难有大改变的情况下,国家在宏观方面对研究生教育不要统得过死,适当放权于高等院校,使其根据自身特点、依据社会发展需求办出特色。在微观方面,学校对下属研究生院管得不能过宽,对研究生院要有更多的授权和放权,使其有适合自己特点的相对独立自主的发展空间。在当前高等教育体制机制下,给研究生教育独立自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越多,越有利于研究生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高,越有利于研究生教育的整体发展。当然,随着研究生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和研究型大学的创建和发展,研究生教育有相对独立自主的发展空间将会成为一种趋势。

二、用正确的教育理念保障研究生教育发展方向

按照美国社会教育家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理论,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15%,标志着高等教育开始迈入大众化的发展进程。到2013年,毛入学率已增长至34.5%。高等教育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随着高等教育尤其是普通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作为高等教育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应该怎样面对?是以大众化教育理念为指导,向普通高等教育一样,走大众化的教育之路,还是根据研究生教育的特点,以精英化教育理念为指导,继续保持因材施教、精细化管理的精英化教育模式,这不仅在教育界内部、在社会上也广受关注。目前,研究生教育为了应对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经过几次扩招后,其规模已经大大超出了教育资源的承受能力,使研究生教育处在一种无奈的境地。这种无奈的表现之一,就是导师数量不足,一个硕士生导师带好多名学生,一个博士生导师也不止带一两个。这种类似于大众化的教学模式,已经颠覆了研究生教育的应有模式,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从扩招后的教学实践看,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也要大众化的理念是不可取的。研究生教育是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这种宝塔型教育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教育,是塔尖。知识层次高、人员结构精,这种处在塔尖位置的教育体系,决定了它是少数人的教育,也就决定了必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因材施教、精细化管理的精英化教育模式,用“大众化”的教育模式,很难培养出高质量的高层次人才。在精英化教育理念指导下,回归研究生教育精英化的本质,是搞好研究生教育的前提和关键。

三、为研究生教育发展提供思想保障和精神支持

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层次的学术和科技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导师的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学习目的,都是围绕这个总目的而展开的。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向钱看、向官看”的不良倾向,整个社会对研究生教育的态度也存在着很大的功利性。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影响,研究生教育的目的在字面上虽然没变,但是,个别导师和学生的思想却在变、教学目的和学习目的也在变。从导师方面讲,有的导师为了获取名誉,不惜学术造假,为了捞取私利,不惧学术腐败。有的导师喜欢做官,不喜欢做学问,把教授学生当做应付差事。个别导师的这些不良思想和作风,对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了极坏的影响。在学生方面,有相当一部分人,读研并不是要把自己打造成真正的高层次人才,致力于教育事业和学术研究工作,而是为了图名、图利、图找一份好工作。毕业后,以做大官、挣大钱为奋斗目标。这些影响研究生教育发展且存在于人们思想深处的绊嚼,在研究生教育改革中靠体制和机制是难以消除的。所以,必须关注和重视导师和学生的思想状况,加强全方位的思想教育,从制度上对导师和学生思想素质进行规范,为研究生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精神上的支持[2]。

四、重塑社会崇尚教育、尊重知识的良好氛围

中华民族有着崇尚教育、尊重知识的光荣传统,但是,在现阶段,这种光荣传统却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追求金钱、崇尚权利已胜过崇尚教育和尊重知识了。金钱、权利好像成了一切事物发展的终极目标和归宿。人们虽然也还在争取考好的学校、考这证考那证,但目的并不是为了教育和科学事业,而是为了找好工作,为挣大钱、做大官捞资本、贴标签。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分配规则已经发生变化,新兴有产阶层的崛起已将知识阶层的收入水平挤向社会的低层;新的社会价值观念,也使知识阶层在社会中的地位不那么光鲜了。应该说,搞教育、做科研这些兴邦、强国的光荣事业正在经受着社会各种浪潮的冲击和侵蚀。匡扶正业,强教育兴科研已经刻不容缓了。要重塑社会崇尚教育、尊重知识的良好氛围,首先国家要加强舆论引导,制定好的政策,让人们在思想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要让创造的知识成果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也实现经济价值,让高层次精英人才尤其是对科学、对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精英人才,得到应有的回报,让他们在经济上有充裕的保障,生活体面有尊严,使人们对他们形成一种由衷的尊敬和仰慕。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对研究生教育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强大支持力,而这种支持力是投入多少金钱都无法达到和实现的。改善和加强研究生教育的软环境建设,不仅设及范围广、牵扯因素多,复杂而艰巨,而且是一个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的过程。所以,需要全社会通过长期不懈地共同努力,才能创造出适宜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改善和加强研究生教育的软环境建设,是促进研究生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后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不应该被忽视,而应该被关注和重视。

作者:林琳 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

参考文献:

[1]刘茂军,刘艳清,李筱魁.加强软环境建设提高研究生质量[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

[2]何祥林.高校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新论[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