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下新型继续教育模式探析
时间:2022-08-17 03:27:24
导语:教育改革下新型继续教育模式探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引言
新时期,国内继续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正在形成稳固的教育体系,在国民经济、文化和道德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例如,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严重阻滞着继续教育的发展。为此,有必要顺应教育改革的趋势,探讨新型的继续教育模式。按照新的教育改革思路,在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发展是最为基本的前提之一。唯有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才能切实为社会输送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必须明确继续教育的定位,根据发展实际调整教育培训模式,才能将继续教育的发展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教育改革与继续教育模式概述
1教育改革的大背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务院了教育改革的相关项目和指标,各种教育形式均需进行调整和优化改革。教育改革旨在满足学生个体发展需求,增强“教”与“学”的链接性,在保证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强化实践教学。总体来说,教育改革的原则如下:单纯的学校教育使学生的学习空间受到了限制,终身教育要求教育事业不仅仅是校内教育,还应该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教育改革的本质是追求一流的教材、教师和考题;学校教育不应仅局限于理论教育,还要兼顾实践教育,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觉悟,使其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切实培养出一批“智能型”和“应用型”合体的人才。
2继续教育简介
继续教育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继续教育是在原有知识体系上的补充和叠加,使得原有知识体系更加完善,从而达到知识延伸和升华的目的。从狭义上说,继续教育指的是人们在从事某种职业期间所接受的不同形式或内容的学校教育。继续教育主要面向的是学校教育之后的全体社会成员,其教育对象大多数已经成年在职,学员社会学识、个人经历等存在很大差异,由此加大了教学和管理难度。此外,继续教育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即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早期的继续教育主要是学历教育,后期受终身教育影响,开始改制偏向非学历教育。近年来,政府逐渐重视发展继续教育,这给继续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各高校相继推出各种教育模式,如考试辅导班、企业内训、专题讲座及研修班等,继续教育开始蓬勃发展。
3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现状
我国继续教育的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至今已经初具规模,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独具特色的分支,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然而,较之其他国家的发展状况,我国的继续教育还相对滞后,专业的科技人员和技术人员相对缺乏,致使教育培训工作难以实现质的飞跃。此外,由于缺乏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且人才培训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导致我国继续教育的服务社会能力不高,教育职能化开始弱化。因此,深入了解我国当前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当前我国继续教育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办学观念落后,教育经费投入较少
办学观念可为教育活动提供向导,而教育经费可为教育活动提供保障。然而,在继续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办学观念的陈旧和教育经费投入的欠缺使得教育效果明显受到影响。目前,我国高校的继续教育存在明显的观念偏差,注重发展学历教育,忽略业务技能培训,教学的目的只为取得资格,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空有理论,但能力不强。此外,很多高校开展继续教育时习惯偏向学历教育,导致非学历教育长期被冷落。这些观念偏差均导致高校继续教育缺乏现实意义,与教育改革提倡的“实用性”相背离,因而需要改革。近年来,很多普通高校(特别是地方院校)很少在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上有所作为。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非学历教育重视程度不足;二是对继续教育的经费投入不足,大多数高校将发展的重心放在了成人学历教育上。社会上“文凭至上”的观念对高校的办学理念造成冲击。因此,高校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全日制教育上,对继续教育不够重视,相关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这不仅反映出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弱化,还意味着高校继续教育缺失了长足发展的动力。
2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水平整体偏低
受落后的教学观念影响,很多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教学水平难以提高。调查发现,我国大多数继续教育院校在制定培养计划和设置专业上表现出明显的趋同性。其中,教育模式主要是远程函授教育和远程教育,授课方式主要是传统的讲授式。在设置课程时,理论教学课时多而实践培训课时少,且课程内容难以契合社会的需求。由于大多数继续教育的对象为业余进修的成人,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历背景和工作经验,且个性化特征突出,在学习习惯和发展需求上不同于全日制学生,这就决定了教学模式需要有针对性、多样性。目前,继续教育水平整体偏低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同时,教师资源分配的不合理直接制约着继续教育的发展。师资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继续教育的质量,但在很多高校的继续教育中,教师队伍的编制一直不固定,学校往往将全日制教学任务安排妥善后再分配继续教育课程。全日制教学任务一般比较繁重,教师在完成全日制教学任务后已身心疲惫,再无激情和精力投入继续教育中,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自然不高。此外,继续教育的学生来源不集中,且函授站点分布比较散乱,使办学成本在无形中增加,教学质量也得不到保障。
3校企合作缺乏,教育与需求不匹配
调查显示,目前不少继续教育中心开始尝试与企业合作,共同承担人才培养职责。但是校企合作的力度仍然不足,致使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企业实际需求不匹配。由于继续教育学院本身没有完备的条件,不能为学员的实践培训提供足够广阔的实训基地。而企业在与高校合作的过程中,更多注重的是员工能为企业带来的收益,重视员工的实践创新能力。高校的人才培育和企业需求不契合直接导致企业失去对学校的信任,从而影响到校企合作关系。另外,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期望在短期内最大程度获得经济利益,其更渴望有成熟技术和先进经验的人才。然而,在企业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并没真正主动承担起人才培训的义务,只是单纯接受成型人才的服务。此外,很多企业存在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在其与学校的合作过程中不愿意分享核心技术,这些均使得校企合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一些资金不足的中小企业无力与学校合作,或不能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足够的培训基地。因此,很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只是形式上的、短期的合作,很多学员在企业实践中很难实现新的突破。
四、教育改革背景下继续教育模式优化创新的有效对策
1更新办学观念
继续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的一种重要载体,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对继续教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以此为基础,才能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学校应该支持发展继续教育,在实行学历教育的同时统筹兼顾非学历教育,适当提高继续教育经费,为继续教育发展提供物质条件。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应该保证自身观念的成熟和先进,要深刻认识到学校服务社会的一种重要形式就是高校继续教育。应在当前及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以经济效益为唯一依据对继续教育的价值作出判断,而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行继续教育。基于此,学校在对教学工作进行整体规划时,应该重新明确与定位高校继续教育的角色和功能,为相关职能部门构建完善的发展环境,并通过具体的发展规划给予继续教育有力的支持。同时,学校领导或继续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学观念上达成一致,在规划继续教育的发展方案时,要具备一定的预见性、前瞻性,不仅要推行学历教育,也要协调发展非学历教育。当前,成教学历教育的生源质量和数量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因此,应该重新调整招生计划,不以局部经济效益为根本,将现有力量进行整合,大力推动继续教育的发展。政府应该加大对继续教育的支持,为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如若继续教育缺乏固定、必要的发展场所,学校也就难以承担更大规模的培训工作。由于大多数继续教育的学员已是企业的在职人员,他们再次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时候更希望学校能够提供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因此,在整体规划学校建设项目时,就应该纳入发展继续教育的基本设施,尽可能满足学员的基本需要,包括学习场地、住宿环境及饮食等方面的需要,以提高学员的学习动力。通过更新办学观念,加大继续教育投入,可以重新确立继续教育的地位,并为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更为完善的条件,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2加强非学历教育培训
继续教育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对非学历教育的忽视,致使培育出来的人才难以达到岗位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继续教育院校的非学历教育是提升教育实效的必然选择。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学校应该将教育的重心由学历教育转向非学历教育,确保教育培训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基于此,首先应该为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公平竞争的空间,以保证其健康发展。同时,学校应该充分发挥师资队伍的力量和科研优势,为社会发展培育出一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高校应该在政府的指导下,有效实施以理论教育为基础、职业技能培训为根本的教育模式。在设计课程时,要巧妙设置兴趣点,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要深入了解不同学员群体的发展需求,并根据岗位胜任的特点,大力培养学员的专业能力。另外,要构建个性化的课程体系,改革并优化教学内容。传统的继续教育体系通常是理论知识讲授课时多而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训课时少,致使学生在上岗时感觉有心无力。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该在保证学生获得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实践培训环节。此外,为发展非学历教育,还需要筛选教材内容,科学制定教学大纲,根据不同层次学员的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编写教材。教材应该体现现代社会科技、文化发展的最新动态,适当增加实践培训环节,以保证其实效性。目前,构建学习型社会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主流,人们逐渐强化了终身学习的理念,为此,很多成人开始追求不以文凭为目的的自由式学习行为,以提高自身的素质。这就要求继续教育院校有效掌握教育发展思潮,及时地调整教学模式,既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学历教育进行调整,又要以成人学员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为根本优化非学历教育,切实培育出一批善理论、懂实践的复合型人才。由上可知,要保证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当前及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都应该在保证学历教育的基础上,适当增设非学历教育课时,争取提高继续教育的整体水平。
3深化校企合作
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因此,继续教育院校应该深化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以企业相关岗位要求为指导,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保证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契合。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在此背景下,社会需要更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要求上岗人员具备过硬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其拥有成熟的操作技巧,既能有效解决当下难题,又能灵活应对新的挑战。每个学校均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但现阶段大多数高校难以独立应对新挑战。为此,可以通过校企联合等横向沟通模式,争取更好的教学效果。校企合作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走出去”。继续教育部门要积极走出去,深入了解相关企业的发展需求,尤其要掌握企业对上岗人员的知识系统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要求,以此为导向,进行订单式教育培训或与企业联合培训。二是“请进来”。学校应该在人才培训工作中有效吸纳企业的力量。企业既可为教育实践技能培训提供真实的实战基地,也可为学校教学模式的优化创新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此外,学校还可以从企业中邀请技术精英到校内进行技术课程的指导。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策略,既可保证学校的人才培训工作和企业岗位需求相契合,还可促使学校与企业双方的优势在合作中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并且最大程度弥补双方的不足,从而实现双赢。总之,学校应该推行合作教学,积极开拓资源整合渠道。实际上,单纯依靠专项拨款发展继续教育并不现实,继续教育的深化改革需要重点考虑如何强化校企合作,并有效吸纳社会资源。长期以来,受政策和体制等因素的局限,继续教育院校只能与其它相关教育机构合作,但这些机构大多缺乏优质的师资队伍,教学质量整体偏低,因而合作的成效并不高。为此,学校需要对校企合作渠道有更深入的认识,善于利用企业资源来弥补自身的不足。由上可知,深化校企合作有利于学校和企业双方的优势互补,能够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高度契合。
五、结束语
当前正处于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继续教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及时明确自身定位,发现教学问题,并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为实现该目标,首先,应该更新办学理念,由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转化为理论和实践的共同发展。其次,保证教育模式的时效性、多样性。传统的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已不合时宜,被时代淘汰已成为必然,因而需要及时优化教学模式,促进学员的个性化发展,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最后,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充分利用对方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争取双赢。只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根本,科学调整并优化继续教育模式,就能将继续教育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李曾辉 段然 单位: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东华大学
【参考文献】
[1]杨彬.协同创新视角下的继续教育校企联盟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3(9):64—68.
[2]王建.继续教育发展的战略转型与推进策略[J].教育研究,2013(9):95—101.
[3]王纾,赖立.我国继续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的区域比较研究[J].教育研究,2013(11):65—72.
[4]严继昌.实现我国继续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八点建设性意见[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5):13—18.
[5]张伟远.继续教育应是一种全民化教育:论继续教育与成人教育、职业教育、远程教育的关系[J].中国远程教育,2007(1):15—19.
[6]时伟.专业化视野下教师继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16—18.
[7]刁庆军,严继昌,李建斌.我国普通高校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现状研究[J].继续教育,2010(3):13—16.
- 上一篇:小学生艺术感觉培养探讨
- 下一篇:浅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