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下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时间:2022-11-10 05:01:31
导语:肺炎下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肺炎疫情作为一次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同时该事件作为应激源,对人们的心理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来华留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突发疫情后较之普通中国大学生更易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出现问题,进而引发负面情绪,不仅有可能产生校园突发危机事件,也可能引发负面舆论。因此,在肺炎疫情发生期间要通过更加科学和精细的管理维持学生正常的学习及生活秩序,同时将来华留学生的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做好来华留学生在疫情期间的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高校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更是化危为机,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肺炎疫情;留学生;心理;思想教育
肺炎疫情作为一次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更对人们的心理造成了巨大冲击。来华留学生受到国内外疫情的双重影响,成为突发疫情后一个极为特殊的群体,他们较之普通的中国大学生更易在学习、生活、家庭等方面出现问题,进而引发负面情绪,不仅有可能产生校园突发危机事件,也可能引发负面舆论。因此在肺炎疫情发生期间做好来华留学生的管理,积极做好其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1肺炎疫情对在高校学习的来华留学生造成的心理影响
第一,肺炎疫情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首先可能对来华留学生的生命健康产生威胁,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其属于负性的应激源,具有突发性、威胁性和广泛性等特点,容易引发社会群体惊恐,特别是在高校校园这样一个学生相对集中且封闭的环境,更易对校园的和谐稳定产生不良影响。第二,来华留学生在疫情中更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这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从高校的来华留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看,他们大多仍处在青年期向成人期的转型阶段,是一个人社会化的过渡期,虽然已具备了一定的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从心理发展上看仍处于成年早期,其自我调节、自我管理控制能力较弱,对信息甄别的能力和复杂问题的分析能力也不够成熟,因此在遭遇肺炎疫情时较之成年人其心理所受冲击更大,更易出现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从高校的来华留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特点来看,他们远离家乡,因此来自家庭、朋友等的支持和关爱在一定程度上受限,同时他们在华的学习生活又具有更强的自主性和多样性,因此在思想上存在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是,这些留学生大多汉语水平有限,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文化障碍,只身一人在异国他乡学习,难免要独自处理新环境下人际关系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这些都可能在突发疫情的不良刺激下对来华留学生的心理产生短期压力,如若处理不当极易引起一系列不良的应激反应,进而发展为心理危机事件。第三,在当今信息化发达的互联网时代,有关肺炎疫情的信息传播迅速,但信息却鱼目混珠。高校的来华留学生较之中国大学生拥有更加广泛的信息来源,这些信息中存在着很多夸大甚至是扭曲的负面消息,而如果学生在汉语阅读方面存在理解障碍,就更易选择其他渠道获取信息。由于他们的思想尚未成熟,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缺乏正确辨别的能力,在疫情暴发的应激状态下,部分来华留学生的心理状况容易出现负向改变,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就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悲观、烦躁、抑郁等不良心理,并可能引发一些生理反应,导致学生的身心健康遭受威胁。
2肺炎疫情引发的来华留学生心理问题类型
第一种常见的问题是疑病心理。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在肺炎疫情暴发之初,来华留学生最先也是最明显表现出的是疑病心理。许多留学生反映,在疫情暴发最为严重的时期,他们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在手机或者网上查看疫情的进展情况,看到数字飙升,就会感觉心悸、胸闷。很多同学会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肺炎可能出现的各种症状,并与自身的健康状况一一比较,常常怀疑自己得病。据主管学生生活的老师和校医院医生反映,在疫情开始之初,确实有一些学生在没有任何身体不适的情况下要求拍胸片等相关检查,以消除自己的疑虑,这些都是突发疫情造成疑病心理的典型案例。除此之外,疑病心理还表现在诸如反复洗手、擦拭物品,频繁地进行消毒,总担心从外界带回病毒;有意回避集体活动;身边有人略出现疑似症状就过分紧张,等等。当今信息传播特别发达,大量的信息通过网络便可轻易获得,这虽然有助于人们学习预防肺炎的相关知识,提高防范意识,但来华留学生由于他们心理和生活环境等方面的特殊性,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与干预,他们可能会难以控制地对事件盲目放大和复制,不停地在心理层面“评估”和“预测”疫情的动向。在疫情初期,一些留学生甚至陷入疫情信息“上瘾”之中,刷手机、上网搜索疫情新闻、不断找老师和医生确认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等,实际上都是学生无法控制的紧张、惧怕与怀疑的外在表现。普通的咳嗽、打喷嚏便会引起学生们的集体性担忧,在“自动化思维”的模式下,“咳嗽”被自动化地等同于“感染”,咳嗽占据了人们绝大部分的注意力而忽略了其中的认知过程,判断、推理和思维变得模糊、跳跃。第二种常见的问题是恐慌心理。恐慌心理在心理学中的定义是人在面临突发性危机时,总会不同程度地产生焦虑不安、绝望无助甚至歇斯底里等心理反应,进而可能做出哄抢、排斥、攻击、伤害等社会性非理性行为[1]。在疫情暴发之后,有近半数的来华留学生向主管老师或是班干部反映其担心感染此病毒后无法救治,希望能够尽早离开中国,同时对曾经到过疫情重点地区的人感到恐惧,有部分学生反映不愿意与曾经外出或是有感冒、腹泻等症状经检查并非肺炎的同学接触。这些表明,面对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的肺炎疫情,来华留学生的恐惧心理比较突出,这些都是突发疫情后进入应激状态的表现,如果不及时进行思想引导和心理干预,学生会不自觉地卷入替代性创伤。第三种情况是肺炎疫情期间,来华留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上升。焦虑常常指预期将面临不良处境时的一种紧张情绪,焦虑伴有明显的生理变化,尤其是植物神经活动的变化。面对突发疫情时大学生常常出现明显的焦虑症状,如失眠、口干、胸闷、心悸、厌食、便秘等。在肺炎疫情下,来华的留学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及抑郁心理问题,抑郁与焦虑呈高度相关。比如在疫情暴发之初,部分来华留学生出现失眠、心悸等症状,对之前感兴趣的事物失去兴趣,甚至有部分学生的焦虑情绪不能控制,会在深夜与主管老师通话,要求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慰;有些学生不能集中精力学习,情绪低落。第四种较为常见的问题是学生的散漫状态。突发疫情往往会影响到学校的正常行政管理,甚至影响到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这种情况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必然会造成影响。加之来华留学生生活自由度较高,在突发疫情时,更易出现散漫情绪。具体表现诸如上课不准时、出勤率下降、娱乐活动增加、不参加集体活动、精神生活空虚等等。
3肺炎疫情期间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
肺炎疫情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校要将来华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二者全面而紧密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首先要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在此基础上要做好正面宣传教育,信息透明公开,同时尽量保证来华留学生的生活学习秩序,对于已经出现负面情绪的学生要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与干预。具体的一些实践方法如下。①提高大学生对病毒的认知是保持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研究发现,人们对病毒的认知度越高越全面,疫情中的负面信息接收量越小,出现轻度焦虑的风险越小,防控措施掌握得越科学,人们的心理状态就越好,越能积极有效应对病毒。对于来华留学生,由于他们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与文化理解障碍,因此在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时更要注重正面的引导与宣传。在疫情期间应通过学校的留学生公众号、班级微信群等定期转发一些来源可靠、内容翔实的双语新闻、科普知识、视频等,可以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对发送的材料进行集中网上学习,也可通过线上讲座、线上主题班会等多种来华留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其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对肺炎正确的科学认识。对于已经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倾向的同学,做到专人教育引导、时时沟通,防止问题进一步发展扩大。②通过网格化管理,将严防严控落到实处。来华留学生的思想是否能够在疫情防控期间保持积极向上,这与学生管理工作是否做实做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来华留学生既有本科生,又有研究生,年龄跨度大,培养方式多样,学生的语言文化背景各异,因此只有通过建立网格管理才能实现对学生的精细化管理。疫情期间在华的留学生最好采取多级的网格管理体系,网格的建立可以以学生居住地、年级、专业、国籍(或是文化圈)等不同标准建立,但总体来说,最小一级网格的学生人数不应超过20人,每一级网格应有一名直接负责人,自上而下形成学校、院系、教师、学生干部、组长这样的体系。网格化管理可以在肺炎疫情期间切实做到学生的个人信息精准摸排,学生疫情监测相关信息数据收集、整理和上报,掌握学生动态,及时了解学生困难等,从而将来华留学生的思想教育、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等工作落到实处。③着力做好来华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保障。来华留学生在疫情突发后学习和生活受到的冲击较之中国大学生更大更严重。此次肺炎疫情发生在高校寒假伊始,多数中国大学生都选择返回家乡。但来华留学生由于疫情、经济、家庭等各方面的限制,部分学生不能回国。这些留在校园的来华留学生必须接受学校的封闭管理,可能会对其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不便。因此学校要在疫情期间做好这些来华留学生的生活保障,比如照顾不同地区学生的饮食习惯、解决学生安全取暖、洗澡、购买生活必需品等的需求。同时在疫情期间尽量保持学校的正常教学计划安排,避免学生因无法继续学业而产生焦虑等负面心理,严肃学校教学纪律,努力实现老师、教学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协同工作,尽可能按照教学计划开展相应的网上课程,详细记录学生课堂出勤、表现等,并及时与学生沟通、反馈,建立疫情期间的奖惩机制,及时召开线上班会,对于违反学校纪律的学生要按照规定严肃处理,同时积极树立优秀学生典型,做好疫情期间班风和学风的建设。④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活动。肺炎疫情期间,由于封闭管理,来华留学生容易产生生活散漫、精神空虚等问题。学校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活动,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比如全面拓展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渠道,通过组织线上讲座、线上班会、线上分享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教育,尽可能使学生成为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主体,请学生多发言,多提问、多分享,顺畅地交流不仅有助于学生释放压力,保持心理健康,也有助于老师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情况,为顺利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⑤完善和落实疫情期间来华留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作为应激源,以巨大的杀伤力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来华留学生在这时候产生不适、烦躁、焦虑等情绪是非常正常的。学校要积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有意识地觉察自己的情绪变化,引导学生接纳自己的情绪,可以由心理老师分享给学生一些简单、易于操作的自我放松的方法。同时帮助学生在疫情期间尽量继续以原有的生活方式生活,保证饮食合理、营养丰富、睡眠充足,照顾好自己的身体状态。对于从事来华留学生一线管理的老师,要关注重点群体,防患于未然。更多关注和了解学生存在的上网课困难、家庭实际困难等,利用已有政策和资源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要理解学生,让学生感觉到来自学校和老师的重视与关怀,进而促使学生向老师敞开心扉,使老师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并利用高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对其提供远程线上心理援助。
4结语
疫情防控是一场任务艰巨的攻坚战和持久战,它将会在经济、教育、生活、心理、家庭等多方面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有人说这次疫情是“中国打上半场,世界打下半场,海外留学生打了全场”,贴切地说出了来华留学生这个群体的真实状态。因此,做好疫情期间来华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重要基础,更对提高我国的教育影响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冯仕政.社会学观察:应对非典疫情下的心理恐慌[N].人民日报,2003-05-30(14).
作者:张潇潇 单位:郑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 上一篇:政治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 下一篇: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