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
时间:2022-04-03 03:18:33
导语: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从客观的角度来讲,计算机教学属于一个不断进步与发展的过程。为了能够有效改善高职高专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对教学理念进行更新,同时对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改善。此外,教师还要不断地对教学进行反思,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快速地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理念,进而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为日后步入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教学改革;教学内容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就业也逐渐严峻,各企事业单位在选择人才的过程中,对于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这需要毕业生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还需要具备全方面的技能。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各个用人单位都要求人才需要具备计算机技能水平,同时各个专业在学习的过程中,都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但是,从现阶段高职高专的教育情况来看,大部分的学生都缺乏对计算机专业的重视。同时,计算机教学也较为理论化,缺乏同实践的联系,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也相对较为落后,并不能充分满足时展的需求,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利于学生快速地适应社会。
一、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就是对计算机课程缺乏合理的设置,缺乏合理性。部分高职高专在对计算机课程进行设置的过程中,通常会参照普通高校的设计模式,并没有结合当地产业结构以及社会需求进行合理的设置,从而导致计算机专业缺乏明确的主体框架,并且导致教学计划也没有进行合理的改善,同时教学方法也没有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优化,最终对于学生产生了一定不利影响,使得培养的人才并不能充分满足市场的发展需求,甚至还会出现学生学习的知识内容同社会实际情况并不符合的现象,实际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并不能满足社会工作岗位的需求,一定程度上浪费了教育教学资源,降低了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高职高专院校在开展计算机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如果师资团队量不统一,那么也会一定程度上对高职计算机教学质量产生不利影响。从客观的角度来讲,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专业师资团队水平,同本科院校以及重点院校进行对比,水平相对较差,整体的学院研究水平并不能充分满足时展的需求。另外,部分高职高专学校还缺乏对计算机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进而使得学生并没有充分地认识到计算机学习的重要性,教学模式相对较为落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计算机专业技能水平的合理提高。(二)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教学存在问题的产生原因。现阶段,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以及工作当中,计算机无处不在。在各行各业当中,计算机技术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果学生不具备专业的计算机专业技能水平,那么就会对日后的就业产生不利影响。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同综合性大学的学生进行对比,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通常还会被灌输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学习,使得部分学生忽略了学习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与此同时,还有部分教师缺乏对计算机技术的重视,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对较低,影响了计算机教学的教学效果,也对于学生日后步入社会竞争岗位造成了一定不利的影响。通常而言,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式等与教育水平具有密切联系。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对于计算机教学缺乏准确的定位,同时对于各行各业之间的计算机应用缺乏全面系统的评估。当高职高专的学生步入到工作岗位之后,不论是任何一个专业都需要应用计算机技能水平。因此,高职高专就需要提高对计算机教学的重视程度,同市场需求进行有效的结合,充分地了解市场需求以及行业需求,对其进行准确的分析,从而提高学生计算机专业技能水平,进而满足社会需求。
二、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改革方向
(一)注重课程开发。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广泛应用,都使得计算机教学同其他学科之间的教学存在一定差异性。计算机教学要求在设置课程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满足时展的需求。教学内容也需要能够充分体现出计算机技术应用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基于此,教师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设置,注重理论同实践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如果高职高专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度追求全面和系统,那么就会导致课程过多过杂,进而使得最终教学效果极为不理想,使得教学效果有所降低,甚至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选择计算机教学教材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避免出现同一本教学教材重复使用的情况,对于已经过时落后的教材,就需要对其进行及时的淘汰。(二)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现阶段,从我国的教学情况来看,从幼儿园到高中采用的都是手把手的教学模式,很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自主性以及创造性能力的提高。现阶段的教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计算机教师就需要注意花费较大的精力,对教学目标方案进行有效的制定设计,使其更加具有创意。如果教师仅仅按照教材讲解知识,那么就会降低计算机教学质量以及效率。因此,教师在此过程中就需要注重转变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为提高学生计算机专业技能水平奠定良好基础,为学生日后步入社会岗位提供有利条件。(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从客观的角度来讲,最为典型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就是采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手段主要指的就是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方案,选择科学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抛弃传统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同现代化教学模式进行有效融合。通常而言,多媒体教学手段更加具有生动性以及形象性,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简化,充分保障教学效率同教学质量的提高。由于计算机专业同其他专业的教学特点具有一定差异性,所以,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学内容很难采用语言对其进行描述,如果采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然后教师在对其进行合理的讲解,那么就能够促使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质量得到良好的提高。
三、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具体途径
(一)将就业导向作为教学改革的关键。高职高专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可以注重以就业为基本导向,从而培养社会复合型人才。与此同时,高职高专学校还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以及教学优势,进行合理的定位,然后对日后的发展方向以及社会导向进行明确。在就业导向的指导基础下,高职院校的计算教学改革,可以将技术以及应用作为基础,然后从实际的角度,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另外,在对计算机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同高职高专学生的未来就业岗位以及专业实际的需求进行有效的融合,让学生在此岗位上能够更加熟练的应用计算机专业知识水平。另外,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经济发展以及行业需求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针对此种情况,还需要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促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能够满足工作岗位需求,为企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二)注重师资队伍的创新培养。高职高专学校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师资队伍。其不仅仅是教学开展的关键,同时也是学校发展的基础。高职高专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突出自身的办学特色,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在建设师资队伍的过程中,高职高专学校首先就需要根据现有教师团队的情况,组织教师开展计算机教学的交流,并且定期组织教师学习计算机教学水平,转变计算机教师的教学观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高职高专院校还需要在建设师资队伍的过程中,注重计算机教师培训制度的建设。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相对较为快速,因此高职高专学校计算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注重对自身的知识进行更新转变。另外,高职高专院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沙龙,通过特殊的培训,有效促进计算机教师理论水平的合理提升。最后,计算机教师还需要注重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技能水平,并且适当地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并且注重提高计算机教学战略地位,加强计算机教学的实践,使得理论同实践得到有效的结合,进而为学生更好地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奠定良好基础,为社会培养出复合型的人才,促进社会更加快速的进步与发展。(三)注重实践教学的突出。计算机教学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以及复杂性,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动手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就需要注重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采用科学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理论联系实践,进而有效提高计算机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当学生在进行上机操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设计贴近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而为实践教学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由于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并不是很好,缺乏上机实际操作的机会,所以教师不仅仅需要加强基础教学,还需要提高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结合计算机专业的实际特点,开设计算机专业应用实践课,从而促进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技能水平能够得到合理提升。另外,高职高专学校还具有良好的实践性,并且同企业之间还具有密切的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提高高职高专学生计算机专业技能水平,为学生进入到社会工作岗位当中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周丽琴.创造性教学理念下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创新[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2).
[2]孟祥飞.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育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索[J].黑河学院学报,2018(8).
[3]陈健.“互联网+”下的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8(1).
[4]任清华,潘辰.以实践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2).
作者:彭扬剑 单位: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上一篇:可持续竞争力计算机教育改革研究
- 下一篇:交互式白板在计算机教学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