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庭亲职教育

时间:2022-07-31 05:48:35

导语:农村家庭亲职教育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家庭亲职教育

亲职教育是对家长进行的,促使其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称职的好家长的专门化教育,它涵盖着父母的自身教育与父母对子女教育等两大范畴的家庭教育素质内容,它是立足于亲子关系基础之上的对家长实施的家长职能与本分的教育。亲职教育可以促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协调一致、互相配合,能为儿童和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一个最优化的家庭生态环境。

一、新农村建设发展家庭亲职教育的重要性

1、发展家庭亲职教育是培养新型农民、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途径知识经济的到来,对公民的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养,语言文化素养,科学素养,信息技术素养,交际能力,审美素养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但现阶段我国人口素质无论是从知识、技能及精神面貌等都和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要相距甚远。特别是农村,我国农民的平均文化水平只有初中程度,与新农村建设对新型农民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培养新型农民,提高民族素质时不我待。而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则离不开家庭亲职教育。

2、发展亲职教育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预防和减少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路径近年来,农村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有调查结果显示,某省在押的少年犯中,农村孩子不仅占的比例大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2009年10月的比例占到92%,2011年7月的数据占到95%。当然,这是一个动态的数字)。其中留守儿童,流浪儿童占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的70%左右。有关资料也显示:某县2003年对未成年人刑事犯罪的23人进行调查,发现农村孩子竟然有20人,其中农村留守学生有12人,占全县未成年人犯罪的52.2%,占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的60%。[1]这些数据,使我们震惊!农村家庭亲职教育欠缺已成为引发农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首要因素。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身心发育不健全,自身缺乏自控力和法律知识,而家庭亲职教育缺失,则是主要原因之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与家庭亲职教育有紧密关系。亲职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有直接的、深远的影响。正确的亲职教育技巧和方法等都是避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本保证。通过发展家庭亲职教育不断提高家长的整体素质及家教能力,才能有效增强家庭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功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为共同构建新农村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现阶段我国新农村家庭亲职教育现状和存在问题

1、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亲职教育的发展经济落后是农村家庭亲职教育发展的障碍之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地方政府教育投入不足,使亲职教育从未得到应有重视。第一,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幅度较小,甚至部分地区温饱还没有解决,相关部门对教育投资较少,支持力度不够,影响了农村亲职教育的发展。第二,由于经济条件等制约因素,农村极少开展关于家长教育的讲座或培训。家长学校办学体制尚未形成,家长对于教育子女的知识来源非常有限。

2、现阶段农民文化水平及家庭自身因素影响亲职教育的开展(1)农民文化水平落后、使家长教育理念落后。第一,不懂得尊重孩子及其成长规律,不能根据儿童成长所发生的变化要求调节教育方式,从而造成教育的低效和失效。第二,养育观的偏差,导致重智、轻德、轻情感的教育思想和行为。第三,“留守子女”的亲职教育问题更是令人担忧。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认为给孩子提供经济支持是最重要的,忽视情感教育,常年累月很少和孩子进行沟通。再加上留守的监护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因其教育观念,文化素质的限制,不可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教育氛围。在这种情况下,面对成长的风险,需要家长的关怀、诱导、掌舵。可是,农村绝大多数留守家长却认识不到这一点,重养轻教,使亲职教育在留守家庭处于真空地带。(2)农村家长教育方法不当。第一,过分依赖学校。许多家长认为培养和教育孩子当然地属于学校应尽之责;有些家长虽然有心教育孩子,但不知如何开展,又不善于与学校配合沟通,使亲职教育和学校教育不协调;第二,教育方法不得当。一些家庭靠经验教育子女,只注重给孩子定目标,但却不能教给孩子以正确的方法实现目标,忽视孩子自主能力和精神的培养。

3、现阶段国家、社会对亲职教育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我国亲职教育问题没能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已有的研究也只是探讨城市的现状而存在对农村家庭亲职教育的视盲现象,尽管北京农业大学的叶敬忠教授,也曾对农村的留守儿童进行研究和关注,但缺乏亲职教育的视角。我国已有的亲职教育研究不能结合新农村建设中的国情、省情去思考和探究在农村占有极大比例的少年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因此导致了整个社会对亲职教育认知水平低下。特别是地处西部内陆的农业大省———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均相对落后,使得家庭亲职教育在某些农村还处于起步阶段,并且相当薄弱。

三、我国亲职教育的推展策略及路径

1、加大农村投入力度,提升亲职教育水平首先,国家要加大对农村特别是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进一步改善农村经济条件,尤其是农民子女就学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农村亲职教育奠定物质基础。其次,构建社会亲职教育监护体系,提升农民亲职教育认知水平。政府相关部门要制定相应的家庭亲职教育法规,建立和完善家庭亲职教育的组织和运行机制,确定家庭亲职教育内容和具体措施,使家庭、学校、社会形成统一力量,共同做好亲职教育工作。

2、优化农民家庭内部环境,营造良好的家庭亲职教育氛围(1)以身作则,重视道德素质教育。家长应努力提高自身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摒弃智育第一理念,重视孩子德育培养,把言传与身教相结合,使孩子能在日常的耳濡目染中,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2)拓宽知识领域,汲取现代教育理念。农村家长应通过电视网络及各种途径提升知识水平,掌握新的教育理念。摒弃封建家长教育观念,学会尊重孩子。尊重儿童发展个性,尊重儿童兴趣和发展能力。(3)培养孩子兴趣和发展能力。要充分利用农村有利的自然优势,开展有益的教育活动,培养孩子兴趣,拓展思维,激发潜能。家庭氛围和生活习惯,时刻都在塑造着孩子的心灵,优化家庭内部环境是提高亲职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培养儿童兴趣和发展能力。

3、整合社会资源,构建亲职教育机构,提升社会亲职教育实践能力(1)发挥中小学在亲职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教育部门应鼓励中小学组织符合中小学学生特点和社区特点的有针对性的亲职教育活动。农村中小学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家庭,开设多种形式的亲职教育活动,使亲职教育从大一统走向个性化。使家长能够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掌握亲子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掌握亲职教育规律。(2)教育部门可以设置相关的咨询机构,随时解决亲职教育过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3)鼓励社会各界、商业机构、妇联联合教育机构组织志愿者、奔赴农村定期举办家长教育活动,丰富亲职教育的途径,提升亲职教育实践能力。(4)吸引媒体参与到亲职教育活动中,通过报纸、电视、网络进行传播,扩大亲职教育的受众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