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兴趣教学法探讨论文

时间:2022-12-03 10:40:00

导语:英语兴趣教学法探讨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英语兴趣教学法探讨论文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大纲》(试用本,1995年版)“前言.教学目的”中明确指出,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的基础”。这一思想对高中英语的教学也同样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实际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使学生具有学英语的积极性,这通常来自需要和兴趣两个方面。根据笔者在英语教学中的体会,就“兴趣教学法”的意义、途径和方法略作探讨

一、兴趣教学的定义

兴趣是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活动的意识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体验相联系的。兴趣是“在实践中发生、发展起来的主观意识活动”①,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从事某种活动和追求真理的一种精神力量。兴趣受个体内部需要的驱动,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当个体对事物具有某种需求时,机体内部便处于一种驱动的状态,随之而成为一种行为的动力,即内驱力。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内驱力不断变弱,而通向目标的行为则不断加强。比如,口渴是一种内驱力,引起的是求“饮”的动力。兴趣教学法正是指如何使学生具有对英语的强烈需要,激发其兴趣,从而产生巨大的内驱力。

兴趣教学法就是以直观教学为出发点,把兴趣作为教学的手段和动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二、兴趣教学法的实用意义

早在十九世纪,俄国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乌申斯基就主张: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活动的积极性、自觉性和掌握知识的持久性等确定教学的方法,同时还要充分注意学生的兴趣。兴趣教学法是符合心理学、生理学和教育学原理的教学方法。它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明显的优越性。改革开放以来的英语教学实践,也证明了其必要性。

1.从生理的角度看,兴趣教学是符合人的生理的发展的

根据生理学家的研究表明:4--6岁是人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儿童学习母语不仅是参与社会活动的心理需要,而且也是大脑生理功能发展的内在需要。但是进入了青春期之后,其后脑功能的发展就是依靠神经网络结构的复杂化来维持的。这时,学习第二语言就不再成为人的生理发展需要,而是个体心理上的需要。“某一外界信号能否有效地输入,一方面是大脑神经网络中解码结构的作用;另一方面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神经----体液的双向调节,控制大脑觉醒水平的方式来实现的。”②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对外部事物的探究具有很大的影响,甚而影响到人的生理机制中的解码功能的利用和发挥。从这一角度看,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进行兴趣教学法所必需研究的中心课题。

2.从心理的角度看,兴趣教学法是遵循了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的

列宁曾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由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学生的学习是“感觉---思维---创造”的认知过程和“兴趣---情感---意志”的意向活动的有机统一。生动、直观的教学方式是学生认识过程的必经之路。兴趣教学法正是抓住认识过程中“直观---抽象---实践”的脉络,以教具、简笔画、幻灯、电影、录像等直观手段营造氛围,引出教学内容。然后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进行知识的传授,使认识完成从直观到抽象的上升。次之,用表演(专门设计或即兴)、角色替换等形式完成抽象思维到实践的运用过程。这是符合认知规律的。

3.从教育学角度看,兴趣教学法是培养、利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使其智力因素的发展

学习的成效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促成的。智力因素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本身;非智力因素则指动机、情感、意志、兴趣等个性心理品质。爱因斯坦说:成功=艰苦劳动+正确的方向+少说废话;法国化学家巴斯德说:“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妙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坚持精神。”古语有“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的说法。由此可见,非智力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兴趣是非智力因素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人脑是一个加工厂,而不是堆积材料的仓库。教育作为一种外部力量能否作用于学生,是以学生的本身条件为转移的。当学习的主体在心理上形成了对语言学习的需要时,这种需要就能够促进主体有效地记忆和掌握学习的内容。一旦有了良好的学习动机,就比较容易达到学习的目的。因为,“任何活动(包括学习活动)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有积极的学习动机”③,而“积极的动机的形成是教师激励的结果”④。这正符合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

4.从英语教学的实践和发展来看,兴趣教学法是符合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的。如前所述,中学生学习第二语言不是其生理发展的需要,加之缺乏语言环境,又有许多单词需要记忆,有许多语法需要掌握,学生经常产生厌烦的情绪。要改变这种情形,就必须启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从教学的原则来看,兴趣教学法是对启发性和直观性思想的具体贯彻。

1.根据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教学应注重的是“启发”而不是“灌输”。启发性原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启发式教学不仅能完成语言的教学,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观察力和创造力。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符合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有用之材。

2.直观性原则的提出者、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enius)说:“可以为教师们定下一则金科玉律。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放到感官的跟前。”⑤而贯彻这一原则就是要“根据教学任务、教材特点,恰当选择和使用各种直观教具、直观方式;使用教具时,语言指导与气氛思考相结合;充分利用直观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对直观材料进行比较、分析。”⑥

三、兴趣教学法的途径

进行兴趣教学法,首先应该把握兴趣的属性和特征。兴趣是人的一种感情体验,其最大表现就是“热心”。兴趣与娱乐是有所不同的。娱乐是不具有改造客观事实的实践性的享乐,而兴趣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探究某种事物和参与改造事物的倾向,因而具有主观能动性。我曾经教过一个名叫俄玛泽郎的藏族学生,该生的英语成绩名列年级前茅,而她的其余科目却平平常常,几乎可以说“差”。这就是因为她对英语学习有兴趣,在这方面有着超人的意志和学习动力。这种例子是不胜枚举的。

根据保持时间的长短,我们将兴趣分为短时兴趣和稳定兴趣两种。中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具有范围明显扩大和不断分化的特点,因此,易于转移,容易在短时间内消失;同时,它也具有一定的深刻性和自觉性。只要教师能够在把握教材,分析教法和学生实际的前提下,在教学中揭示矛盾,利用精心设置的情境,引出教学的重、难点,引发学生的兴趣,就能够使学生的兴趣长期稳定下来,并使它能有所集中,进而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其次,掌握语言必须有一个语言“内化”(internalization)的过程。语言的内化,就是将词语符号或者与记录有关的表象同神经网络建立起对应的关系,形成一种叫做“命题表征”的组合编码。要达到这一目的,一是要把语言与具体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教师展示教具、图片,播放录像、电影等就成为有效手段;二是要把语言与某种抽象的概念联系起来。因为它是抽象的,并不为学生所感知,就需要教师从各个具体的个体中总结出抽象的整体,实现“具体---抽象”的转化。由于学生大脑中已经形成了对汉语的固定编码,而汉语与英语又有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实现语言的内化是不容易的,但并不是无法实现的。我们可以采用大量的情景、会话等训练,将知识融于训练中,通过知识的不断复现来实现这一过程。在训练中,我们同样应注意训练方式的多样化和训练的兴趣化,避免单一或枯燥,才能使之持久、有效地进行下去。

由此可见,兴趣教学法的途径就是把握兴趣的属性和特征,分析教材和学生实际,寻求兴趣启发的契机,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兴趣的启发,有效地促使学生语言的学习和内化。

四、兴趣教学法的几种方法

兴趣教学法的宗旨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它包括教学措施和对学生思想的引导措施。

1.运用正确的直观手段

根据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在教学中实用直观的手段,不仅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还能在学生脑中形成直观印象,以便词汇符号迅速地在神经网络中找到其对应关系。常用的直观手段有简笔画、教具等。比如在复习“Thepartsofthebody”(L.30,JEFCBook2A)时,一方面,我向学生出示一个玩具娃娃,指着其身体的每一部分进行练习;另一方面,我让一个学生站在讲台上,让他/她指着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其他的同学迅速地作出相应的回答。

教具的使用是灵活的,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指着周围的任何东西都可以出口成章的能力。不管是新课的讲解,还是知识的复习,出示教具或作简笔画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是很有效的。

2.深入浅出的语言技巧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教师要注意对信息的传递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所要传递的信息进行重新组合,把知识变成有序的、多层次的智慧,在课堂上用生动浅显的语言“传递”给学生,用启发兴趣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战胜困难,主动地吸收信息,再将所吸收的信息内化为自身的智慧。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以下几种运用语言的技巧:

1)幽默的运用

美国作家特鲁.赫伯曾经阐述:“真正的幽默是在严肃与趣味之间达到相宜的平衡......进而使我们的身心和周围的一切均衡地成长,实现更高级文明。”幽默运用于严肃的课堂教学,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比如,在讲“非真实”条件句时,为了使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把握“虚拟”的含义,我引用如下对话:

A:Didyouhearmeshoutinglastnight?

bsp;B:Yes.Whathappened?

A:Mycoatfellfromthefifthfloor.

B:Itwasnothing,wasn''''tit?

A:Nothing?IfIwerewearingit,Imightbekilled.

2)歌曲的运用

歌曲的运用,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所学的语音、语法、词汇等知识,同时可以对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进行综合训练,还可以利用其想象空间开拓学生的语言思路,最终起到活跃课堂气氛,“寓教于乐”的作用。在教学中,我曾选用PaulSimon的歌曲“ElCondorPasa”。首先将歌词改成填空的形式打印出来,让学生在聆听时填出所听到的词。通过对歌曲的欣赏,学生不仅练习了听力,而且对歌中反复出现的句型“I''''dratherbe...than...”、“Yes,Iwould.IfIcould,I(surely)would.”有了准确的把握。在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后,留给他们一个作文题目:I''''dratherbe...。让学生能发挥自己的想象,锻炼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

3)游戏的使用

参与游戏是青少年与生俱来的合群性的体现。通过游戏可以达到巩固词汇、语法、听力、口语等的目的。比如,在高考前词汇复习时我使用了“连环拼词”的游戏。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由一个学生说出一个词,第二个学生所说的词必须以第一个人说的词的尾字母开头。如:

Player1:suggest

Player2:tap

Player3:particular...

在必要时,还可以对所说的词增加限制条件,如词性等,以增加难度。

这样,原本枯燥的单词记忆就在有趣的游戏中得以实现。

4)讲故事

讲故事是一种原始的授课方法,是“一种民间艺术,不能随意操纵或大量生产,其魅力是独特的”⑦。在教学中适当使用“讲故事”,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讲故事者使用的建筑材料是词汇,嗓音和语言形式;工具是声音、表情和手势;产品是人类词汇和想象力基础上共通经历的创造物。”⑧讲故事可以使教师摆脱通常在课堂上使用的那种“教师腔”,讲故事的教师不仅使用浅显易懂的词汇,而且使用声音、表情和手势,使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获得一种强烈而又真实的语言交流的体验。在讲述“Ataleoftwocities”(Unit22,SBFCBook2B)遇到“ayoungpeasantandhissister”的时候,我用浅显的语言向学生叙述了统编教材中的课文内容(L.3-4,SBII),既讲明了DrManette与thepeasantboyandhissister之间的关系,又有利于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把握。

5)非语言的使用

非语言主要指体态语、人际距离和辅助语言。非语言不仅有利于沟通各种直观的“刺激”,有助于同化和顺应,还影响着学生的兴趣、动机和情绪、意志等,从而调节其智力建构的动力系统。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讲话声音的轻重、声调的高低,或者对学生所提出或回答的问题时的赞许的微笑、叹息以至讥刺、嘲讽,甚至在肩头轻轻的一拍等等都能对学生的行动造成很大的影响。因而,正确有效地使用非语言,对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是很有帮助的。

3.设置恰当的交际情景

交际情景的设置可以使学生将所学到的词组、短语、语法等内容进行反复实践。比如在讲怎样打电话时,我要求学生进行模拟拨打114,119等常用号码,于是出现如下的对话:

(1)SA:Hello.Thisis114.CanIhelpyou?

SB:Yes.CouldyoupleasetellmethenumberofZ?

SA:It''''s365189.

SB:365189.Thankyou.

SA:You''''rewelcome.

(2)SA:Hello.Thisis119.

SB:Myneighbour''''shouseisonfire.Helpmustbefoundassoonaspossible....

SA:Whereisit?

SB:It''''satNo.34,ChengnanRoad.

SA:We''''recoming.

通过模拟拨打电话,学生将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放进对话中进行操练,使原本抽象的东西生动化,具体化,具有实践意义。

当然,在教学中,并不是单纯的使用其中的某一种方法或技巧。将这些方式、方法有机地组合起来使用,能使课堂教学更加活跃,从而使学生由对教师的讲话感兴趣转变为对教学的内容感兴趣,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兴趣教学法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因而,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时,要紧紧围绕教学计划和大纲进行,必须避免兴趣主义,也不能迁就个人兴趣,要从实际效果出发,避免走架势。

以上是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对英语兴趣教学法的一点理解,下笔成文,希望能达到抛砖引玉、就教方家之目的。

注:①《教师百科辞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

②《语言发展的生理机制和中学外语教学论》(俞建华,《教育研究》1992年第10期)

③④《素质教育全书》(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

⑤⑥《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第一卷,P.196,197)

⑦⑧(意大利)E.MartinPedersen(January1995,EnglishTeachingForum)

其它参考书、文章:

1.《儿童识记材料编码特点的实验研究》(《发展心理、教育心理论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学校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3.《英语教学法》李庭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4.《英语教学简史》明承荣、高兴强编著(四川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