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受资助困难学生感恩教育研究
时间:2022-12-24 11:12:59
导语:高校受资助困难学生感恩教育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在高校的实施已经基本健全,“奖、助、贷、勤、补、免”六位一体等资助体系也基本覆盖全部家庭困难的学生。这些政策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困难学生的经济压力,也给了他们成长和成才很大的动力。但是,部分受资助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感恩意识方面却有一定的缺乏,出现了“攀比消费”、“自我”“一味索取”、“以怨报德”等错误的价值观导向。因此要加强对受助学生的感恩教育,积极引导他们,让他们更好的成才。
关键词:高校;困难学生;感恩教育;途径
教育是立国之本,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出台了很多的资助政策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党的报告中提出“要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要求,高校也建立健全学生资助工作,不让一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失学,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受到了国家的资助与关怀。随着资助项目增加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虽然在经济上得到了一定缓解,但是他们在心理上的满足感在不断下降,感恩的意识缺失。下文是对受资助困难学生感恩教育的分析。
一、高校困难学生在感恩意识方面的现状
高校学生在思想道德和人文方面不断提高,对于感恩的认知也在不断地加强。但是依旧有少部分的学生对于感恩的意识比较淡漠。一些困难学生在收到资助与帮助后认为理所当然,不懂得感恩与回报,以自我为中心,很少或者几乎没有意识参与公益性的志愿活动帮助他人;有一些学生在收到资助后,与同学之间攀比,购买奢饰品,昂贵的电子产品、鞋包等,甚至超前消费丝毫不体谅父母的艰辛,也没有意识到这些给与他资助的意义。所以高校对于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二、高校困难学生感恩意识缺失原因分析
(一)学生自身思想和心理上的贫困。对于国家和学校的资助也产生极大的依赖性,思想上产生懒惰,不去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不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如用学习成绩,勤工助学,兼职等方式来改善自己现状和锻炼自己,只是等着国家和学校来补助,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怨天尤人,不愿靠自己努力去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甚至有一些学生因为攀比的心理,只顾着享受物质上的快乐,却从未思考过这些资助金的真正意义。还有一些学生因为家庭贫困在心理上表现出极度自卑,不愿将自己家庭情况公开,甚至拒绝别人的同情与帮助。不愿与他人交流,性格和自尊心极度敏感。(二)家庭环境的影响造成了不知感恩的意识。现在很多家庭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所有人围着孩子,为了让孩子考上好的大学,只注重学习成绩和物质方面的提供,不关注他们在思想上的教育。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享受精神,甚至一些学生衣服不会洗还要寄回家的现象,总认为自己是全世界中心,一切以自己为中心,自私自利缺乏同情心。家庭过分的保护,尤其在面对困难时,不敢面对只是一味的逃避。(三)学校教育。学校在教授学生思想道德上只是以理论形式灌输,缺少实践。注重学生专业技能传授,提升了学生就业的几率,却忽略在综合素质方面的提高。而忽视了对感恩等德育教育的培养。一些感恩诚信的活动较为单一,这也加大了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三、高校困难学生感恩教育培养途径策略
(一)注重受助学生积极心理的调节。经济困难的学生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在与人交往中缺乏主动性缺少交往的技巧,总是表现的较为沉默害怕与人交流,甚至有的认为自己与集体格格不入,在性格上内向敏感等,这些羞涩,害怕,怯懦的表现长期累积导致学生不自信,在与人交流中经常感觉到不好意思,难以走出人际交往第一步。因此对于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辅导教育尤为重要。要强化正向引导,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立自强品格的培养。对于经济困难学生在进行心理辅导时保护他们个人隐私并要引导学生的积极心理,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进行设计教育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培养他们自信,乐观,自强的精神。在学习中注重学生思想德育教育,多与学生沟通,多观察,发现并反馈学生的闪光点,并鼓励他们发挥自己长处,帮助学生走出自卑,树立自信心。(二)积极开展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能力培养、实践锻炼、宣传教育、志愿服务等四大类育人活动,创建受助学生爱心传播平台和能力提升平台。还可以通过宣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强自立的感人事迹,引导更多的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长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让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资助与人全过程,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他们对国家对社会的感激和感恩之心,提高受助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他们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三)要让贫困生从自身做起,将感恩意识付诸于行动。对于学生的感恩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塑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优良品格,可以适当的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立一定的目标,比如在受资助期间,要完成一定的义务劳动公益活动,社会实习或者学习成绩必须有一定进步之后,才可以收到后续的资助,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以此来培养经济困难学生的韧劲,也让学生在参与义务劳动公益活动中学会“知恩、感恩、报恩”更好的实现自我发展。
四、结语
切实做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任重而道远。要坚持资助只是基础,育人才是根本,更多的关注这些困难学生群体,积极引导学生自强、自立、诚信的意识,让学生们在生活中懂得感恩,促进困难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还要不断探索适合受助学生成长成才的新途径、新方法,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感恩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力量,是一个大学生所必需的思想道德素质。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中流砥柱,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对于构建富强和谐的国家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吕璐,仲会.高校受资助贫困生感恩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7(20):21-22.
[2]石云.高校经济困难学生个性化资助管理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智库时代,2019(39):18-19.
[3]赵奕,潘球武.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诚信感恩教育研究——以××学院为例[J].知识经济,2018(21):178+180.
[4]李大卓.高校资助体系下的贫困生感恩教育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6):223-224.
作者:董佳佳 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
- 上一篇: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特殊教育研究
- 下一篇:新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分析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