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家训文化对青少年家庭教育影响

时间:2022-11-19 05:06:06

导语:优秀家训文化对青少年家庭教育影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优秀家训文化对青少年家庭教育影响

摘要:家训是中国古代父母教育子女的基本形式,通过研究《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传统家训典范,可以为当前青少年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提供重要参考。本文就优秀家训文化青少年家庭教育影响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传统家训文化;青少年;家庭教育

家训是指历代父母为子女教育所写的戒律,如家庭戒律、家规、家书等。它是古人向后代传播自我修养和自律原则的基本方式,也是中国古代父母教育子女的最基本形式。我们知道中国人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他们不仅在中国传统教育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而且形成了《颜氏家训》《温公家范》《朱子家训》《弟子规》等经典家庭教育的“典范”。这些传统的家庭教育文化,是古代家庭教育的结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梳理它们,有助于我们厘清传统家庭教育对当代家庭教育的有益影响,让优秀传统家训文化在当代青少年家庭教育中闪烁智慧之光。

一、优秀家训文化对青少年家庭教育内容的影响

1.强调修养身心,走好人生“第一步”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受到传统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的影响,尤其注重对子女的修身教育。所谓修身,即修养身心、学会做人、塑造良好的品格。在很多传统家训典籍中,都将修身放在重要位置,将其作为走好人生路的第一步,并从立志、读书等方面对修身的内容进行具体阐述。立志乃修身之基,是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中国传统家训中,关于立志的表述众多。曾国藩认为人人都可立志、人人都要立志,“虽懦夫亦有立志”,并强调要从立志做起,效仿贤良,塑造自己的品格和气质。王阳明在《示弟立志说》中,指出“君子之学,无时无处而不以立志为事”。如何实现自己所立之志向呢?读书是一条“捷径”。王阳明认为,通过读书和学习来获得自己的良知,并按照良知行事,就是圣人或君子,“盖终身问学之功,只是立得志而已”。曾国藩也强调读书,他说:“读书: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二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图自卫其身。”读书是实现自己仕途和志向的途径,读书要做到“博”与“专”。读书不应该有功利性,读书并非一定要求仕,读书最重要的是可以从知识中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和品格。在《颜氏家训》“勉学篇”就明确指出:“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朱子家训》也说:“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在当前青少年家庭教育中,也应该将青少年修身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以修身立基,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打好基础。

2.注重美德培养,健全人生品格

孝敬父母、敬爱兄长、明礼诚信、勇敢正义、勤俭持家,不仅是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在当代青少年素质培养中也有一席之地。首先是孝悌之义。《弟子规》开篇就提“入则孝”“出则悌”,并对孝悌作了详细规定。而《曾国藩家书》中作为兄长的曾国藩在京为官,不能与父母诸弟相伴左右,却在一封封家书中,时刻关注家人生活,表现出浓浓的亲情,是以“孝悌”。在《致诸弟•劝述孝悌之道》一文中,曾国藩更是劝诸弟在“孝悌”二字上多下工夫,“尽一分,便是一分学,尽十分,便是十分学”。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中的“孝悌”精神从家庭扩展到整个社会,从爱家人到爱整个社会,这是君子的品格,也是传统家庭教育的重心。其次是诚实守信。在古代家庭教育中,一直强调诚信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安身立命的基础。如何做到诚信呢?《弟子规》在“信”篇作了详细规定“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再就是勤劳节约,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中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的重要性。中国的长城、都江堰、大运河都是中国人勤劳的见证。勤劳节约反映在家庭生活中,就是要“勤俭持家”,在家训典籍中也有较多的叙述,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强调“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骄奢习气是绝对要不得的。

3.倡导仁爱情怀,培育博爱胸怀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中也十分注重“仁爱”之心的培养,仁爱即仁者爱人,爱一切人,这是儒家追求的君子人格。在家庭教育中,也要培养这种博爱的胸怀,从对家庭的小爱延伸到对社会、对自然的大爱。我们要发扬《弟子规》中“泛爱众”篇所表达的博爱精神:“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具有仁爱之心就是要“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施惠勿念,受恩莫忘”“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要做到时时关心他人,处处关心他人。在青少年家庭教育中,要培养他们的君子人格和博爱情怀,让他们谱写人生更加美好的篇章。除此之外,在众多的优秀家训典籍中,对待人接物礼仪、爱国情怀培养、恭敬谦卑态度养成等方面也都作了具体的论述。

二、优秀家训文化对青少年家庭教育方法的影响

1.注重青少年的早期教育

在《颜氏家训》中,颜之推非常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认为越早越好,并主张做好胎教,他指出:“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斜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孩子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尘垢未染,先入为主,对孩子进行正确胎教,可以使他们在生命缔造之初就可以受到一定的教育,所以在怀胎三个月之后,就要注意所见、所行,要合乎礼仪。在孩子出生后,就开始“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当他长成小孩“识人颜色,知人喜怒”时加以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在孩子早期的时候就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使之成为具有高品质的人。

2.父母要做到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

在人的一生中,家是最主要的活动场所,在家中我们每天与父母相处,父母的言行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家长的言传身教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首先做好示范和榜样,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更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三、优秀家训文化对青少年家庭教育影响的对策和建议

1.社会:政府积极鼓励、媒体正面宣传,多方面促进良好家风的形成

从社会角度而言,政府部门应该积极提倡市民对家庭典籍的学习,并与媒体一道为形成良好的家风,实现家庭发展、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第一,政府可以出资印制《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曾国藩家书》等优秀家训典籍,让市民们免费阅读。政府有关部门通过开展百姓喜闻乐见的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家庭教育观。经典家训典籍多为文言文的形式,对于文化水平不高的部分家长而言,阅读能力较低,对文章内涵的把握比较困难,文化部门可以组织编排相关的话剧、家庭教育小品等,向家长介绍青少年发展各个阶段的规律和特点,帮助家长树立适合自身家庭所需的教育观。

第二,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新型媒体越来越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笔者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几乎都在使用微信、QQ等网络工具。除了搭建传统家训文化网站平台以及在电视、广播上做一些关于家训文化的节目外,还要充分利用这些新媒体的快速传播功能,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话题讨论等形式,宣传和营造良好家风。

2.家庭:父母与子女同阅经典家训,共同推动良好家风文化建设

良好的家风和家训的传承,不仅传承的是一个准则、规矩、风尚,更是家风文化背后所承载的一个家族的历史和文化,它似一坛味道浓厚的老酒,散发着沁人而又浓厚的清香。一个家庭的家风如何,主要体现在下一代的家庭教养上。而作为家庭教育的实施者和主导者——家长,更应该熟知和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传统家训文化典籍,只有家长足够重视传统家训文化,和孩子一起阅读典籍、学习典籍、实践典籍,并把典籍当中优秀的家训文化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落实到位,做到知行合一,才能真正对孩子的成长起到有效的影响作用。

3.学校:大力开展“三进”活动,多渠道提高学生对家训文化的认识

以笔者学校为例,为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家训文化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开展了优秀家训文化“三进”活动,以期为更多院校加强传统家训文化教育提供更多的借鉴。

第一进是“进校园”。学校海源书院每年多次邀请国内知名传统文化专家进学校做讲座,不少内容涉及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校园各二级学院多次开展传统家训文化专题活动,如“家庭教育之一封家书”“经典家训典籍诵读”等,学生在阅读经典、学习家训文化的同时,通过书信的形式,与父母探讨家庭教育的内涵与方式。

第二进是“进社团”。成立了多个传统文化的学习社团悦读社、国学社等,在这些社团中,不定期举办传统家训文化的社团活动,通过组织“家访”“进敬老院”等,了解“孝”、实践“孝”,做中华家训文化的传播者和实践者。

第三进是“进课堂”。开设了多个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例如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修身九讲、经典诵读等,在课程中都包含着对经典家训典籍的相关学习,通过任务引导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在学习中认识中国优秀家训文化的魅力,让经典不断传承。当前,我们要以家风建设为重要抓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落地生根,培养出有高尚品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余秉颐.家训金言[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

[2]曾国藩.曾国藩家书[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6.

[3]颜之推.颜氏家训[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6.

[4]朱熹.朱子家训[M].武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王学强 胡杨 单位:聊城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