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时间:2022-04-29 11:28:21
导语:看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的好坏或将直接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梁漱溟先生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他既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也有进行社会改造试验的行动,他知行合一,成就颇高。本文拟从这位大师的成长环境和成长经历出发,探讨家庭教育对今天孩子的成长的影响。
关键词:梁漱溟;家庭教育;孩子;成长
梁漱溟,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学大师、爱国民主人士。他被称为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梁先生一生著述颇丰,存有《中国文化要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唯识述义》《中国人》《读书与做人》与《人心与人生》等。著名学者林毓生认为:梁漱溟与鲁迅是20世纪中国最有创造力的思想家,他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是构思宏大的社会改造试验,尝试将西方现代化的优点与中国文化的优点融合起来,为此进行了积极而可贵的探索。梁漱溟先生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并且知行合一,能本着自己的思想去行动。我们在感叹他这一生的成就时,同时也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他能有如此高的成就,源动力从何而来?答案很简单,家,他从小生活的地方。梁先生生于北京,那是清光绪十九年,西历1893年,亦即甲午中日大战前一年。如果说梁先生这一生的成就是时代的造化的话,那他的启蒙教育一定是家庭教育的促成。
一、家庭教育的氛围是孩子成长的空气
梁漱溟在《我生有涯愿无尽》之《我的父亲》里提到:“父亲对我完全是宽放的。我在父亲面前,完全不感到一种精神的压迫。他从未以端凝严肃的神气对儿童或成年人。”我们姑且不论梁父是否懂得育儿的艺术,但是他这种“宽放”却真切地成就了梁漱溟一生最大的财富——独立思考,表里如一。父亲的这种“宽放”,或许从某种意义上也成就了梁先生的“自学”成就,“环境好、机缘巧,总让我自主自动地去学,从没有被动地读过死书,或死读书。”台湾作家龙应台在《目送》里说过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孩子自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一个个体的存在,他需要得到父母的充分尊重,而不是父母的善意“控制”(美其名曰:我是为你好)。这个个体有着自己探索世界的想法和权利,父母只是适时地帮他规避风险就好,然后如龙应台说的那样看着他的背影,不必追。父母与孩子本是这个世界上最爱的关系体,可父母营造的家庭氛围有时候却造成了相爱相杀的局面。在《奇葩大会》上,高晓松公开自己“有长达二十年的时间,因为对原生家庭的不满,尤其是跟父亲之间极为不好的关系,导致年轻时出现很多问题”,直到40岁后,才慢慢走出这个阴影。无独有偶,一向以霸气形象示人的姜文,也曾坦言:“我人生最大的失败,就是处不好与母亲的关系”。为了讨母亲欢心,姜文做过很多努力。努力考上中戏,妈妈把录取通知书扔到一边,对他说“你那一盆衣服还没洗呢,别跟我聊这个”;努力出名,妈妈毫不在意;努力给妈妈买房,她却从来没去住过。无法取悦母亲,无法让母亲为自己骄傲,成了姜文一辈子的痛点,内心有一部分总是缺乏自信,甚至母亲过世之后,他都不能释怀。无论是高晓松和父亲的紧张的关系,还是姜文和母亲的不和谐的状态,我们都可以感到一个家庭里的氛围其实就是孩子成长的空气,孩子在什么样的空气里呼吸,他的大脑就会形成什么样的记忆,一旦形成的记忆不会一时退去,相反,他会跟随孩子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甚至一辈子。回头看看梁父对他的教育形成的氛围,无疑是给了他最好的自由,身与心的自由,梁漱溟先生呼吸着这样自由的空气长大,所以他总能心无旁骛,看自己所想看之书,思自己多愿思之事,并能做到知行合一。
二、家庭教育的理念是会得以传承的
梁漱溟从小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长大并受益终生,而这种家庭教育的理念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他在教育自己下一代的事事中去。梁漱溟有两个儿子,梁培宽和梁培恕。梁先生对两个儿子的教育亦如自己当年所受的“自由”教育一般。1948年,梁先生寄宽恕两儿信中提及:“我觉得发愿是根本,你们要有一种心愿发出来,则一切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你自然而然,从内里生出力量来。像是培恕学画不学画,入新闻专科不入新闻专科,像是培宽如何求学,改系不改系等等问题,将无困难重压之感,并且把事情看得很活。”由此可见,梁先生对自己儿子的教育也好像是属于“放任之”,家长不强求孩子去做什么,不要做什么,而是告诉孩子听从于自己的内心。他从自己的父亲那获得的“自由”化成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从父亲那获得的“宽容”变成了向上的力量。如今,他又把这份“自由”和“宽容”的教育理念付诸于自己下一代的教育里。家庭教育的理念是可以传承的,这或许不需要口耳相传,就只是父母的一言一行,所作所为就足够了。有人说他不想成为自己父亲或自己母亲那样,可是后来发现自己却不知不觉已经变成了自己父亲或者母亲的样儿。这是一种可怕的传承,这也足以窥见原生家庭给一个孩子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
三、小结
在2015年2月17日的春节团拜会上有一段讲话,很有现实意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生多大的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在今年三月的全国政协会议上,政协委员北京市北海幼儿园园长柳茹称,我们人生中会拿到很多证书,但唯独做父母没有经过学习。不仅柳茹委员注意到这个问题,1月18日,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长陈宝生部长也讲的很清楚:“家庭教育要高度重视起来。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立德树人的第一个环节。家庭教育不到位,不仅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还会给孩子发展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他还表示:“家庭教育的重点是通过言传身教教给孩子上好人生第一课。”
参考文献:
[1]梁漱溟.吾生有涯愿无尽:漱溟自述文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2]龙应台.目送: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三,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朱虹岭 单位:重庆市北碚职业教育中心
- 上一篇:家庭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探究
- 下一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