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视角下的大学计算机教育研究

时间:2022-05-24 10:40:46

导语:就业视角下的大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就业视角下的大学计算机教育研究

摘要:在信息化的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不断发展,高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体系不断完善。紧随时代的步伐,高校计算机教育也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引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不可否认的是,在这种快节奏的发展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教学体系仍然存在着许多漏洞,而如何去填补这些漏洞,让在校大学生能够在走出课堂后学以致用是高校计算机教育改革推行的一大难题。本文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为出发点,分析了现阶段高校新一轮计算机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更好地提供接轨社会的计算机教育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就业;大学计算机;教育问题;改革

1市场需求下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的意义

为了迎合时展潮流和科技革新趋势,全国高校也相继设立相关学科,不断加大师资投入力度,完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引导计算机及其相关学科的人才培育计划步入正轨。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在我国有了进一步的成长和延伸,计算机及其相关学科在各高校教育中的地位也有了明显地提高,为了让在校学生更好适应计算机教育,许多高校进行了课程改革,引入学分制教学模式。在步入大数据化时代的今天,计算机科技已经普及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中,大多数领域的日常作业都需要涉及计算机辅助操作,全国各级高校在原有计算机学科教育体系基础上,针对现有教学模式和学生课堂反馈推行新型课程改革,打破了传统的理论化授课模式,培养学生在掌握教材以内的基本课程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以致用,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优化课堂教学项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得到更多的上机实践机会,在培养兴趣、开拓眼界的同时,最大程度都发挥课堂作用提高学生自身专业技能,确保学校教育所培育的专业人才与社会需求相吻合,通过新课程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

2面向就业市场的当前高校计算机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

2.1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材施教,采用统一化教育随着计算机教育的深入应用,人们的生活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计算机已经成为许多家庭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很多学生在没有进行系统化培训的情况下就接触计算机、会使用计算机,因此掌握了许多基础的操作技能。但同时也有许多学生,受经济条件制约对计算机接触较少,导致其上手速度较慢,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较为薄弱。通过对18级新生调研可以发现,有大约18%的新生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能够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大一学期计算机课程,36%的学生对计算机稍有了解要掌握相应课程仍需花费大量时间,剩下46%的学生基本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在进行相关课程学习时比较吃力。究其根本,这种差距普遍存在,是由不同的地域,家庭环境和经济能力等多种因素导致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出,高校同一届新生的计算机水平存在很大差异。但是很显然,当前的高校计算机教育并没有针对这种现状做出改变,计算机学科课程的设置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情况,教师在授课时,往往采取统一化教学方法,以一套理论应对所有学生,不能根据个人计算机实际水平的反馈更改讲授方式或内容进度,日积月累会严重影响课堂的进度和学生对计算机学科的热情。

2.2计算机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过于应试化,缺乏实践性在计算机技术不断革新的今天,许多高校在计算机学科方面仍采取传统的应试化教育模式,课堂上讲解的依旧是以前过时的项目内容,滞后的教材内容和上机操作已经与计算机科技的发展潮流脱节,讲述的内容过于单一化、片面化无法提供给我们足够的、市场需要的知识和技术。除了设备软件的落后、教学内容缺乏新意,时下普遍存在的应试型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升,学生一味地追求高分,忽视了操作实践的重要性,在走出校门时往往难以与社会岗位职进行合理对接。并且,现有的许多计算机教学课程会在讲述中对一些比较复杂的计算机技能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说明,反而忽略了一些基础的技能和常用的办公软件,导致学的知识反而无用武之地。

2.3学生不再占据主体地位,考核方式过于片面现阶段,许多高校人才取以教师为课堂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许多课堂中都是教师一味讲授,学生一味接收,依照老师的节奏完成课堂进度,这样不仅导致课程失去乐趣,影响教学进度,同时教师不能及时接收到学生对课程接受程度的反馈,学生也不能真正将自己带入课堂,进行体验式学习。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推动课程继续教师会反客为主,逐渐忽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式的接受高压课程,不仅会丧失自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无法对课堂内容融会贯通,真正掌握。而传统的考核方式大多是对计算机基础理论进行试卷式检测,仅凭理论化测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上机操作能力的重要性,显然是片面化的,有失公允的。

3就业视角下当前高校计算机教育改革完善的途径

3.1与时俱进,改良计算机教育模式面对这种现状,高校应该改进现有计算机学科教学体系,改善教学内容,让教师在教学中发挥正确引导作用。好的教师是一门学科得以发展和革新的基础,高校计算机教师应及时转变其教学理念,丰富其教学内容,确保其学科项目与时俱进,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助和引导,因材施教,分组教学,摒弃传统的“一刀切”模式。对于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进行课外的拓展以促进其兴趣发展;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要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训练,培养其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要将理论联系实践,不拘泥于教材,同时加大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可以采取引入经典案例、分组教学等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就业为导向,增加应用式教育,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当前社会背景下,高校计算机课程教育与学生就业市场实情严重脱节是高校课程改革面临的重大挑战,学生学习的知识缺乏实用性经常导致学生在就业时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相应的社会岗位或不具备企业所要求的专业素质,进而影响就业情况。这就要求高校在进一步的计算机课程改革过程中,时刻保持与社会发展平行,让企业的项目进入课堂,真正做到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

3.2完善教材内容,加强计算机教育的硬件软件建设引入现代企业中的计算机应用实例,在确保课程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进行授课。教材在编排时不仅要囊括与计算机结构相关的硬件知识、办公软件的操作流程、图像处理问题和应用程序的编程语言等内容,还要妥善处理知识之间的衔接,在保障教材的可学性的同时,纳入更多的应用型操作。此外,一方面学校还需加大对计算机硬件软件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扩大师资队伍,组建高素质、高水平、现代化教师团队。另一方面,高校需要及时对校内机房进行定期检修和系统更新,保证一定的学生电脑使用率,为高校计算机教育新课改的推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3.3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使其能完整反映学生综合水平计算机课程评价体系也是新课改需要涉及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不仅能够准确反映上一阶段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还能对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有极大的鼓励和敦促作用。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应该在原有基础上丰富和完善现有的课程评价体系,在传统的理论型试卷测试的基础上,增加一定比重的上机实践测试,全面地评估和考核学生计算机课程的综合能力,在肯定其系统性理论学习的重要性的同时,也更加重视其应用具体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结束语

总之,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教育应该在传授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更多的应用实践练习,以保障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紧密衔接,毕业生能够从容地面对市场竞争;同时,在新课改推进的过程中,也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推进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最后,现阶段各大高校应及时完善校内计算机学科的评估体系,确保相关专业学生全面发展、综合提高。

参考文献:

[1}陈伟.就业视角下的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初探[J].科教导刊,2015(8):33-34.

[2]张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发展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J].科技资讯,2014,12(30):244.

[3]刘春富.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实用型人才研究[J].河南科技,2014(6):279.

作者:刘锦绣 单位:山东现代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