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艺术论文
时间:2022-05-25 10:36:18
导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最好时光,小学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激发想象力。创设情境是阅读教学艺术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创造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由想象,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课文《日月潭》里有一段描写日月潭下雨时候的朦胧美,“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里的仙境。”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不知道朦胧是什么景象,这就需要教师带动学生发挥想象力,让同学们谈谈在下小雨时自己看到的风景和晴天看到的风景有什么不同,学生可能会说:“下雨天远处的景物看的不清楚。”有的可能会说:“像是在蚊帐里看东西,很模糊。”然后教师再让学生想象日月潭那种“仙境”的画面。“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如《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文章中的描写,画一画各种动物在雪地里留下的图案。学生通过把自己的感觉带入到文章,会对文章理解的更深刻,阅读能力也随之提高。
二、提高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一般是以教师为主,是教师引导学生去阅读,学生只是很被动的接受知识。新课改背景下要求阅读教学艺术注重提高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的阅读,主动的学习。当一篇文章里有很多人物角色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朗读课文,例如文章《将相和》,朗读完毕,教师引导学生从人物的性格、优缺点、智慧等方面谈谈对文章中人物的看法,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让学生学习课文中正面人物的优点。在小学阶段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使之一生受益匪浅。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举一些有良好阅读习惯人物的例子,例如、毕淑敏,说明养成阅读习惯的好处。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多阅读带有故事性的文章,学生在文章中读出乐趣,自然会促进阅读习惯的养成。
三、分小组教学,培养自主性、合作性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采用分小组教学,把学生三五人分成一个小组,小组分配要合理,优中差搭配,教师针对课文的内容,预先想好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例如讨论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采用的写作手法等等。把这些问题提出来后,开始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时,要做到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说出自己的观点,最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将本组讨论的结果进行发言。这种阅读教学通过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独立思考,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都有所加深。
四、正确引导,培养阅读自学能力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达到的,教师的引导教学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自觉性、主动性是分不开的,小学生可能在自主性方面还很欠缺,这就需要教师的循循善诱,谆谆教诲。国内外很多著名人物都是自学成才的,可见自学能力的重要性。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用自学成才的成功案例,鼓励学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自学能力的重要性。要想学生主动、积极的去阅读学习,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其有所收获。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体会到上课的乐趣,激发学生主动去学习的动力。
五、注重朗读,培养语感,提升情感
阅读教学的效率影响着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朗读也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效率。叶圣陶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读”是阅读的前提,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让学生能正确、流利并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少,可能难以很快的投入感情,教师可以范读文章,声情并茂的朗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感受,把感情带入到学习当中。学生在阅读中融入感情,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感悟文章所要传达的思想和感情。
六、结束语
阅读教学艺术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创造性、审美性、实践性等特点,能够让课堂气氛和谐融洽、生动有趣,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艺术教学能够更快、更好的学习语文文化。希望教育人士和小学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和完善阅读教学艺术,为我国小学生提供好的学习条件,让“祖国的花朵”在教学的阳光下成长。
作者:王海莉潘薇王敬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清潭实验小学
- 上一篇:街道内审工作计划
- 下一篇: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