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钢琴教学现状及对策8篇

时间:2022-10-20 04:02:07

导语:高校钢琴教学现状及对策8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钢琴教学现状及对策8篇

第一篇:高校钢琴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策略

钢琴演奏者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演奏技术、理论修养、人文素养和心理素质四大方面。这四方面素质的高低是衡量一名钢琴演奏者水准的重要标准,对于演奏者的个人发展来说极为重要。然而长期以来,大多高校钢琴专业教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心存轻视,从而使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陷入了瓶颈。笔者认为,高校钢琴教学应该及时纠正这种片面的观念,明晰综合素质的内容和重要性,并探索出切实可行的途径和策略,使钢琴教学质量得到质的飞跃。

一、钢琴演奏者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一)演奏技术

钢琴是一门艺术,但钢琴演奏首先是一门技术。具体来说,钢琴演奏技术主要包括天赋和后天的训练两方面。一方面,钢琴演奏者需要具备音乐感觉、身体机能等多方面的天赋,天赋将有助于演奏者成长为成功的演奏家。另一方面,所有钢琴学习者都要经过后天训练的过程。笔者在此主要强调的是扎实的基础。受多种原因的影响,在基础训练过程中,很多学生和教师都有急功近利的心态,而不是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学习。如果根基不牢固,将会影响之后的发展,在这一点上,俄罗斯钢琴学派能够给我国钢琴学习者以深刻的启示。俄罗斯钢琴学派之所以在世界钢琴舞台上成就斐然,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对基本功的重视。每一名演奏者都有着极为扎实的基本功,能够从容面对各种风格和类型的作品。所以,演奏技术是基础,应该得到绝对的重视。

(二)理论修养

在钢琴演奏过程中,理论和技术是并重的。具体来说,钢琴演奏者的理论修养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音乐史。任何一部钢琴作品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完成的,通晓音乐史,能够使演奏者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作曲家的个人信息、作品的历史风格等有更为全面和深刻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演奏者才能真正地还原曲目,将作品的内涵精准地表现出来。其次是作曲理论。作曲包含和声、复调、曲式等多个科目。钢琴演奏者对作曲的学习主要偏重于理论分析方面,如作品的调性布局、展开手法、节奏特征、旋律风格等,只有通过这些分析,钢琴演奏者才能全面地了解作品;反之,如果不进行任何分析便贸然演奏,则无异于囫囵吞枣。最后是音乐美学。作为音乐和哲学的交叉学科,音乐美学是以研究音乐艺术美学规律为宗旨的理论学科,表现在钢琴演奏上,就是指演奏者所持有的不同的音乐美学观点,由此带来了钢琴演奏风格的百家争鸣和百花齐放。所以,钢琴演奏者要通过对音乐美学的学习,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作品,并逐步形成个人的美学追求。

(三)人文素养

简单地说,人文素养就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其对于钢琴演奏来说至关重要,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对音乐作品的诠释。钢琴艺术是一个文化集合体,演奏者的人文素养越高,就越能够从广博的视角来认知和体验钢琴作品。如我国知名钢琴演奏家傅聪之所以能够将西方音乐作品演绎得如此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有着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化功底,实现了中西两种文化的融合。他将欧洲古典主义作曲家莫扎特比作是中国的哲学家庄子,将波兰作曲家肖邦比作南唐后主李煜,从而实现了个性化的演奏。其次是道德素质的彰显。正所谓琴如其人,演奏者的演奏过程也是其道德素质的展现过程。演奏者的道德情操越高尚,演奏效果越能够深入人心。如肖邦的作品正是因为对祖国和民族的关注,才有了不朽的价值和魅力。最后是民族精神的坚持。众所周知,钢琴是一门西方艺术,在20世纪前后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作为一件舶来品,钢琴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必定要经历民族化的历程,这需要中国钢琴演奏者始终秉承民族精神,深入学习民族文化,尝试将中西两种文化有机结合。这不仅是个人演奏水平提升的需要,更是中西方文化发展的需要。

(四)心理素质

钢琴是一门表演艺术,公开演奏是其基本的属性。但是受性格、经历等多方面的影响,很多演奏者在舞台上的发挥并不尽如人意,其原因在于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果演奏者的心理素质较强,就能够在表演过程中表现得游刃有余,可以从容地面对舞台和观众,并与观众形成良好的互动;即使遇到一些突发问题,也能够冷静处理,尽可能保障演出的顺利进行。

二、高校钢琴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途径

(一)演奏技术的培养

技术是钢琴演奏的基础。钢琴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善的技术体系。下面笔者重点强调两个方面:一是技术的全面性。在整个技术训练过程中,演奏者要注重各方面技术的均衡发展,包含单音、音阶和琶音、双音和复调、和弦、远距离弹奏、指法和踏板等,要进行分门别类的训练。当学生进入大学校门后,教师往往针对学生技术的薄弱之处进行重点训练,这种方法虽然能够使技术得到有针对性的提升,但是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忽视了其他技术。所以,笔者认为,一定要坚持全面培养,不可顾此失彼。二是技术的扎实性。在入学之前,很多学生接受的钢琴训练不太正规,所以基础演奏技术的掌握并不扎实。对此,笔者建议教师针对刚入学的学生,全面地进行一次基本功的“回炉”,并将基础练习常态化,辅以严格的考评。只有基础技术扎实,学生的演奏之路才能走得顺畅。

(二)理论修养的培养

在专业理论修养的培养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作品。首先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每一部优秀的钢琴作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时代的产物,这要求演奏者学会对作品进行“复现”,即将作品还原到当时的历史语境中,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体验。如针对肖邦的作品,如果演奏者不了解1830年前后波兰的历史,就难以知晓肖邦作品中爱国之情的由来,深入体验作品也就无从谈起。所以这个“阅读”作品的过程也是学生专业理论修养的提升过程。其次是对作品进行音乐分析。演奏者要学会从音乐创作的角度对作品进行“解剖”,包含结构、曲式、旋律、节奏、和声等多个方面,在这些元素的共同作用下,才构成了整部钢琴作品。演奏者如果通过分析能够对作品有庖丁解牛般的熟悉,钢琴演奏就有了坚实的基础。最后,逐步形成个人的演奏美学观念。艺术风格是艺术作品之间最为鲜明的区别,也是一名创作者、演奏者艺术成熟的表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演奏方面的优点,并使其在此基础上形成个性化的演奏风格,不断扩展和丰富自身的美学观念。

(三)人文素养的培养

人文素养对于钢琴演奏者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高校钢琴教学过程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包含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因为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引领者,能够对学生产生多方面的直接影响。所以人文素养的培养重点就在教师方面。大多钢琴教师都是科班出身,受多种原因的影响,他们的人文素养比较有限。所以,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并进行全方位地提升,具体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对音乐本体的学习,包含音乐史、音乐美学、声乐、器乐等,钢琴教师不应将自己的专业范围限定在钢琴演奏这个单一的范围内,而是要学会从音乐艺术的大视角来认知和体验钢琴,从单纯的钢琴演奏者变为音乐全才。二是对综合知识的涉猎。钢琴艺术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如音乐和美术领域都有印象主义,这并不是一种巧合,而是两种艺术相互交流、融合的结果。所以,教师应多种方式并举,尽力扩大自身的知识面,积累越丰富,对钢琴作品与钢琴演奏的认识和领悟也就越深刻。以上两点同样适用于学生,所谓“功夫在诗外”,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除了学习音乐本体知识与专业技巧之外,还应广泛涉猎文史哲与艺术的各个学科门类,加大课外阅读,扩充知识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生活多加认识与观察,积累丰厚的人文素养,从而在音乐的世界里尽情遨游。

(四)心理素质的培养

从当下的现实情况来看,高校钢琴教学中很多学生在课下练习时有着良好的发挥,但是一到公开演奏场合就会出现紧张等情绪,使演奏水平大打折扣,甚至连正常的演奏也难以完成,这显然是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所导致的。针对心理素质的培养,一条必由之路就是丰富学生的舞台实践经历。学生如果像熟悉琴房一样熟悉舞台,正式演出时自然不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但是当下学生的实践机会却十分有限,大部分高校钢琴专业的学生在一个学年中只有两次考试时能够上台演奏。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从丰富学生的舞台实践经历入手,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如与大学生艺术中心、团委等建立良好的联系,为学生在学校的各种演出中争取机会;也可以与当地的文艺团体签订长期的用人协议,将对方建设成为校外实践基地;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公益演出、比赛等活动。实践经历越丰富,演奏者的心理素质也就越成熟。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不仅能够从容地完成整个演奏过程,还能获得超水平的发挥,并能够对一些突发状况进行冷静的处理,在演出过程中获得多方面的提升。

三、结语

近年来,在高校艺术教育整体大发展的背景下,钢琴教学迎来了新的突破。高校钢琴专业陆续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钢琴人才,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漠视,却成为高素质钢琴人才培养的瓶颈所在,这既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更不利于我国整体钢琴水平的提升。所以,高校应该及时革新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从单一的技能型人才转变为复合型人才,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从而为中国钢琴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刘颖 单位:郑州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叶田.素质教育视角下钢琴教育教学的改进策略分析[J].黄河之声,2016(3).

[2]周政帆.论钢琴演奏中的人文素养、乐感与演奏技巧[J].音乐时空,2014(12).

[3]李锋,左建新.钢琴演奏与艺术修养[J].艺术教育,2006(1).

[4]沈光耀.论钢琴演奏者音乐表演心理素质的构建[J].北方音乐,2016(4).

第二篇:高校钢琴教学中视奏的重要性

摘要:视奏是钢琴演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钢琴演奏者的必备技能之一。本文对高校钢琴教学中视奏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提升钢琴视奏能力的有效教学途径,以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钢琴教学;视奏;重要性

视奏能力是指演奏者具备在初次看到陌生的乐谱时,可迅速阅读乐谱,并当场完成演奏。在高校钢琴教学中,视奏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是息息相关的,若学生的视奏能力相对较低,则会对教学进度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和演奏能力。因此,作为高校钢琴教师,首先需要认识到视奏的重要性,并从自身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出发点,不断探索提升学生钢琴视奏能力的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的视奏水平。

一、高校钢琴教学中视奏的重要性

通过对高校钢琴专业学生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演奏能力的测试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学生对钢琴相关知识的了解少,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基础相对薄弱。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专业训练的时间也相对较少,大多数学生在拿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乐谱时,往往会出现“手忙脚乱”“无从下手”的情况,一些学生甚至对自己演奏的内容浑然不知。在使用钢琴进行演奏时,一大部分学生表示很吃力,即使是经过了长时间的训练和学习,但仍没有明显的起色或改善。若学生未能掌握视奏能力,则难以进行即兴伴奏和表演,这与钢琴教学的教学目标是相悖的。鉴于此种情况,高校钢琴教师和学生均需要认识到在钢琴教学中培养视奏能力的重要性。在高校钢琴教学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视奏能力体现了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和学习情况。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学生的盲奏水平和视奏能力的提升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学生要将目光放在乐谱上,而不是钢琴的键盘上,只有完全的脱离键盘,方可全神贯注于乐谱。此外,听觉训练对培养学生的视奏能力也起到较为重要的辅助性作用。通过耳朵的聆听,学生可以感受到音符的美感,感受弹奏出的乐曲在音色、力度等方面是否处理的到位、表达的情感是否恰到好处。与此同时,在高校钢琴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视奏能力,也可影响学生练习钢琴的时间。对于高校钢琴学习者而言,良好的视奏能力,可节省其在钢琴乐曲练习中浪费的时间和精力,大大的提升了钢琴学习效率。同时,提升学生的视奏能力,也可让学生去涉猎更多的音乐作品,开拓艺术眼界。高校钢琴教学中培养视奏能力,其优势不仅限于上述几方面,还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当学生对音乐、对艺术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宽泛,则更有利于其进行即兴演奏,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视奏能力。在高校钢琴教学中,视奏能力一直都是不可或缺的演奏技巧,在实际教学中,需要钢琴教师将相关知识融合为一个系统化的体系,使其成为高校钢琴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并在教学实践中广泛应用。

二、提升钢琴视奏能力的有效教学途径

在高校钢琴教学中,若要提升学生的视奏能力,则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钢琴演奏技巧,并辅助其解决视奏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让学生更加积极的、自信的进行钢琴演奏。但在进行钢琴演奏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切忌操之过急。同时,要针对每位学生、每类学生的特征,借助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并采用合理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视奏能力。首先,加强对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力度。钢琴演奏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视奏能力,这是完成钢琴演奏的基本技能,更是演奏者进行学习和演奏的重要基础。在高校钢琴演奏教学中,若要提升学生的视奏能力,教师则需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在钢琴学习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同时,在理论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尽量做到“深入浅出”“层层递进”,让学生逐步接受知识。在钢琴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关于钢琴视奏的相关知识整理出来,并帮助学生将钢琴知识与音乐知识的异同区分整理出来,让学生可以在实际演奏中快速调动出相关知识进行演奏。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忽视乐理教学仍是相对枯燥乏味的,教师可在教学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小故事或优秀作品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培养学生的盲奏能力。盲奏需要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脱离眼睛的帮助,单纯的依靠对钢琴的熟练程度和感知程度准确的找到键盘的音符控制位置,并让学生对钢琴曲目有熟练的掌握。久而久之,学生则形成了演奏习惯,也更加熟悉了钢琴琴键的位置,但这对于演奏者而言,需要经历长时间的训练,并且需要非常熟悉琴键的位置。在视奏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不看键盘,将目光集中在乐谱上,用手、脑和心去感受每个音符对应琴键的位置。尤其是在初学阶段,更要不断坚持培养学生的盲奏能力,指导学生利用手指的感觉去纠正,并不断加强学生利用手指对键盘的掌握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琴键的熟练度。在盲奏练习的过程中,为防止学生不自觉的去看琴键,教师可采用蒙眼、关灯等方式,让学生排除一切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真正的去熟悉音阶、和弦。最后,培养学生的读谱能力。在钢琴视奏的过程中,学生的读谱能力是保障视奏顺利进行的关键。在对乐曲进行演奏之前,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分析乐谱,在分析乐谱的过程中需要在潜意识内支配大脑、耳朵、双眼、双手,使其相互配合。读谱速度需要快,坚持从头到尾的读谱方法,对可能出错的地方要重点记忆,尤其是对节奏的变化更要特别小心,注意对音区的变化进行区分。同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谱习惯,在读谱的过程中归纳读谱规律,并提取有效演奏信息。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校钢琴教学中,视奏能力训练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更是检验学生钢琴演奏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在教学过程中,钢琴教师要认识到盲奏能力和读谱能力的训练可对培养高校钢琴专业学生的视奏能力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视奏能力是钢琴演奏者必备的技能和素质,因此,高校钢琴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视奏能力,并将视奏水平纳入到考核和测评中,让学生认识到视奏的重要性。同时,也要注意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不可操之过急,切实提高其视奏能力。

作者:李昕 单位: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参考文献:

[1]文丽明.高校音乐教育中对大学生钢琴视奏能力问题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4(2):152-152.

[2]何中国.论视奏训练在高等师范类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14):226-226.

第三篇:高校钢琴教学中对我国钢琴作品的运用

摘要:从客观事实上来看,我国的钢琴作品在质量上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在高校进行的钢琴教学中,通过中国钢琴作品的规范使用,能够更好地促进自身结构的有效发展。这对我国的钢琴音乐传播以及发展等形式,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从我国的钢琴作品的特点以及现代高校教学中的各项基本动态进行分析,能够更清晰地阐述其教学结构,更好地提供优质教学服务。

关键词:高校钢琴教学;中国钢琴作品;音乐教学

在现代的高校钢琴课程教学中,中国作品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多样性上都未得到教育机构的广泛重视。在教学的过程中,其方式方法基本上也都是按照西方作品的模式来进行原封不动的套用,这样不仅限制了我国的钢琴艺术发展,同时是对一些本民族声乐爱好学子爱国热情的一种抑制。本人认为将我国的钢琴作品应用到高校的钢琴教学之中,属于理所当然的事情,而通过这一形式,也能够更好地培养我国学子对民族音乐的感情。

一、我国钢琴音乐的发展与特点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国外的先进文化进行了交流学习,并以此促进了我国音乐事业的快速发展。通过世界性的音乐交流,也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与国外的文化交流,增进各国之间的技术交流。在现代的社会发展中,文化上的交流,往往促使其技术上的多元化发展,而我国在这一方面的发展中,其活跃性,主要通过采取新的记忆方式来完成多元化的风格表现,其中的钢琴作品也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但是在近年来的高校教学中,我国的传统钢琴作品却很少受到重视。这确实值得我们去思考。在近几年的钢琴艺术发展中,朗朗、李云迪等在世界钢琴界都得到了人们的认可,这在一定程度上让世界人民领略到了我国的音乐特色。自成一脉的音乐风格,也在世界的音乐舞台上取得了一席之地。我国的钢琴作品的主要特点如下:

(一)具有中华民族调式的传统和声形体,保持了原有的骨干布局,并在细节上运用平行或版音化形式完成整体结构的塑形;

(二)更多强调半音化体系音质,以多中调式柔和发挥,凭借多调性达到一种特殊的节奏感,再由十二音框架完成对调式的调控;

(三)在融合西方音乐技巧的同时,利用音乐特性融合中国色调,并通过即时手法完成整体的塑造。

二、我国钢琴作品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钢琴音乐自传入我国以来,已经经历了百年风雨,而在这段历史的过程中,为事业而献身的钢琴家都在不断地努力,力求体现中国特色的音乐风格。在此期间,他们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这些音乐作品无不具有传统民乐的风格特色,为我国的钢琴发展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不论是改编曲还是创作曲,都是以独特的弹奏形式来表达中国古典民族色彩,并为我国的现阶段音乐学习提供了大量的参考资料。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都需要减少对设计的质疑,而在进行这一形式的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以下几点。

(一)为协助弘扬我国传统民族文化而不懈努力创新,通过中国式钢琴音乐教学,减少理解上的不确定,通过发扬我国的民族文化传承,并以新的音乐形式来完成传统教学,这样势必能够更好地在世界上弘扬中华文明精神。而我们在一贯地沿用国外的钢琴曲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会导致大量的学子失去对民族音乐的认知,并在逐渐的西方化教育中失去根本。我们在进行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十面埋伏》这一历史题材的钢琴曲来进行示范,并借助其中的宏大场面来进行历史故事的阐述,改变学生对乐曲的认知环境来改善其学习过程;通过《黄河》这一篇伟大的抗日格斗音乐,感受当时人们的爱国主义思想,并从中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风情,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到了国外乐器神韵,同时也通过对国土民情的调研,最终完成了结构上的整体进展。这样对我国现阶段的高校音乐教学事业来说,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通过中国钢琴作品的学习,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创造力的提升等方面,还能够促进其爱国主义的培养。在现代的钢琴教学中,音乐教材统一的外国作品,会让学生们第一感觉以为国乐没有优秀作品,要学好钢琴还要照搬西方国家;而同时,由于我们对国外国情一无所知,也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任何的感情可言,缺乏兴趣的同时,也导致其对钢琴的热爱大大消减。这样对我国的钢琴事业发展都是极大的抑制。中国钢琴的发展,应当从我国的本土的音乐特色上进行演化,并完成对我国民间文化的融合,这样才能够具备广泛的深刻含义。从我国的教学形式来看,通过学习国外的钢琴音乐作品,虽然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最真实的钢琴创作背景,但是在内容的把握上,仍旧没有对我国钢琴作品的那种灵魂性的把握,而这样很难让学生们能够通过学习来完成对作品的创新。

(三)针对现代高校学生在演奏技巧上的运用,我们从音乐的步调以及音节的调整上,主要还是沿用琶音的指法,但是这与欧洲的音乐体系都无任何关联。为什么在钢琴刚传入我国早期,国际对中国钢琴作品不认可,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国钢琴的发展是从零开始的,因为对乐器的不熟悉,民族特色难以得到表现,这是影响了其发展的根本因素。当经过了这些发展以后,在融合我国民族特色的文化前提下,编辑出了更具民族特色的乐器表现形式,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广泛认同,其效果在现代民族歌曲艺术的表现中,也代表了我国的钢琴技艺进步。我国钢琴作品在表现上,主要是从民族的乐器上进行改变,而乐曲的特殊装饰性音节,也都需演奏中的模仿形式来表现其音色,而在保持原有的民歌形式上,通过钢琴的特殊结构形式,也能够更好地表现出对现有音乐表现形式的认同,引领学生在表演演奏中对音色变化形式的掌握。

三、中国钢琴作品在演奏中对技法的运用

我国音乐美学内涵是从内在形式来完成的,“内得于心外应于器”是我国自古有之的声乐理念,其主要教导的是对韵味的把握,以民族的音节形式来表现艺术的旋律,并借助旋律来完成对音色以及节奏表现形式的调控。我们从旋律的装饰以及音色和节奏表现形式的特色上完成对全面研究技法的深入研究。

(一)我国在民族音乐装饰音上的处理方式

我国民族性音乐的表现,主要从单音内部的变化形式来完成抑扬顿挫的表现,并以此来完成对韵律的演奏,中国钢琴作品的表现也通过多种的特殊音响效果完成最终的装饰音质处理。我国在钢琴的曲目设计上,与西方钢琴相比较,速度以及力度上都缺乏定量的标准。在国外,由于对装饰音节的处理每一位作家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其中巴赫的精美,莫扎特的灵巧,肖邦的委婉等,都能够体现出其中的情感特征,而中国钢琴作品则是依靠自身对钢琴的领悟,并从中完成对整体结构的把握。所以在对这一类作品的表现中,就是依靠这一领悟来体现中国风格。例如在《彩云追月》中的中颤音和快速流动形式交替使用,都能够更鲜明地表现出具有中国色彩的音乐形式。中国钢琴音乐的处理形式,在对动物声色的描写上,也能够通过一种特殊的饰音形式进行种类的调整,这样不仅对其外在表现进行了表达,同时也是内在的情感流露。

(二)节奏处理特点

中国有古语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其真实含义就在于如果做事都从条条框框中进行规定的话,那必然缺乏了创新形式。而在对钢琴乐器的使用中,如果我们通过机械死板的复制形式进行表现,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其表达出来的结构是对艺术的扭曲。我国的传统乐器表演中,最主要的就是通过节奏来完成对事物的情感,如《二泉映月》的结尾部分,就是通过一种安静的音乐形式来表达出对生活的看法,而如果以钢琴来表达,那么其节奏的表达形式就会出现漏洞,如果仍以传统的西方式音乐表现形式表达,那么就会造成音乐上的失节。

(三)情感的上处理特点

中国作品的特点在于情感上的细腻,而中国钢琴也从诸多的乐器特色中进行了改良,并以此类的音乐形式对最终的音乐结构进行了有效调整,对整体的情感把握能够更好地表现出细微丰富的音色。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收治的灵敏性应当具更高要求,避免在演奏的过程中,出现节奏跟不上的问题。而在对不同音节的处理上,我们通过通音节换手的形式来完成对古琴节奏表现形式的控制,其中对传统乐器的模仿上,也可以通过钢琴的特殊音色来进行最终的系统性完善。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高校钢琴教学应当增加我国的自创性钢琴作品,并以此来鼓励更多的学生进行自由创作,这样不仅能够促进我国的钢琴演奏朝着新的阶段发展,同时也能够减少传统民俗文化的流失。通过这一形式来完成对现代钢琴教学的系统认知,其作用应当以任重道远来进行表达。在高校钢琴教学材料中,添加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作品,不论是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应当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并以此来作为今后钢琴艺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作者:祁亚楠 单位:平顶山学院音乐系

参考文献:

[1]庞博.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研究[J].黄河之声,2011(16):15-16.

[2]程蕴.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积极意义探析[J].群文天地,2012(5):196-197.

[3]徐颖周.浅谈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J].黑河学刊,2011(2):130-131.

[4]韩拥军.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加强对中国钢琴作品的重现[J].大舞台,2012(6):246-247.

[5]苏诗洋.论中国钢琴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J].黄河之声,2012(4):32-33.

[6]张艾.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音乐时空,2014(20):152-152.

[7]莫莉.高校钢琴教学中加强学习中国钢琴作品的几点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2):164.

第四篇:高校钢琴教学在传承传统音乐文化中的运用

摘要: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是整个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历经数千年的积淀流传至今,其厚重的历史感与深邃的意境无不凝结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础与架构,对现代乃至后代影响至深。随着近现代东西方文化在多领域的不断碰撞与交融,民族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如何定义以及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思考与实践,必将成为艺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本文通过分析钢琴教育的多元性、广泛性以及在音乐学科中的重要性,得出其在传承传统音乐文化上具备优势的结论,同时对发展高校钢琴教育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围绕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目标,在教育实践上展开积极探讨。

关键词:钢琴教育;文化传承;传统音乐;高校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民族共同体内的社会成员中作接力棒似的纵向交接的过程”。文化在其传承过程中实现发展与创新,使依托民族的传统文化更加适应其所经历的每一个社会阶段并保持生命力。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风风雨雨,民族文化也在不断演进中逐渐淬炼出独特的内涵。生于斯长于斯,民族的烙印使我们无法脱离传统,也无法否定古人在音乐艺术上曾经到达过的高度与铸就的辉煌。孔子曾说:内不欺己,外不欺人;英国作家罗斯金也曾经说过:艺术的基础存在于道德的人格。如何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传承对于教育乃至民族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大学阶段是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和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黄金阶段,通过这段时期的教学来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以致实现有效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一、钢琴教育在传统音乐传承中的重要性

1.钢琴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被誉为“乐器之王”的现代钢琴,以其庞大且复杂的构造、优越的性能及广泛的用途等与生俱来的优势,另其他乐器望尘莫及。一台现代钢琴所具备的宏大音量和宽广音域,加之音律准确和转调快捷的特点,使演奏更加灵活自如,表现力大幅提升。同时钢琴又是一种性能全面的和声乐器,让无穷变化的和声手段成为可能,使各种形式的多声部旋律与和声达到近乎完美的结合。它可以平衡交响乐团甚至模拟其他各种乐器的音色,所以它既是一件独奏乐器,又兼具伴奏功能。这使得钢琴在与我国传统音乐相互融合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即便是针对中国戏曲音乐的演奏,也极富表现力。自1822年世界上第一架双重擒纵装置钢琴问世以来,世界范围内涌现出如门德尔松、肖邦、李斯特等大批钢琴奇才,他们以自身的艺术灵感及传世作品对钢琴这项人类伟大的发明做了最好诠释。时至今日,钢琴依然用它极强的生命力影响着世界文化。

2.钢琴教育是高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资源

钢琴的全面性,确定了它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无论是声乐或是器乐、试唱或是练耳以及和声与作曲,钢琴作为众多音乐课程的必修内容,普遍发生在现有音乐院校的教学中。作曲家用钢琴来构思旋律、配置和声、配器,甚至通过钢琴演奏大型管弦乐曲。此外,钢琴适合各年龄层次人群的练习用琴,被视为最佳的乐器之一。在我国近些年钢琴也越来越多地进入百姓家庭,人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钢琴,足以证明钢琴音乐有着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走进校园,你或许会惊异于众多与钢琴结缘的学生,他们或许并没有报考艺术类院校,但自幼接受的钢琴教育在他们内心早已播下艺术的种子,只需一点点雨露,那些种子便会破土而出、枝繁叶茂。3.传承传统音乐文化,钢琴可承担重任上世纪初,由蔡元培、萧友梅先生共同创办的上海国立音乐院,作为中国首所专业音乐学院,即提出:“一方输入世界音乐,一方从事整理国乐,期趋向于大同,而培植国民“美”与“和”的神志及其艺术”的教育目标。钢琴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是近一个世纪的事情,中国钢琴家们在借鉴欧洲钢琴艺术的同时,积极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从而使中国钢琴艺术迅速崛起。伴随着中国钢琴事业接踵而至的辉煌成就,西方乐评家发出惊呼:“我们正步入钢琴的中国时代……”事实上,中国钢琴艺术的文化血缘与中国音乐传统应当是一脉相承的。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我国著名学者、艺术理论家和翻译家傅雷。当1955年傅聪在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获奖后,傅雷曾经有过这样的评述:“傅聪在钢琴方面的成就大半得力于他对中国古典文化的认识和体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与尝试,正如王建中的《百鸟朝风》、黎英海的《夕阳萧鼓》以及储望华的《二泉映月》等一大批优秀钢琴作品向我们展示的那样,依托中国作曲家的钢琴语言以及多声部思维,使浓郁的中国民间韵律通过钢琴精巧的表演技法得以全新的展现,同时也拓展了世界钢琴技巧的表现手法,开创了钢琴教学中音乐民族化的一条新路。

二、在高校钢琴教学中传承传统音乐的必要性

1.有效推进教学改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国家今后的教育需要加强传统文化的教学部分,让学生接受更多传统文化教育以及革命教育。”这表明传统文化的传承已成为国家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高校作为学生接纳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时期,钢琴教学在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也是推进国家教学改革、实现国家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伴随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传承传统文化的教学目标将会愈发受到重视,高校钢琴教学的重要性也将获得更为广泛的共识。通过现有条件,尝试通过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有效传播,以带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重视与发掘,使更多传统文化元素成为足以催生优秀乃至伟大创作的沃土,回归其应有的地位。

2.应对传统文化危机

当王光祈先生早在六十多年前喊出那句“吾将登昆仑之巅,吹黄钟之律,使中国人固有之血重新沸腾”的豪言壮语时,心中一定充满对民族音乐文化危机的痛惜之情。在世界经济与政治全球化的今天,音乐也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全球化时代,多元性丰富着人们的选择,也使很多传统音乐面临消失的危机。西化与国粹或交相出现或各自为战,事实证明若偏于一隅均难堪重任,近现代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主导始终是融本土及西洋技法与音乐思维于一身的。因此我们必须警惕,也必须诚实地面对问题并通过有效手段来应对现实的危机。“我常常感到,一个国家亡掉了不怕,还可以复国,要是国家的文化亡掉了,就永远不会翻身了。”南怀瑾先生在其生前的多部著作以及多次演讲中深切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现状的担忧。因此从教育领域着手,以钢琴教学为手段,丰富传统音乐文化的表现形式,从而引导和稳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是一名艺术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事情。

三、高校钢琴教学在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中作用的探索和实践

1.以文化传承使者的身份开展教学

教师职业不仅在于培养人的技能,同时也要哺育人的心灵。对于高校钢琴教师来说,提高学生的技能和技巧只是基础目的,使学生获得知识与素养的全面提升才是钢琴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钢琴教师要积极扮演好文化传承使者的角色,积极促进有关传统音乐文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黑白琴键来发现和捕捉属于华夏民族的音乐内涵。高校钢琴教师若想扮演好文化传承使者的角色,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学识的同时努力补充和积累国学素养,在学习中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提升艺术解读能力,使之更符合使者这一角色定位。

2.营造传统音乐文化的教学氛围

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它对学生的艺术感悟存在潜移默化且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高校钢琴教学对传统音乐有效且健康的传承,悉心营造教学氛围是十分必要的。从器材的选择到环境的布置、从内容的制定到考核的办法,需要缜密的思考以及精心的准备。例如现有钢琴曲目中体现中国民族文化的优秀作品非常多,作为教学的重要载体,如何根据学生的各自特点加以选用,需要根据实际做出详细的教学计划。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通过必要的考核措施以量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荣誉感与成就感。使学生在了解传统音乐文化的同时,让钢琴与传统音乐在意识里完美契合。

3.开展校园活动弘扬传统文化

为达成教学目的,教师可以在课外活动的主题选择上做些尝试,让学生获得更多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机会。如举办中国钢琴作品音乐会,让同学亲身参与演奏及聆听,增加现场感。此外还可以举办中国钢琴曲沙龙,让学生以演奏和交流的形式表达自身对于传统音乐的弹奏技巧、相关知识及内心感受,从而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应积极了解和掌握校外各类有关钢琴的活动及比赛信息,为学生量身定做并鼓励其积极参与,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出学生的自信,也可以通过更广泛的音乐交流提升音乐素养。4.将支架教学方法运用到实践中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内敛和含蓄时常会成为练习过程中的难点。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支架教学法,提高学生自身的参与度,强化学习效果。支架式教学秉承“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理念。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提出的学习主题、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就是支架,学生依靠教师的引导来逐步掌握学习的诀窍,实现自主学习并自行总结学习经验。这一教学方法完全可以应用于传统音乐文化的教学实践。支架教学法的一个关键点是教师撤去“支架”的时间点,这需要教师整体掌握学生的情况,准确定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钢琴作为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教师可以通过多层次的“支架”为学生提供帮助并建立起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初步理解和基本鉴赏能力。此外,还可以将支架式教学法运用到课外活动的开展以及乐曲的创作过程中。其间,学生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民族音乐曲目进行配伴奏、改编或创作。使学生最终体会到传统音乐文化的内涵。此后逐步消除“支架”,让学生达到自主学习的状态,所谓“扶上马,走一程”,这也是在钢琴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内容时最为理想的状态。综上所述,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所遗留下来的传统音乐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所在,也应该成为每一位国人的宝贵财富和精神归宿。在高校钢琴教学过程中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既是推进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更应对传统文化危机的需要。高校钢琴教师对此肩负着重要使命,为了在高校钢琴教学过程中实现这一目的,需要为学生营造浓厚的传统音乐氛围,积极开展传统音乐文化的校园活动,增加学生直观感受传统音乐文化的机会,同时还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助力。行百里者半九十,而“惟其幼小,所以希望就正在这一面。”充分利用时下开放的艺术环境以及钢琴音乐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程度,与现代钢琴音乐的发展趋势保持同步,这不仅能使中国透过钢琴而了解世界,同样也能为钢琴音乐注入中国传统音乐的精华,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深根固本并焕发出新的活力。

作者:肖潇 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赵世林.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论纲[M].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

[2]萧友梅.国立音乐院一览[R].上海音乐学院,1928.

[3]“郎朗旋风”在美刮起[N].长沙:中小学音乐报,2001.(5.29)

[4]傅雷.傅聪的成长.傅雷文集[M].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

[5]王光祈.中西乐制之研究•自序[M].中华书局,1925.

[6]南怀瑾.南怀瑾讲演录[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7]盛艳.张伟平.新课改视野下的支架式教学:师生角色调适问题探讨[J].教学与管理,2012(8).

[8]鲁迅.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小引[M].鲁迅文集•杂文集•二心集,1931.

第五篇:高校钢琴教学中的曲目选择原则

摘要:是否能对钢琴演奏曲目进行合理的选择,对我国高校钢琴教学中学生钢琴演奏能力、钢琴演奏技巧,以及自信心和自我演奏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高校钢琴的教学中教师在曲目的选择方面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保证其在教学中的有效性。文章将就高校钢琴教学中在曲目选择方面所要坚持的具体原则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高校;钢琴教学;曲目选择;意义;原则

高校钢琴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和技巧进行培养,并通过不同曲目的练习来强化学生对曲目的理解,进而使他们的演奏和乐曲之间能形成有效的融合,再借由自己的创作来提高自身的创新创造能力。这也就要求高校的钢琴教师在教学中能对曲目进行合理的选择,坚持循序渐进、因人而异、舞台性和灵活性的原则,来提高钢琴曲目在教学中的效用性。

一、循序渐进的原则

钢琴的学习是一个需要不断练习和积累的过程,而高校的学生在入学之初所具备的钢琴基础和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因此,钢琴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当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学生钢琴练习的曲目进行选择。就刚请基础较低的学生来看,其钢琴学习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为初学期。由于这部分学生的钢琴基础较低,甚至有部分毫无钢琴基础,因此,在曲目的选择方面就应当重视对基础练习曲目的选择,来强化这部分学生对钢琴的认识;第二阶段为基本的学习期。这一阶段是对学生基础的提高阶段,通过初学期的联系学生已然对钢琴演奏有了基本的认识,并且具备了简单的技术,而此时教师便可以对学生的练习曲目进行更换,而选择一些教为简单的曲目让学生进行练习;第三阶段为提高期。在这一阶段学生对钢琴的演奏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因此,教师可以选择有一定难度但难度不高的曲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在提高学生演奏技能的同时,加强其在钢琴方面的艺术欣赏能力;第四阶段为成熟期。通过前三阶段的练习,学生在钢琴演奏方面已然掌握了中等级的能力,此时,钢琴曲目的选择就要以学生自己的意愿为依据,挑选与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相适应的曲目进行练习,以提高其针对性。

二、因人而异的原则

高校学生在钢琴学习方面所表现出的能力、水平、个性等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也就要求高校的钢琴教师能以学生自身的特点为依据,在钢琴曲目的选择方面坚持因人而异的原则,因材施教,进而促进学生自身个性化的发展。一方面,要重视对学生基础能力的训练。不管高校学生在钢琴演奏的方面具有何种程度的能力,或是表现出怎样的性格,其在演奏中都需要有扎实的钢琴基础作为支撑,因此,无论是在哪一阶段的钢琴学习中,基础练习的曲目都必须贯穿其中;另一方面,要对学生在钢琴学习方面的意愿表示足够的尊重。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构建和谐、平等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将自己在学习中的感悟和认识予以充分的表达,并勇于向教师提出自己的学习意愿,而教师则要对学生的意愿表示足够的尊重,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而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联系曲目来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

三、舞台性的原则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钢琴的演奏也是表演艺术的一类,因此,其也具备一定的实践性。然而,就高校现阶段的钢琴教学来看,教师往往更加注重学生钢琴演奏能力和技巧的提高,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高校学生钢琴演奏舞台性的缺乏。而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曲目的选择方面坚持物态性的原则。一方面,在选择中要对曲目的难度进行控制。舞台表演与学生平时的钢琴联系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学生往往会因为紧张等多种因素而在演奏方面有失平时的水准,而教师可以在表演之前选择难度适中的曲目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然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一种演奏的意识,为其舞台的表演打下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一些经典的钢琴曲目只能作为学生练习内容而不能作为演奏的内容。这是因为,尽管这类作品的选择能引发听众的情感共鸣,但也易使听众产生审美疲劳。因此,在曲目的选择方面,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较为冷门当却具有典型特征的曲目,以给听众耳目一新的享受。

四、灵活性的原则

高校钢琴教学中教师要保证对学生的练习曲目做出的合理选择,就不仅要对各曲目的上手难度、重点难点、曲目风格等充分的掌握,还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其现阶段的水平、未来的发展有着明确的了解。因此,在曲目选择的方面要保证其灵活性。例如,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提高他们的演奏技巧为目标对曲目进行选择,在充分了解学生的钢琴水平的基础上,可以选择以其演奏水平为标准选择高于其演奏水平一个档次的曲目,这不仅能对教师在曲目选择方面的能力进行检验,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信。如果学生在曲目练习中的效果范范,那么教师则可以从学生的不足之处出发,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来对学生的技巧进行完善;如果学生在这类曲目的练习中有着较好的表现,那么,教师则可以在这类曲目难度的基础上再提高一阶段曲目的难度。同时,除了钢琴演奏的类容之外,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指导性的资料和文献等作为辅助的材料来帮助学生提高对钢琴和钢琴演奏的认识。

五、结语

我国高校的钢琴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以教师的课程安排为基础,采取统一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曲目,这种方式虽然能保证教师既定的课程进度,但却在很大程度上忽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因此,教学的效果往往不能尽如人意。因此,我国高校的钢琴教师必须对钢琴教学的方式进行转变,在曲目的选择方面坚持循序渐进、因人而异、舞台性、灵活性等原则,来提高钢琴教学的针对性,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和水平。

作者:康泽云 单位: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参考文献:

[1]李芳.高师钢琴教学中曲目选择的原则[J].艺术教育,2013(09).

[2]张凝.高师院校钢琴教材建设的若干思考[J].黄河之声,2013(04).

第六篇:民族民间音乐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现阶段,西方钢琴音乐教学内容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高校钢琴教学之中,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曲目训练方面都较注重西方钢琴音乐教学体系,这样无疑会导致学生产生错误的学习观念,即重洋轻中。为此,高校钢琴教师需要进一步认识与了解钢琴教学的主要目的,即继承与传播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所以本文主要就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高校钢琴教学;应用

我国钢琴音乐在发展期间,出现了众多优秀的感情作品,这无疑促进了我国钢琴音乐的快速发展,而当前钢琴教学普遍存在引用西方音乐教学模式的现象,这无疑阻碍了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继承与传播。民族民间文化作为我国民族的灵魂,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因此强化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地位较低

当前,高校钢琴教学仍普遍存在过于依赖国外音乐的现象,而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快速发展,加之其与钢琴音乐的不断融合,逐渐发展成高校钢琴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实际上没有得到高校的高度关注。虽然高校也积极引入了部分民族民间音乐,但仍旧无法满足民族民间音乐钢琴教育的需求。可见,部分钢琴教师过于注重西方现成的教学体系,直接生搬硬套,这无疑减弱了降低了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地位。

(二)教学体系尚不完善

一九三四年《牧童短笛》等作品是我国钢琴艺术产生的重要标志,其距今也就大概八十余年。在此期间,民族钢琴演奏学派发展较慢,这无疑影响了钢琴作品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当前高校钢琴教学中基本都忽视了民族民间音乐,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缺乏一套健全的教学体系供学生学习民族民间钢琴音乐。

(三)作品较少

众所周知,我国钢琴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众多优秀的钢琴作品,但从钢琴作品界角度而言,我国创作的钢琴作品数量较少,加之部分高校钢琴教师缺乏对钢琴作品重要性的认识,所以可供高校学生认识与理解的钢琴作品也较少,这无疑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一)加强民族意识,提升民族民间音乐地位

民族民间音乐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学的开始阶段就需要选取部分耳闻则诵的民族民间音乐进行引导,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充分展示民族民间音乐的魅力,以及为民族民间音乐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当然,这首先需要钢琴教师具备丰富的民族民间钢琴音乐的知识,及具备强烈的民族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将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授给学生,展示民族民间音乐的实质,提升民族民间音乐的地位,可见教师的作用尤为重要,一定程度上说,钢琴教师自身具备的素质与知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民族民间音乐的应用,以及对学生民族素养的培养有着决定性作用;其次钢琴教师需要树立良好的教学观,民族民间音乐的广泛应用及重视,并不代表放弃西化的钢琴教学体系,而是主动借鉴与学习西方钢琴教学体系的优势与经验,并与我国教学体系有效结合,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民族素养的提升;最后钢琴教学需要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即在充分了解与整我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安排民族民间音乐学习的比例,尤其在开始阶段,需要安排部分较为简单的曲目,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日后的民族民间音乐钢琴学习铺垫充实的文化基础。

(二)完善教学体系

相比于西方钢琴教材,我国钢琴教材的数量较少,且缺乏一套完善的教学体系。钢琴教材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钢琴教学民族化的发展,所以,我们需要结合当前中国现存的不同内容、分类、展现形式、等级标准的钢琴作品进行完善,即形成有效的、系统的中国钢琴教材体系,并积极应用于高校钢琴教学中,以及需要不断鼓舞我国作曲家创作出更多的钢琴作品,以完善我国民族化钢琴教材体系。

(三)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发展,学生对我国钢琴作品理解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以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高校钢琴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民族民间音乐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我国部分钢琴音乐作品都是基于民间音乐题材而改编的,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现原音乐作品,以加强学生对原音乐作品背景的认识与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探索欲望;或者教师可以选取部分模仿民族民间音乐器材的曲目,向学生展现不同的演奏效果,以引导学生进行模仿,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钢琴教学既要提升学生的演奏技能又要强化学生的文化学习与音乐学习。因此,在具体钢琴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作用,以加强学生艺术修养与文化素养的培养;需要基于钢琴学习加强学生对传统民间音乐的认识与了解,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钢琴教学的良好作用,以及更好地继承与发展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作者:康泽云 单位: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洋.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音乐创作,2014,09.

[2]陆晨曦.我国民间音乐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J].音乐时空,2014,24.

[3]王萌.高校钢琴教学之民族民间音乐探究[J].戏剧之家,2016,02.

第七篇:高校钢琴教学有效性探讨

摘要:时代的发展使得钢琴艺术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高校也意图通过钢琴教学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兴趣爱好。然而受于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高校钢琴教学却未能跟上时展的步伐,实际操作过程中呈现出诸多不足。本文将对影响高校钢琴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进行分析,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希望对提高高校钢琴教学有效性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校;钢琴教学;有效性

钢琴课程是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有效的钢琴课程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音乐学科基础知识,更可以提升学生的演奏能力和音乐素养。当前,高校钢琴教学的重点多集中在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上,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诉求,学生在实践能力、情感表达、学习动机以及独立性上均存在问题,这对于钢琴课程以及学生自身的长期发展有诸多不利。

1高校钢琴教学的现状

1.1忽视实践能力的训练

对于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钢琴课程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以技能技巧的训练为主,但是对于钢琴技能技巧的掌握并不意味着实践能力的提高。即便是对各音阶、琶音、弹奏指法、姿势、手型有了熟练的掌握,能够弹奏高难度的练习曲,也未必具有即兴伴奏和快速视奏的能力,在人数众多的地方仍可能出现怯场的现象,不能将自己的技巧展现在众人眼中,这是弹奏技巧培训与实践能力培养之间的差别。高校教师对于实践能力训练的忽视使得教给学生的弹奏技巧很难自如地施展。

1.2忽视学生情感的培养

钢琴之所以被称为乐器之王,并不是凭借其宽广的音域或优美的音色,而是因为其有丰富的表现力,演奏者能够通过钢琴来演绎内心的丰富情感,带给听众以感染力。从这一角度来讲,钢琴所起到的是情感交流的媒介作用,但是高校钢琴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这种作用,培养学生钢琴演奏技巧的同时忽略了对于学生感情的培养,这种培养模式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在弹奏钢琴曲时毫无表现力,只是机械地弹奏音符,让听众觉得索然无味。而这种对于情感培养的忽视,同样导致学生无法理解不同风格和感情的钢琴作品,只能够通过反复练习来增强对于曲子的熟练程度,但是反复地练习又会磨损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

1.3忽视动机上的引导

学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有动机上的推动,这样学生才会有积极主动性,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同样如此,良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不断提升自我的动力。而音乐教师在进行钢琴教学时往往忽视了对于学生动机上的引导,学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钢琴,有的甚至觉得自己完全是应父母的要求学习的,难以提起对钢琴的兴趣,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没有将钢琴作为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没有发自内心的喜爱。如此,学生就难以在枯燥的练琴生涯中找到趣味,长此以往很容易失去对于钢琴的兴趣。

1.4忽视学生独立性的培养

在基础训练阶段,不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是在学生旁边逐一指出学生的错误,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但是随着学生演奏技巧的提高,如果教师还是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势必导致学生的自觉性和独立性降低,认为自己的错误教师会及时指出,在弹奏时就不会去留心每一个细节,如此,一旦没有教师在一旁提醒,学生自己弹奏时就会通篇错音、错节奏。

2提高高校教师钢琴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重视钢琴教学中的实践性

钢琴是一门高度重视实践性的学科,最终学生的钢琴技巧都是要在众人面前表现出来的,而表演的结果的好坏则是评定学生弹奏水平的唯一标准。在高校钢琴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实践性的培养,不仅是在钢琴弹奏技巧上的传授,更应该是让学生能够在舞台上实践,能够做到即兴伴奏和快速视奏。唯有如此学生在众目之下才不会怯场,才能够以高超的水平来演奏。而自身的演奏水平得到别人的肯定也可以给学生以极大的激励,让学生有动力继续下去。

2.2重视钢琴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钢琴教学归根到底是情感上的教学,钢琴艺术归根到底是表达情感的艺术。为切实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教师必须重视钢琴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钢琴教学是枯燥的,高度集中的思维能力以及较大的劳动量,会给学生的身体和心灵带来较大的负荷,如果此时不能够给予适当的情感上的引导,意志力不坚定的学生很容易半途而废。只有将情感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学生才能够得到积极的引导,觉得钢琴教学生动有趣。教师情感教育的方式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鼓励学生勇敢做出尝试,尝试更高难度的练习曲目以及更难掌握的弹奏手法,尝试在众人面前进行表演。与此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钢琴艺术,将钢琴演奏作为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不是任务,让学生进一步坚定自己的学习信念。

2.3重视钢琴兴趣教学

要想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必须让学生对钢琴产生兴趣,而不只是被动地接受灌输。基于这一角度考虑,教师需要充分重视钢琴兴趣教学,深入挖掘钢琴艺术背后的文化魅力,利用音乐文化来提高学生对于钢琴的兴趣,以此作为内在动力来不断激励自己进行探索。引导学生了解西方音乐文化,并且对音乐文化产生兴趣,不仅有助于钢琴教学,更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时代背景下的钢琴曲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在弹奏不同风格的曲目时能够对曲子的感情进行迅速的把握,达到更高的演奏水平。

2.4重视独立性的培养

教师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往往只是引导者,在学生的演奏能力达到一定的高度后就应该让学生自由地发挥和发展。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独立性的培养。在演奏上做到有无教师在身边学生的演奏水平都能够平稳的发挥,同时这种独立性也应该表现在学生的演奏风格之上,虽然每首钢琴曲中蕴含的情感相同,但是不同的弹奏者弹奏出来的音符应该带有不同的个性色彩,因为不同创作者对于曲子的理解各不相同,个性上的不同才能够让学生今后在钢琴演奏事业上走得更远。

3结语

在追求素质教育的今天,进一步提高高校钢琴教学的有效性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在高校钢琴教学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重视钢琴教学中的实践性以及情感教育、重视钢琴兴趣教学、重视学生独立性的培养,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让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来面对钢琴学习,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作者:车康 单位:沈阳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吴晓娜.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与思考[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1):182-185+195.

[2]李俊.聚合思维在钢琴教学中诠释作品的应用[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3(1):176-180.

[3]来水娥.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课程建设研究[J].艺术百家,2011,27(3):260-262.

[4]戴毅杰.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0(5):72-73.

[5]童师柳.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师钢琴教学模式探讨[J].艺术百家,2008,24(2):200-203.

第八篇:高校钢琴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伴随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行,高校的教学模式也正发生改变。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高校钢琴教学的教学体制也将发生转变。本文从高校钢琴教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出发,指出了高校钢琴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意义,并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钢琴;创新能力;培养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改变着人类的生活,人们对生活、对艺术、对环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精神生活对人们尤为重要。钢琴是抒发感情、表达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演奏形式多种多样,是除演唱以外弹奏人数最多、学习范围最广的乐器,国际化是钢琴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学习钢琴面临的竞争和压力越来越大。

一、目前高校钢琴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学习钢琴的人数相对较多,在实践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设计不恰当以及教学方式太单一等情况,导致学生对钢琴的理解是片面的,不具有创新能力。高校所培养的应当是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而不是传统的知识型人才或者技术型人才,钢琴教学需要的人才应当基于钢琴理论知识之上,掌握多种演奏形式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高校钢琴教学中,教师受传统思想影响,教学目标太保守,目标没有与时俱进,培养出来的人才综合素质不高。教学过程中,教师因为教学目的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教学设计不合理,侧重理论与技术教学,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多数学生仅仅具备钢琴演奏的能力,不具备钢琴的创作和创新能力。高校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一定的创新能力,但是大部分教师按部就班,教学方式古板、单一,多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教师站在自己的主观角度给予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弹奏方式,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往往是片面的,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

二、高校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意义

(一)高校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高校钢琴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培养综合型钢琴人才的核心内容以及实现高校教学目的的关键因素。高校培养的人才应当适合社会,满足社会的需求,毕业后即可以就业,不能出现教育和社会脱节的情况。钢琴行业更需要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可以充分给予人们美的享受,感受到浓浓的艺术氛围。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才能满足社会的竞争和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校钢琴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的教育法中同样提到,高等教育的责任应当是培养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二)高校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社会主义建设、科学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钢琴教育能够高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对歌曲的演奏形成大脑和身体的和谐合作,提升思维能力和身体的协调能力;对歌曲中情感的理解,促进大脑活动,形成心理共鸣,学生得到身体和心理的同步健康发展;对歌曲的思考和创新,形成独特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将想法付诸实践,有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钢琴的教学不只是是钢琴弹奏能力的培养,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推动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建设。

三、高校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创能能力的办法和措施

(一)提升高校教师的素质和创新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十分重要,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多采用教师核心主导,学生充当的角色像一个收音机,只负责听,被动地接受和学习知识。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失去对学习的热情,没有动力去学习,像完成任务一样进行钢琴演奏,不利于钢琴教学。高校钢琴教师应该学会因材施教,平等、自由的和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与时俱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钢琴人才。高校可以采用定时开展培训,教师进修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钢琴教师与文化课教师等存在一定差异,钢琴教师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自由去聆听和感悟,对生命、对自然、对社会等的发现和感悟能成为教师进步和创作的源泉,同时和学生分享这些感悟,有助于学生高效地学习钢琴,形成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奠定坚实的钢琴基础,丰富教学内容

钢琴需要付诸耐心、恒心和决心才能学有所成,大部分学生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觉得枯燥便放弃了。在高校钢琴教学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引导,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使之在一定基础上形成创新能力。钢琴的弹奏是枯燥的,一首曲子需要反复的推敲和理解,转化成一个个音符,进而流畅准确地弹奏出来,这个过程将持续比较长的时间,需要学生静静地坐下来,沉入自己的内心世界才能坚持学习。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可以给枯燥的钢琴弹奏教学带来生气和活力。比如弹奏时,教师鼓励学生多采用和平常不一样的弹奏方式来弹奏同一首歌曲,或者用比平时快一倍、慢一倍的节奏来弹奏同一首歌曲,学生在弹奏的过程中会去思考和感悟歌曲不一样的内涵,从而更熟练掌握歌曲的节奏和弹奏技巧,进行简单的创新。

(三)形成良好的互动,培养学生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构建和谐的教学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实践中,教师主导或者学生主导的教学效果均不理想,和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对高校钢琴教师是一门必修课。教师与学生平等自由的互动交流中,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学生对音乐的听觉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能力。例如学习一首歌曲,教师先整体的弹奏一次歌曲,从而和学生互动,去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或者创作歌曲的小趣事儿等,在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形成情感上的共鸣,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表达方式,进而转换成自己的演奏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用于实践和创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开展钢琴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这就需要提升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钢琴基础,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形成良好的互动,培养学生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如此高校钢琴教学质量定会有更大地发展与提高。

作者:周静 单位:潍坊学院

参考文献:

[1]肖然.高校钢琴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神州,2014,(5):112.

[2]刘洋.谈高校钢琴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艺术教育,2012,(3):74-75.

[3]把姝艳.学生创新能力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培养[J].通俗歌曲,2015,(1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