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时间:2022-06-21 08:55:52

导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摘要]文章基于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目标,提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由此在积极心理学理论基础上探索现代班组长型人才的积极心理素质培养,从理念转化、课程创新、咨询取向、团体训练、活动开展、文化创设等方面构建高职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关键词]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目标是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提出的,面向全体高职生,立足江阴,根植企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现代班组长”以上潜质的生产、经营、管理者。培养理念中强调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和谐互动,形成“二维互动,双轨并行”的培养模式,由此需要塑造高职生积极心理素质,开发高职生潜能。积极心理学倡导人们要用积极的心态重新解读各种心理现象,从而发现和建设人自身的积极力量和内在的优秀素质。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在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目标下要探究高职院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能契合时展趋势,促进高职学生健康成才。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近年来,国家非常关注大学生尤其是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要求学校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使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可是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受传统心理学理论和教育模式的影响,工作仍多着眼于学生的心理问题,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有碍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表现。(一)目标设定重问题轻发展近年来心理问题造成的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频频被报道,高职院校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也愈发关注,工作中多聚焦在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的解决方面。教育模式以传统心理学为理论框架,以问题取向为实际手段,偏重于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这使得心理教师往往成为心理“消防员”,疲于应对突发的心理问题或心理危机,从而忽视的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和积极心理素质的养成,背离了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目标。(二)教育形式重传统轻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我国已有近20年的蓬勃发展,但在高职院校中还简单地体现在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进行心理普查、心理辅导与咨询、每年的心理健康节活动等常规工作,长此以往教育形式对学生缺乏吸引力,不能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也不能达到提升学生积极心理素质的教育目的。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偏向执行上级下发的任务,忽视以生为本,缺乏自主创新,并不能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三)教育手段重传授轻体验课程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主阵地,基本上以实现了课程的全覆盖,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则出现“上大课,讲知识”的现象。教学模式主要是以讲授心理问题案例、传播心理健康预防知识为主,内容上针对的是少数学生的心理问题,忽视了学生的发展需要。再者教学手段上因教师的教学风格、环境的限制等因素无法实施或达不到预期效果,往往产生教师讲得累学生听不进的现象,教学效果收效甚微。

二、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应具备的积极心理素质

现代班组长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一线的生产者,也是最基层的管理者。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目标是从目标为导向,从而从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两方面培养出现代班组长型人才。现代班组长型人才的积极心理素质基于职业角度和心理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正确的自我认识能力。能全面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善于自我管理,能扬长避短;自我价值感强,接纳自我;能进行自我调控,定位清晰。(二)稳定的情绪管理能力。能认识自身的情绪,善于调节和控制;能认识到他人的情绪,进行有效的沟通;经常保持愉快、开朗、乐观满足的心境,对生活和未来充满希望。(三)良好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在环境改变时能尽快调整心态,对环境做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进行合理归因,使个人行为符合新环境的要求协调一致。(四)顺畅的人际沟通能力。善于人处,能分享、接受和给予爱和友谊,并能懂得感恩;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有责任心,乐于助人。(五)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能保持终身学习的精神,乐于钻研,有进取心;学习、生活中保持好奇心、求知欲,具有创新能力。(六)完整的人格品质。认知、情绪、行为能保持一致;将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自我整合,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

三、高职院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依据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结合现代班组长应具备的积极心理素质培养,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转变原有模式,探索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一)树立积极心理健康的全员理念。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强调主体参与、情感体验、积极创造,从而培养高职生积极乐观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在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构建高职院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不是靠少部分教师或部门能开展的,是需要全员参与、全面渗透、上下齐心的通力合作。要形成由校领导主抓,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核心力量,各系德育队伍为骨干,学科专业教师为支撑,心理社团学生为主力军的五级工作网络,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要重视学生的积极心理健康,共同合作形成合力为学生的积极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在校园文化环境、课堂教学、社团活动、顶岗实训、新媒体宣传等各个渠道中主动渗透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理念,用正向积极的视角教育管理学生,重视每个学生自身的优势和潜能。(二)创新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是主阵地,要深入贯彻2018年教育部党组文件《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将课程列为公共必修课程,纳入学校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内容要关注学生的积极心理养成,涵盖环境适应能力训练、乐观心态的培养、自我认识接纳、人际交往训练、职业生涯规划等主题,要坚持积极实用原则,让学生学以致用,用且修身,为成为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奠定积极的人格基础。在方法上要强调以生为本,创设积极向上的教学情境,着重运用翻转课堂模式,进行小组讨论、个人汇报等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组织管理等现代班组长所需的管理能力。(三)运用积极心理取向的心理咨询技术。在心理咨询技术流派中,长此以往是以精神分析等传统心理技术为主要手段干预来访者的问题,聚焦于来访者的问题,把问题和来访者本人割裂,忽视来访者原本的心理资源和社会支持。积极取向的心理咨询流派则强调人积极的资源取向,把问题出现看作为成长的一次契机,更多看到人有能力的、有价值的、积极的一面。在学校心理咨询中,要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框架,要把心理咨询的学生看作完整的个体,而不是问题的载体,重视咨访关系的建立,引导学生寻找有效资源,发动来访学生自身具备的能力和潜力,重点发掘学生的乐观、自信、韧性、希望的积极心理品质,积极面对暂时的困境,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未来生活工作抱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四)拓展积极心理团体训练方式。高职学生正处于生命力最旺盛的时期,切实的活动体验更能让学生关注心理健康,唤醒心理潜能。积极开展团体心理辅导,选取学生中普遍的成长课题,例如针对贫困生群体可以开展“成为伟大的自己”自信心团体心理辅导,增强学生的认同感、价值感,提升自信心;利用校内外拓展训练基地资源,积极开拓学生素质提升平台,选择符合现代班组长素质要求的主题,比如进行“高空跨栏”自我潜能开发等,训练贴近将来就业需要,精准地锻炼学生的职场心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执行力、组织管理能力等。(五)开展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根据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现状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润物细无声”地营造积极心理氛围。不仅要充分发挥心理健康节等重要节日的影响作用,更要利用心理社团的力量在学生群体中多渗透、多角度、多形式地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活动。通过传递积极乐观的理念感染熏陶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并内化,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达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要新颖活泼,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比如可以开展心理主题手语操大赛,心理主题征文,心理情景短视频大赛等活动。通过贴近学生的形式潜移默化地教育引导,让他们体验成就感、幸福感、价值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六)创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可以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一方面,学校可以加强校园景观、教学场所、宿舍区域的文化设计,邀请专业团队打造学校积极向上的显性文化,让学生受到文化氛围浸润。另一方面,学校各部门积极举办主题活动和各类社会实践,如开展科技文化节、体育运动会、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各项活动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成长,在比赛中树立自信;另外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顶岗实践、听取国家奖学金事迹报告会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外在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培养学生在逆境中坚忍的意志品质。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指引着在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既要培养学生扎实的职业技能,还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融汇其中,实现“现代班组长型人才”的系统培养、全面培养。

参考文献:

[1]曹加平.高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J].江苏教育,2020(8):28-31.

[2]刘玉娟.高职教育与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履职素质结构探析[J].职教论坛,2014(2):91-93.

[3]孟万金,官群.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8):60-63.

[4]周虹.积极心理健康理念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6):78-80.

作者:朱乾 单位:江阴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