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有效参与学校教育督导策略初探

时间:2022-06-08 02:48:42

导语:家长有效参与学校教育督导策略初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家长有效参与学校教育督导策略初探

摘要:学生家长参与教育督导工作有利于督导过程和结果的公平与开放,体现了教育督导活动的社会性。当前,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督导的积极性和实效性并不高,如何构建一种家长积极参与并保障督导效果的教育督导机制呢?从健全制度、丰富形式、搭建平台以及重视反馈等方面探讨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督导的若干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管理;教育督导;家长参与;策略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的意见》《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相关文件的颁布,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督导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政策保障。在基础教育阶段,家长能够合理地参与学校教育督导是很有必要的。但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家长对参与学校教育督导的认识不到位、参与意愿不强、实际参与率也不够高。还有一些家长虽然关心学校的管理情况,也对参与教育督导有积极强烈的愿望,但是由于时间上的冲突或者缺乏与之相关的教育管理知识和能力,使其参与教育督导的作用和效果不大。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家长如何积极参与教育督导的机制进行探讨,从而提出家长有效参与教育督导的可行性策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是家长主动、积极地全面参与学校实践工作。为此,家长在参与督导的过程中应当要成为学校管理的支持者、配合者、主动参与者以及决策者。家长介入教育督导时,实质上是更深层次地对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的关注。只有当家长参与到教育督导中去的时候,教育督导的“导”发挥得更有效,这种督导参与才最有效、最具有针对性。“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对教育督导的体制和机制进行新定位、新思考,不断改革与创新,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

一、健全制度———积极宣传和引导家长参与教育督导

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督导方面,学校相关部门首先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家长参与督导的制度和办法,并开展前期宣传引导工作让全体家长知晓这一制度。据个人观察发现,大多数家长对于“学校有没有家长参与教育督导的制度”这一问题,或者表示“不清楚”或者直接回答“没有”,只有少数家长表示知道学校有设立相关制度。[1]家长对学校这一制度的活动频率、活动方式,以及该制度要如何运行和发挥作用等问题并不了解,这一现象表明无论学校是否设立了家长参与教育督导这一制度,至少在家长群体中这一制度并没有被普遍了解和重视。这也充分说明目前家长参与教育督导这一制度的宣传、活动和联系家长的工作不够充分不够细致,由此导致家长无法真正地参与到学校教育督导的工作中。学校在引导家长参与教育督导并健全相关制度上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学校要提高家长参与教育督导工作的认识。学校要准确把握家长在参与学校教育督导中的角色定位,充分尊重家长,把家长当作学校民主管理的积极因素,看作促进学校健康发展的能动力量,高度重视家长在参与学校教育督导管理中的特殊价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家长在教育督导中的积极作用。其次,要在家长群体中深入宣传参与学校管理教育督导的意义,引导家长了解相关制度和政策文件,使所有家长都聚焦到学校发展的重点工作中来。引导家长从自身视角对学校发展经验和面临的问题进行观察和分析,为教育督导活动提供可供参考的意见,共同推进学校的良性发展。再次,学校有义务也有必要向家长提供学校发展以及学生成长发展中的可公开信息。这点可以借鉴国外学校在教育督导方面相对成熟的经验,譬如在教育督导十分规范和成功的英国,要求学校要为家长提供相对全面的有关学校的信息,特别是有关学生学业水平与进步的信息;学校应当有计划地尝试按照家长的观点进行一定的调整;学校与家长之间应形成并保持一种良好的伙伴关系;学校要尽量保证家长满意,并有效地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2]

二、丰富形式———满足不同家长参与教育督导的需求

现实中家长参与教育督导的热情和效率为什么不高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长自身因素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包括家长没有时间参与,家长不具备参与的知识和能力等等。可见,当前影响家长参与学校督导最主要的障碍,并不是由于学校缺乏相关的制度和机构,抑或是校长、教师的不支持,更多的是来自家长自身的因素。由此,我们认为,学校应针对家长的不同职业、不同学历等多种情况,来丰富家长参与教育督导的形式。针对那些具备相关知识以及学历的家长,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组织等途径,使得这一部分家长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去,让他们能结合自身的经验和工作经历,对学校的教育督导工作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还有一部分家长虽然关心学校的相关教育管理状况,同时具有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督导的强烈愿望,但是又因为时间上的冲突或者是缺乏学校教育相关的管理知识和能力,造成了在实际中无法参与或者参与之后也没有起到作用的结果。所以针对家长可能会出现没有时间参与的这一客观现象,学校也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给出家长参与学校督导合理的建议,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督导进一步创造条件,来帮助他们真正地参与到学校管理的各项活动中去。例如,学校可以适当增加家长参与教育管理活动的内容以及数量,并将这些相关活动分门别类,让家长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情况选择最适合参与的学校活动;在组织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活动时,学校相关负责人应把活动尽量安排在周末或法定节假日,并且最好能够做到提前发出通知,以便工作忙碌的家长能够合理地调配时间,并且安排好自己的其他事务,提前做好相关准备[3];学校也建立类似家长学校的一些培训机构,通过讲座、培研讨等宣传教育,为家长提供有关学校教育督导以及学校管理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培训,使家长有关学校教育方面的知识能力得以提升。譬如,可借鉴相关类似的国外经验,关于通知方面,学校可以提前在相关网站公示活动的时间,方便热心的家长参与,或者相关人员可以设立一部分线上的调查问卷以及意见反馈的途径来获取家长对学校管理工作的建议。

三、搭建平台———让家长参与教育督导步入正轨

大部分家长在是否有必要参与学校教育督导这个问题上持有肯定的态度,说明绝大多数家长都清楚参与学校管理、教育督导的作用及意义,并且能够形成正确认识,因此也具备一定程度的参与意识,但这只是家长开始参与学校教育督导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仍有不少家长在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上不甚了了,这势必会成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教育督导的一大障碍,也不利于家校合作的进行。学校要想把家长参与教育督导工作发展成为一种长效机制,就要为他们搭建一些可以畅所欲言的话语平台,比如家长委员会、家校互联网平台、家长活动中心等等。其中,家长委员会作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及教育督导的重要途径,在密切家校合作、优化育人环境等方面可能发挥的作用备受瞩目和期待。近年来,在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家长委员会的建设得到了迅速推进,全国各地有条件的中小学和幼儿园纷纷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并参与到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之中,但是随着家长委员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现实中我们往往发现大部分学校已经建立了家长委员会这一平台,但是大多数家长对本校是否建立有家长委员会、有无相关文件等问题都表示不清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可能是学校对相关制度的宣传不够到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一些学校的家长委员会从实质上来讲只是名义上的,并没有举办过相关的活动,更别提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应有的功能了,这显然已经违背了建立家长委员会的初衷。更有甚者,在现实中已经成为学校的工具和摆设,出现了游离于自身以外的立场,使家长委员会真正的功能无法得到有效发挥。所谓立场的游离,最常见的状况就是家长委员会站在了学校的立场上,举办的所有活动完全是受学校的影响和支配,对家长真正的利益诉求视若无睹。这样一来,就导致家长委员会起不到任何作用,学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及压力面前,不得不因势建立家长委员会,但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学校会利用既有的优势地位和资源为家长委员会设定运行规则,使其站到学校的立场上或符合学校利益需要的立场上。有些学校会明目张胆地指派家长委员会的成员,大部分学校则倾向于采取更加隐蔽的方式,对比较支持或配合学校工作的家长进行一系列的引导,使他们配合学校,使学校的工作能够顺利推进。还有一部分学校的家长委员会并没有被纳入学校管理体制,但他们日常的工作任务就是辅助学校,成为学校的“挡箭牌”,经常被学校用来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包括一些事关学生权益的事项貌似通过了家委会的决策,由此变得“合法”起来,变成了某些学校不合理决策的“帮凶”。对学校而言,家长委员会的存在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家长委员会能够协助学校完成许多工作,推动学校教育管理事业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家长委员会在参与学校管理教育督导的过程中也会给学校带来许多困扰,在一些学校,学校会组织家长委员会协助学校教师进行监考、自习课值班,有的家长还会进入课旁听,也承担了许多本应由学校以及老师应该完成的工作,家长在频繁参与学校管理尤其是在走进课堂之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督促学生、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但是会使得教师在课堂上的正常教学或者对学生的批评教育上显得有些畏手畏脚,一些资深的教师更是不愿意有人在自己的课堂上旁听甚至是指手画脚。家长在过于近距离接触学校、教师课堂之后,还会使得学校教师的威信有所下降,在与学校以及教师的交流中会显得过于随意、直白和浮躁,缺乏对学校的敬畏感。这样一来,会使得学校在处理家校矛盾时更加受限。家长委员会是由家长代表组成的组织,代表的是大部分家长的意见,表达的是家长们的真实心声,所以学校应当通过设立专门的制度,由专人负责,使家长能够以教育者、管理者的身份参与到教育督导中来,让家长委员会能够正常运行,步入正轨,从而促进家校合作常态化。具体措施也可以借鉴国外经验,例如近年来,美国各级教育委员会和一些中小学采取了许多实际的措施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从而吸引家长来参与和支持学校的管理工作。美国相关部门制定了有关家校合作的政策法规,明确规定了参与学校工作既是家长的权利也是家长的义务。学校也设立了“家长顾问委员会”等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部门机构,方便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使家校联系更加积极频繁,更加注重思想感情的沟通与交流。双方联系的目的和内容也更多地转向了学生,家校一同为学生的个性以及学业的发展制订方案,共同建立起家校一致的教育学习环境;并且对家长、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以便更好地合作从而提高参与的有效性[4]。同样值得借鉴的还有德国,学校家长会是德国父母参与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主要的经费来源是社会捐赠。他们的组织结构层级可以划分为五层,包括班级、学校、区级、州级和联邦。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基础则是班级家长会,家长会日常的工作任务包括召集家长会会议、组织班级活动郊游、节日联欢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可以用来增进同学家长之间的感情与交流,并能在活动中获取以及反馈家长对学校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家长会还会组织班级家长配合学校活动,代表班级家长参加学校家长委员会的会议等等。学校家长委员会代表全校家长的利益与校方进行交流和沟通,同时把学校领导的信息转达给各班级的家长,发挥了桥梁的作用。学校家长委员会通常每学期会召开一次大会,届时一般都会邀请校长来汇报学校情况。为了协助学校的教学与活动,学校家长委员会通常也会成立“促进协会”来为学校宣传、筹集捐款等。[5]

四、注重反馈———着力提高家长参与教育督导的效果

学校在重视家长参与教育督导的过程之后,往往可能会忽略家长参与教育督导之后结果的反馈。[6]如果仅仅是在家长参与教育督导的过程中收集参考家长意见,而在之后没有任何反馈的话,可能会不利于提高家长参与教育督导的积极性。学校可以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督导之后,把重点集中在对家长的反馈上,可以提供一定的口头反馈,由班主任或者学校管理层向家长代表解释督导最后形成的结果,并对即将要采取的计划展开相关探讨,同时在相关文件中要提到家长对学校的看法,重视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当学校制定好相关的整改计划之后,应当把整改计划的副本发给家长委员会的家长,之后每年学校也要向家长汇报实施整改计划之后的落实情况。这一做法,不仅能够促进学校相关计划的实施,而且能够使家长认识到参与学校管理以及教育督导的重要性及意义。在学校提供反馈之后,家长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到学生在校的详细状况,例如整改之后学生的成绩是否有明显提高,学生的课程安排是否合理,每个班级的教师搭配是否恰当等等。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点提出要“强化家庭教育”,加强家庭教育,健全家校联系制度,引导家长尊重学校教育安排,尊敬教师创造发挥,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学习教育。做到“明确家长主体责任,发挥学校指导作用,健全家校合作机制,提高家庭教育水平”。[7]这些文件无疑对于深化家长参与教育督导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政策引导。学校教育督导要始终强调参与主体多元化的思想,特别是要注重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督导,要形成以家校共同参与教育督导的、以互动为特征的运行机制。[8]要注重丰富家长参与督导的形式,充分发挥家长在督导评价中的主体作用,这样家长就可以通过参与教育督导,对学校的发展状况做出判断,进而增进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活动的理解与支持,促进开放型学校的建构和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刘朋.对家长参与教育督导工作的认识与改进[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9,8(02):40-44.

[2]赖水随.英国的教育督导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J].基础教育参考,2008(07):14-18.

[3]郭朝红.上海市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动因、问题与建议[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8(6):65-70.

[4]周月朗.近年来美国家校合作的研究与实践[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04):81-83.

[5]石灯明.英、德教育督导制度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9(06):54-60.

[6]王帅.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现状的实证研究———以上海市10所普通小学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2(02):31-35.

[7]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J].中国电子教育,2019,(02):5.

[8]范国睿.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理论假设与实践路径[J].教育科学研究,2017(05):5-21.

作者:程镜伊 刘欣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