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展孝与感恩教育思考
时间:2022-09-06 04:03:42
导语:高校开展孝与感恩教育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孝与感恩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孝与感恩的传统观念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大学生中感恩之心淡漠、孝道缺失的现象非为个例。文章从大学生行孝道知感恩的调查入手,分析研究了当代大学生行孝道知感恩的现状,给出了进行行孝道知感恩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大学生;传统道德观念;孝文化传承
孝与感恩文化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感恩之心,塑造孝与感恩的灵魂。在多种道德观念激烈碰撞、文化呈现多元化的今天,高校开展感恩与孝道的教育,探索感恩与孝的教育规律尤其重要。本文以大学生行孝道知感恩为问题导向,制作调查问卷,随机调查取样。运用软件对大学生践行孝道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与总结,提出了对大学生开展行孝道知感恩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一、大学生行孝道知感恩现状调查分析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取样。文献阅读法:笔者通过主流查询门户网站和学术检索数据库,阅读收集了大量有关孝道与感恩的文献,并与老师同学开展专题探讨交流,整理了大量已经公开发表的研究素材。问卷调查法:笔者按照问卷调查的一般程序,先预设问题,然后随机抽取调查对象,再请被调查者使用不记名的方式回答问卷,最后通过数据分析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样本采自作者1任教的高校在读大学生,调查他们对行孝道知感恩的理解。经评估,选取了300名被试者,他们基本涵盖了全校各个专业、年级,样本典型,代表性强。(二)设计问卷和研究过程。此次行孝道知感恩调查问卷共有20道选择题,主要涉及4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主要是大学生的基本资料;第二部分主要是如何以实际行动践行孝道与感恩;第三部主要是对行孝道知感恩的理解;第四部分主要是当代大学生对目前高校德育教育的一些认知。本次调查问卷随机发放,以不记名的方式回答,发放300份,收回有效答卷282份,收回率94%,符合要求。(三)数据分析和调查的结果。调查数据通过SPSS软件进行整理分析。收回的有效答卷中,受试者性别情况是:男生148名,占总人数的52.48%;女生134名,占总人数的47.52%。受试者年级分布情况是:大一学生87名,占总人数的30.85%;大二学生113名,占总人数的40.07%;大三学生82名,占总人数的29.08%。受试者专业分布情况是:理工科专业168名,占总人数的59.57%;文科专业114名,占总人数的40.43%。受试者家庭子女状况是:独生子女177名,占总人数的62.77%;非独生子女105名,占总人数的37.23%。受试者家庭所在地情况是:居住在城市的118名,占总人数的41.84%;居住在农村的164位,占总人数的58.16%。上述数据表明,样本分布基本合理,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受试者回答的主要问题如下:在被问到“在校你多久和父母联系一次”时,26.80%的学生回答一周和父母联系一次,34%的学生回答和父母保持联系在一周三次以上,21.6%的学生回答一个月联系一次,17.5%的学生回答很久才和父母联系。这说明六成左右的学生一周内能够主动与父母联系增进感情交流,四成左右的学生很长时间才和父母联系。在被问到“你多久回家一次”时,18%的学生回答经常回家,33%学生回答偶尔回家,28.50%的学生回答很少回家,20.50%的学生回答从来都不回家,回家的人数和不回家的人数各占五成左右。在被问到“在校期间你主要通过哪种方式和父母联系”时,33.50%的学生回答和父母通过打电话进行交流,40.50%学生回答通过发信息和父母交流,16%的学生回答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和父母交流,10%的学生回答使用其他方法和父母交流。在被问到“你回家是否做家务”时,18.50%的学生回答经常处理家务,34%的学生回答很少处理家务,39%的学生回答偶尔处理家务,8.50%学生回答从不处理家务。说明大多数学生很少与父母处理家务。在被问到“是否关心父母身体变化”时,42%的学生回答会经常关心,36%的学生回答只是偶尔关心,9%的学生回答很少关心,13%的学生回答从不关心。在被问到“感恩同学、师长、国家的情怀是否浓厚”时,52%的学生回答浓厚,36%的学生回答无所谓,12%的学生回答从不关心。(四)调查结果分析。上述数据显示,大学生在孝与感恩方面存在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大学生感恩父母的观念出现滑坡。由于大学生多在异地就学,远离家庭和父母,他们往往只在假期与父母团聚,代际交流沟通减少。加上他们进入大学后社交圈和社交方式发生变化,与父母交流沟通机会被其他交际挤占,大学生与父母的交流沟通由密至疏,代际交流障碍形成。尤其是部分大学生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以所谓的“独立意识”代替了对父母的感恩思想。目前的在校大学生以独生子女为主体,他们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在他们心目中父母的所有付出都是天经地义的,很少想到如何回报父母,造成其对父母的漠视。第二,大学生感恩社会意识缺失。在所谓“赏识教育”观念盛极一时的背景下,许多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强烈,他们在获得成功的时候往往过分强调自己的努力而否定学校、社会的教育,在遭受挫折失败的时候往往归因于外部环境。我国的改革开放正迈向深水区,各种社会矛盾集中暴露出来,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改革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被有意无意放大,使尚不成熟的大学生产生了迷茫,其价值观念出现一定程度的扭曲,逐渐失去感恩社会之心。
二、当代大学生如何行孝道知感恩
孝是感恩父母的动力之源。中国人历来把孝视为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本观念和家庭和谐国家繁荣的基础。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孝道与感恩是高尚道德的表现,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道德可以弥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无法弥补道德的缺失[1]。品德的养成要比知识和智慧重要得多。大学生如何养成高尚道德,践行孝道与感恩呢?(一)当代大学生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物质层次的养亲。我国传统孝亲观念认为,“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养亲讲究的是竭力备物,竭力就是竭尽全力,备物就是满足父母在物质方面的需求,如吃饱,穿暖,身体上感觉舒服等。第二,心理层次的敬亲。敬亲主要强调两个方面:一个是“敬”,一个是“养志”。“敬”就是发自内心的尊敬,并不是表面的敷衍,“养志”就是顺从父母的心思,让父母保持愉悦的心情,让父母高兴,得到精神上的赡养。我国传统观念中对心理层次的敬亲非常重视,孔子说道:“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意思是说生当人子,我们要懂得去赡养自己的父母,真正做到内心尊敬父母。对待老人只有发自内心的尊敬、理解与感恩,才能让父母真正感到尊严和宽慰。第三,时间层次的念亲。念亲,就是孝敬父母要有时间观念。我国传统观念认为,“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一方面我们因父母的健在而感到高兴、欢喜,另一方面我们要知道父母年龄的增长意味着离开我们的日子一天天的接近。因此,我们要特别珍惜父母健在的每一天,尽心尽力孝敬父母。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且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要做的事情。大学生正处于生命的成长期,容易忽略对生命周期的认识,而父母太无私,生怕孩子在自己身上花费时间精力而影响学习,影响事业。父母明明在许多方面已经大不如从前,但仍总是在子女面前表现得轻松自如,这样更容易让粗心的子女感觉不到父母在一天一天的变老。(二)当代大学生如何感恩社会。第一,带头弘扬孝与感恩文化。当代大学生要怀揣感恩之心,带头践行德孝,崇德尚孝、敬业修德、尊长敬老,增强行孝道的自觉性。第二,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大学生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以身作则、严以修身、崇德向善。第三,志存高远,多做贡献。当代大学生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获取更多的学问,才能更好造福社会,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高校开展孝与感恩教育的途经与方法
大学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高校深入开展孝与感恩教育对大学生的人生影响是难以估量的。(一)教学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线上教育模式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采用。可以开设网络选修课将孝与感恩文化引入高校教育教学,也可以开设线下课程或者组织这方面的讲座和讨论,激发更多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二)社会实践方面。大学时期学生有较充裕的自由时间。高校应该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定期组织学生去敬老院等机构开展志愿活动,培养其感恩意识。(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孝与感恩文化进行时代化改造。孝与感恩文化与其他中华传统文化一样精华与糟粕并存。孝与感恩文化历经千百年的不断丰富,不同的人将不同的思想观念倾泻到这一文化长河之中,越往后越鱼龙混杂。这就需要对这一文化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准则进行甄别。不同的文化决定了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生存发展方向,因而文化的选择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决不可等闲视之。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分析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什么,糟粕是什么。目前,对传统文化的两种错误认识。一部分人认为传统文化是封建迷信,是封建统治阶级奴化百姓的思想工具,是近代以来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根源。产生这些误解的主要原因是这部分人没有理解传统文化的核心或者根本不了解传统文化。这部分人分不清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他们一股脑否定一切传统,容易陷入的泥潭。与此相反,另一部分人则对传统文化顶礼膜拜,认为传统文化完美无瑕,奉为救世良方。持这种观点的人,容易盲目自尊,犯夜郎自大的错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立场,我们要以自尊自强的精神,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传统文化,既要敢于肯定和弘扬传统文化中一切优秀、美好的东西,又要敢于否定和抛弃传统文化中一切落后、丑恶的东西。对过去是如此,对现在和将来也是如此。孝与感恩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要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立场和态度。
本文在问卷调查并获取数据的基础上,剖析了当代大学生孝与感恩的现状,探讨了大学生行孝道知感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当代大学生如何以实际行动来感恩父母,感恩社会的建议。孝与感恩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发展的动力之源,当代大学生要从崇德向善的高度积极发扬传承这一文化。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有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独特文化作支撑。孝与感恩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赋予其时代精神,使之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方向,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参考文献:
[1]靳孝峰,王春霞,司国斌.高等院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浅析[J].焦作大学学报,2017(3):103.
作者:勒孝峰 勒素梅
- 上一篇:高校学生课堂管理艺术培养模式探索
- 下一篇:父亲缺位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的影响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