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高校转型发展思路
时间:2022-03-18 10:08:18
导语:艺术类高校转型发展思路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艺术类高校的心理健康教学不仅要呼应转型发展的时代号召,还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同时艺术类学生的特点为教育效果达成提出了诸多挑战。本文分析了艺术类学生心理特点,依据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紧密联系,尝试找到艺术类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学融合发展的切入点,并提出相应的融合路径。
[关键词]艺术类高校;转型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学
艺术类高校在响应转型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时,需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引领,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培育价值观、辩证思维和创新能力等各方面,同时以“适应社会需要”为引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着重引导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与此同时,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为艺术类高校的心理健康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完成转型发展的任务同时,还需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文化素养,促进其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艺术类高校学生群体具体诸多特点,让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学实效性的达成面临更多的挑战。
一、艺术类高校转型要求对心理健康教学提出的挑战
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及问卷调查结果,艺术类高校学生在思想、行为和心理方面存在很多特殊之处。首先,思维活跃,创造性强。艺术类高校的学生认知能力中视觉化加工及动手操作能力非常强;思想较其他专业学生更加活跃,非常容易接受新潮流的内容,适应新兴传播平台和途径,有非常强的信息传播潜力。其次,政治思想薄弱,文化底蕴不足。艺术专业特点决定了学生的专业热情和实践能力素质很高,但在政治思想基础知识以及政治敏锐性上较为薄弱;同时,其人文知识面窄,文化底蕴不足,也往往会限制其艺术创作和表达的深度、广度和厚度。再次,自我意识强烈,自我认识存在盲区。个性张扬,集体归属感弱,集体观念和荣辱感有待加强。面对艺术类高校转型发展的要求和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群体特点,心理健康教学要求充分遵循其心理发展规律和特殊心理需求来完成心理健康教学,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工作方法上需要因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并且,增强创新实践能力的导向,充分发挥和利用其优势来促进适应性和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由此,在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心理健康教学如何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促进其适应性和全面发展,显得极为迫切。
二、艺术类高校转型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时代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要重点培养集体主义价值观,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不断提高艺术类高校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由此,艺术类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前瞻性眼光参与到转型发展中,在教育执行中能够遵循艺术类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保证教育效果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心理健康教学始终是艺术类高校转型发展的要求,更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挑战。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学融合是转型发展背景下
艺术类高校教育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贯彻需要遵循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心理发生发展规律,需要在心理健康教学中,顺应转型发展的要求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切实有效的融合。根据多年艺术类高校实践经验发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学在诸多方面联系紧密,相互引导和补充,共同作用于学生思想意识、价值观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在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为引导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学都需要准确把握学生特点,遵循共同的教育规律。第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学存在共同的教育目的,都是对学生的价值观、思想意识层面产生影响,都是通过知情意行四个层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第二方面,二者的工作方式上有诸多相似“模式”,从落实途径到教育形式和手段当中均有相似之处。第三个方面,二者任务的完成都需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及教育规律。由此,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种内在联系让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心理健康教学始终成为可能。(二)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心理健康教学顺利完成的重要引导。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从心理发展规律来说,艺术类专业学生心理机能的发挥无疑受其内隐的思想意识所制约,而这些意识又受制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三)心理健康教学在内容上补充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实效果。艺术类高校转型发展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不断拓展高校思政创新路径,这一目标实现前提需要对学生价值观、道德品质等意识培养规律有清晰准确的认识,注重心理因素在思想政治素养形成中的重要作用。第一,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重要心理背景,除了要培养学生良好品质,还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全面发展。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取决于学生对各种观念的内化程度,而主体的自我意识、情感及性格等心理素质是内化的决策性影响因素,这些都需要充分了解和把握艺术类高校学生的心理规律来借力施加影响。第三,心理健康教育能不断扩充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借助心理学的规律和方法,能够对艺术类高校学生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鉴别,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学的融合具备理论和实践的互通性与可行性,二者在内涵和外延上能相互促进和补充,并且,在实际工作落实中相得益彰,能够共同促进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学的融合是顺应转型发展的必然过程,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四、艺术类高校转型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心理健康教学始终的实施路径
(一)强化思想政治导向,多元化课程目标。一方面,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涵变为心理健康教学的重要导向,将集体主义价值观和人生观体现在教学目标中,将促进学生适应性的发展作为专业目标的重要内涵。另一方面,需要在心理健康教学中,围绕提高艺术类高校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与关注个体心理的独特性并重,将“大众心理学”内化成“我的心理学”,将外显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转化为内隐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实现学生从认知、自我调适到自我成长的高度统一,这也是心理健康课程实效性得以突显的重要表现。与此同时,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大纲编写时,将应用型人才培养任务纳入其中,增加对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的要求,也顺应艺术类高校学生规律和特点。(二)创设体验式教学形式,践行集体主义价值观和适应型培养要求。紧紧围绕应用型本科培养目标和心理健康教学课程要求,重点推行以“学”为目的的案例教学法、翻转课堂等多形式式教学法,以“练”为目的的体验式教学法,以“创”为目的的项目训练教学法等。尝试采用实践任务和真实案例来进行专业的课程教学,也是在为了转型发展中应用型人才的适应性和全面发展。“体验式”的教学模式能够顺应艺术类高校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激发学生创造性,能够明显地引导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意志水平,在实际活动中体验集体主义价值感的熏陶和影响。(基于体验式教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研究。)(三)完善考核体系,实现适应性和全面发展培养目标。学生考核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什么、如何学的重要依据,面对艺术类高校的转型发展要求和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心理健康教学始终的方针政策,需要不断完善学生考核体系,实现从陈述性知识的记忆到应用型知识的理解、从知识的记忆到技能的创新转变,将考核目的转化成知识的运用与创新,即“学”“练”和“创”的能力。同时,学生考核方式可以更加灵活多样,例如在评价形式上,采用试卷与非试卷结合、闭卷与开卷结合的学业评价方式;在评价内容上,从知识的掌握到技能的习得,从技能的运用到实践任务的完成等形式。(四)创新教学设计,聚焦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艺术类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以提升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养成为目标,由此,教学设计需要构建集体验、主题调研、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于一体,注重能力培养和创新精神教育、课内外与校内外相结合的实习实践体系,同时,艺术类高校积极倡导将创新创业的精神内化到专业教学的全过程,以实现艺术类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相互促进。
五、结语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价值观范畴的教育,是根植于学生生命活动中的意识影响,是对人格、价值观和个人成长的整体性的引导和塑造,这一任务的完成,需要准确把握艺术类学生心理特点的同时,在转型发展背景下融合更广阔的方法和手段,以期达成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心理健康教学全过程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郑永廷.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7(1):4-5.
[2]高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内涵、发展依据与实现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6(14):12-13.
[3]蒋浩.基于体验式教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7(11):130-132.
作者:檀娅娅 穆德佳 秦丙峰 单位:河北传媒学院
- 上一篇:教师继续教育有效性研究
- 下一篇:艺术通感在钢琴作品演奏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