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艺术水平提升策略

时间:2022-04-23 09:48:02

导语:教师教学艺术水平提升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教师教学艺术水平提升策略

一、提高党校教学艺术水平的重要性

党校教学应以理论深度为特色,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基本原则,讲求严谨性,但也离不开教学艺术的运用。第一,教学艺术是调动学员学习兴趣的重要法宝。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理论课从内容上看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因而伴随一定的枯燥性是不可避免的。抽象枯燥的东西容易引发学员疲劳,尤其对缺乏理论兴趣和理论自觉的学员更是如此。小学生的注意力只能集中15分钟左右,中学生也不超过半小时。党校学员都是成年人,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长一些,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一部分学员年龄较大,而且由于学员大多来自工作一线,骤然的身份变化也易引起身心不适和疲劳。克服学员疲劳的最好办法就是充分调动其兴趣和激情,教师如果能淋漓尽致地发挥教学艺术的技巧,就会使呆板单调的课堂变得摇曳多姿,使学员身心处于紧张状态,教学效果则是不言而喻的。第二,教学艺术是拓展课堂容量的重要途径。党校课堂教学应追求较大的信息量和知识容量,因为学员本身具有较宽广的知识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一方面,他们来到课堂一般带有较强烈的求取新知的自觉和渴望;另一方面,他们的眼界又比较高,有的还多次进过党校,不容易满足。那么,如何满足学员的求知欲?这就要靠教师博古通今,融汇新知,既扣住基本理论,又善于以新鲜的事例、新鲜的信息来充实教学内容,善于借题发挥,能够别开生面,使本来较为单调的理论课内容丰满又情趣盎然。第三,教学艺术也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重要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这个“实际”主要指工作实际、思想实际,在课堂上则主要表现为精到的事例,精辟的故实,以及对现实问题鞭辟入里的剖析。这就需要旁征博引,举凡县内外、区内外、省内外、国内外,古今中外重要史实掌故,莫不信手拈来,这也就是教学艺术。大凡成功的教师,在理论联系实际上,无不谙熟教学艺术这一招,见机而发,关键时刻来那么一段,顿时满室生香,“腐朽”化为神奇矣。第四,教学艺术更是党校教师塑造良好形象的一条捷径。在学员心目中,一个好教师的条件固然包括多个方面,但首要条件则是学问渊博。旧时代的通儒,今天的大家、名师,都不仅仅因为有大名气,更因为有大学问之故而备受学员的崇敬。教师善于教学艺术,则一言一瞥,一举手一投足,无不为学员注目心仪;反之,则纵有满腹学问,而讲起课来语言无味,平淡无奇,甚至结结巴巴,辞不达意,只会令学员大失所望。

二、如何提高党校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

(一)选题艺术

科学选题是提高党校课堂教学艺术性的前提。设置专题进行授课是市级党校主体班教学的主要形式,党校专题课是针对某一方面的理论及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分析综合、提炼加工后,通过理性思维形成理论联系实际、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内容体系。选题能力也是教师要强化的基本功之一,精心选择有意义的专题题目是能否上好专题课的先决条件,同时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性的前提和基础。科学选题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要注重实践性、要有新意、要找准切入点、要比较自己的优势以及选题不宜过大等等。

(二)备课艺术

科学选题后,接着就是该如何备好课或准备好讲稿,这一环节对提高党校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备好课呢?第一,要有严谨的理论框架。备课首先要明确专题的中心是什么,要抓住讲课的重点。其次,要对专题的框架结构、逻辑关系、开头、结尾以及每个问题之间怎样衔接过渡等等问题,教师在备课时应精心准备,做到心中有数。最后,要有严谨的逻辑结构,如剥笋、如织网,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一堂课听下来,层次分明,但又不能层次太多。好的讲座,一般应以“三段论”为宜: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者地位作用、原因背景、办法措施。第二,要广泛收集和积累教学资料。主体班专题课,没有固定教材和参考资料,只有去广泛收集教学素材。授课主题一旦确定,主讲教师必须围绕所选专题并根据学员的特点和特定班次的具体要求,通过各种手段广泛搜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同时需要认真地筛选、整理、组合,去粗取精,绝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一要平时多积累,常更新,备课时还要“临时抱佛脚”,围绕论点搜查相关资料。广泛采集,系统搜寻,全方位取材。二要应搞清楚专题的理论前沿,要收集新信息、新资料和最新动态。三要做一个有心的人,学会积累生活、观察生活,学会思考,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想和理解记下来,运用到教学中去,这是最鲜活的东西,也是最能打动和吸引学员的东西。第三,围绕论点选取论据例证。有了好的观点,还需要强有力的论据来证明。理论课首先是以理服人,也要以情感人。丰富的资料、详实的数据、真实生动的例子是支撑理论观点的重要支柱。如果没有例证,再新颖有力的观点也可能是绣花枕头、纸糊的灯笼,没有说服力,经不起推敲,顶不得风雨,见不得世面。论据要为论点服务,所选例子一定要有的放矢,所举例子应贴切、典型、准确、有针对性,最好是亲身所历,叙述起来有情有景,易于打动吸引人。切忌哗众取宠,一味迎合个别学员的低俗口味。第四,灵活选取授课方式。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专题,不同的教学对象,灵活选择多种教学方法,比如:案例式、讨论式、研究式、情景摸拟式等,以强化学员对某个热点问题和重点原理的感性认识,强化理解。第五,讲稿要反复修改、精益求精,要虚怀若谷、博采众长。在多读的基础上,形成初稿后,还应反复地修改和完善,经过千锤百炼后才能最终形成讲稿。在形成讲稿之后,进入课堂之前,还要多听取一下各方面的意见,既包括同行的意见,也包括专家的意见和学员的意见。一个人的水平再高,但其知识水平和知识储备总是有限的,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只有不断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博采众长,才能取长补短,精益求精,才能使自己的讲稿趋于完善,臻于完美,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马克思曾讲过一句至理名言:“最好把真理比作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射出的光辉就越灿烂。”因此,反复修改讲稿,熟悉讲稿,对自己所讲的内容烂熟于心,才能做到熟能生巧。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的一个关键环节。

(三)结构艺术

第一,开头要引人入胜。俗话说“良好地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党校的教学对象是主体班学员,他们层次较高,见多识广,要“抓住”他们,吸引他们是不容易的,所以,如何开好头至关重要。一节课的开头形式尽管多种多样,但关键在于引入自如。可以尝试用一个典型生动的事例,或一些前沿时事,或一句经典名言,或要闻热点引入课题,效果会更好。形象、具体、引人入胜的开头,一开始就可以把教学对象推进教员预先设计的“圈套”里,使教员真正“牵着”学员走,学员真正“围着”教员转。第二,中间要波澜起伏。教学就好比一曲戏,有序幕、有高潮、有尾声。课堂教学的整个流程,如果一直像潺潺流淌的溪水,波澜不惊,学员的情绪就会渐渐低落,慵懒之意就会潜滋暗长。所以,讲课中间力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激发学员听课的兴趣,使枯燥的理论具有趣味性。因此,教师就应有“兴风作浪”的本领,有“推波助澜”的功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专题内容不失时机地设疑、激疑,促使学员思考,力争投出能“激起千层浪”的“一石”,使课堂气氛趋于紧张热烈,使学员情绪不断高涨。第三,结尾要留有余味。讲课的结尾要把学员纷繁的思绪整理清楚。因此好的结尾如同秋天的落霞,并伴有归舟渔歌,其艺术魅力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结尾必须事先计划好。常用的方法有:总结归纳式、画龙点睛式、表扬激励式、幽默或诗句结尾式。

(四)讲课艺术

讲课是一门“艺术”,有了好的备课剧本,还要会表演,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一,讲授内容要“活”。“活”,就是要及时根据学员课堂的反馈信息,摸准学员的疑虑和关注点,灵活调整讲解内容,多与学员的关注点碰撞。学员脸上的表情、神态、举手投足、课堂气氛等传达出来的无声信息是教学效果的“晴雨表”。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捕捉学员的疑问和感兴趣的点,灵活地使自己所讲的内容与学员的关注点结合一下,激发他们听课的热情和积极性。第二,讲授过程要条理清、层次明。整个讲课内容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逐条讲解,并且要注意前后互应,强调专题课的逻辑结构和内在联系。思路一定要清晰,不要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前拉后扯,离题万里。第三,讲述问题要“钻进去”、“跳出来”。即一方面要钻进去,讲清基本原理,说明道理,体现理论深度,理论愈深,愈能征服人心。任何事物及其过程都含有它深刻的道理,有它的规律性,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把道理讲清楚,说充分,给学员一些震憾心灵、引起共鸣的东西,课就讲出了深度。这就要求我们把理论钻深吃透,如果我们对理论没有深入研究,似懂非懂,不懂装懂,讲起课来总觉着“理屈词穷”,底气不足,就不会把课讲好,也谈不上能感染他人。另一方面又要从理论中“跳出来”,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党校课堂的灵魂。要从理论中“跳出来”回到现实中,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员的思想。没理论则没深度,没有实际生活就枯燥无味,难以吸引学员,难以接受。总体上可尝试“三步曲”:首先亮出观点,用理论讲通讲透,概括提要;然后用鲜活事实、详实的数据等材料去证明观点,特别是有情有景的事例,更能打动人;再提升概括为有哲理的语言,最后用通俗的语言做出归纳。第四,讲授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党校学员经历不同,行业不同,理论素质和理论修养参差不齐。一堂好的专题课应当让功底深的学员不觉得浅,基础差的学员不觉得难,做到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只有深入,才能浅出,关键要在吃透理论的基础上,把理论消化吸收,然后用自己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使学员听得懂,吸引人,又有启发。要达到这点也绝非一日之功,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没有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理论功底,吃不透理论,就不能通俗地讲透理论。

(五)语言艺术

严格地讲,语言包括文字语言、有声语言、无声语言(体态语)和思维语言。这里仅指有声语言中的授课语言。语言艺术是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在党校讲课,有思想是第一位的,而好的语言表达和讲课技巧也同样重要,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亲切自然、充满感情和激情,学员听了便“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使学员得到美的享受。第一,要抑扬顿挫。试想,一堂课,教师一个语调,无轻重缓急,平铺直叙下来,要想能吸引住学员,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岂非怪事。无论上什么课,也不管是什么内容,主讲者都要注意借助语言的抑扬顿挫来表情达意。抑扬即语调的高亢是“扬”,语调的低沉是“抑”,也就是要求教师讲课时语言要高低起伏。顿挫是指教师在讲课时,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留有适当地停顿。恰到好处的停顿,可以收到叙述清晰,引导思考的作用。有时,还可以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停顿要有目的:为吸引注意力而停顿、为加强逻辑而停顿、为突出重要性而停顿、为强化高潮而停顿、为增强感情色彩而停顿。第二,要协调和谐。讲课时,语义、语音、语气、语调、语速必须协调一致,和谐统一。即:语义精确、语音连贯、语气适宜、语调适中、语速适度。第三,要准确鲜明。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讲课时概念要准确、数字要准确、出处要准确;旗帜要鲜明;立场要鲜明;观点要鲜明。第四,要简明干净。简明就是讲课时要简单明了,能用一句说清的不说两句,能一字说清的不说两字。郑板桥曾说“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干净就是讲课的语言要卫生,要文明礼貌。一忌粗话、脏话;二忌口头禅。第五,要生动优美。生动形象的语言能够使抽象变具体,深奥变显著。党校教师要善于运用对比、比喻、夸张、比拟等修辞手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深奥原理形象化,使枯燥的理论趣味化,以加深学员对理论知识、政策法规的理解和掌握。比如,诗词的引用;格言、寓言、名言、警句、笑话、短信的运用;排比、对仗的使用;长短句交错使用等等。当然,在理论课中,引入通俗的东西,要特别把握好尺度,切忌不加辨析,一股脑儿搬来,纠正“随俗”、“媚俗”、“滥俗”等不良倾向。第六,要幽默风趣。幽默的最大特点是:清淡中寄深刻,隽爽中寓严肃,微笑中含讽刺,含蓄中孕真谛。教师幽默的语言是一种才华,更是一种力量,它不仅能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生动活泼,而且还能引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愉悦精神等等。当然,我们教师要具备幽默这一特殊本领,就必须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心理素质,学习、历练自己驾驭生活的智慧。

(六)教态艺术

讲课不仅要靠“声”也要靠“形”来完成。“形”能辅助”“声”更准确、更有效地表情达意。在有声语言不足以表达思想感情时,若配以恰当、必要的态势语,往往可以弥补口语表达的不足,甚至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眼神:教师要善于目光交流感情、传达信息,控制场面。表情:课堂上,教师的表情应与教学内容、情境相一致。一般应以微笑为主。手势: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手势必须准确得体,有助于表情达意,能生动地表达语言所无法表达的内容,增强表达效果。身姿:教师要善于发挥身姿形象的表意功能,配合有声语言更好地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如点头示意,摇头不满;仰头傲慢,低头沉思;肩头一耸表示非常遗憾等等。精神面貌: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最佳的精神状态,以充沛的精力、饱满的情绪出现在讲台上。

(七)课件制作艺术

目前,大多数党校主体班教学都已完全采用多媒体教学,但仅仅还是停留在一般课件的使用上,对于录音、录像以及视频的使用还是不够充分,应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尤其是案例教学,选择使用一些视频,效果会更好。另外课件的制作并非越复杂越热闹越好,课件是为授课服务的,发挥最好的辅助效果是目的。首先,课件要清晰,底色和字的颜色对比反差应大些,使无论前排学员还是后排学员都能看得清楚;其次,课件要生动活泼但不繁乱,是要根据内容,既要生动、新鲜,又要严谨科学,切不要为了热闹,把无关的内容强加上去,这样的话,不仅起不到课件的作用,反而会冲淡主题;最后,切不要将课件做得太死板,不要将你要大家掌握的内容大段大段的搬到课件上,太多的内容反而不易为学员所接受,影响到授课效果。

作者:卜莲玉工作单位:中共焦作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