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继续教育课程建设研究
时间:2022-07-18 03:26:54
导语:高等继续教育课程建设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认为高等继续教育中引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势在必行。以继续教育中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为例,改革课程目标和教学模式,建立分级教学方法,引入慕课并构建移动交互式教学环境,在高等继续教育的课程建设中处处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高等继续教育;课程建设;计算机网络
1引言
在提高全民素质、构建学习型社会背景下,教育部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深化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综合改革,提高继续教育办学水平、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能力,推进高校继续教育科学发展。而继续教育的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成为提高继续教育办学水平的重要抓手。而目前继续教育的教学实践过程仍然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总体表现为教学内容太过简单、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低、学习效果不明显。这与高等学校培养有思想、富有创造性和批判性特质的合格人才的目标相去甚远。如何提高高等继续教育中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成为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本文根据继续教育的目的和特点,在高等继续教育课程建设中引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生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构建,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2继续教育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继续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授课方式的一致性与学生需求不符。目前继续教育以函授和脱产班两种方式为主,其中函授采用集中授课方式,脱产班采用全日制的学习方式。两种教学中仍沿用以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而没有针对不同需求的人群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教学效果不能满足学生要求。(2)面向“分级教与学”的课程建设目标未明确。课程建设目标未考虑学习者之间的技能和知识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即使具有相同知识背景的人员,由于岗位的差异也会有不同的需求。这使得继续教育教学过程缺乏针对性,达不到继续教育应有的构建学习型、终身学习的效果。(3)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尚未完全形成。目前的教和学还停留在教上,学生未占主体地位,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习者目标各不相同,而采用统一大纲、教材、考试的方式无法完成既定目标。针对以上问题,应按照继续教育的特点,从不同学生的需求出发,从课程内容构建入手,探索个性化的授课内容、教学方式、实验设计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尝试把“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实现终身教育”的现代教学理念贯穿在继续教育的课程建设中。
3“以学生为中心”的继续教育课程建设
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开展教学改革的主要载体和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本文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深入探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继续教育中的实施方法,为有效促进“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落实提供一种思路。《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与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具有极强相关性的基础课程之一。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并具备相应的应用能力对提高学生跟踪和使用网络新技术非常重要。如何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跟踪并学习网络新知识、新技术是高等教育及继续教育面临的问题。这需要探索新的课堂和课外结合的教学方式,构建个性化的教学体系、建设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以适应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转变。3.1建立能够适应不同需求的课程目标和分级教学方法。针对学习者的需求不尽相同,建立多层次的课程体系,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继续教育要求。首先需要处理好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共性是指某门课程的基础,是所有学习者须掌握的知识;个性是指根据个体知识结构和学习的需求不同而需要掌握的不同知识。正确划分共性和个性的界限,设计合理和多样的个性化课题内容,实现分级教学。改变传统的授课中采取统一的大纲、教材、要求来对待所有的学生,力图让学生“齐步走”的做法。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教材基本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及体系结构、局域网和广域网技术、网络操作系统和网络管理与安全等,每部分均可独立成课。针对继续教育学习者的需求不同,在课程建设中将其设置为3种不同的课程模式,分别执行侧重点不同的教学大纲。A类课程模式对应计算机基础知识较弱的学生,内容设置为网络基本概念、网络基本结构、局域网和广域网技术。B类课程模式对应普通需要完成课程考试的学生,内容为TCP/IP协议解析、网络组建等,着重讲述与TP/IP协议有关的网络技术;C类课程模式面向有一定网络基础,需要通过工程师认证考试的学生群体,授课内容为网络工程、交换与路由、网络安全等,增加实训学时。通过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课程,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3.2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型。对不同层次学习者来说,教是获取知识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课程建设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应该探索新的课堂教与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课堂学习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本质上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提问、主动探索,在研究中自主学习。在《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践中,可引入美、英国高等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体系,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在课堂上教师讲授基本原理的同时,注重启发学生讨论新技术发展与基本理论之间的关系。课后在阅读文献和理解网络相关原理的基础上,撰写具有自主分析的相关文档。鼓励学生进行课前或课后的探索性实验,代替大部分的验证性实验。学生可以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独立完成,形成自己的实验报告和数据分析,教师对于每位同学及时进行实验评价。3.3将反转课堂引入到教学实践中,提升学习质量和效率。慕课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斯坦福大学校长JohnL.Hennessy说:“由学界大师在堂授课的小班课程依然保持其高水准。但与此同时,网络课程也被证明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如果和大课相比的话,更是如此”。丰富的慕课可为继续教育中不同学生提供更多、有用的知识补充。引入慕课进行混合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在学习过程中,把反转课堂模式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沟通、讨论和启发性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在小班分级授课的基础上引入慕课。首先在第一节课教师根据学生选择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不同分级,介绍该课程的学习目标、具体内容、学习方法、慕课资源、实验方式等。课前需要学生看完相关慕课,在线完成课程作业,小组讨论课程内容。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难点进行重点分析讲解,学生提问讨论或现场演示。课程学习的评价包括线上作业与考试、课程研究报告、线下期末考试、课堂与线上论坛参与情况等,据此对学生做出综合评价。该方法是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学生的理解,鼓励不同背景的同学结成小组共同完成。3.4构建移动交互式教学环境,提升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目前可利用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来构建移动交互式教学环境。形成有效的学习讨论组,实现线上合作学习。在移动环境中,学习者通常会遇到一些计划外的领域和协作者,这些动态多变的信息和条件,可以改变沉闷的学习基调,使枯燥的学习转变为有趣味的个性学习,使学习者自觉地延长学习时间,为实现“终生学习”的目标奠定基础。计算机网络及相关技术发展很快,由于课时和教学目标的限制,在教学中无法全面覆盖。通过移动交互式教学环境,兴趣一致的学习小组可以讨论、共享自己感兴趣的网络知识,不但对所学知识是一个有力的补充,同时可以扩展学生的新知识。如在电信行业工作的学生,通过移动学习更深入的理解了5G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以IPV6为代表的下一代网络技术等,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为今后更好的工作做好技术储备。4结束语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切入点,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面向继续教育的课程建设模式,改革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为继续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主动和终身学习习惯的形成提供支持。只有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学活动才有明确的目标指向、价值依循与精神凝聚。本文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探讨了分级教学和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可为提高继续教育课程建设质量提供新思路。
作者:李勇军 刘潮东 张胜兵 张隽 秦涛 单位: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 上一篇:高校钢琴艺术指导教学意义与价值
- 下一篇:学前教育教学法课程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