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习惯与性格教育论文

时间:2022-05-26 09:35:00

导语:家庭习惯与性格教育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家庭习惯与性格教育论文

一位著名哲人说过:“一个人的命运就在他的性格中,一个人一生是否有所作为,是否幸福,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往往就是性格,而不是智力,但是一个人的习惯却塑造了命运。

儿子自嗷嗷待哺到今天已经经历了快五个年头了,由一个刚出生八斤二两重的胖小子,成长为一个小小的“男子汉”,尽管到现在为止还是有些懂事有些不明白,但是发现他长大了,干起事来是那么机灵,无聊寂寞的时候会一个人静静的写字画画,虽小但是幼小心里已经有了自己理想的大学梦......回顾孩子的成长,作为母亲的我,我感言万千。

呵护孩子的成长,关爱孩子的健康,培养孩子的习惯,开发孩子的智力,健全孩子的人格,所有这一切都是从家庭出发的,都是与父母分不开的,孩子是从父母跟前学到第一句话,孩子是从父母面前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孩子是父母的第一个朋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父母那里学到人生最初的经验,养成人生最初的情绪。

作为一名教师,本人从事多年的义务教育工作,深感家庭教育的重要,因此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不断地吸取一些优秀学生家长教育孩子的经验,不断探索,坚持研究,寻求一条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契合点,力求使两种教育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同时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大环境,培养他的健全人格,以及做人的基本素质,以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发展的人,做一个正直守信,意志顽强,开拓创新的人。

教育感言之一:习惯决定人的健康与未来世界上天生没有坏孩子,所有的孩子天真无邪的,他们的心灵是纯洁的,他们的语言是美好的,他们的思想是单纯的,但是他们又是生活在家庭这个小环境里,同时又是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大环境里,他们那单纯的心灵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侵蚀,个个孩子都应该是“人之初,性本善”的,可是如果在孩子的成长之初,我们没有注意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孩子的不良习惯就一个接一个养成。

在培养儿子的最初阶段,我们缺少经验,对待孩子培养走了一些弯路,孩子养成一些不良习惯,比如吃饭时,不爱惜粮食,写作业时,爱吃东西,在人多的环境下,不能专心致志等。发现问题后我们作为父母及时反思,以便纠正孩子的错误,一边反省自己,发现原来我们做父母的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也是三心二意,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因此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给孩子树立榜样,言传身教,叫儿子做到的我们父母首先垂范,比如,对孩子讲的话“言必行,行必果”,不说做不到的事情,不说不能实现的目标。培养孩子诚实守信,做人正直、认真,不徇私舞弊,不讨好他人阿谀奉承。

在所有的习惯中,儿子最不好的习惯也就是吃饭的问题,这个原因我只能说在自己的身上找毛病,开始时就喂,结果就成了一种习惯,自己不愿意动手吃饭,而且一到吃饭的时候就会哼哼。最近通过鼓励,表扬正在努力地自己吃饭。因此说明孩子年龄小,可塑性大,有不良习惯也容易纠正,如果再大一些,纠正起来就有些困难。所以我们做父母的要重视孩子的性格培养,及时纠正孩子性情方面的偏差,才能够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了不起的男子汉。也因此我想习惯真的决定孩子的健康。

学习习惯养成是小学阶段最重要且最艰巨的任务,也是教师和家长实施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向。现在儿子在幼儿园大班,良好的习惯真的让我感到欣慰,从不带零食去学校,上课也从不去厕所,回来后还说:“小手背后,眼睛往前看。”很可爱的样子,经常和姥爷在一起,也是有一种习惯的引导,喜欢和姥爷一起看新闻或是动物世界。习惯虽小,却影响深远。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排除肤色、身高等因素,其实差距很小。如果人们在同样的环境下,接受同样的教育,后来的差距却越来越大,这往往就是由不同的习惯造成的。鲁迅说:“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拿来写作。”于是,他成为了作家。实际上,正是这种微小的习惯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相信只要我持之以恒要求,儿子坚持不懈的努力,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定会养成。

此外,我还引导孩子养成多种习惯,比如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习惯,有事向老师请假的习惯,好习惯是一个持续过程的最终产物,它开始于你一生的最初,在以后的十几年中乃至更长的时间都如此去做,健康的习惯需要几年的培养和呵护,因此如果一个人没有建立好的习惯,那么不健康的习惯就会形成而取代好习惯。总之,习惯是孩子成长的基石,是孩子发展的保证,习惯决定孩子的未来,习惯决定孩子的健康。

教育感言之二: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孩子健全人格孩子的发展是多方面,培养良好的习惯,只是为孩子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对孩子教育的关键还是培养孩子的健全的人格,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社会意识,公民意识,主人翁精神。对于还是小学生的孩子,我们做父母的要从小处入手,比有的时候就会为宝宝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及时了解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有哪些朋友,在学校听到哪些有趣的故事和新闻,班级里有哪些新鲜事,是否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得到老师表扬没有等,通过孩子的回答了解孩子的精神面貌,以及他思想动态。观察孩子的判断能力,以及孩子的是非标准,等到孩子说完,视情况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孩子平等交流。尊重孩子的人格,为将来的教育铺平道路。交流是打开心灵之门的最好的钥匙。我们作为孩子的父母要让孩子的心灵之门永远想我们敞开,让我们父母和孩子永远成为最好的朋友。

在儿子的日常生活中,父亲和母亲关照他的学习和生活相对多一些,而父亲的宠爱,就会有时候对母亲尊重不够,缺乏一颗感恩的心,让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对他说:“这样不尊重姥姥怎么行呢?”开着玩笑说:“在这样,鸡毛掸子就会跳舞了。”虽小,但他明白妈妈说话的意思。因为儿子的胆小,不用训斥,就会感觉不好意思,或是会哇哇哭。就会教育他,要孝敬爸爸妈妈,但也要孝敬姥姥姥爷,这才是我们该做的。”他似懂非懂的听着,我想儿子会懂得,因为过年后才整整五岁呢?有的时候也会抓住这样绝好的契机对儿子进行教育,我说,“姥姥抚养爸爸妈妈是多么不容易啊!现在她们老了难道不应该给她们买一些好吃的东西?”“那当然”她总是这样情不自禁地说,这是我总要接着说上两句,“儿子这么懂事,长大以后一定有一颗感恩的心,一定会孝顺爸爸妈妈的,是不是呀?”“那当然”他很高兴地说。这是我们总会会心的拥抱。

在培养儿子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今年四川的大地震,对儿子的触动很大,经常时不时的问姥爷,什么最厉害?因为在他幼小的心里,似乎知道地震对人们的伤害,就在那静静地默哀三分钟的时候,他竟真的一点也没有抬头。因此借机给他讲了那里的人很可怜,让儿子的心里有份感恩的心。

当然,培养健全的人格是一个长期教育目标,从点滴做起,从小做起,从父母的榜样做起。我们还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培养孩子独立做事能力,培养孩子活泼向上的情操,培养孩子的尊重别人,赢得别人尊重的品格。

至于如何去做,还真的需要好好琢磨三思而行呢。关键的一点还是要循循善诱,不能用简单粗暴的问题加以解决。我从切身体会中总结出了一些自觉较有益的方法:

首先做人父母的对待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要言出必行,赢得孩子的信任,从小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好品行。如果父母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的一拖再拖,或用假话唐塞孩子,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孩子的信任,使孩子办事敷衍不认真,遇事半途而废失去自信。

然后,要重视孩子的每一个成长过程。幼儿时期大脑发育快,思维活跃,对事物好奇性重,自制能力差,所以不要对孩子过于苛刻,要尽可能考虑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对孩子的任性不要动辄就采取责骂、怒吼或附之拳脚,要首先搞清楚孩子这样做的理由和原因,耐心的给以和风细雨式的诱导和疏通。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身心才能健康发展。

再者,也绝不能不问青红皂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要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他们的需求。有的父母不管孩子的喜好,从个人主观愿望出发,给孩子报这个培训班那个培训班,却不管孩子是否有兴趣,也不管孩子承受能力如何,认为只要舍得给孩子花钱就可以了,都叹可怜天下父母心,殊不知也可怜天下孩子心哪!孩子从小就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何来欢乐而言?

其次,在家庭里,对孩子我们更应该提倡情感式的教育方法,不搞一言堂,用强制的办法管制孩子。要学会经常用鼓励欣赏的目光和语言与孩子交流,使孩子更乐意把父母当作知心朋友向父母倾吐心里话,便于父母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适应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需要。对于孩子每一个小小的进步,作父母的都应该用欣喜或亲吻等体态语言回报孩子。如果作父母的能对孩子每一个细微的情绪波动,不要想当然而做到及时沟通心中有数的话,那么在孩子与父母之间必定架起的是心心相印的桥梁,孩子在这样愉悦、自信、健康的环境下也必定会成长为一个宽容、大度有包容心,理解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的人。

教育感言之三: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有原则的,无原则的爱是溺爱,畸形的爱,是弊大于利的爱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爱要有原则,不要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一切孩子说了算,不要让孩子的愿望都很轻而易举的实现,爱孩子是没有条件的,但是是有原则的,不要做一个无边无际地爱孩子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我对儿子的爱,首先是表现对儿子的尊重,没有尊重的教育是注定要失败的。由于我们对孩子总是充满信任,充满期望,充满理解,充满爱心,不会不问青红皂白的一顿批评,也不会一顿拳打脚踢。儿子和父母之间永远是平等的,虽很小的儿子,却很懂事,一直以来都是严格的要求自己,在幼儿园里,看见哪个小朋友比自己强,自己会着急的生哭,很有上进心,似乎他也在一点一点的意识到学习对他而言是一种乐趣。儿子虽然不是最棒,但是他坚持追求更棒。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要想使这种教育富有成效,必须遵循正确的教育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子女既要有爱,又要对他严格要求,只爱不要求就成了溺爱,溺爱虽是一种伟大的情感,但却是子女遭到毁灭。”正如高尔基所说:“爱护子女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然而会教育子女没这就是一件伟大的国家事业了。

一位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指出:“要做到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当然年轻的父母很难划清爱护与溺爱的界限,包括我自己,因此,家长要做到既爱又有教育。正确的做法是:应该把感情和道理融合起来,做到爱中有数,教中有爱。因此,对孩子进行适宜的性格和气质塑造,是家庭教育的一项首要任务,也是家庭不可推卸的职责。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给与孩子的不仅是生命,家庭的一切,更是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性格。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段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的一切习惯都是从童年开始的。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会伴随人的一生,时时处处都在起作用。诚如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三岁决定一生。”习惯是一种多么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从小就应该建立一种好习惯,通过教育,通过陶冶,直至让习惯成为自然,终生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