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教育教学创新模式研究
时间:2022-02-17 11:35:17
导语:高职计算机教育教学创新模式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大发展和信息科技的进步,人们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重要输出场所,其对人才的培养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对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概况、计算机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高职计算机教育教学中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教学;创新;高职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应用到各行各业中。随着社会经济大发展和信息科技的进步,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对人才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重要输出场所,其对人才的培养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满足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要求,适应社会对计算机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需要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所需的高素质、高质量计算机专业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中,需要及时调整现有的教学模式,直视教学中面临的教学问题,做到教育教学模式、方式创新,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1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概况
1.1课程内容落后。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更新换代速度较快,新的专业知识不断出现,专业理论知识并不能及时更新到教材中,导致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现状不匹配。新技术、新理念不断更新,除了教材内容不能及时更新以外,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师由于长期处于高校环境中,存在与社会脱节的情况,专业知识落后于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课堂知识和课件、实训项目陈旧落后,培养的专业人才无法满足社会和行业需求,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踏入社会的门槛。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更新速度较慢、内容陈旧落后,难以与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发展相匹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需要根据社会和行业发展的情况,及时更新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果。1.2教学模式单一。高职计算机教育教学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下,采用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约束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展。高职计算机专业老师注重理论教学,缺乏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理论难以与实践相结合,影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踏入企业专业岗位工作的适应期较长,甚至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兴趣。1.3人才管理模式不合理。高职计算机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从教育教学角度出发,采用闭卷考核等传统模式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忽略了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核,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高职院校中,教学管理模式较为简单、直接,以期末学习成绩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缺乏教学的全过程跟踪,难以体现学生学习效果,不利于教学反馈和教学改革。人才管理模式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仅限于课堂,课外师生间互动极少,老教师不能根据学生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调整授课情况,极大地影响了教学质量。
2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由于软硬件的限制、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以下问题。2.1教学专业团队缺乏创新意识。高职院校中,专业团队的老师由于长期处于高校环境中,脱离社会和行业,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状况。由于计算机教育教学中需要实时跟进计算机最新技术,教学团队专业老师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停滞不前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同时,缺乏创新教学意识,以陈旧落后的知识和方式进行教学,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也难以在树立专业榜样形象,降低了人才培养质量。2.2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高职院校近年来不断扩招,生源多样化,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由于计算机专业是热门专业,同时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多数学生在报考专业前对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行业不了解,同时对自身能力和兴趣不清晰,盲目跟风选择计算机专业。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由于思维能力跟不上或缺乏兴趣,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出现放弃学习等现象,给学校管理和人才培养带来极大的挑战。
3高职计算机教育教学中的创新模式研究
3.1革新教学模式,建立资源共享平台。由于计算机教育教学的特殊性,老师需要不断更新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同时也要不断地改革教学方式,让学生将理论联系实践,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实际操作中,老师可在传统课堂授课模式上加入微课、网络课程平台、慕课等多种授课模式,把专业知识内容和技能要求传授给学生。同时及时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将新技术、新专业知识呈现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对专业资源进行整理,建立课程资源共享平台[1]。由于计算机的资源较多、较为散乱,高职院校老师可以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整理专业资料,并建立课程共享平台,在平台上作业、进行实时讨论。同时也让学生能在该平台上搜索专业信息资料,加深和拓展专业知识,实现灵活教学,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3.2搭建课外学习平台,增加学习交流机会。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中注重课堂质量,忽视了课后的交流学习。课堂交流时间普遍短暂,仅限于课堂提问、课间交流学习,贫乏的交流严重约束着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高职院校老师可增加课外学习交流的机会,给学生建立课外学习交流平台,创造良好的交流机会,方便师生、学生之间实时交流学习专业知识,推动学生横向和纵向深入专业学习[2]。如高职老师可建立与课程相匹配的网络课程资源平台,提供权限给学生进行课外实时互动、交流学习。利用微信公众号,建立专业课程学习公众号,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推文,实现移动学习。开发专业学习APP软件,班级学生和老师都能通过APP进行资料共享,实时讨论。3.3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注重老师在教学中的位置,学生以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计算机教育教学需求,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老师需要改变以自身为主动灌输知识给学生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社会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弱化老师的作用,改变传统理论知识的教授模式,把课程内容设置成项目任务板块,讲授完专业理论知识后,按模块分布任务给学生,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项目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课堂的影响,发挥其主管能动性,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3.4注重多元化教育,引入校企合作。计算机教育教学对知识的时效性要求较高,对学生的专业培养需要摆脱传统固定、单一的教育方式,引入多元化教育,全方位对学生专业知识进行培养的更新,也锻炼学生自主实时更新专业知识的能力[3]。此外,引入校企合作,加强与企业联系,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岗位实践机会。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加强校企合作能为学生提供检验专业技能的平台,也能给学生带来企业的新理念和新技能,有利于学生踏入社会前建立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3.5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教学。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个性化追求越来越重视。高职院校学生在物质充沛的社会条件下,对学习的追求也与传统有差别。高职院校计算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目的和学习喜好作充分的调研,提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有效的课程体系。老师要给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培养学生团队意识。课堂教学增加视频、图像或实操过程演示,让抽象理论可视化,使得教学更简洁、生动形象,增加学生学习信息和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学习主动性。3.6重视学生差异,展开分层教学模式。由于高职院校的扩招,生源参差不齐,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差异较大,同一个班上有可能出现学习的两极化。高职院校需重视学生差异,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对基础较差、专业知识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降低要求,对专业基础较好、学习兴趣强烈的学生可增开专业选修课让学生继续深入学习。教育教学中实现分层教育,有利于建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王玉华,李静静.创新创业视域下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7):154-155.
[2]王红伟,谭会君.基于计算机思维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信息记录材料,2018(7):150-151.
[3]隋春荣.高校计算机类课程设置及教学现状的研究[J].邢台学院学报,2018(1):183-185.
作者:傅红波 单位: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动漫造型设计课程改革研究
- 下一篇: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