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思政研究

时间:2022-07-06 10:02:55

导语: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思政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思政研究

摘要:当今课程思政放在了教育首位,立德树人是我们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文章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特点,针对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的内容,对如何设计和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与实施进行探究,并设计了“三因一专”的教学模式。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有机的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实现协同育人的效果。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教育

混合式教学是将传统线下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线上网络学习的优势两者甚至多种方式结合起来的学习方式。两者优势互补,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这种学习方式下课程思政的开展也可以进行创新。课程思政应注重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日常中,做到润物细无声。无论家国情怀还是诚实守信,一点一滴耳闻目濡地影响学生。课堂上教师不是专门安排授课时段进行思想道德、政治修养的教育,而是明确专业目标和思政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式,积极地挖掘专业学科中的思政育人资源,做到科学性与价值性、知识性与思想性的辩证统一〔1〕。

1课程思政在专业课教学中的融合问题

1.1目前专业课教师参与度还不足

设计类专业课教师注重自我感受和专业技能,但在思政教育内涵学习和参与度方面不足,课程思政研究成果通常校领导占比较多。究其原因:一方面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缺少认识,思政有哪些元素没有明确的认识;另一方面缺少对专业与思政结合的内容系统地梳理。多数专业课教师尤其艺术设计学科教师对思政重要性没有领悟吃透,有的专业课教师认为“课程思政”与自己无关,很多老师对课程思政没有形成有效思考。仅少部分专业课教师会主动思考,将思政教育元素有目的、有意识、有设计地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去〔2〕。

1.2课程思政教育与专业课衔接不自然

课程思政要自然融入教学,不能生硬说教。艺术类课程深入落实三全育人的任务,应挖掘并梳理其中的思政育人的元素,可通过精心安排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注重学生自我体验和感悟。课程思政教育主要落实在专业技能类课程中,比如绘画、设计、创作等类型的课程,帮助学生树立“设计为人民”“让人民生活更美好”的思想意识。将思政教育的目标、元素、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中,使学生在学习中被濡染、被熏陶,才能充分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3〕。

1.3课程思政教育评估和考核机制不完善

对学生的掌握以及思想意识形态缺少考核评价方案。对教师的思政育人的实施与研究缺少评价和考核机制。另外,高校在学科培养方案的构建或课程任务书的制定过程中往往更加重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至于如何推进课程思政,人才培养方案中虽略有提及,但在实践层面如何设计、推进、考核这些却语焉不详,通常以“宽基础”“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等宏观、抽象、表状态的词语来概括,缺乏可操作性和监督机制〔1〕。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学校教师以及教师之间缺少协同育人,教师的专业与课程思政教学融合能力缺乏等。

2“三因一专”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内涵

“三因一专”分别是:“‘因时’开展自然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不同时节的自然物候特点、风俗人情、传统文化,让思政教育自然而然地融入教学,不牵强附会,拉近师生距离;“‘因事’开展公民教育、爱国教育”,选取时事、新闻等事件,普及常识、科学认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因节’开展感恩教育、生命教育”,比如青年节、母亲节作为话题展开讨论,设置课程设计主题融入教学;“一专”指的是紧密结合专业课程,提高专业审美能力,专业服务意识,专业高素养。选取适合内容作为课程思政资源,打造一个专业内容与思政教育的资源包,并设计与之配套的教学环节。“三因一专”课程思政教学模式需要处在当前以及未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背景下,将网络平台作为思政教育创新的重要载体,结合传统课堂思政教育实施,可以拓展教学空间,让活动发挥广泛长期的作用〔4〕。积极主动地挖掘学科文化中的育人资源,做到科学性与价值性、知识性与思想性的辩证统一。把握学科、学术、学生三个基本元素,设计授课主题,深度凝炼教学专题,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不喧宾夺主,不牵强附会,真正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润物细无声。

3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三因一专”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具体实施

3.1因“时”开展自然教育,传统文化教育

如春分节气,一般也是刚刚开学的日子,可以向同学们介绍春分节气自然物候特点、风俗人情,结合插画、动画作品分析,体会春之美,与专业课程“插画设计”结合进行节气主题插画设计。在收集、整理节气知识和素材的同时学生自认感悟节气之美,体会一年之计,因而将传统文化、自然感知、惜时奋进等思政教育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专业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和创造力,规劝学生珍惜一年之首的春季。

3.2因“事”开展公民教育、爱国教育

结合社会中的新闻时事事件,与学生保持沟通,拉进师生距离。如在疫情事件中教学中可以首先普及知识(笔者选用MG动画“关于肺炎的一切|回形针),然后指导学生参与“呼吸·共生设计展”征集活动。通过比赛促进学生对疫情的学习、思考和教育。在创作中寻找设计角度,介绍防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在抗疫中感人的逆行者的故事、是非曲直、人间百态。这个历史时段,让学生看到决策的关键、科技的力量、人性的多样,而疫情就是一本“活教材”。

3.3因“节”开展感恩教育、生命教育

节日来临可以开展节日主题的教育和创作,既应景又自然。如母亲节,课前推送节日视频席琳·迪翁歌曲《再见,最痛心的话》Flash版本的MTV,歌颂母爱并珍惜家人相处时光。在学习通平台讨论,引发学生对母亲节话题和亲情的思考,或者举办手绘母亲节贺卡活动,在这些教学活动中拉进师生关系,取得思政教育良好效果。

3.4培养良好的服务意识

每次提交作业无论格式、命名、以及平台路径都需要规范,一方面节约老师批阅精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规范的操作、良好的服务意识。如“图形图像制作”课程的作业一般是电子版作业,在提交时候首先格式要准确,保证教师能成功查看作业;其次命名要规范,不要出现类似“未命名1”这样的文件,老师也无从得知是谁的作业,如果都以“学号—姓名—作业名”命名,根据电脑设备的数字性可以方便排序、也可以快速搜索到某个作业;再者提交路径要统一,建议在机房电子教师端提交,有些学生用微信、QQ、甚至邮箱,且不论能否看到学生作业,也难保证全部收集不重复不缺少。可以尝试因为不会发而没有收到作业不予给分数,因此交作业可以作为一个规范操作提高服务意识环节。

3.5培养规范操作、提高效率

规范操作,高效工作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规范”是基础,“高效”是能力,在教学中有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意识。我校通过“PS快手大赛”来达到学生规范操作、提高效率的目的。“PS快手大赛”规定固定效果标准的情况下比学生操作速度,要求学生能够针对一个固定案例反复练习,不断优化操作、提高速度。采用学习通平台比赛信息题目解析视频,线下培训,线上答疑,混合式教学有效地服务了比赛,通过哔哩哔哩平台直播比赛和评比过程,活跃了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学习打开了新体验,体会到“会”与“快”在知识理解、技能掌握方面的巨大差异。通过活动让学生们认识到:学则学会、学则学懂、学则学熟。

3.6培养良好的审美观、树立健康设计观

读图时代、图像处理更多的是视觉表现,无论用了什么炫酷技术、内容需要画面来表现,审美内在包含着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外在表现在对造型、色彩、构成的感知与应用。画笔是一种训练和表现形式,做图也是一种训练和表现形式,当我们处理或制作图片时技术是手段表达是追求。一项任务涵盖了知识、需求、审美与精神。因此在知识技能传授同时也要分析为什么这样做,从造型、色彩、构成多方面,同时培养审美趣味、引导设计观的形成。

4结语

“因时”“因事”“因节”紧密结合专业课程的“三因一专”教学模式,如盐入水德育滋养学生,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良好人生观,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人才。课程思政不能牵强附会、刻意尬说,“三因一专”的教学模式自然融入思政教育,适时根据时节以及新闻热点与学生保持沟通和交流,选用时效性、趣味性、丰富性的思政素材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与教师的距离很近,从而提高班级的粘合度,和学生的学习热情。交流中无论专业技能与思想意识可以相辅相成,教书育人,传道受业,最重要的是老师以身作则,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课程思政的开展中起到全方位、全过程的作用,结合了线上线下的优势,专业知识技能学习的同时更方便的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技术可以决定学生的起点,文化审美是决定学生走多远,而思政教育决定学生走的方向对不对。

参考文献:

〔1〕田鸿芬,付洪.课程思政:高校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J〕.未来与发展,2018,42(4):99-103.

〔2〕刘蓬,冯艳.从教走向育:设计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508(10):78-79.

〔3〕暨星球.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制度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20,486(40):52-53.

〔4〕何丽娜.“五位一体”: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表达新路径〔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20,22

作者:任莹莹 单位: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