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财政投入探析

时间:2022-09-20 10:48:33

导语:继续教育财政投入探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继续教育财政投入探析

一、继续教育的产品属性

继续教育产品具有混合产品的性质。一方面,这一产品能够提高受教育者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其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能力,使社会受益,因此,继续教育更接近于公共产品;另一方面,继续教育在提高受教育者技能和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职业能力,使他们更容易转换职业,得到升迁,获得更高的报酬和社会声誉,因此,它又接近于私人产品。继续教育的教育形式、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极其广泛。比如,党政干部、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等类人员的进修提高,其主要受益者是社会公众,其投资主体应是政府,此类继续教育产品的属性是公共产品。许多社会机构举办的各种职业证书、英语培训等教育形式,其受益者更多的是培训者个人,且培训机构也得到相当高的收益,这种职业继续教育产品更接近于私人产品,这类继续教育的投资主体应该是被培训者。继续教育产品,其属性可以由接近公共产品一直延伸到接近私人产品。

二、继续教育的投入机制与存在的问题

1.继续教育的投入机制。第一,国家有关继续教育经费的规定。人事部、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2007年9月联合下发《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从业人员技术素质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这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提供了经费保障。第二,多元化的继续教育经费筹措机制。我国已初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企业、社会、个人共同分担的合理的投入机制。下一步的工作如下:一是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制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法律法规,保障他们接受教育的权力;二是明确企业投入责任,鼓励企业建立以专门培训和岗位培训为特点的继续教育;三是鼓励社会机构从事继续教育,鼓励公民个人自费学习,建立相关主体在继续教育经费投入方面的责任,形成合理的费用分摊机制。

2.存在的问题。第一,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由于继续教育以政府行业部门投入为主,教育和财政主管部门缺乏对继续教育财政的有效监督。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并没有完全按照“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从业人员技术素质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的规定进行投入,导致国家财政性继续教育财政投入不足。第二,继续教育财政投入浪费严重。一些政府行业部门、国有大中型企业设立了教育培训中心,但这些教育培训中心实际用于教育培训的较少,大量资金用于非教育设施建设。一些教育培训中心设置豪华,名义上是教育培训中心,实际上是娱乐餐饮旅游中心。第三,继续教育的社会资金投入过于分散。继续教育的社会资金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营利上。继续教育是个广阔的领域,许多投入继续教育的社会资本热衷于投资于热门行业和领域,以营利为目的。除了少数社会教育结构具有较高的社会信誉和教学质量,许多社会教育机构没有自己稳定的办学方向,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

三、对策建议

1.政府在继续教育财政体制上要进行制度创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仅靠国家财政的公共项目投资无法满足社会对公共服务的巨大需求。为了减轻政府财政负担,也为了能够高效率地提供公共服务,公共项目的管理方式需要进行制度上的变革。要摆脱“政府垄断,一统天下”的局面,采取政府主导、委托事业或企业单位提供服务的方式,甚至可以委托给民营机构提供服务。

2.加大继续教育投入,建立多渠道筹措继续教育经费的体制。要区别不同类型的继续教育形式,建立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合理分担的继续教育经费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的社会参与机制,加大政府对继续教育的投入,保证继续教育的快速发展。

3.充分发挥高校在继续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高校具有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三项基本功能,为社会服务是现代社会对高校的基本要求。改革开放后,高校的装备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远程教育水平居于社会前列。远程教育将成为未来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知识更新速度快、容量大将成为继续教育的主要特点。高校具有这两方面的优势,要充分发挥高校在未来继续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4.规范社会机构办学行为。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制止某些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暴利行为,引导他们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严格遵守执行《民办教育促进法》,形成自己的继续教育办学特色,合理有效地使用经费。

5.吸引外资,投资继续教育领域。发达国家在继续教育领域有丰富的经验、完整的课程体系和有效的教学管理方法,要吸引外国资本投向我国继续教育领域,并且注意学习国外的教育资金管理制度、继续教育机构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提高我国继续教育的水平。

作者:邵波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厅财务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