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专业继续教育论文
时间:2022-04-11 09:02:53
导语:体育专业继续教育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在学校教育开展过程中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关键。合作教学就是先进教育理念的代表。合作教学自提出以来得到世界范围的重视和推广,对于继续教育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首先,研究基于合作教学提出背景、合作教学的研究情况、合作教学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研究情况三个方面,对合作教学视野下继续教育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适恰度进行分析;其次,研究围绕学生、教师、教学管理三个方面对合作教学视野下影响继续教育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在合作教学视野下如何提升继续教育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出具体对策:其一,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其二,加强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其三,优化课程体系和强化教学质量;其四,重视对学生的磨砺教育的训练。
关键词:合作教学;继续教育;体育专业;实践能力
强化竞争观念和强调技术教学是我国传统体育教学呈现的主要特点。在传统的体育课教学中对技术教学的过度强调,反而对学生合作精神及能力方面的培养比较忽视。当前“健康第一”和“以人为本”等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推行的背景下,对于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和改革也指明了道路。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发展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广而精,即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显然,体育是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一些运动技能,锻炼学生的体魄。更为重要的是,要从认识层面引导学生对体育重要的认识,促进学生终身锻炼习惯的养成。当前,我国从小学到中学再到高校都倡导素质教育,其中,合作与竞争是素质教育的一条发展主线。合作与竞争并不是简单的两个对立面。相反,两者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凸显竞争意识,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更加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合作。鉴于此,研究以合作教学视野下对继续教育体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进行研究,旨在对继续教育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1合作教学视野下继续教育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适恰度分析
1.1合作教学提出背景。20世纪中期,美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劳动力短缺和教育危机,合作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而生。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移民的国家,不同种族和不同肤色的人聚集在一起,导致种族矛盾冲突严重,尤其种族隔离运动十分高涨。美国相关教育专家提出,美国的种族冲突需要进行教育合作方能得到缓解。具体来说,在学校教育中,把不同种族儿童聚在一起,通过拟定共同的目标,通过同伴的彼此配合和合作来共同实现目标,进而促进同伴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合作教学之所以从20世纪中期提出并迅速发展,始于合作学习在消除种族隔离、培养团队意识、解决社会化问题之间作用明显。1.2合作教学的研究情况。合作教学在各国的提法上有些差异,但在教学理念方面是有着相同的共性,并且与传统的教学观有着鲜明的对比。比如我国对于合作教学大多称为合作教育或合作教学论。在前苏联和美国把合作教学分别称为合作的教育学和合作学习。在20世纪70年代,琼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罗伯特•斯莱文提出了小组学习的概念,随后在后续的研究中,把小组学习命名为合作学习。在1989年,格里纳斯基对人的社交行为进行研究,研究得出,相比竞争性游戏,合作性游戏更能产生积极的社交行为[1]。在1993年,约德的合作教学运用到舞蹈教学,实验教学效果表明,合作教学对提升舞蹈教学效果明显。1.3合作教学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研究情况。在健美操、体操、田径、球类、武术等项目中,我国有研究者把合作教学运用到上述各项目的教学中,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都要好于对照组。合作教学确实对提升体教学效率大有裨益[2-6]。与此同时,在合作教学与继续教育的研究方面,也有学者进行研究,季芳(2014)以山西省为例,对山西高校继续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给予企业、学校和政府三个主体方面提出了具体发展策略[7]。吴家瑞(2008)以博弈论和SWOT分析法对高校继续教育合作模式进行研究,研究指出,高校和企业合作可行的路径需以人才培养和竞争力提升为目的,企校合作联盟以优劣势互补和共同愿景为基,激发合作绩效这种模式[8]。田妍(2013)以英国、德国、日本、美国为例,对上述国家典型继续教育模式进行归纳和总结,并结合我国继续教育开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解决对策[9]。然而,从文献检索和查阅的情况来看,一方面,基于合作教学视野下对继续教育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比较少,大部分研究主要是以体育教师为例,从合作教学视野下对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进行研究。另一方面,从少数关于合作教学与继续教育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情况来看,也暴露出一些相关因素对其发展的影响,本研究从学生和教师、教学管理三个方面进行具体阐释。
2合作教学视野下影响继续教育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因素
2.1学生方面。2.1.1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斯卡特金对教学效果有精辟论述,他认为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态度息息相关。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厚,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越好。对于高校富有经验的体育教师而言,教那些对体育不感兴趣的学生是非常困难的。此外,目前,继续教育体育专业的学生成绩与找工作的关系没有直接挂钩。加上,新闻媒体报道的一些负面新闻以及学生接触到的不良的社会风气,造成了部分继续教育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目的和动机也不清晰,更谈不上主动求知的精神,对体育技能和体育知识也是一知半解,对体育专业所要求的实践能力认识不足。2.1.2学生努力程度的影响。不言而喻,任何事业的成功与所付出的努力有很大联系。对于继续教育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而言,更是如此。努力程度在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要素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继续教育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情况来看,有部分学生在入学的时候,无论从身体素质还是从运动技能方面都具备比较好的基础,然而,在大学毕业的时候,体育实践能力表现非常平常。追根溯源,平时喜欢玩游戏和电脑等活动,忽视对体育活动及锻炼的参与,同时,嫌体育课学习辛苦,努力程度不够,对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学习就呈现出得过且过的心态。反观,有部分入学的时候,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并不突出的学生,经过上课认真学习和练习,平时也热衷参加体育锻炼。在大学期间通过自身的努力已经掌握了扎实的体育实践能力,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2.2教师方面。2.2.1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的影响。赫尔巴特提出的“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体育教学思想对我国传统体育教学影响深远。这种教学思想,尽管对我国体育教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三中心”理论并没有把体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到应有的高度。这从体育教学大纲中窥见其一二,比如重体育技术的教学而忽视体育理论的学习,注重体育知识的掌握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比较轻视。显然,对继续教育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忽视创造力的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量化标准之一。因此,继续教育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需要高校体育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2.2.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影响。学校体育作为外来的舶来品,我国学校体育也经历了不断发展变化的一个过程。在较长时期以来,受陈旧教育观念及特殊历史的影响,高校体育践行以人来适应项目的特点,此时期,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成长规律关注比较少,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都以体育运动项目本身为主。李岚清曾在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座谈会上提出“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改革课程、教材、教学方法”。继续教育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需要加强体育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学习,倡导融体育与健康为一体的理念,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向全体学生,从实际出发来提升继续教育体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2.3教学管理方面。2.3.1体育课程设置的影响。通常而言,一个专业的完善程度可以通过课程设置的选择与组合窥见其一二。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内容从课程设置初步可以看出来。然而,继续教育体育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不仅安排的课程内容少,而且上课的次数和时间都非常短。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显然,根据上述情况,继续教育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很难落实和提高。因此,应该按照新课程方案的精神,改革课程设置,优化教学计划,切实增加实践能力训练的时间。2.3.2场地设施及评价体系的影响。首先,数字化和信息化普及,对学校教学产生很大影响,这从电化教学得到印证。继续教育体育专业学生如果仅仅依靠每周的几节体育课是很难落实。这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对场地设施的完善;其次,对继续教育体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考核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主要体现在靠印象、凭经验、依感觉。这不仅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而且构建合理、便于操作的评价体系是提高继续教育专业体育学生实践能力需解决的问题。
3合作教学视野下提升继续教育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对策
3.1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从高校体育课的课外活动开展情况来看,缺乏对课外活动的正确认识、开展的课外活动内容单调、时间安排不足是当前高校课外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而继续教育体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需要依托于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提升继续教育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合作教学视野下提升继续教育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一方面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譬如教师指导的各种课外活动,也可以是俱乐部活动、社团活动以及自主学习活动;另一方面,课外体育活动不仅仅局限于体育相关活动,也可以是科技活动、文化活动。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自发组织、自主活动、自我管理等方面能力。3.2加强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继续教育体育专业学生除了学习相应的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专项技能之外,也还需要对文字语言和知识构建等方面知识的汲取。通识性知识日益成为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继续教育体育专业学生的情况,可以通过增设实用写作、大学语文等课程,同时,在计算机、英语、社会交往等方面增加培养。无论在课外开展的各项体育活动或文体科技活动中,还是在体育课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课堂气氛,为学生营造一个相互探讨、交流的宽松的氛围。根据现在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继续教育体育专业学生的信息交流与人际沟通方面的能力应划入学业成绩考核的重要指标。3.3优化课程体系和强化教学质量。课程设置不仅对各门课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且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提出的必然要求。面对日新月异的教育发展趋势和体育发展形势,如何培养出适合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全面发展的体育专门人才是当前高校需要解决的重大办学问题。对于继续教育体育专业的学生,在专业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方面要清晰明确,尤其对运动训练社会体育专业更要确定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各体育专业要进一步优化其课程体系,明确其课程要求。同时,增加继续教育体育专业的师范性、技能性、体验性的共同属性,要在体育课程设置方面适当加入通识课程。对必修课和选修课要保持适当比例来保证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适应社会对体育专门人才的多种需求。当然,强化课程要求和质量标准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所以无论对必修课还是选修课,都必修明确课程的要求和质量标准,以保证各门课程的教学水准和育人实效。3.4重视对学生的磨砺教育的训练。从相关研究的数据统计可知,人承受挫折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不仅与自身个性特征和生理条件有关,而且与对挫折的正面认识、期望水平、心理准备、生活的经历都有一定的关系。毋庸置疑,通过有计划的磨砺训练和教育,可以大大提高学生承受和抗击困难与挫折的能力。磨砺教育主要包括身体磨砺和心理磨砺。因此,继续教育体育专业学生的磨砺教育应与学校教育的各种活动和学生培养的实际过程紧密结合,特别重视对学生突发情况下的应变能力、身体适应、坚持力和耐受力的训练。基于继续教育体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体育教师要在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上面贯彻心理磨砺教育,培养学生知难而进、持之以恒、奋发进取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要关注学生耐受挫折、自主调适能力的提升。
作者:刘明 单位:湖南理工学院体育学院
- 上一篇:继续教育教学改革论文
- 下一篇:成人继续教育英语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