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改革论文

时间:2022-03-06 09:13:00

导语: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改革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改革论文

摘要:大学生领导力是学生的重要素质之一。针对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提升大学生领导力的策略:设置大学生领导力培养机构,选拔专业指导老师;将领导力课程纳入高校课程体系,全面教育与重点培养相结合;注重校际和校企合作,在实践中提升大学生领导力等。

关键词:大学生;领导力;探究

一、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内涵

1.领导力。在英文中的对应词是Leadership,美国学者Bennis认为,领导力是把愿景转化为现实的能力;美国学者Chapman和O.neil认为,所谓领导力,就是我们影响别人的能力,尤其是要激励别人实现那些极具挑战性的目标。[1]领导力本质上是一种影响力,尤其是能引导人们朝着正确方向前进的能力或是组织和影响人们为实现某种目标的能力。领导力作为一种影响力是权力影响和非权力影响的统一,所以它不等同于权力运用的能力,也不只是具有领导职务或权力的人的专利。[2]从以上概念可以看出,领导力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对组织或他人施加“影响力”的过程,这个过程又是一个具有目标和目的指向性的过程,领导力是一种能力,它不单单是存在于某个人(领导者)身上,它也存于组织中普通人身上,更是可以发展到存在于组织的层面上。2.大学生领导力教育。较为规范且专业的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于美国的高等教育中,近年来中国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深圳大学也已开设了相关的教育课程。“根据国际领导协会对领导力教育的界定,领导力教育主要是指在学校系统、社区以及企业和政府等各级各类组织中,促进领导能力发展的研究与实践”[3]。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是指在高等学校场所内开展的,依据领导学理论和教育学规律对全体在校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具有领导力的实践活动。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大学生领导教育不是个别学生(如学生干部、优秀学生等)的特权和特殊照顾,而是针对整个学生群体开展的教育,该教育过程的目的不局限于培养领导者,而应是培养学生广泛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人际协调能力等。

二、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理解有误。其一,大学生领导力教育不等同于培养领袖和领导者。仍有不少人对当前的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存在误区,以为是培养未来的领导者或领袖,认为是精英教育,此观念片面。发源于美国的大学生领导力教育,要求具有一定的领导学专业背景,掌握人际交往、决策判断、批判性思维等领导行为技能,还要拥有目标人格所包含的基本价值观。领导力教育在我国也从没有要将之等同于培养领袖或领导者。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他们的领导才能和广泛的领导能力,是全面开放大学生素质教育,增加大学生就业能力以及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途径。其二,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主体面向不是少数学生骨干,而是全体学生。在我国培养学生领导力的途径有很多,比如高校的党团干部培训,选派部分优秀大学生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等。但有时人们便形成偏见,以为我国的大学生领导力教育便是培养少数学生骨干,使之成为领导者。更甚者,认为党团干培训和挂职锻炼等是领导力教育的主途径和主渠道。殊不知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是面向全体大学生,以培养他们的综合领导才能为重要目标。培训的形式也很多样,可以采取课堂、实践、学生社团、社区锻炼等多形式的教育方式。其三,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绝非是等同于宣扬个人主义或个人英雄主义。有些人把官本位思想移植到对领导力教育的理解中,把领导力等同于领导者本人,把职位等同于领导才能。认为领导力教育就是培养官员或政治领袖,存在着严重的理解偏差。领导力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大视野,准确的目标定位,战略规划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当今世界中,也强调未来能适应全球化变革的应变和决策能力。2.对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内涵的把握不全面。通常来说领导力教育可以从三个维度来把握,“知识维度要求具有一定的领导学知识和丰富的领导背景知识;行为维度要求具有人际和内控技能、决策能力、批判性或创造性思考能力;价值观维度则要求具有目标人格所包含的基本价值观。”除了以上三个方面外,由于国情的不同我国高校领导力教育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4],增强大学生的领导力意识,反对“枪打出头鸟”的传统固有思维,大学生要勇于承担责任,努力做个有胆识和魄力的先行者;要提高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反对我行我素、“单枪匹马”、自挑大梁的非合作思维;要形成自查内省自觉的自我约束力;还要开发大学生影响他人的号召力与凝聚力,要具有与他人沟通并说服他人为共同目标一起努力的能力。3.对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可利用资源的开发不到位。当前高校发展大学生领导力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教学、选拔学生干部和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这三种途径开展。一方面高校对这三种途径开发挖掘的深度不够。如课堂教学中理论原理讲授说教太多,案例教学、情景分析太少。另一方面,其他途径和形式的教育不足,如没能够利用好社区资源,不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真正的可以锻炼自我领导力的外在实践条件。当前学校的大学生领导力教育较少着眼于国际竞争,不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国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4.相应的课程设置或培训项目在高校并不普遍。在我国,领导力课程虽然在高校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就全国范围来看,还有很多的不足。主要表现为课程开课数量较少,鲜有专门针对大学生领导力的教育项目,不少课程仅仅是引进西方领导力的概念范畴体系,泛泛而论,对大学生的针对性不强。

三、提升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策略

1.设置大学生领导力培养机构,选拔专业指导老师。美国很多高校都设置了大学生领导力培训机构,这些机构有的是专业的研究所,从科研的角度探索高校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一般规律,并积极呼吁开展相应的教育和实践。也有部分机构类似于学生服务机构,他们有专门的学生发展指导导师,通过各类开发项目、组织活动、或课程的开展来培养学生,也有类似于我国的公共基础课教研室的教学机构,他们多是通过开始选修课来承担学生领导力的教育工作。我国应该广泛借鉴美国做法,设立培养机构,选拨专业指导教师,来培养学生们的领导力。2.将领导力课程纳入高校课程体系,全面教育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在全校的课程体系中增加领导力相关课程,能确保全体学生有机会接受到领导力相关的培训与教育,使得全体学生均有机会受益。当然相关管理类专业更应该提供相应课程供学生选择,以确保他们在未来的领导或管理工作中发挥专业优势。当然,对教材的选择上,我们不仅要引进并借鉴先进国家的教材内容,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结合本土文化特征以及大学生发展与成才的一般规律,编写适合国情与学生发展特点的本土教材,这才能保证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有效性。3.注重校际、校企合作,在实践中提升大学生领导力。各高校可互相学习与借鉴,加强沟通与交流,将对方好的做法吸收过来,并不断改进与提高,如观摩学习我国较早开展领导力课程的学校(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深圳大学等)的相关做法。高校间还可以协同共建,共享资源。校企联合,共建领导力开发中心也是目前一个比较流行的做法,学生可以深入企业,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领导力水平。校企合作要有针对性,目标明确,内容具体,培训计划清晰,防止流于形式。4.多途径、多形式地培养大学生的领导力。目前,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形式或途径过于单一,不利于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目前的教育途径大多集中在校内,教育内容多为课堂理论知识及学生社团实践。未来高校应加强与当地社区合作,使社区工作成为锻炼学生领导力的重点途径。另外要加强国际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与国际问题处理能力。仅就高校内部而言,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新途径,如以具体项目为依托,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不断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与领导才能。

作者:黄珊珊 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金林,王芳官,金海燕.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现状调查[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11).

[2]奚洁人.中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战略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12,(5).

[3]高聘.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2.

[4]张恒龙,张书磊.发展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瓶颈及对策[J].当代青年研究,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