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时间:2022-05-15 10:29:01
导语:网络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我国互联网环境从建立至今只有短短三十年,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变化。网络环境提高了人们对信息的获取效率,但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以大学生为主体,通过分析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双面影响,探究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早已走进了千家万户,影响人们的学习、工作、日常生活。能否让学生过早接触互联网一直是一件有极大争议的事,有的人认为更早接触互联网能够拓宽学生眼界,帮助他们学习,有的人认为学生的判断能力较差,容易被网络的不良信息影响。事实上,不仅未成年的学生,即使是大学生和中年人,也一样在享受着互联网便利的同时,承受各类负面信息的考验。要想在网络环境下更好地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学会约束自我才能构建更良好的网络环境。
一、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积极影响。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身心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积极的方面来看,互联网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自主意识,给了他们更多抒发情绪的空间。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就是信息获取的便捷,很多年轻人已经无意识地养成了遇到不懂的事情拿出手机“百度一下”的习惯。确实,互联网能够对大学生的学习提供极大的帮助,网络平台上有许多免费的贡献资源,包括各类课程、文献、教材等。如果想找经济学专业就业方向,仅百度就能提供一千八百万相关信息。如果想自学Photoshop,不仅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各种文字攻略,还可以录制视频教学免费上传到网络供大家学习。在这个时代,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自主意识挑选自己想要获取的资源,扩宽自己的知识面。通过互联网与他人交流,有时候就像给自己披上了一层纱。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现实里看着安静内敛的人在网络上会更加轻松自在。网络的虚拟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人的安全感,只要披上一个“马甲”,就可以把网络平台当成一个树洞,陌生人会倾听你的想法并给出客观的建议。互联网给更多人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让相隔千里的人也可以进行更好地沟通,虽然网络上的名字是虚拟的,但人们的感情是真挚的,通过网络抒发情绪、缓解压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非常有利的。2.消极影响。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是因为互联网在给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许多潜在的威胁。现在非常流行一句话,“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正是因为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通过钻互联网的漏洞进行违法犯罪行为,才给大学生的身心造成危害。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有时候学生只是想搜索一些专业资料,但网站却附带了各种网页游戏的弹窗广告甚至色情淫秽的宣传。对于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没有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很容易误入歧途产生不好的影响。除了这种广撒网的不良广告,还有许多仗着网络的虚拟性进行团队犯罪的团队。网络诈骗的手段多种多样,如证券、股市等行业的收费信息咨询、网络拍卖、网络购物、免费网贷、网络游戏诈骗等。仅从2017年到2018年,网络诈骗案在全部诈骗案件中的占比就从7.6%迅速增长至17.6%,而这些诈骗案大多是以QQ、微信为作案工具。在网络环境中,一不小心你就可能中了骗子的圈套,所以任何涉及钱财交易的地方都要格外小心。排除部分人自控能力太差、过度沉迷网络的情况,网络环境本身是没有什么过错的。只是它作为一个飞速发展的平台,在吸引更多人进入的同时自然也会有不法之徒试图混入其中。大学生在进行网络活动中一定要提高警惕,增强自己的危机意识,不要受到不良信息的诱惑。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
1.道德观念缺失。在网络环境中,匿名就好像给有些人披上了一层盔甲,让他们在更有勇气的同时,也缺乏了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观念。2014年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名为《激励见义勇为不能靠“键盘侠”》的时评,批评了那些在网络上占据道德高点肆意发表不良言论的人。这些人大多在生活中朋友较少甚至处事唯唯诺诺,却喜欢在网络上通过高高在上的语调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以此收获优越感和满足感,是一种非常病态的心理。大学生在进行网络活动时,切记匿名不是胡作非为的保护伞,无论是网络还是现实都不能丢了做人最基本的素养和道德。2.补偿心理。心理学上将补偿心理看作一种心理适应机制,简单来说就是人在现实社会中总会遇到一些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作为群居动物,人们会不自觉地在样貌、家境、能力、才华上与其他人形成对比,而弱势的一方如果不能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可能造成心理上的压力或自卑感。为了转移这种情绪,有的大学生会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网络上,试图寻找一种心理上的补偿和安慰。网络世界即使再丰富多彩,过度沉迷其中也只会让人们失去自我,丧失生活的动力。3.盲目从众。在网络环境中还有一种很典型的现象就是盲目从众。有些人为了博眼球甚至是图好玩,会在网络上一些不实消息,更多的人会因为无知轻易相信别人的话。网络传播范围广、见效快,一个错误的信息很可能一传十、十传百飞速,就火便全网。例如,发生大地震后经常有人在朋友圈造谣说接下来还会有大的余震,让大家注意避难。即使官方多次辟谣地震根本不可能提前半小时就预测到,还是有更多的人因为无知成为扩散虚假信息的一分子。这些年不断有因为在网络上故意传播虚假消息的人被抓获归案,希望能给更多人敲响警钟。大学生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在网络生活中更应该有自己的理智判断,要相信科学,不盲目从众,才能引领更好的网络环境。
三、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1.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很多时候学校过分重视学生文化知识的教育,忽略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在这个信息密集的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同样重要。每个人的行为都离不开思维的导向作用,所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无论对学习还是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影响。极端心理导致的后果无非就是两种,伤害自己或伤害他人。根据调查显示,很多犯人在犯罪前会在网络搜索“怎样杀人不犯法”等相关词条,很多抑郁症患者都曾搜索过“怎样自杀”。为了尽可能避免这些事情发生,平台会告诉搜索者法律规定除非正当防卫不可随意伤害他人,也会给无助的人提供24小时免费心理危机咨询热线。尽管如此,因心理问题造成的悲剧还是不断发生。根据《大学生自杀问题调查报告》显示,自杀在大学生死亡原因中排名第一,大学生自杀率是其他同龄人的2~4倍。我国抑郁症患者在2018年已经超过5400万,许多就隐藏在高校学生中。互联网让更多的稀有群体通过网络联系在了一起,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更是成了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每帮助一个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意识,都有可能让这种意识通过网络向更多的人传播。2.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要在网络环境下对大学生心理进行更好的教育,需要结合网络环境的特点转变教学思路。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和飞速的传播性都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利用的地方。例如,既然学生喜欢进行网络活动,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时可以更多地利用多媒体设备,或者干脆以网课的形式进行。有时候教学工作之所以难以展开,和教育的古板思路也有一定的关系。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成熟,到现在无论是工作、生活还是教学都不可能避开它,与其觉得网络是危害学生的洪水猛兽,不如转变思路客观看待它,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它,让它服务于课堂。思路的转变往往是最难也是最重要的,只有从根源转变教学思路,才能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要给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心理健康概念,教师首先应该对网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如果只给学生讲网络的益处,容易放任他们沉迷网络。如果只给学生讲网络的危害,利用网络感受过学习便利和生活乐趣的学生会认为教师有失偏颇,影响公信力。教师应辩证地看待网络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将利弊都与学生进行讨论。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网络意识,确保他们身心的健康。3.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网络大环境下教师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这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新方法。从具体课程来看,网络手段可以说是贯穿了整个教育的过程。通过QQ群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实时沟通,无论是教学通知还是布置作用都更加便捷。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更多的图片、影音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专注度。课后如果学生有任何问题,可以通过网络联系到教师,网络留言既不用怕担心办公室找不到老师,不像电话一样可能影响老师上课的进程。教师看到消息后就可以及时给学生回复,进行进一步沟通。从其他角度来说,学校还可以开展更多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例如,和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的途径进行心理健康学习。学校还可以设立校园云窗,在里面投放更多健康的教学资源和文化作品,对学生免费开放,为学生搜索资源提供一个绿色健康的途径。可以在学校设立心理健康教室,鼓励学生及时去和老师沟通。现代社会节奏快、压力大,每个人可能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心理问题,而很多小问题如果和心理老师聊过之后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身为大学生不仅要重视自己的心理问题,还要学会更客观地看待它。不定时在校园内开展心理健康安全讲座或知识竞赛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他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四、结束语
优秀的高校不仅能够为大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文化课程教学,更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网络环境是一把“双刃剑”,只有顺应时代步伐更好地利用它,才能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优秀的方法途径。
参考文献:
[1]牛德丽.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探究[J].传媒论坛,2019
[2]陈秀兰.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初探[J].才智,2019
[3]黄娟.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研究[J].智库时代,2018
[4]赵洋.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
作者:喻春英 单位: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 上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分析
- 下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项目化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