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计算机教育应加大创新模式探究
时间:2022-10-10 03:11:40
导语:高中计算机教育应加大创新模式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的创新改革也有了深刻的变化,我国大部分省市和地区的教育机构都开设了不同程度的计算机课程。但是校方计算机课程没有纳入期末成绩的做法,让很多师生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缺乏兴趣和动力。为了改善高中计算机课程的教育方式,文章对计算机教学方式的创新展开了探讨。
随着全球互连网技术的成熟,让数据时代开始对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计算机课程的开设也是教育界向信息化迈进的主要步骤,更是为教会学生正确使用高科技设备的基础课程。计算机作为引导青少年使用计算机的一门基础课程,常常会受到学校管理部门的忽视,很多高中每周仅有两环节课,还有一部分学校以考试周为由取消了计算机课程。
1高中计算机教育现状及问题
大部分的教师和家长都认为计算机属于“玩”的一种,而学生应当在高中时期抓紧时间学习,将有限的时间用于备战高考,而不是去学习与高考分数无关的科目。但是实际上,计算机课程是教育部门硬性要求高中需要开设的课程之一,也是需要高中生掌握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只因为没有列入到高考科目就被压榨甚至取消是不科学的。很多学校在减少计算机课程的同时,也没有对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程度做出规划,教师也没有做到及时的监管和控制,让计算机课程成为了解决其他课程压力的一种方式。同时,很多学校虽然开设了很长时间的计算机课程,但是设备自始至终都没有更新换代过,根本达不到新时期对学生计算机掌握程度的要求。因此,高中计算机课程不论是校方的重视程度、教师授课水平、设备更新周期以及授课内容上都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导致学生对计算机理论不感兴趣也没有时间学习的现状。
2高中计算机教育的创新教育模式研究
2.1开设计算机奥赛
计算机奥赛是由教育部门推广的计算机应用类型的竞赛活动。该活动从1984年开始举办,是很多学生参加高考获得自主加分的关键方式之一。教师可以根据计算机奥赛考核的形式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进行加强,计算机奥赛考试的的考核机制是采用封闭(3~4小时)使用计算机编程解题的方式,不限制学生使用的编程语言,因此产生的竞赛题数量通常非常大。计算机奥赛需要学生在完成计算机程序后在经过严格的编程测试,因此会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计算机奥赛不仅要求学生的编程能力,同时需要编好的计算机程序能够稳定运行,而且学生还要让设计好的程序在各种不同边界条件以及各式各样环境之下通过官方设置的信息化测试数据。这样严格的数据测试方式,对于培养同学生的分析和解决计算机学习中遇到问题的能力都很有帮助。
2.2开设计算机创客
创客(Mak-er)的概念则是以创新作为核心的行动理念,以客户或者程序购买者的意愿为主要的中心思想,用个人的设计方案以及设计出的制造形态为基本的展示内容。从创客课程开设的目的来说,参与到教学实验课题中的的学生即为“创客”。教师可以针对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信息技术和教学方式的结合,使用Scratch创客编程工具开展对学生的计算机授课活动。以跑步游戏的设计为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列举出跑步比赛游戏的整个流程,如裁判发令、运动员起跑、运动员冲刺、重点碰线、停止跑步等等,帮助学生展开对游戏程序的分析,并且同时渗透一些基本的编程算法知识。Scratch创客编程工具是一种营造情景教学的计算机课程应用方式,学生在生活中的真实情况下更能运用自身的经验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参与计算机教学实践任务的达成率。
2.3开设科技创新大赛课程
我国举办的科技型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截至目前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又称为创新大赛,一般是由比赛活动和展示活动两个系列,比赛活动中对学生能力肯定的项目是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环节,教师可以根据理解比赛的获奖情况切实学生提高动手和动脑的能力。计算机任课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大赛等额比赛中,协助学生确定比赛中的研究课题和任务,实现学生竞赛小组的独立思考过程。学生在竞赛时的心态也是影响比赛结果的重要因素,每个参赛团队的心理素质都会形成不同的队风和大局方向,因此需要教师在竞赛规定允许的范围内帮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提倡学生在竞赛的过程中提高计算机使用的技巧,并且培养学生冷静思考的心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计算机教育的创新和改革需要教师从加强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做起,同时将计算机活动的科技性加以提高,为计算机课程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宇雄.谈高中计算机教育课程的现状和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02:33+14
[2]付正干.普通高中计算机教育教学创新探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02:105-106
[3]李义忠.信息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中计算机教学[J].新课程导学,2015,35:28
作者:陈健 单位:重庆市第一中学校
- 上一篇: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体系探究
- 下一篇:高职物理实验教学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