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
时间:2022-10-17 10:18:41
导语: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从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和现状入手,既注重对文献资料的研究,更侧重对工作实际的思考。在具体分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特点与优势的基础上,对构建“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进行理论研究,对凝聚“学校主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开展实践探索,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长远发展提供参考借鉴和决策依据。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民办高校
一、引言
我国民办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往往注重办学经费的来源、办学体制的优化和办学规模的扩张,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不够,办法不多,缺少对民办高校学生自身实际的分析,使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我国民办高校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但在许多方面还不够完善。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阻碍发展的瓶颈。无论是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需要,还是为实现高教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或是为促进民办高校特色发展的需要,都要求对思想政治工作予以高度关注。因此,建立真正适合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特点与优势
如果说教育是“树人之本”,那么家庭教育就是“教育之源”。在全人指导的终身教育和造就人才的启蒙教育中,家庭教育的独特作用不可替代。现今时代,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功能不断增强,但任何组织或机构都难以动摇和取代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地位。家庭教育的优劣对子女理想信念的确立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重视家庭教育,不仅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的需要,也是完善自我和健全人格的需要。[1](P.41-43)学校教育是由教师依据教材,在教育大纲的规范下和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全面地进行知识传播,系统地进行人格培育,是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1](P.41-43)随着教育改革的稳步推进,学校教育备受关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更多地体现着家庭期盼和社会期待。学校教育是主课堂、主渠道,是学习道德准则、文化知识、价值取向和社会规范的重要基地,决定着个体社会化的性质和水平。[2](P.92-101)社会教育是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以外其它所有教育的统称。社会教育的发达程度是社会先进与否的关键性指标,也是未来社会主要的教育形态,与思想政治教育休戚相关。[3](P.54-55)社会教育既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学校教育的超越和拓展,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平台和依托,有效减少认知的臆断性和片面性。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比,社会教育对个人的影响作用有明显的强化趋向和扩大趋势。[4](P.61-63)
三、构建“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
筑就学生的精神支柱,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品质、道德和思想的形成是其社会化的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效果等方面各具特点。在家庭有长辈的言传身教;在学校有教师的释疑解惑;在社会有风气的感染熏陶。所以,应构建“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功能,共同致力于思想政治教育良性互动的局面。宏观层次和范围,即社会内部的思想政治教育。CENTURY应有效发挥和充分利用社会教育的优势,健全经济、法律、行政等配套政策和措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使社会各界牢牢把握正确导向,积极开发教育资源,弘扬主旋律,汇聚正能量,切实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责任。[5](P.82-83)中观层次和范围,即学校内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教育涉及的对象和内容非常广泛,要树立全员育人的观念和德育首位的意识。将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将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相结合,将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相结合,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5](P.82-83)微观层次和范围,即家庭内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坚决改变长期形成的“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观念,应坚决摒弃“高教独立”思想的影响。营造家庭的和谐氛围,优化成员的人格形象。从根本上,将关心子女的入学和就业问题,转变成培养子女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5](P.82-83)“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是以学校教育为中坚,教育触角延伸到微观层次和范围,教育视野扩展到宏观层次和范围,一面联系家庭教育,一面协调社会教育,构建层次分明、兼容并蓄的教育格局。该格局中,以学校为桥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在引领家庭文化、共享社会资源的同时,集合思想性、服务性、参与性和辐射性,形成耦合效应,达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一体化的目标。
四、凝聚“学校主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人们已经认识到,家庭、学校、社会任何一方出现缺失,都会造成思想政治工作的衔接断裂;任何两方联系脱节,都会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下滑。家庭是以成员间的思想交流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是以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来提高思想意识和行为品德;社会是以司法公正、风气廉洁、治安稳定来维护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和效果。所以,应凝聚“学校主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科学配置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共同承担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家庭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合作。应努力寻求两者在思想与观念上的契合与支撑,应努力探索两者在方法与方式上的统一与协调,应努力畅通两者在沟通与交流上的渠道与途径。[2](P.92-101)加强家庭与学校的配合与互动,如通过人文讲座、主题教育、文化论坛等方式,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优势互补。[6](P.55、193)学校与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合作。应着力化解社会对学校教育成效的抵消作用,最大限度地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2](P.92-101)努力挖掘社会的德育资源,广泛争取各界的大力支持,切实为青年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通过社会实践、就业实习、媒体宣传等方式,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扬长补短。[6](P.55、193)社会与家庭的思想政治教育合作。应加强家庭美德与社会公德相融合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家庭小环境应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邻里和睦等文明行为,社会大环境应提供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动平台。[2](P.92-101)如通过参加志愿服务、瞻仰革命遗址、素质拓展训练等,促进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协作贯通。[6](P.55、193)“学校主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是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一面与家庭教育优势互补,一面与社会教育扬长补短,凝聚方向一致、强大持久的教育合力。该合力中,以学校为阵地,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倡导青年学生在积累文化知识的同时,传承家庭美德,完善思想道德,强化社会公德,形成叠加效应,达到家庭、学校和社会协调合作,走和谐发展的德育之路。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多年来,民办高校在制度建设、模式探索、机制协同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育实践。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教育活动的三种主要形式,既相对独立又密切关联。应遵循适应性与方向性相结合、能动性与客观性相结合、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的原则,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在时间上统筹兼顾、在空间上循环联接,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在新形势下,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紧扣当前实际,反映时代特征,稳扎稳打,善作善成,组建教育联合体,焕发教育新活力,促进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作者:姬常平 吴璇 单位:哈尔滨剑桥学院 东方剑桥教育集团
参考文献:
[1]黎军,张大玲,张堡.论现代教育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J].高等理科教育,2003,(S1).
[2]杨雄,刘程.关于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合作的思考[J].社会科学,2013,(1).
[3]贾艳霞,冯文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现状探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2).
[4]余国政,陈咏梅.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贯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反思与重构[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5]甘均良.试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机制的价值功能及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7,(5).
[6]白仲航,刘学伶,王艳丽,等.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位一体育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消费导刊,2009,(9).
[7]陈烁.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 上一篇:浅析高中数学素质教育
- 下一篇:家庭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