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提升辅导员良好心理素养研究
时间:2022-12-22 11:26:00
导语:继续教育提升辅导员良好心理素养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交流最多、影响最大的教育者之一,其学识能力和职业素养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影响深远,进一步提升高校辅导员良好心理素养是自我完善的需要,也是辅导员岗位的基本要求。继续教育是辅导员进一步提升心理素养、实现知识更新及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
[关键词]继续教育;提升心理素养;对策研究
高校辅导员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特殊队伍,担负着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行为管理、就业创业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和学生党团建设等全方位的工作,其学识能力和职业素养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影响深远。近年来,全国高校频繁出现大学生由于心理问题导致的惨痛案例和事故危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是以心理素质的完善为基础和核心的。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最多、交流最多、对学生影响广泛的教育者,提升良好的心理素养是影响辅导员工作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1]。继续教育作为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学校教育之后对成人进行知识更新、能力拓展和素质提升的再教育,是辅导员进一步提升心理素养、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高校辅导员良好心理素养的外在表现形式
教育应当“着眼于一个人的全部生活,而领着他走人生大路,于身体的活泼,心理的朴实为重要”[2]。提升高校辅导员良好心理素养是自我完善的需要,也是辅导员岗位的基本要求。(一)辅导员良好的心理素养表现为自身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质。高校辅导员要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除了具备宽广的知识储备、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管理学知识以外,良好的心理素养也会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这种影响力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是无法替代的。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塑造和自我道德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辅导员自身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形成自身良好的心理素养,在致力于学校育人的过程中成为独特而珍贵的教育资源,并外化为人生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管理的行为方式,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带动和感化教育对象,成为学生效仿的典范,并使学生在心理认同的基础上自觉按照具体可感的道德形象来要求自己,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修养,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过,“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3]。辅导员只有具备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在学生心目中形成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和影响力,这是一种潜在的影响学生心理和行为的无形而强大的精神力量。(二)辅导员良好的心理素养表现为具备较高的知识素养和良好的智能品质。在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甚至辅导员自身都会遇到思想理念、价值观念、知识更新等方面的问题,学生个体本身具有“向师性”,辅导员的知识素养和智能品质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育人功能。高校辅导员较高的知识素养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社会人文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是培养良好心理素养的基础,其能否真正发挥知识的育人功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智能品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30年的教育生涯中,不仅精通自己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且始终坚持教育教学研究,对几千名学生进行了个别观察,作了详细记录并写了40多本教育专著,600多篇教育论文,被称为“教育思想泰斗”。他的书被人们誉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4]。优秀的辅导员由于使命的特殊性,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心理教育能力,能够准确抓住问题的实质,掌握好教育时机,将自身的优秀素质转化为学生的素质。辅导员良好心理素养培养的过程就是自身具备的各种知识不断重组,进而形成教育智慧的过程。记得一位学者曾经说过,“教师要向学生释放知识的能量,首先自己要有丰富的宝藏;要散布阳光到人心里,自己心中必有一轮太阳”。这正是辅导员完善的知识结构、塑造自身人格的内在要求。(三)辅导员良好的心理素养表现为豁达开朗的胸怀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作为学生辅导员,具有豁达乐观的胸怀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工作中是最具有亲和力的,这也是辅导员的人格魅力之所在。美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家卡耐基曾说过,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取决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百分之八十五则要依赖其人际关系的质量。大千世界,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孤立存在的个体。和谐、友好、积极、亲密的人际关系是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每个成长中的大学生,都希望自己生活在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中,期待得到公平公正的教育。(四)辅导员良好的心理素养表现为文明的言行举止和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大学是一个正品德、塑灵魂、培养人的象牙塔,是学生成为“社会人”的“最后一公里”,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最执着的守望者和领路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辅导员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对大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示范教育作用,自我调控能力不强的辅导员容易工作情绪化,甚至把情绪发泄到学生身上,失去在学生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二、提升高校辅导员良好心理素养的有效途径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工作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辅导员良好的心理素养是其整体素质结构的核心,辅导员的人格、言行和形象等外在表现和心理内涵是重要的教育影响和教育手段[5]。随着我国“继续教育”伴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不断推进和完善,继续教育成为提升辅导员知识能力和良好心理素养的有效途径。(一)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辅导员的政治修养和知识素养是提升心理素养的基础。辅导员良好的心理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不断学习新知识,融于新实践,才能完善知识结构,掌握大学教育的基本运作规律和相关技能技巧,最终形成其政治修养和智能素养,真正成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专家。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辅导员的心理素质过硬,学生才能够健康地成长,让学习成为一种工作状态和生活方式,是高校辅导员提升自身良好心理素养的基础和源头。(二)做“四有”好老师,辅导员的职业道德和个人涵养是提升心理素养的关键。良好的师德师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教育者的灵魂所在,是新时代振兴教育的要求[6]。对于高校辅导员这一特殊群体而言,集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多种职能于一身,要实现“四有”好老师的职业目标,有理想信念是育人根本,有扎实学识是能力基础,有仁爱之心是内心操守,有道德情操是行为指南。品行端正、性格开朗、诚实稳重的辅导员更容易成为大学生的朋友和知心人,更能够赢得学生的认同和尊重。(三)实施继续教育,辅导员的知识更新和实践创。新是提升心理素养的手段高校辅导员是一支高学历专业化的年轻队伍,教师需要和学生共同成长。建立辅导员继续教育体系,改进培训模式,拓展专业学习领域,创新课程设计、完善激励和保障机制,着力打造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的平台,促进辅导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是培养辅导员良好心理素养的手段。许多高校启动了“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教师”和“职业咨询师”的职业能力资格认定制,这些继续教育措施和办法的有效推进,就是一个成功的尝试,是提升专业素养、丰富良好心理素养内涵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祝剑.论辅导员的心理特质培养[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4).
[2]汪东林.梁漱溟问答录[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
[3]梁淑艳,李辰光.高校美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作用探析[J].大学教育,2017(8).
[4]刘宁.简述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以及如何塑造健全的人格[J].2017(12).
[5]修蕾.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的“心”之道[J].高校辅导员,2015(6).
[6]齐燕敏.当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9):24-25
作者:毕津铭 王惠 单位:烟台南山学院
- 上一篇: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质量评价研究
- 下一篇:艺术插花课程网络教学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