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2 11:51:2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家庭教育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家庭教育论文

乡镇家庭教育论文

家庭教育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前奏和延伸。近几年来,我乡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积极贯彻实施《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立足家庭学校,建立健全组织网络,广泛宣传,深度发动,全乡家庭教育水平有了新的提高,现将我乡2007--2008年家庭教育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网络,家教组织水平有了新提高。

家庭教育同其它工作一样,领导重视的程度决定着工作的力度。领导重视是搞好家庭教育工作的总开关,这个闸门不开启,要抓好家教工作,就是一句空话。在家教组织工作中我乡抓好以下几点:

1、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家教工作责任心。

我乡家教委一班人通过认真学习、研究,充分认识到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起点,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人类一切教育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孩子今后一生的成长。做好家教工作是提高全民素质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是推进我乡教育整体水平的基础性工作。基于以上认识,我乡分管的党委副书记亲自抓。并定期向党政主要领导汇报工作,争取领导对家教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2、建立健全机构,形成了布局合理的家教网络。我乡成立了家教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的党委副书记担任,乡妇联、计生、工会、团委等部门负责人和中学、小学、幼儿园校长任组员,各学校、幼儿园分别成立了“一把手”任组长的家长学校工作班子,具体实施家教“十一五规划”,基本上形成了布局合理的家庭教育网络。

查看全文

幼儿家庭教育论文

每当家庭聚餐,好友来访,婆婆总要催促宝贝当众表现一番。那时候他还小,甚至偶尔会因为在自己的词库里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涨地满脸通红。还会把“相亲相爱不分离”念成“相亲相亲不分离”。令人意外的是他每次的表演都博得一片赞叹,我当然是小声地谦虚:临场发挥好。每每这时候,“观众”们总要评说一番。所谓评说,基本是肯定的多。我只是陪笑,遇上熟识的朋友我会很率直地告诉他们真相:和许多年轻父母一样,平时宝贝住爷爷奶奶家,双休才和我们住。也孩子成长的幕后英雄除了父母还有爷爷奶奶。儿子彬彬有礼,善良可爱是我们集体的教育成果。

享受的同时也去感受

许多独生子女大多是在众星捧月似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有的家长甚至把孩子当成“小祖宗”、“小皇帝”,对孩子百依百顺,给他们无限关怀与疼爱,家长付出了很多,孩子却无法感受到。孩子以为众人对他的爱是天经地义的,而不懂也不会去爱别人。经常能看到这么一幕:爷爷奶奶背着书包,孩子一手一个苹果,一手一个面包。忘了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脱口而出的理由便是:都怪我奶奶……。我们除了摇头之外还需要做些什么?

五天之内,宝贝是奶奶家的成员。只是晚餐时聚一会儿,要是工作忙起来,根本无法保证那点小聚的时间。因为公公还未退休,一遇上什么突发事件,大家都没空照顾宝贝时,儿子只能寄养在平时还有些来往的亲戚家。第二方案:干脆跟着爷爷去上班。往往这种情况下,我会感觉亏欠孩子。可慢慢地却发现:无心插柳使孩子会汇报爱了。使爷爷不停感叹:忆苦思甜让人更珍惜。宝贝一向是崇拜爷爷多一些的,觉得爷爷能帮他修小汽车。在他的世界里这可是大事。奶奶也就是要他吃不喜欢的豆豆。说实话,一直都反感宝贝对奶奶的态度。犹如天天泡在密罐里,也就不觉得甜了。

小家伙一脸疑惑:“我们是去吃小笼馒头吗?”

老公在暗示我要给孩子:“善意的谎言。我很理智地告诉他:奶奶今天要去旅游,不能在家陪宝贝了。她难得出去一次,你要配合哦”

查看全文

儿童家庭教育论文

【摘要】家庭教育自古以来就是教育中重要的一种形式,它能够对孩子的一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民间一直流传着“三岁定八十”的说法,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发展的指引性。在家庭教育中对学前儿童能够起到潜移默化影响的便是一个家庭良好的家风。本文分析了当前家庭教育中家风对学前儿童带来的不同影响,并就培养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良好家风提出一些方法。

【关键词】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良好家风;培养方法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的基础性教育,良好的家风是学前儿童成长的基石。家风是融在血脉中的骄傲,是先人从一代又一代的生活中总结出的家族风气。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讲究“家风家训”的礼仪之邦,放眼当今社会,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关系到家庭和睦,关系到社会和谐,关系到下一代健康成长。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良好家风和家庭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直观体现。家风的形成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它需要家庭中的各个成员共同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才能形成良好的家风。良好家风对家庭中学前儿童的影响也是十分深刻而深远的,能够影响孩子一生的品性与做事态度。

一现状分析

世界上不存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世界上也不存在相同的家风,每个家庭的家风经过历代祖先的传承与创造,都带有鲜明的家族特色。在我国,一些书香门第、知识分子家庭中家风的打造与传承往往是一脉相承的,它历久弥新逐渐内化为家庭当中每位成员的价值追求,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应落实家风对个人的要求,即使对心智发展不成熟的学前儿童也有着良好的引导作用。当然在一些家庭,尤其是不太开明的家庭中,则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家风,对学前儿童的教育与成长也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到良好的家风在家庭教育中对儿童产生的不可估量的作用,积极探讨更好的良好家风的培养方法,从每位家庭成员切实做起,争做学前儿童的榜样引领者,用良好的家风培育学前儿童的健康成长。

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良好家风的培养方法

查看全文

农村家庭教育论文

一、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

分析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是解决农村家庭教育问题的关键。本文的研究基于2007年7月20日至2007年8月1日对安徽省宿松县五里中学,长铺中学,响堂小学部分学生、家长及老师进行的随机调研结果。此次调研的326个样本中,家长102人,学生224人。学生中男女比例为5:4,其中高中阶段的平均年龄为15.4岁,初中阶段为12.2岁,小学阶段为9.3岁,学生样本在个教育阶段即高中、初中、小学的所占比例分别是2:3:3,在访谈的家长样本中,其中父母83人,其他家庭成员19人。

(一)家庭教育目标——跳出农门

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学习走出农村,在这些家庭中48%是核心家庭,“农村生活太苦,农民太累”,“考大学,赚大钱”,城市中优越的生活环境和较好的发展机遇成了孩子学习的最终目标。调查显示,92.1%的家长希望子女能跳出农门走进城市,“城市最优化”成为不变的主题,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过早的感受城市的优越性,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想方设法将孩子送入城市的私立学校。根据孩子自身的条件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为他们确立一个正确的教育目标,这是做好农村家庭教育工作首应解决的问题。

(二)家庭教育主题——配合文化教育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现阶段农村高中生的父母大多出生在60年代,由于特殊历史环境的影响,他们整体的文化素质水平较低,有将近一半的父母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可想而知他们根本无法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给予孩子必要的帮助;而对于初中生和小学生而言,父母已有的知识以无法满足孩子的需要。现在农村中的许多父母已认识到在科学技术水平日新月异的今日知识的重要性,并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成为他们的弥补措施,有89.2%的家长确定不会占用孩子的学习时间,有57%的父母不要求自己的孩子干农活,有58.8%的父母支持孩子在假期上辅导班,37.2%的学生曾经有过或现在有自己的家教老师,家庭教育中智力投资增加了,孩子课余辅导的质量提高了。但相对之下,孩子的学习负担也随之加重了,学校减负,父母加压,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下的孩子难免会出现厌学、逃学现象。知识爆炸的时代家长们感到了没有知识的压力,高强度的学习负担下孩子也感到学习的压力,如何在二者之间寻找适度的平衡迫在眉睫。

查看全文

家庭教育资源教育论文

《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通过一学期的教育实践,我们在课程的建构过程中重视教育资源的挖掘,特别是对家庭教育资源的挖掘。我们惊喜地发现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其他教育环境所不可比拟的。家庭教育资源正显示着新的活力。

一.从思想上入手,密切家园联系:

家庭教育资源包括对幼儿发展造成影响的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所有内容:家庭文化及成员的职业、经济条件、信息、自身教育水平及观念、家庭成员和幼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家长对幼儿的具体指导、教养方式等。让家长充分挖掘自身潜在的教育资源,发挥家庭教育资源的优势,必须从思想上加以引导。

首先,我们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等多渠道的宣传,让家长认清自身的教育功用,认识到自己本身对于幼儿来说就是一大教育资源,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引导家长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注意让自己的言行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如:在礼让方面我们引导家长在家对长辈对邻居等主动礼让不争吵,主动关心帮助,带动孩子,从小以礼待人,乐于助人。

其次,通过个别交流、家访等机会与家长沟通,了解家长的育儿方法,改变一些家长的教育思想,使家长和我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我们班的某某家长,儿子才五六岁,对"性"特别感兴趣,她感到十分恼火,她听其他孩子说:"某某躲在厕所看女孩子小便。"便不分场合,在集体面前用"以后不准看""羞羞脸"等言语喝斥孩子,而孩子还是一脸迷茫。了解情况以后,我们并没有指责家长,而是故意将孩子支开,请家长平心气和地坐下来,跟她讲:孩子为什么对此感兴趣?怎样正对待孩子初期的"性教育"……还介绍了"家园共享区"内的几篇关于这方面的文章。第二天,家长来时感激地说:"老师,我平时工作太多,对孩子的教育言语能省则省,经常说一些禁止的话,还是您说得对,以后遇事我一定会有意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这几篇文章写得真好,谢谢您。"

二.丰富参与形式,探索家园互动新途径

查看全文

家庭教育音乐教育论文

一、音乐考级的现状

在音乐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儿童音乐考级被看为儿童学习音乐时的一个重要环节,得到许多家长的重视,但有些人盲目的追随考级,这对音乐学习者带来很多不利之处,阻碍儿童的音乐学习,引人思索家庭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从当前我国音乐考级的发展来看,考级对于提升少儿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起到了帮助,这方面的好处是可以看到的。但是由于音乐考级的飞速发展,导致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获得一个较高的音乐等级证书,为了考级而考级,未免也给儿童增加了很多的压力。而且在具体音乐考级的过程中,由于我国音乐考级在实际组织、实施及管理过程中确实也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这也难免会给家庭音乐教育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二、家庭音乐教育的现状

来看当前我国的家庭音乐教育。应该说家庭音乐教育在当前社会中已经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几乎每个家庭都会让儿童去进行一些音乐艺术方面的熏陶。应该说,在当前的家庭音乐教育中,家长对儿童的音乐教育方面是十分舍得进行投资的。这也是当前家庭音乐教育能够在我国得到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但是我们在看到我国家庭音乐教育发展迅速的同时,也要看到在家庭音乐教育过程中由于家长过度重视对音乐考级的要求,而忽视了家庭音乐教育的本质,这也给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一)家庭音乐教育理念的错误倾向首先是从家长的教育理念方面来看。在进行家庭音乐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家长错误的教育理念很容易导致儿童在进行音乐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产生逆反心理,家长错误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家长在进行家庭音乐教育的功利心方面。家长不管孩子自身的素质,或不管孩子是否喜欢音乐,看到别人孩子在学,自己就不管不问的硬强加给学生一项任务。

(二)家庭音乐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其次在进行家庭音乐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家长进行家庭音乐教育方法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家长在进行家庭音乐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由于儿童的自制能力较差,所以不少家长在进行家庭音乐教育时,往往采用的是强制的方式强制儿童去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这种以强制为主的家庭音乐教育方法往往很容易让儿童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对音乐知识学习产生厌恶。所以在进行家庭音乐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家长的教育方法也是影响家庭音乐教育成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其次有些家长在进行家庭音乐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盲目的采用诱导式的方式进行家庭音乐教育,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很容易给儿童造成不良的影响。盲目的采用诱导式音乐教育,让幼儿在进行音乐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依赖心理,从而让家庭音乐教育失去了其本质的目的。

查看全文

优质教育与农村家庭教育论文

1问题的提出

教育选择是指作为选择主体的农村学生及其家庭在教育消费过程中对不同教育的选择,包括对学校类型的选择和学校质量的选择,其中的学校类型是指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学校质量指的是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差别,也就是优质教育和一般教育之分。本文着重讨论的是农村家庭对学校质量的选择,即对优质教育的选择。因为学生能否成功选择优质教育是影响其接受的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因素。受教育者自幼接受的教育质量不仅影响其当时发展水平,还会反过来影响其后期能否有更大的教育选择空间。影响农村家庭教育选择的因素除国家、社会层面原因外,农村家庭资本也在其中。家庭资本包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相对于文化、社会资本,经济资本对农村家庭教育选择的影响是最直接的,程度也是最深的。因此,本文将从经济资本对农村家庭教育选择的影响机制着手进行分析。

2经济资本的劣势导致农村家庭在优质教育选择中处于不利处境

教育选择包含不同形式的教育选择,表现为对优质学校教育的选择和对校外优质教育的选择。笔者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农村家庭由于经济资本处于劣势地位在两种教育选择中都处于不利境况。

2.1农村家庭的弱势经济资本使其在校内教育选择中错失“优质教育资源”

笔者以重庆某市郊重点完中的高一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发放问卷104份,回收有效问卷9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4.2%。由统计结果来看,98人中,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比例为3:6.8。对于一所处在市郊且更靠近农村的高中来说,农村生源不应低于城市生源,但为何出现城市学生是农村学生2倍之多的现象呢?这与优质教育资源累积效应极大相关。所谓优质教育资源的积累效应是指,一个学生前一阶段接受的优质教育会对他下一阶段接受优质教育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这种优质教育资源的累积效应可以分别从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的角度来分析和解释。首先,就城市学生来说,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和教育中存在的“以城市为中心”的政策,无论在设施设备等硬件方面,还是师资力量等软件方面,基础教育向来是城市远优于农村。因此,在整个教育阶段便出现城乡教育水平巨大悬差,这样从整体上城市学生的优质教育累积效应便产生了,于是会出现上面所展示的城市学生是农村学生2倍的现象。其次,就农村学生的情况来分析,也可以证明这种累积效应。不仅是对高中教育的选择,就是对高等教育的选择农村学生也处于劣势。“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总计723万名,其中农村考生人数为398万名,占报名总数的55%。”这是建国以来,我国农村考生人数首次超过城镇。但是又有多少农村考生可以获得优质高等教育选择的机会?一项2009年的统计结果显示,“当时农村和城市人口比例均等,理论上农村大学生和城市大学生的比例也应均等,现实情况却是1∶4.65。”布迪厄在20世纪60年代调查不同社会阶层学生的入学机会均等问题时发现,“社会地位最高身份的学生独揽最高学府;对于社会出身低的学生而言,上大学则是以专业选择方面受限制为代价。”可见,经济资本处于劣势的农村家庭也难以进行优质高等教育选择。本文调查的学校作为一所完中,高中部在进行招生工作时一般倾向于接纳本学校初中部的优质生源。在所调查的30名农村高一学生中,有15名是从本校初中部直接升上来的学生,而剩下招收的15名农村学生则来自外校。这15人当中有10人都曾缴纳过赞助费,而且有8名是在初中阶段缴纳过,有2名是在初中和小学阶段都缴纳过,他们缴纳赞助费多是为了进入重点初中和重点小学。由此可见,这10个农村学生在小学和初中接受优质教育的经历对他们现在能够进入这所重点高中是产生了正向促进作用的,也就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积累效应。

查看全文

农村中小学家庭教育论文

【摘要】当今,农村问题是关系社会发展与稳定的一个大问题,而农村的中小学教育问题又是农村问题的关键所在,发展农村教育势在必行。家庭作为中小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必将对学校教育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农村教育教育质量家庭教育因素

一、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分析

1.家庭收入与家庭教育投资

教育投资不仅来自于学校和社会,有一大部分来自于家庭。家庭教育的投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家庭教育的质量,而家庭教育的投资数量又与家庭收入有关。例如,有资料表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所以家庭收入水平高;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家庭经济发展水平就相对低下。其结果就是城镇家庭有能力对受教育者进行更多的教育投入。随着城市与农村家庭收入差距或是教育投资的拉大,将会有更多的家庭因为缺乏购买能力或是缺少家庭教育投资认识而无法实现学生对教育的需求。

2.家庭教育者的教育观念

查看全文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论文

一、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

(一)家庭教育误区

目前学期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误区:

1、儿童观落后

。如许多父母对孩子的身心发展缺乏了解、教育科学知识不足、孩子是附属品、个人愿望强加于孩子、天才教育大力宣传,而出现拔苗助长现象。

2、教育目标失衡。如家长过高的文化期望、职业期望、心理预期;重智力第一,加上早期教育思潮,忽视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入校后厌学、逃学现象时有发生;轻能力,认为孩子太小啥也不懂,生活自理能力差;重身体,一味满足吃穿;轻心理健康,这么小,认为他们不需要或漠视忽略了。

查看全文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论文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分析

(一)家庭结构的事实残缺,使农村留守儿童出现了诸多的心理问题与教育问题

按家庭的完整程度可以把家庭结构分为“完全型家庭”和“残破型家庭”。而留守儿童的家庭看似是完整的家庭,却没有发挥完整家庭的教育功能。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使他们的家庭结构处于一种事实残缺的状态,虽然父母双全,但却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子女与父母长期分离,使很多的农村留守儿童出现了心理失衡、学业失教、行为失范等问题。

1.亲情缺失。一个人的心理发展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而是在自己生活的现实环境中逐渐发展的。儿童心理发展是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潜移默化的一个过程。农村留守儿童长期远离父母,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与呵护,使他们常处于缺乏安全感的生活状态之中。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强调:“人格形成与儿童早期经验有关,与父母对儿童的教养态度有关。”安全感的缺失,使部分留守儿童出现了自卑、自闭、胆小、个性敏感、性格孤僻压抑等问题;内心的失落以至产生对人冷漠、不敢与人交往等心理问题。

2.教育监管缺位。儿童是发展中的人,是处于不断变化学习过程中的人,他们年龄小,尚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需要家长的监管。然而,本来应该承担起教育监管责任的父母却成了农村留守儿童成长与发展的“旁观者”。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处于隔代养护的状态,农村的老人大多数文化水平较低,在辅导孩子功课方面显得无能为力,教育方法更是简单粗暴,他们仅仅限定自己为监护人,对儿童的教育基本停滞。由于缺少教育上的帮助与监管,许多农村留守儿童在学校自由散漫,学习成绩相对较差。同时,由于他们年龄尚小,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与影响,在无人监管的状态下,逐渐染上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农村留守儿童占了很大的比例。

(二)家庭教育时空片段化,难以保证留守儿童教育持续、稳定的发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