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农村家庭教育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2-12-16 03:58:14

导语:皖北农村家庭教育调查与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皖北农村家庭教育调查与分析

1研究综述

近年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经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学者们纷纷从政治学、文化学、教育学、社会学、生态学等多学科、多领域对农村问题进行研究。然而对农村家庭教育的研究呈现出事实叙述多、实证研究少,家庭内部原因分析多、社会支持研究少等特点。针对皖北地区家庭教育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仅有的一些研究大多集中在皖北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等方面。本研究从社会学中社会支持理论的视角入手,探讨皖北地区农村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体系,可以进一步丰富社会支持网的理论研究,同时也弥补了针对皖北地区农村家庭教育研究中的不足。

2资料来源

2.1问卷设计

本项研究主要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资料,根据范德普尔和张文宏的问卷框架设置了包括家庭教育现状调查表、社会支持网调查表、多元社会支持调查表,以及深度访谈提纲[3]。为了使问卷更贴近皖北农村居民的语言习惯,确保调查问卷的真实性,我们将问卷进行了语言和形式上的转换,在进行资料汇总时再将原始问卷转换成标准问卷以便统计。调查问卷涉及调查对象的基本状况和对家庭提供帮助最多的人,调查员将问题集中于调查对象提到的前3个人,并且询问了这些人与调查对象的关系、与调查对象认识时间、教育程度、职业等问题。与调查对象讨论过重要问题的组织或个人,就是本项研究需要分析的社会支持网的基本单位。在社会支持网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列举了10种可能的社会关系。所有可能的关系类型被分为父母、配偶、子女、姊妹、其他亲属、上下级、同学、邻居、朋友和其他非亲属,共计10类。这种分类借鉴了全美综合调查的分类方法[4]。在家庭教育调查中还包括多元社会支持,主要是由社会保障体系、工青妇等社会团体、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心理卫生机构、社会慈善机构、各单位提供的社会支持、社区组织等。个人支持包括血缘关系、业缘关系、地缘关系、人道关系等,支持种类包括经济支持、情感支持、劳务支持等方面。

2.2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皖北农村家庭教育调查问卷的样本是按以下方式抽取的:⑴分别从皖北各市农村选取小学6所,共36所,在凤阳县和寿县各选择小学2所。选取的学校共40所。⑵从每所学校随机抽取3个班,共120个班。⑶问卷的发放主要是通过县妇联发放到各农村学校,学校将问卷发放到学生手中,由家长填写后再回收。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840份,回收4450份,有效问卷4204份。为了更真实有效地了解农村家庭教育状况,本项研究还深入访谈了各地区约50多位家长,了解他们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期望等,以补充问卷法的不足。

3数据分析

对问卷资料的统计分析是研究的基础。本项研究首先运用spss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然后根据研究所要探索的变量和要探索的变量关系,形成特定主题下的访谈提纲,将其结果与问卷资料的相应结果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3.1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家长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5%,主要是乡镇的中学老师和小学老师,还有一部分是乡镇干部,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5%,初中文化程度的占36.4%,小学文化程度及以下的占43.6%(见表1)。在进行深度访谈时,一些家长表示孩子上学是学校老师的事情,他们只负责给孩子吃饱穿暖就可以了。此外,调查中发现,农村家长农闲时打麻将的情况较为突出。

3.2家长教育观念的调查

在“您对孩子上学的看法”调查中,72.1%的家长认为现代社会没有知识不行,自己省吃俭用也要供孩子上学,18%的家长选择顺其自然,只有2%的家长选择在农村上不上学无所谓(见表2)。对2%的家长进行了深度访谈,家长的回答是“学习成绩不好,实在不行就回家种地吧”。由此可见,这不是家长的真正选择,而是一种无奈的想法。问卷中,“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您认为孩子应该具有的品质有哪些?请排序”的信息显示,16.7%的家长将“掌握科学知识”排在第一位;32.4%的家长第一位选择了“独立自主”;28.3%的家长第一位选择了“吃苦耐劳”。由此可见,家长的教育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开始重视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家长对孩子的评价也不再是以学习成绩优异为唯一标准。但在问及“是否让孩子做家务或者帮助干农活”的调查中,“偶尔让孩子做做”的比例最大,占到45%。可见,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虽然在观念上发生了变化,但是实际行动中却没有到位。

3.3家长教育方式的调查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观念都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人赞同优生优育的政策。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农村家庭一般只有1个或者2个孩子,孩子较少,因此家长在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式上也有较大转变。在“您经常采用的家庭教育方法是什么?”问题上,73.1%的家长选择说服教育,13%的家长认为是以身作则,只有5%的家长认为要打骂压服。在进行深度访谈中了解到个别家长虽然在观念上意识到应该对孩子鼓励、说服,但在实际行动中还是以简单粗暴为主。在回答“家庭未来的教育投资方面”这一题目时,家庭较富裕的家长选择教育投资的比例相对较大。这些家长愿意为孩子选择条件好的学校、愿意为孩子购买课外读物、愿意投资让孩子上辅导班等。而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更愿意把钱花在更实际的地方,如初中毕业后让孩子学技术、学手艺,对于购买学习用品和相关的课外书籍,大多数家长只会选择考试用书。家长的教育投资观念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孩子。

3.4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的调查

在社会支持网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列举了10种可能的社会关系。进行数据分析时我们把这几种关系进行了大类概括。亲缘关系包括父母、配偶、子女、姊妹、其他亲属;非亲缘关系个人包括上下级、同学、邻居、朋友、和其他非亲属;非亲缘关系团体包括各种组织机构。调查数据显示,皖北农村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中亲缘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自己的父母及被访者的父母、兄弟姐妹在社会支持网中的比例最高。在非亲缘关系的支持网中,邻居的支持作用比例较高,其次是朋友关系的比例,被访者都至少提到一位朋友。非亲缘关系团体中政府、社会团体等所占的比例较小(见表3)。由此可见,亲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在皖北农村家庭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5]。为了更全面地了解皖北农村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的现状,我们制定了专门的调查提纲,对政府、机构、组织活动、人员、政府态度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得到的结论是,各县区有专门的教育信息网,内容涉及“家长学校”、“政务信息”、“网络学园”等,家长可以在网上进行交流和学习。通过深度访谈得知,大多数家庭对政府开展的网络没有真正利用起来,在社会支持网的数据中,几乎没有人提到通过网络解决自己的实际困难。

4改进农村家庭教育的建议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从来就不是孤立的,而是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改善皖北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必须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实现多元化的支持体系[6]。

4.1提高家长自身素养是改善家庭教育的基础

要改善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首先必须转变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树立家庭教育的参与意识。其次,要通过多种途径为家长提供继续教育的平台,引导家长掌握科学有效的育儿方法。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要经历不同的阶段,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作为家长应该掌握孩子在每个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和生理发展特点,才能理解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解决家庭教育的根本问题。由此可见,对农村家长普及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也是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4.2加强政府支持力度是改善家庭教育的关键

首先,应该完善法规体系,加快立法进程。对农村家庭教育的指导应有固定的支持时间、相关的活动、相应的经费支持等,并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同时要实行县级统筹规划,设立专项资金,依据各个村经济、教育发展的差异,予以不同程度的帮助。另外还应当规范实施手段,切实将政策和法规付诸行动,确保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的顺利构建。其次,要健全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的组织机构。由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县教育局及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组建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家庭教育的策划、组织、协调和保障;组建由省、市教育专家和县、村优秀骨干教师组成专家组,负责指导工作;组建由县、村专任或兼任教研员、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组成教研组,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为广大村民系统讲授家庭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先进理念,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7]。教研组工作人员应坚持“先培训,再上岗”的原则,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教师培训形式可以多样化:如邀请专家、教授进行专题讲座;邀请优秀教师传授家庭教育方面的基本知识;进行网上学习;去外地进修等手段。上岗前,教师必须实地了解情况,才能对各地家庭教育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4.3发挥社会团体和民间力量是改善家庭教育的有力保障

家庭是社会的一部分,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和民间力量是改善农村家庭教育的有力保障。社会团体和民间力量可以填补政府和学校对家庭教育资助的空白,特别是一些社会服务与保障机构,能有效地调动公民参与,促进社会资源的整合。此外,还可以运用媒体的导向功能,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家庭教育如育儿观念、教育方法等;宣传政府的政策和法令;表彰优秀案例、先进事迹等。总而言之,媒体的参与将更加有助于推动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加有助于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

5结论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关注家庭教育就是关注社会的发展,重视家庭教育,就是重视孩子一生的成长。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素养、家长的态度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农村家长的观念中,家庭教育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只有下大力对家长进行培训,才能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的素养,端正家长家庭教育的态度;只有将政府、社会、学校、非营利的组织机构、民间力量等多种力量整合起来,构建一套多元化立体的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才能使农村家庭教育得到长足发展。

本文作者:王芳工作单位:蚌埠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