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公共服务问题及路径研究

时间:2022-06-14 10:22:17

导语:家庭教育公共服务问题及路径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家庭教育公共服务问题及路径研究

摘要:社会由无数个家庭组成,其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而作为培养人的一项最根本的教育,家庭教育既与家庭成员的素养水平息息相关,也和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以及国家命运与社会进步紧密相连。剧烈转型的社会,相应地也改变了家庭结构与家庭环境,不断交织的转型期社会结构的体制变迁和家庭成员的个人成长轨迹,致使诸多家庭产生教育问题。新的历史背景下,家长们在家庭社会方面遇到了一些新问题与新情况,而这些均是传统社会所未有的,若只通过家庭传承、自我摸索而来的家庭教育知识来应对无疑具有较大的难度。与此同时,还存在着不良家庭教育及家庭教育困惑跨阶层等问题,因此迫切地需要加强家庭公共服务。对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公共服务的定义进行论述,着重探讨家庭教育公共服务的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家庭教育;公共服务;路径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部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很多困难,不清楚需要采取怎样的教育方法。我们家长必须承认并未充分了解家庭教育的特点、规律、方法,如子女品行教育、亲子关系等,家长群体对家庭教育公共服务的需求非常强烈。但同时,现阶段政府并未提供丰富的家庭教育公共服务资源,效率较低,这样难以满足家长群体的实际要求。家庭教育发展缓慢,服务供给难以满足人们的要求,这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与思考的问题。而这些都需要借助政府的力量,以公共财政和公共服务阵地为基础,为城乡各家庭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服务产品。

一、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公共服务的定义

(一)家庭教育的定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家庭教育”这一词汇出现的频率较高。其是一种学术概念,各时期的专家学者对此概念有不一样的解释。在《辞海》中对“家庭教育”做出了这样的阐述:家庭教育也就是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对少年和儿童进行教育[1]。我国尽管主要由学校负责对青少年和儿童展开教育工作,但家庭仍是教育下一代的重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父母若能做到密切配合教师,在教育思想上保持一致,就能够全面发展儿童、青少年的德智体。在《家庭教育学》一书中,学者赵忠心提出:“家庭教育并非只是家长在家庭生活中教育与影响其子女,其也是家庭成员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家庭教育包括所有有目的、有意识施加的影响。”通过上述定义我们能够知晓,家庭教育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其是在相对于社会这样一个比较封闭的社会组织—家庭中展开的,而作为一种教育范式,其主导为家长,家庭成员间相互影响、相互教育。(二)家庭教育公共服务的定义。由于我国国情比较特殊,在传统思想观念影响下,家庭教育发展并未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家庭教育公共服务研究上较为滞后,无论理论还是实践方面均与国外有很大距离,未取得较多成果。2011—2012年,一些与家庭教育发展规划有关的文件与工作报告中才开始出现“家庭教育公共服务”这一提法。诸多与“家庭教育公共服务”有关的研究成果开始在国内出现[2]。在研究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上,反复提及市场和第三部门、市场展开大力合作,同时也着重阐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分析国内外学者在家庭教育发展研究方面的成果可知,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由社会给予服务,促进家庭教育的发展。其次,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在家庭教育上提供引导。在各项政策法规的作用下,让家庭教育得到了宏观调控,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快速发展。而社会提供服务则是运用各种各样的途径,提供多样化服务给家庭教育,包括社区教育、家长学校、咨询服务、家教活动等。就目前教育发展的情况来说,大多数均为以政府为供给的家庭教育公共服务形式,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与我国现阶段单一的教育责任主体/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以及滞后的校外家庭教育指导组织培育与发展有很大关系。

二、家庭教育公共服务路径

(一)将家庭教育纳入政府教育工作规划。对家庭教育职能部门予以明确,构建以“政府主导、齐抓共管以及社会参与”等为核心的家庭教育实施机制。建议将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建立在市、县(市、区)等地。同时,配备专门的编制以及机构,在专项经费方面需要财政进行拨款,然后让专职人员负责家庭教育,并重视对家庭教育课程资源的全面开发,这样家庭教育的发展才有可靠的物质支持。(二)将家庭教育纳入政府教育工作。把教育部门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需对幼儿园和中小学应承担的职责做出明确的规定,教育部门应在指导与考核学校工作的范畴内纳入办好家长学校这一内容,以此来促进培训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同时,注重对家长学校教育方式及内容的合理设计,立足于不同学习阶段,要尽快建立起完善的家长教育课程体系,为教师、家长等提供培训的机会,这样有利于家长教育的发展,也从整体上保证了教育的效果。当然除了以上几点以外,妇联系统应根据相关法律条文,使家长接受系统的如何成为父母的教育,且完全免费,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为未成年人的良好成长提供有效保护。通过对政府购买服务等手段的运用,确保尽快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会组织,同时也让培训机构的发展拥有良好的条件,这样就能推动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保证家庭教育公共服务可以顺利开展。(三)促进区域公平,加大对家庭教育公共服务的投入支持力度。为了将现阶段我国家庭教育公共服务的诸多问题有效解决,如资源匮乏、区域不平衡、监督管理不规范、服务模式效能低下等,就一定要加大投入支持家庭教育公共服务[3]。家庭教育公共服务属于教育公共产品的一种,其一大显著功能就是让公众直接受益,政府提供的教育产品直接关系到各个群体的利益,一定要保证公民有同等的机会享受教育公共服务。我国东西部地区,城市与农村发展有非常大的差异,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各地拥有不同的历史和自然资源。受其影响,所以对于基础教育,地区政府的态度也有很大不同。现阶段,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与不公的现象十分普遍,针对一些贫困家庭和特殊家庭的家庭教育公共服务,政府关注度较低,且也未给予相应的救助,如果提供家庭教育公共服务的省市或城市依然较少,就会在无形中加重这种教育资源投入的不均,由此不断拉大东西部和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近年来我国对教育事业非常关注,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中西部地区在经费投入上明显不均衡,尤其是对西部地区来说,小学和初中阶段面临着教育经费不足的局面,其中预算经费低幅在20%左右,若相较于东部地区来说,就有更大的差距[4]。现阶段,我国年均预算公用教育经费为零的县(区)小学有113个,而县(区)初中生有142个,而这部分县(区)在中、西部地区的超过了85%。所以实施家庭教育公共服务,必须在教育服务上做到公平与公正。我国教育机构应该向家庭教育投入更多的资金,主要采取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因为中西部地区的政府财政不足,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非常滞后,可以适当提高教育经费投入比例,为家庭教育公共服务的顺利提供奠定良好的基础。中央政府也需从宏观角度来调控家庭教育公共服务的发展经费,地方政府则需对支付的资金加强转移,对本级财政支出结构做出调整,相应地把在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上使用的专项经费预算增加,保证国家投入的教育经费在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上得到有效落实。与此同时,政府行政部门也需把贫困家庭和特殊家庭的家庭教育指导救助纳入到考虑范围中,由政府借助一些法律规定与政策措施来救济与干预因犯罪、生理残疾或心理问题所导致的父母家庭教育困难的家庭,由政府出资,设立专项救助资金用以聘请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帮助家庭教育的顺利开展。另外,政府部门还可把中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积极利用各种媒介,如电视电台、报纸广播等,开设一些频道与栏目,用以指导家庭教育,又或是邀请部分专家开展相关讲座活动,免费把家庭教育指导相关知识和理念普及给广大群众[5]。(四)完善服务机制,确保家庭教育公共服务规范化运行。近年来,家长学校相继在诸多学校成立,父母课堂也随之开设,然而分析国内具体状况可知,家长学校在实施中还存在很多困难,尤其是父母课堂更是长期停留于计划阶段,未能真正付之于实践,并未普及指导父母教育工作。部分家长学校,并未对专职的教师或人员进行配备,虽然父母课堂也会经常邀请校园专家授课,但却未采用系统的教材,内容不新,家长们的兴趣普遍不高;部分父母课堂和家长学校存在收费较高的现象,导致家长产生了反感的情绪;其次,一些家长学校将家长集中在一起,但未进行系统、有效的培训,并将教育式作为主要方式,这样难以满足家长群体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必须加快家长学校建设步伐,另一方面,家长对其的参与性却不高,甚至花更多的钱报名到外面的家庭教育指导的辅导班上课。其主要是因为现阶段的家长学校主要由学校负责,政府在家长学校建设上关注度明显不足。但单个学校教师与财力资源十分有限,再加上教学任务十分繁重,难以构建起与时展同步、贴合家长需求的家长学校。同时,部分家长学校虽然开展了起来,但也只是流于形式。如果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引入“政府参与模式”,推动家长学校机制的创新。第一,教育部门要发挥出主导作用,提高对家长学校的重视程度,在日常工作中狠抓落实,并为教师提供更多培训的机会,使之具备较强的家庭教育意识,给予教师鼓励,让其在自己的工作中融入家庭教育的内容,把原有的家庭教育内容扩大,与家长之间维持紧密的联系,进而让学校与家庭教育顺利地衔接起来。第二,加大已有社会资源的整合力度。当前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逐步得到了优化,大量与家庭教育相关的服务机构也建立起来,尤其是部分民间人士和社会组织,这些均为家庭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有效帮助,且政府也可求助于专业机构,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平台予以构建。此外,要在标准上做出明确的规定,加大考核的力度,在评估上科学与合理,通过将管理措施做到位,促使家庭教育的发展有良好的外部环境[6]。第三,进一步扩大宣传的范围,要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在社会上广泛宣传,一方面应不断地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传统媒体以及互联网,促使宣传内容更加丰富。要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及时向家长群体介绍家庭教育公共服务的内容与优势,并对家庭教育的知识技能和理念进行普及,使其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学习并获得科学指导,促进家长育儿素养提升。(五)在教育公共服务供给中引入市场机制。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一个特点,即在政府活动和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中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方式。简单来说,就是在政府管理中将企业的技术、经验、方法和理念引入其中,把政府的一些社会和经济职能推向市场,从而使政府财政方面的压力得到有效缓解,以实现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最佳化。当前,西方诸多国家都逐渐把市场机制运用到了公共教育领域之中,市场力量慢慢替代政府干预,把学校的经营权和管理权交由家长、地方政府,使之将弹性化更大的管理方式掌握。相关资料显示,20世纪末,美国私立中小学数量为26800所,共增加了30%,而同一时期,公立学校的数量却减少了83800所,占比为3%。不断出现与发展的美国特许学校,革新了传统的教育管理体制。在此形势下,学生和家长有更多的自主选择公共教育服务的权利,教育公共服务日趋市场化,为教育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7]。同时,我们应明确市场机制也有其局限性,围绕新公共管理而开展的政府改革与市场取向也会有政府失灵的情况出现。立足于新自由主义、市场化以及私有化等,促进公共教育体制的全面改革,尽管政府财政负担得到了降低,但却会导致政府将应有的责任推卸或转移,一方面把效率与利益提高,另一方面,又很容易忽视社会弱势群体的公平;不仅激活了市场,同时又会导致公共政策难以贯彻落实,影响公共利益,进而难以确保政府的合法性。因此,在教育公共服务领域中政府和市场的作用不可替代,两者均存在不足和优势,而在教育公共服务供给中,二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总而言之,社会由多个家庭组成,怎样将现阶段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供需矛盾化解与亿万家庭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而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路径就是协同供给。作为协同供给的主导者,政府一定要与市场第三部门建立强强合作关系,在多个层面(战略、组织、行为)展开深层次与一体化的融合协作,从而使当前家庭教育公共服务的现实困难得到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刘黎红.政策执行视角下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问题考察———基于青岛市社会调查资料的分析[J].东方论坛,2015(2).

[2]顾月华.“举全村之力”学做好家长———将家庭教育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J].人民教育,2017(1):38—39.

[3]胡杰.将家庭教育指导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1.

[4]马小莲,王敬川,陈光.“互联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探索实践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7(5):1—3.

[5]王亚珺.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现状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6]王有兴,杨晓妹.公共服务与劳动力流动———基于个体及家庭异质性视角的分析[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8,33(4):62—74.

[7]李悦.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分析[J].好家长,2018(75).

作者:张晶 单位:衡水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