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途径
时间:2022-07-11 10:44:40
导语:提升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途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当前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一是缺乏对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如视谱的解读,单双手的演奏方法,手型的力度训练等,长期以来对指法的强调,忽视了钢琴教学中对相应基本技能的掌握,也忽视了钢琴教育首先是美育的重要手段,进而使得学生难以从作品的深层次理解中来强化个人体验及艺术创作情感;二是在音乐的表现力上缺乏信心和欲望,学生学习钢琴仅仅是为了弹奏准确的节奏,对于表演看的太重,以至于压力过大而难以完成整个表演。从钢琴演奏的呼吸调节、内心的沉着等方面忽视自信心的培养,缺乏自身情绪语言的充分表现;三是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音乐表现力的关注,钢琴教学既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又要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来强化教学的艺术感染力。教师不是孤立的展示,而是复杂的艺术表现过程,需要从理论知识、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上,把握好听觉、视觉、想象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音色的训练、节奏的把握上来提升艺术修养。四是在考核方式上缺乏对音乐表现力的评价,从钢琴教学的演奏技巧作为考核目标,忽视了音乐作品在表演中对观众的共鸣,由于缺乏对作品背景的认知,难以从作曲家的构思中来解析音乐的表现力,使得钢琴在演奏中难以从变化的音响效果中传递丰富的思想情感。
二、音乐表现力的基本要素
钢琴作为乐器之王,在构建天籁之音中拥有更为全面的音乐表现力,从而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当然,对于钢琴演奏来说,想要从手指的技巧及力度表现上来幻化音符,还需要从深层次的作品理解中来倾注演奏者的内心情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
(一)音乐表现力中的听觉能力
听觉是在音乐传递过程中的听觉艺术,对于听觉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从音高的分辨、音色、音长的转化中把握好音乐的特征,既要注重歌唱性、又要表达情感的抒情性。如有些作品活泼明快,有些作品节奏强烈,有些作品激发澎湃,有些作品细腻委婉。钢琴演奏中对听觉的分析,主要从音乐在耳朵里的感觉来完成。灵敏的听觉能够正确的诠释音符,更能够从听觉中感知作曲家的内心世界。同时,听觉能力不仅仅是听声音,更重要的是听音色,从中来激发想象力,形成对听觉与知觉的融合。
(二)音乐表现力中的知觉能力
知觉是心理活动的过程,对于钢琴演奏中音响的判断,是通过个体的知觉体验来获得的。我们可以从音乐中感知某一个人,通过面部情感来分辨喜怒哀乐,可以通过乐曲的情绪来领会音乐的情感基调,进而体现出整个作品的艺术风格。可见,对于音乐的知觉能力,需要从音乐旋律的组合上,在弹奏中以音色、力度的融合来以情动人。
(三)音乐表现力中的情感能力
音乐的演绎伴随着情感的传递,通俗来讲,对于音乐的感知过程就是音乐审美的培养过程,从音乐艺术在创作中的作曲家的情感中来表现人的心灵,获取对音乐作品的思想与情感体验。优美的音乐作品具有相应的情感特征,而对于情感的抽象与体验,则是依赖于音乐艺术的表现。格尔兹提出“人类文化是以符号和解释来体现的”,而对于音乐来说,更是通过“情感符号特征”来跨越时空传递情感。
钢琴教学中对音乐表现力的关注,重在从音乐的特性、弹奏的力度,以及音乐乐句的理解上来促进弹奏者的表现力,以增强钢琴作品的丰富内涵和感染力。
(一)注重对音乐作品创作背景的分析
从钢琴作品中来发掘作曲家的真实情感,尤其是从作品的创作背景下来梳理作曲家的情感脉络,有助于在演奏中增强对作品的理解,把握好作品演奏的意境,增强对听众的感染力。因此在创作背景挖掘中,一要对作者的生平进行了解,每一个作曲家在其音乐作品的创作中,都有其音乐风格及表现技巧的特性。如巴赫的作品在演奏中力度较小,速度不宜过快,对于贝多芬的作品在演奏中需要强调力度的变化,对于李斯特的作品在演奏中要表现出交响乐的风格等等。不同作曲家的时代影响不同,其风格及表现力也迥然不同。在演奏中要注意作品的背景,从作品的学习及作曲家个性特点上来理解,唯有此,才能从学习和研究中逐渐突破前人的藩篱,增强钢琴演奏的艺术表现力。另外,在乐曲的曲式结构分析中,对于不同曲式的作品其表现力也是有差异的。如对于柴可夫斯基的《船歌》进行弹奏时,由于其曲式结构分为引子、A、B、A、尾声,因此在1-2小节弹奏中,左手弹奏以伴奏音型为主,对于A段的3-31小节,可以在g旋律上如歌的行板;B段展开部32-52小节,因和声复杂,需要从和声张力上进行展示。可见,对于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所具有的音乐抒情性和戏剧性特征,需要从俄罗斯民族音乐的研究中来体现。
(二)注重对演奏技巧的把握和想象力的展开
钢琴的演奏技巧是丰富的,不同的演奏方法所呈现的音乐表现力也是不同的。当然,对于重技巧而轻表现力的弹奏方法也是不足取的。音乐作为艺术语言,在弹奏中需要从必要的技巧中来增强艺术表现力。如在《拜厄》弹奏中,就需要从断奏、连奏中来打好弹奏技巧训练,增强学生的训练频度。钢琴演奏技巧的习得是训练出来的,如手指的技巧,在键盘上的干净利落的敲击,所表现出的演奏技巧与作品的情感要相得益彰。对于演奏中的力度表现,需要从手指关节的支撑力上来训练。如在弹奏和弦时,要从全身的力量传送上来聚集力度,时间短,钢琴槌发声效果铿锵有力;而发力持续时间过长,对于鼓槌压得太死而缺乏振动空间,难以维持力度。同时,在节奏和速度的把握上,钢琴的节奏是音乐的脉搏,弹奏者要从心灵的感触中去捕捉作品的情感,如催眠曲、交响乐、小夜曲等,在演奏中要反复琢磨和练习,促进旋律的张力与速度把握。想象力是音乐表现力的重要途径,在钢琴情感表达上,音乐形象源自想象力,而钢琴所传递的音乐的无限张力,更为钢琴演奏提供了飞翔的翅膀。
(三)注重对音乐基础素质的培养
对于钢琴教学中的学生基础素养的学习,教师要善于从音乐特性的掌握上,引导学生从模仿中训练技巧,逐渐掌握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如《新年的钟声》短小奔放的钢琴曲,《剪羊毛》在音乐表现上更为丰富。不同音乐曲目对于学生直觉的把握,需要从文化修养上来提升感悟能力。如对听觉的训练,从倾听中来感知音乐的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练琴的同时,集中注意力,从听觉训练中来养成弹奏的习惯,细细分辨音色的变化,从手指的灵活性及弹奏的可控性上来掌握触键的规律,总结音色对音乐表现力的经验,提升弹奏的质量。(四)注重音乐综合素质的提升钢琴教学中的音乐表现力是多方面的,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尤为关键。具体而言,对于读谱和分析乐句的能力,对于钢琴演奏中指法、力度的训练、对于钢琴表演中舞台心理素质的培养等等,都需要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从文学、历史等学科知识的学习中来丰富自己的音乐感受。另外,注重对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从乐理知识的掌握和弹奏功夫的训练中,丰富和提升理论与实践修养,以真切的感情和自然的弹奏来表达和再现钢琴音乐的艺术情境。
四、结语
钢琴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音乐表现力的培养上,需要从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的提升上渐进养成。钢琴教学要走出重技巧、偏理论的窠臼,从关注音乐作品的文化理解中,引导学生从弹奏的技巧、音色的把握、手指力度的运用,听觉和知觉能力的提升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钢琴音乐的情感力,在情感中激发听众的共鸣,从作品的声情并茂演奏中来阐释音乐的魅力。
作者:张潇 单位: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高校钢琴教学模式分析
- 下一篇:音乐课堂舞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