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家长教养态度与儿童个性发展

时间:2022-05-22 04:00:00

导语:深究家长教养态度与儿童个性发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深究家长教养态度与儿童个性发展

研究表明,家长教养态度儿童个性发展具有直接的作用和重要的影响。孩子的个性是依靠后天的教育和和谐的环境形成的,我们不能忽略了家长带给孩子个性的影响。孩子的能力与他们的个性发展同等重要,当今的社会不不仅需要有能力的人才,对人才的个性发展也极为重视。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个性的形成80%是源于父母。要想孩子的个性获得良好的发展,家长必需重视自己对孩子的教养态度。

一、家长教养态度对儿童个性发展的重要性

我们的社会每天都发生变化,每一次的改变必及波及到教育,随着社会时代的日异进步,对儿童适应社会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家长对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迫于急切,总是想把最好的东西给予自己的孩子。当家长一味的给孩子物质上满足的同时,却忘了我们该给一生幸福生活的宝贵财富——良好的个性。

对幼儿来说,拥有良好的个性能使他们受益终生。当孩子来到这世界的那一刻,从他的牙牙学语开始,他就与这个世界建立了联系。父母的一言一行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家长是最初与幼儿发生感情联系的,我们的孩子将从父母那里获得许多情感的体验。儿童将从父母那里学到许许多多的东西,其中包括行为方式和语言。父母是幼儿的一面镜子,所以父母在教子育女的同时,也要严格要求自己,要了解孩子,并遵循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来进行教育。

二、儿童的个性发展

我们平常所说的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体面貌,是精神和气质的全貌,包括世界观、人生观、论理观、道德观、信念、兴趣、能力等等,是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然而个性的形成不能完全排除先天因素,但主要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和条件及主观的努力。学校教育、社会环境、职业、个人努力等的不同,使每个人形成与其他人不同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这些特点的总和便是个性特征。后天的环境和条件应该从胎儿期就算起。父母的基因、母体的心理、生理素质都会影响到胎儿。这时期是母子共栖阶段,胎儿靠母亲供给一切,母亲心理与生理的变化可以影响到胎儿的心身发展。早期教育要从“胎教”开始的道理即在于此。从婴、幼儿期到12~13岁,一个人的个性就基本上有了雏形,一般到16岁左右个性完全定型,形成一定的个性特征。

幼儿期(3—6岁)是个性形成的时期,其根据是这个阶段已经明显地出现了个性所具有的各种特点;个性的各种结构成分,特别是自我意识和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已经初步发展起来;有稳定性的各种心理活动已经开始成为整体,形成各人独特的个性雏型。但是,入学儿童的个性,离开个性的定型还差得很远。直到成熟年龄,即大约1岁左右,个性基本定型,而人的个性定型以后,还可能发生变化。

幼儿的个性并非一成不变,有的家长喜欢将自己的孩子“一棒子打死”,认为自己的孩子一向内向即不可改变。其实并非如此,心理学家指出,个性可以通过后天的塑造来改变。所以家长必须改变自己头脑中原有的定势,换一种角度来看待孩子,重新认识您的孩子。

三、家长教养态度与儿童个性发展

家长的教养态度直接影响儿童的个性发展,家长是他们的最初,也是他们最重要的老师。家长教养态度的一致极为重要,态度有主动与被动、积极与消极,对子女的行为表现有的赞同,有的否定;有的支持;有的反对;还有的宽严不一,冷热不一。这样可能使幼儿的个性发展进入误区,导致避端,影响儿童的个性发展。

1、宠孩子是对孩子不负责任,也不能溺爱,爱与严格要求应该统一起来,既有必要的关心、爱抚,又有严格的要求和正面的教育,才能使儿童健康成长,发往今天,由于父母的溺爱而使儿女个性畸形发展的案例基多,我们应引以为戒。

2、我们应对儿童既要尊重,让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不能把父母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但也不能放任不管,听其自然。应把尊重个性与引导教育结合起来,使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3、家长教育态度应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注意说理、疏导、规劝、表扬鼓励,同时注意自身的示范影响。

4、帮助,不把孩子当孩子看,应视孩子为朋友,来增强儿的主动积极性,培养儿童敢于探索、发现和创造的精神,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并运用这些情感去战胜因害怕做错事,而产生的内疚以及恐惧的心理,使其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

四、家长的教养态度

家长的教养态度无不影响着儿童。面对生活,我们不免过于忙碌,总会用太忙的借口来忽略孩子;面对社会,我们总有太多的压力,于是我们总用自己的要求来要求孩子。忘了自己曾经也是孩子,当我们在竭力要他们做某件事时,是否应该问一下自己是不是已经做到了呢?

父母做出了率直的榜样,孩子就会诚实,真诚;父母用爱环绕着他们,孩子就会去爱,并懂得去奉献!父母善于谅解,孩子就会宽容;父母用微笑对待生活,孩子就会满怀欣慰,生性乐观:父母勇敢地面对挫折,孩子就能学会顽强地面对生活,抵抗挫折等等。然而有些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已不知不觉模糊了教育目标,从而形成了一些不恰当的教养态度:

1、溺爱。爱是一把双刃剑,过多或过少的爱都会对幼儿心理造成影响,最后导致个性上的偏差。有的家长对子女百依百顺,有求必应,无原则迁就、溺爱。以为给足了物质上的需求就不用灌溉精神的家园。这样只会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过分的骄傲与自满。这些消极的因素容易发生作用,对儿童的个性发展极为不利。

2、放任自流。有的人对子女不管束,也不教育,过份依赖学校和社会,这也是一种不负责的行为。有些家长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应该进行到学龄前就可以了,这也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说法,我们对子女的教育应该是一生的,无论是人生的那个阶段,做父母的都应该给他们一定的精神关注。学校和社会有教育孩子的义务,当家长的自身教育也同样不可忽视。

3、粗暴压制。心理学家研究表明,60%的不良少年都与童年时期的家庭暴力有关,童年时期的家庭暴力已经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有的家长采取强制,压服甚至体罚的方法,强迫儿童接受自己的要求。家长使用暴力的同时,也让孩子学会了用暴力解决生活的种种事情。这样的家长是被怒气冲昏了头,而孩子却成了可悲的发泄对象。这种方法往往导致儿童产生违反心理、种种不良的教育效果。

4、拔苗助长。不少调查发现现在的孩子所承受的压力不低于成人。家长的盲目跟风,使我们的孩子也不由自主加入无目的“赛跑”。有的家长出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对子女期望值过高,不顾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可接受性的原则;强制诱迫儿童接受过重的学习负担,造成身心发展的畸形。有一现象就非常值得我们深思,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尽早适应小学,让孩子去上各种英语,作文的辅导班,殊不知这样反而忙坏了自己,也累着了孩子。教育学家指出幼儿期学英语只是为引起幼儿对英语的兴趣,而小学的英语课程往往安排在三年级。提早学或没学英语的孩子的起跑线上没有多大的差别。让我们停下忙碌的脚步吧,问问我们的孩子:你累了吗?你开心吗?

5、成人化。可能是出于一种习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会从自己出发,来要求他们。可我们往往忘了自己已经是成人,我们身上有太多社会所带来的束缚。而我们的孩子天性好动,他不可能象我们一样中规中矩,他的道德意识正处于萌芽时期。对于于思想品德教育不可能一步登天。有的家长重视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但忽视儿童的年龄特征,过早地对子女灌输成人之间相互交往的一些行为规范和礼仪习俗,过多地约束子女的言谈和活动,逐步使孩子少年老成。童年对与人生只有一次,也是最幸福的时光,我们何不放下成人社会的种种,还孩子一个率真的童年呢?

五、引导儿童个性发展的方法

1.尊重儿童

分析心理学家维尼科特曾指出:家长和教师的职责是要认识到对儿童不能管教太松,放任自流,也不能管教太严。放任自流会使孩子任性不讲理,甚至胡作非为,怕孩子不成器;管教太严,急于使用权威必然会导致专制独裁。自己做出决定是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的一部分,我们应创设让幼儿自己做出决定的环境。我应给儿童自己选择的机会,如:我会经常问:“这个双休日你想去哪里玩?”或“你愿意现在去吗?”等,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对于儿童是不够宽容的。成人在抚育儿童方面总是强调如何限制和约束他们,不许他们随意接触事物。其实儿童需要有自己的权利,他们需要发挥自主性、首创精神和自我表现的机会。

当你发现孩子犯了错误或做错了事,批评还是要的。但应注意批评的方式,还很重要,不要去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及自信心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当你发现孩子有微小的进步时,应及时进行语言鼓励,不要因为孩子进步不大,而不予理睬或对孩子失去信心。

2、家长要做儿童的榜样

家长和孩子在一起,各方面都应该以身作则,为人表率。因为家长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孩子不但会模仿家长的行为和神情,还会模仿语气、态度等等,家长的教养态度对孩子非常重要。我们要想方设法从孩子极少的话语和非言语暗示中了解孩子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帮助孩子观察自己和别人,让他体会家长的情感。如:家长是自私自利的,孩子也会受其环境影响,也是自私自利的,一句古言“上梁不正,下梁歪”古往今来都是与其话相效应的。

3、从发展的角度评价儿童

家长的评价对孩子的自我评价具有重要的作用,家长不要因孩子做徒劳无益的工作,而加以阻止或干涉,这样会有碍孩子的主动性、自主性的发展。不管孩子是长得好还是不好,成功还是失败,他们都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去了解世界、发展自己,家长应该以发展性的眼光看待孩子,看他们达到了什么程度,还需要发展什么,多给幼儿鼓励和建议,使幼儿的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

4、家长应给孩子自我表达的机会

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语言是情感沟通和重要工具,也就是想让孩子有良好社会交际能力的基本条件,家长应多制造能给孩子语言发展的空间、时机,想方设法促进孩子语言发展,艺术也是孩子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如画画,有一天,孩子在画晚上,我说星星是黄色的,他却只顾自己画七彩的,于是我不管他,待画好后问他为什么?他却说星星为什么只能穿黄色衣服,而我的都可以换衣服,七彩的星星使天空更美丽呀!

5、家长要正面引导儿童

一般民主的家长都会以正面的方式引导儿童,如:提建议、作指示。我们想让孩子取得成功,会直接告诉儿童应做些什么,并强调成功之路。对儿童的行为提出正确要求,不但不会伤害儿童的自尊心,而还能帮助儿童建立更明确的观念,有利于儿童的学习和成长。

6.让权威与情感并驱

权威有多种形式,家长在儿童心中有一定的权威性。大部份人所体验到的权威是建立在亲切、关怀的态度基础上,但现在有些家长却将权威和惩罚联系在一起,会造成对儿童的不尊重,儿童所体验的权威是一系列的命令成“不准”。

7、家长应以积极的方式帮助儿童对待失败与挫折

成功固然高兴,但也得接受失败,帮助幼儿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引导或帮助幼儿一起找到失败的原因,让幼儿获得新的经验,让幼儿对自己的能力找到新的信心。特别是引导幼儿在自身上找原因,而不是对别人过多的责怪,将失败的理由推到别人身上。

六、小结

儿童的个性发展是离不开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及家庭的共同努力的。当我们赋予了他们良好的个性的同时,也给社会造就了人才。拥有良好个性是孩子一生的财富,家长要时常审视自己的教养方针,为孩子创设和谐的环境来促进孩子的个性发展。“态度决定一切”,我们对孩子的教养态度也决定着他们前进人生的道路,让我们为孩子拥有良好的个性而共同努力着!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学前心理学[U]。北京人民教育版,1989.5

[2]高岚:学前教育学[V]。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

[3]刘晓静:造就孩子的良好个性[J](家庭教育2004.7.8)

[4]俞群、林玲:好父母不是天生的[J](家庭教育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