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技术系统的继续教育机制的建构
时间:2022-09-20 02:49:41
导语:新型技术系统的继续教育机制的建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先进制造技术带来的变化
1.1工作变化
先进制造技术虽然是从传统的制造技术演化而来,但其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正如管理大师波特所说:“先进制造技术是以信息为核心的‘生物’有机模式的新型制造技术,而非传统的‘机械’模式的制造技术”。因而在运用先进制造技术的时候,必须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因素,以免造成系统崩溃,带来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损失。在这样一个有机的管理系统中,员工的工作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操作(体力劳动)转向信息处理(脑力劳动)。在生产中大量应用先进制造技术装备,包括数控设备、机器人等,从而大大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使他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转而从事信息处理为主的脑力劳动,诸如数控编程、系统设计等工作,使得传统“白领”与“蓝领”之间界限被淡化,代之而起的则是“灰领”,既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较强的创新能力、掌握熟练技能的人才。
(2)工作类型减少,工作范围则变宽。先进制造技术建立在作业或业务基础上的小组工作方式、并行工程等,淡化了专业间的界限,人员的工作涉及到不同的专业,需要有多方面的技能。因此,许多工作岗位消失,但同时又创造出许多新的工作岗位如系统分析员、系统工程师等。
(3)工作方式的改变,带来工作效率的提高。在先进制造技术环境下,其工作方式是建立在团队基础上的,以并行为主。人员需要了解生产的整个过程,用全局的观点去理解和执行工作。通信和网络技术使组织成员间的交流更方便、更直接;借助信息技术支持的CAD/CAM使技术人员的设计工作更短、效率更高。
1.2技能变化
先进制造技术环境下的技术、组织与传统的技术、组织具有本质的不同,对员工的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得制造业对人才的需求将不再局限于某一学科、专业,要求培养出更有市场头脑,能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通晓本专业知识与技能及相关技术领域的实际知识,有组织、管理和交往能力的人才,并且需要人文与社会、经济、管理的素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由此看来,适应先进制造技术发展所需的人才是复合型人才。具体来讲是:
(1)技术人员素质与技能的复合,一方面是对技术的要求加宽,需进行跨学科、跨专业(既要懂机又要懂电,既懂设计又懂工艺)的培养;另一方面是对非技术性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协作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的要求大大加强,对这些能力也需加大培养力度。此外,还需大力塑造他们的经济(成本)意识、质量意识、社会意识、创新意识、战略意识。
(2)操作人员从简单的操作转变成对整个生产过程的监控,从体力劳动变成脑力劳动;因而其基础文化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具备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理解生产系统的运作,激发其敬业精神和责任感。因此,他们也是一种复合型人才,不仅要知道操作(甚至是计算机数控编程),而且还能维修、解决现场的突发问题,多种技能的培养使得他们在技能需求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上有更大的灵活性。
2适应先进制造技术的继续教育特点
先进制造技术所需的人才是具有创造性、多能的各种复合型人才。因而需要建立全面的教育与培训体系,树立终身教育和跨学科教育的观念,培养具有综合性思维、系统思维和工程实践性的复合人才。因而继续教育应放在应用和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的整个战略体系中考虑,应具有战略性,而不仅仅是一种补充措施。在先进制造技术应用伊始,就把继续教育置于战略性地位,而不是到了实施先进制造技术时才考虑它。这是由适应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继续教育独有的特点决定的。这些特点主要有:
(1)两重性。一方面提高人的素质可以促进先进制造技术系统的运作和获得更好的绩效。另一方面,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本身就是先进制造技术应用发展的目标。继续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技术弥补技术的不足,还应该把它当作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因而具有手段和目的的两重性。
(2)终身性。这既是先进制造技术不断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人要不断变化、追求自我完善的需要。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导致了科技人员的知识老化,产生了继续教育的需求。科技人员通过继续教育的学习和培训,在一定时期内,满足了需求,从而促进了先进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应用又必然产生新一轮教育培训的需求。因此,导致一个“需求———学习———老化———需求”的循环过程。
(3)整体性。要适应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需要,人员就必须具备广博的综合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这就决定了继续教育的整体性。也就是说,一方面要给人员不断补充专业方面的新知识、新理论、新工艺,而另一方面还要不断补充一定数量的综合性知识,如管理、经济、社会人文知识等。更重要的是,注重人员的创新能力的提高。除了传统的知识技能的继续教育外,海必须更重视培育创造性、开拓性的智力和方法,取消“知识仓库型”、“知识灌输型”的继续教育,代之以“智力连续开发型”、“业务能力开发型”等新方式。
(4)层次性。企业应用先进制造技术不可能一开始就不顾实际情况盲目应用最尖端的技术,而是从现实情况出发,根据市场环境的需要有重点、有选择地应用其中的一些先进制造技术,并依据所应用的先进制造技术决定继续教育的内容、方式等等。另外,不同层次的科技人员会有不同层次的继续教育需求,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应产生不同层次的需求。
3适应先进制造技术的继续教育体系
继续教育体系应把人才的培养、使用放在一起,实行全方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因而要形成一整套的体系。主要包括继续教育体系的软件、硬件建设等。
3.1软件建设
主要是继续教育的体制建设。主要有管理政策、管理模式等的建设。
(1)管理政策。在继续教育管理方面,主要是明确权利义务,划分培训类型,提供条件保障和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具体来说对专业技术人员主要是划定任职条件,提供学习机会和保障,明确学习时间;对企业主要是强调培训义务,指导、扶植开展培训活动,采取强制性措施保证落实。国家和地方政府主要是宏观合理规划,在资金和设施方面通过法律予以保障,对企事业单位、社会办学组织在培训活动中的具体目标、内容、模式、方法、管理机构与人员配置、用人制度、办学投资等不予直接干涉,而由培训活动的组织单位自主决定。这样政府主管部门从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着重政策法规的研究与制定,财政的统筹以及业务指导,确定继续教育的性质目标、管理体制的运行、职能部门的功能、作为独立法人的企业和办学实体的权限和责任、用人单位的个人的权力和义务。
(2)管理模式。为构成国家、地方政府对继续教育的有效管理,运行方式可采取集综合管理、组织服务、法规保障三位一体的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建立一个宏观综合管理体系,该体系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确定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是地区继续教育宏观管理部门;二是各级人事部门,为本系统继续教育综合管理部门,负责研究制定本地区、本系统继续教育规划及实施方法,协调并综合管理本地区、本系统的继续教育管理工作,并对下属各地区、各部门的继续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和监督。由各级继续教育协会、人才中心、人才培训机构以及有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组成组织服务体系。其基本职责是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继续教育规划,研究制定先进制造技术的继续教育内容,组织编写教材,开办各种类型的教学班、研讨班等,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进行教育水平评估与成果评估。还要建立由两部分组成的法规保障体系:一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制定本地区、本系统进行教育的政策规定,明确继续教育的对象、内容、时间和教学管理制度;二是制定本地区、本系统科技人员及其所在单位开展继续教育的具体规章制度。通过制定法规和规章制度,为综合管理体系、组织服务体系开展工作并提供依据,保证继续教育工作能够依法进行。
3.2硬件建设
(1)基地建设。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专业学会、协会的优势,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形成网络体系,完善继续教育服务实施体系,加快产学研结合的步伐,建立国家和地区的培训中心,使继续教育成为企业、科研、教育的结合点,建设先进制造技术的基层和高层培训基地。另一方面要充实、发展现代化教育手段,促进教育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
(2)师资建设。继续教育的办学应由社会各方面联合承担,多种形式进行,这样才能使得师资来自各个学科第一线,保证教学效果,同时所需经费、设备才有可能得到解决。继续教育的师资应当贯彻专、兼结合的原则,以兼职教师为主、德才兼备的方针。一般应由本专业技术领域内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建立师资信息库,形成相对稳定的骨干教师队伍。编写先进制造技术系列高质量继续教育培训教材。
(3)经费保障。要始终把促进发展继续教育作为各级政府推广先进制造技术的一项重要职能予以高度重视,不仅加强法制保障,而且应投入巨大财力,通过国家、地方、企业和个人多种渠道,共同负担,还要用法律形式来保障实现。
4结束语
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关键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既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对我国制造业来说,利用先进制造技术对传统制造业进行改造升级,是实现“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目前我国先进制造技术人才相对比较匮乏和知识更新较慢的实际情况下,对企业相关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使其尽快适应先进制造技术要求,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作者:牛同训王燕单位:山东工业职业学院中国重汽集团有限公司教育培训中心
- 上一篇:建材业继续教育近况探析
- 下一篇:院校党员教师继续教育创新探微
精品范文
10新型护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