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策略
时间:2022-12-24 10:13:40
导语:漫谈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必经澄清的两个错误认识
1.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分数”的教育从教育学的角度谈素质教育,它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其中的智力素质对其他素质起着一定的支配作用,可见智力素质是人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素质。在现阶段,衡量一个人的智力素质的高低,主要是从考试“分数”多少上来体现的。有人却硬是要把“素质”与“分数”对立起来,认为要“素质”就不能讲“分数”,或者说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势必影响学生的文化成绩,这是一种仅从时空上的片面理解,而不是从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方法上的理解。事实上,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分数是更高质量的分数,“素质”与“分数”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中只有充分挖掘学生的认知潜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以利学生终身学习“,分数”也自然就提高了。
2.学校素质教育就是开展文体活动的教育学校教育活动是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多方面的活动,绝不仅止于课堂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各项素质就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活动,包括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体育锻炼、审美教育、劳动实践等,获取知识始终贯穿于各项活动的开展中,不能单纯为追求提高某项素质来设计活动,甚至过分追求形式,而忽视素质内涵。在学校教育中,畸轻畸重要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切不可一哄而起,失之偏颇。
(二)值得警醒的几种做法
1.盲目照搬“课改”模式当今教育改革,可谓风起云涌,各种模式层出不穷,如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指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江苏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河北围场天卉中学的“大单元教学”模式;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等等,不一而足,五花八门。要承认,绝大部分可称作“模式”的改革,凝结了改革者的心血,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也不排除个别沽名钓誉者,在浅滩上拾到些许“贝壳”就忘乎所以,非大“炒”而不能逞一时之快。功勋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功勋”,就在于他当了一辈子校长,从事教育科学研究一辈子,为探索教育规律耗费了全部心血!面对繁杂的种种“模式”,要理智对待,审慎其优点,扬弃其违背教育规律的成分,还要认真研究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汲取其精华,有选择地为我所用,切不可盲目照搬,犯“教条主义”的错误。
2.大胆尝试,勇于失败一件产品,因工艺改进失误变成了废品,还可以重新再来。教育的产品是人,教育失败了,人却不可以重新再来!因此,教育改革可谓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可见难度真是太大了!这绝不允许胡乱的“大胆尝试”,更不允许不负责任式的“失败”。本人认为,在教育改革上,应坚持积极探索、稳健推进的做法,“每天的改善就是创新”,积“小改”为“大改”。任何冒进的做法都是不负责任的,是要不得的。
3.安于现状,裹足不前既然教育改革不允许失败,安于现状,循规蹈矩少了很多风险,这是导致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不愿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原因。同时要寻找一条适合本校校情的“课改”途径,少不了研究、学习、甄别、借鉴,是要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人的惰性也是导致基础教育改革裹足不前的一个主要原因。新课程改革是大势所趋,不改革就没有前途,不改革就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需要。有很多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是越来越难教了,问题就在这,社会进步了,教材改了,学生变了,还用“学而优则仕”那一套来激励学生是没有什么作用的,如今,连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中,需要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我辈人在大学时才能领悟得到的,如果再用陈旧的教法,不能让学生去感悟,当然就索然无味了。教师只有加强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摸索,才能适应学生,才能跟得上教育发展的步伐。
(三)改变教育管理方式,推进教育改革
1.加大对边远农村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对那些各方面条件差,生源相对较少的学校,要认真分析当地实际情况,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进行妥善处理,该撤并的就一定撤并。同时做好老百姓的说服解释工作,以乡镇为单位作出整体安排,把有限的资金集中到办强几所学校上来。
2.集中培训一批年轻、敬业的学校管理干部边远农村学校之所以随意倒闭,除了条件较差,师资力量薄弱外,学校领导不得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可以在教师队伍中选拔一批德才兼备、敢于吃苦、爱岗敬业的年轻教师,稍加培训,派到边远农村学校做领导工作,通过他们的行动来带动教师,稳定教师队伍。
3.强化对学校、教师的评价中心学校作为一级教育管理部门,在对学校、教师的评价上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本人认为,要强化对学校教师的过程评价,不能局限于结果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可以按备课、上课、辅导学生、教研教改、学生成绩这五大块来进行,其中备课、上课、辅导学生、教研教改是经常性评价,学生成绩是结果评价。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拟订方案、设置权值,并把评价结果跟教师的评优、晋级、绩效工资等结合起来。这就避免了因评价方式的单一性影响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让教师自觉投入到教育改革上来。
4.加强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岗位培训现在的“国培”“省培”已普遍展开,但随即而来的是,培训经费(差旅费、生活费)又成了一个大问题,目前各校只能从有限的“保障经费”中列支,随着培训面的逐步扩大,学校就会不堪重负。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在“师训费”这一块上,拓宽筹措渠道,从经费上给予保证。各校要把领导、教师的培训作为一项教育改革的系统工程来抓,不但要落实到人,还要落实到“学”,既要保量,更要保质,只有这样,教育改革才有资源保证。
作者:罗绍军单位:湖南省武冈市马坪乡中学
- 上一篇:课堂传输对素质教育的意义
- 下一篇:安监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