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钢琴学派演奏与教学研究
时间:2022-10-30 02:40:30
导语:俄罗斯钢琴学派演奏与教学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俄罗斯学派作为20世纪世界主流钢琴学派之一,在演奏与教育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本文从学派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机制,两大音乐学院的发展及特点,代表人物的音乐艺术理念,及其演奏家、教育家等几个方面讨论俄罗斯钢琴学派在演奏与教学上的发展。
关键词:俄罗斯;钢琴;学派;演奏;教学
俄罗斯学派是20世纪世界主流钢琴学派之一,在演奏与教育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离不开其科学、完善的教育体系与人才培养机制,对精湛技术与深刻思想的追求,一代代杰出的人物,以及演奏家、教育家们对舞台和教学的热爱。
一、科学的教学体系与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
俄罗斯钢琴学派的发展得益于好的教育体制。俄罗斯专业音乐教育分为音乐学校与音乐学院阶段,其中音乐学校又包含学前预备阶段和正式学习阶段。学前预备阶段对象为3-5岁学龄前儿童,正式学习阶段对象为1-12年级学生,相当于我国小学至高中阶段。学生经过两年学前预备阶段的学习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正式学习阶段,进入正式学习阶段后,6年级之前需完成所有基本功训练并通过严格的基本功考试,该考试内容包括要求学生在现场指定调式中,从非主音的其他音级开始以指定速度弹奏音阶,以及弹奏包含某指定音的所有三和弦、六和弦、七和弦及相关变和弦,通过者可继续下一阶段的学习。8年级时再经过一轮考试,通过者在接下来的每学期至少需完成两场音乐会和两次专业考试,并由学校和文化部组织参加国内、国际大小钢琴比赛以积累经验。12年级毕业后进入音乐学院阶段的学习,这个阶段主要是在进一步成熟、完善琴艺的基础上,以钢琴家标准拓展曲目、提高修养、举办音乐会、录制唱片及参加各类社会活动。注重初级教育的专业与系统性是俄罗斯钢琴学派教学体系的显著特征[1]。俄罗斯的儿童音乐学校是全俄专业钢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学校时期,儿童接受全面系统的音乐素养及钢琴演奏的基础知识能力训练。比如正确的手型,弹奏过程中手臂、手腕和手指的运动以及放松,他们有一套完整成熟的手指训练体系,并且不是单纯的手指机能技术训练,而是以美学、以音乐、音色要求为目标的训练体系。与此同时,注重培养儿童的自主学习研究能力,教师既要教会儿童弹好这一首作品,还要教会儿童如何自己学习其他相关作品。从全面读谱、分析曲体,到记忆背谱、技术难点练习;从如何弹奏音阶,到如何弹奏一首小型乐曲,从如何弹旋律、弹伴奏,到复调音乐如何分声部练习平滑流畅地弹奏每一个声部;从如何弹长时值音、弹短时值音,如何引向乐句的中心音,到如何像珍珠般平均地弹奏,如何把握作品的韵律等等。学生自儿童时期已掌握音乐原则、学习方法和演奏基本理论与技巧,进入音乐学院后,面对庞大的作品也能学习和完成。这为接下来以钢琴家的表演艺术、个性化创造为目标的发展道路创造了充分的条件。不过初级教育的专业与系统性在现今也呈现衰退现象,圣彼得堡钢琴系前系主任穆里娜就曾谈到:“我现在的大学生、研究生也在知名音乐学校进行过学习,但他们却不懂如何学习和完成一首完整的作品。不管是对于柴可夫斯基小曲,还是巴赫复调,亦或莫扎特、拉赫玛尼诺夫,学生们都不知选择什么触键法,也不理解乐思。”由此可见,科学、规范、健全的钢琴教学体系,是俄罗斯学派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是一个优秀学派发展的前提,20世纪俄罗斯钢琴家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二、精湛的技术与深刻的思想
俄罗斯学派的成就取决于演奏上雄厚的实力及鲜明的特点。学界普遍认为,曾经的莫斯科学派和圣彼得堡学派是有区别的:莫斯科音乐学院更关注高超精湛的技术,学生们通常在早上六点就开始练琴,即便他们刚刚在一个比赛中获奖,也立刻投入下一个比赛的准备。莫斯科学派强调钢琴演奏的“干净”、“完美”、“快速”以及“洪亮”。而圣彼得堡学派更注重“性格”、“形象”、“思想”。以拉赫玛尼诺夫的音画练习曲的学习为例,圣彼得堡学派强调首先要明确某个艺术形象,然后根据这个对象,考虑以哪种对应的方法去弹它,怎样达到目标。圣彼得堡学派反对一些不必要的“积极”、“热烈”、“强”、“更强”,而是更多追求“美”、“自然”。这是尼古拉耶夫教授(L.V.Nikolayev)①,及其弟子谢列布里亚科夫(P.A.Serebryakov)②和萨夫施因斯基③等人的艺术观点和教学理念。然而现今的莫斯科与圣彼得堡学派已增加了各个方面的融合,相互平衡。总体而言,与当下全球审美发展趋势一致,音乐表现更理智、更客观,同时技巧无懈可击。
三、响亮的名字与鲜明的个性
人们对一个学派的认识,都是从其代表人物开始,俄罗斯钢琴演奏学派的辉煌历史当然离不开这些响亮的名字。19世纪下半叶,安东•鲁宾斯坦(A.G.Rubinstein)、莱舍蒂茨基(T.H.Leschetizky)、叶希波娃(A.N.Yesipova)都为俄罗斯学派历史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前两者已较多史料记载,而叶西波娃相对不太被熟知。叶希波娃(A.N.Yesipova)是莱舍蒂茨基的学生和妻子,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关于叶希波娃到美国巡演的记载中称,不仅她的演奏技惊四座,而且她巡演一个月之后的最后一场音乐会是整场美国作品独奏会。20世纪上半叶,涅高兹(H.G.Neuhaus)、戈登威瑟尔(A.B.Goldenweizer)、伊古姆诺夫(K.N.Igumnov)、尼古拉耶夫(L.V.Nikolayev)分别代表了莫斯科音乐学院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演奏与教学训练四大体系。在这些训练体系之下,涌现出了一批非常杰出的钢琴演奏家,比如涅高兹门下的里赫特、吉列尔斯、扎克、拉杜鲁普,以及培养众多国际大赛获奖者的戈尔纳斯塔耶娃(V.Gornostayeva)等。戈登威瑟尔曾随西洛蒂学习,他博学多才,写过许多音乐理论著作、音乐评论及作品改编。他的学生有费因伯格、贝尔曼、巴什基洛夫等。其中费因伯格(S.Y.Feinberg)是俄罗斯录制全套巴赫平均律的第一人,演奏斯克里亚宾全部钢琴作品。一般认为,在演奏理念上,涅高兹较为重视超越理性、以感性为诉求的精神追求与诗意、美妙的音色,戈登威瑟尔则倾向理智严谨、学术性的音乐处理,音色相对干燥。20世纪下半叶,从吉列尔斯、里赫特到贝尔曼都具有很鲜明的个性。里赫特充满灵性和张力,吉列尔斯钢指般的热力,技巧辉煌。还有一些旅居国外的俄罗斯钢琴家,如阿什肯纳齐(V.D.Ashkenazy),被认为是拉赫马尼诺夫《卡列里变奏》的最佳诠释者,其老师是奥伯林(L.N.Oborin)所属伊古姆诺夫学派,著名钢琴家普莱特涅夫(M.V.Pletnev)也出自该派。亚布隆斯卡娅(O.M.Yablonskaya)在常年活跃于舞台的同时,还在朱莉亚音乐学院教出许多优秀的学生。巴什基洛夫(D.A.Bashkirov)、达连斯基(S.L.Dorensky)、沃斯科连申斯基(M.S.Voskresensky)、纳谢德金(A.A.Nasedkin)等人都在舞台表演同时坚守在教学一线上,他们都是这个时期重要的演奏家和教育家。
四、持久的舞台生涯与全方位的教导培育
演奏家同时又是教育家这已成为俄罗斯学派的传统。有很多八十多岁高龄的老教授,既在学校教学又在世界各地舞台上演出。如沃斯科连申斯基经常演奏勃拉姆斯奏鸣曲这样庞大的音乐会作品,以及一些专题音乐会[2]。当然并非所有钢琴家都愿意教学,著名钢琴家索科洛夫就不愿回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教学。里赫特也说过“我不喜欢教学”。而热爱教学的俄罗斯钢琴教育家则是名副其实陪伴学生成长。师生不但在一起探讨学习、排练、体验场地、处理应急问题,老师还积极为学生寻找演出机会、带领引导学生听音乐会、推荐介绍各艺术门类。俄罗斯钢琴教育家将这些视为自己应尽的义务,他们不但教授专业技能,还培养学生的音乐和文化修养,甚至予以生活照顾。比如像家长一样照顾普罗科菲耶夫的格里埃尔(R.M.Glière),普罗科菲耶夫称其为最了解他心灵的老师,两人保持亲密的友谊[3]。
综上,科学的教学体系与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深刻的音乐思想和精湛的技术、一批批杰出的钢琴演奏家及集演奏家、教育家于一身的俄罗斯钢琴教师造就了俄罗斯钢琴学派的长盛不衰。全世界非常多优秀的钢琴家均出自俄罗斯学派,其中包含中国几代著名钢琴家,他们在演奏与教学中呈现出俄罗斯学派的学统特征及师门特征,他们是当代钢琴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为中国钢琴艺术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世界各学派通过声音表现出各自的特点,不同的声音对音乐的发展无疑是非常有益的。随着全球化发展,学派彼此间的差异逐渐缩小,有了很多相互借鉴与融合,俄罗斯学派也在保留自身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纳前沿的理论技术不断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柯刚.试论中、俄钢琴教育之差异[J].中国音乐,2010,02.
[2][俄]根纳季•齐平著,焦东建、董茉莉译.俄罗斯当代著名钢琴家特写[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3][俄]普罗科菲耶夫.自传、文章、回忆[M].莫斯科:苏联作曲家出版社,1982.
作者:熊文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 上一篇:高校钢琴教学以赛代练体系研究
- 下一篇:民间音乐在高校钢琴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