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在传媒艺术类的实施路径
时间:2022-07-16 03:16:57
导语:感恩教育在传媒艺术类的实施路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感恩是对他人、社会的一种态度,也是个人修养的一种体现。高等院校的根本宗旨在于“立德、树人”,但由于社会、高校、家庭以及自身的各种因素,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的感恩教育稍显缺位。本文通过列举一系列感恩教育缺位的现状和原因分析,对感恩教育的实施路径提出了几点思考。
感恩教育是传媒艺术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缺位,引发了各类社会问题。尤其是在传媒艺术类高校中,学生家庭环境各异,自尊心和自我意识极强,普遍缺少挫折教育,极易出现各类社会性问题,亟需在传媒艺术类高校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感恩教育,及时解决传媒艺术类大学生感恩缺失问题。
一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缺位现状
大学生应该是知识、文化、品德和修养的代名词,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政治素养、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但是,近些年来网络和新闻报道不乏一些有损大学生身份的事件,如:恶性杀人、自杀自残、开水泼老师、硫酸泼熊、投毒案件等等。这些现象,与以往社会印象里的大学生形象格格不入,反映出当前,新时代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德育教育、感恩教育的缺失问题。尤其是在传媒艺术类高校中,学生家庭环境各异,自尊心和自我意识极强,普遍缺少挫折教育,极易出现各类社会性问题,亟需在传媒艺术类高校中加强思想政治及感恩教育,及时解决传媒艺术类大学生感恩缺失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理想信念缺失。缺少学习动力,精神空虚,对未来感到迷茫,这是当今很多高校大学生的共性问题;家庭条件优越,缺少理想信仰,挫折承受力差,这是传媒类高校学生普遍表现。不少学生的入党动机,不是为了提高能力素质获得群众认可,而是抱着“有利就想,有钱就图”的心态,把入党当作是一种获得荣誉的渠道。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渐渐地失去对崇高理想的价值追求,过多地追求切身的经济利益或价值体现,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二)人际交往不畅。大学生社交困难,信息闭塞,不愿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心理承受能力差;课堂参与度不高,不愿回答和讨论问题;只会服从安排,不会主动学习,实践失去意义,也不会学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三)当前社会各领域矛盾多发,高校大学生需要对社会价值观进行甄别,容易产生混乱和困惑,导致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面对新形势、新变化,他们不是简单地循规蹈矩,而是利用自身的价值判断综合考量,其价值倾向具有实用化、功利化的特点。与传统大学生相比,他们更加注重追求物质的、个人的与短期的利益,相对缺乏对精神层面的、集体的与长远的利益追求。(四)自我意识强烈。每个人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大学生自我意识中的常见矛盾主要有四种:一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中的自我与现实自我存在着差距,过大的差距则可能导致精神分裂等心理问题。二是开放的环境与内心封闭的冲突,每个人都向往交往和友谊,希望得到关注,实现自我价值;然而,部分学生总是心存防备,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所以常常感到交往不畅。三是理智与情感的矛盾,大学生心智尚未成熟,情绪容易走极端,情绪易波动,控制力差。在遇到现实问题时,既想符合自己的感受,又不想与社会需求发生冲突。四是自由与社会限制的矛盾,大学生自身生理与心理正逐渐成熟,他们希望独立地面对生活中困难。他们想独立,却时常缺少社会经验,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尤其是经济上无法真正实现独立,这常常给他们带来不小的困扰。(五)铺张浪费严重。改革开放让当代大学生得到了物质上的红利,他们再也不用紧衣缩食,但与此同时,铺张浪费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各大高校食堂时常爆出学生铺张浪费的种种行径。尤其是传媒艺术类院校,大多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盲目攀比现象尤为突出,过豪华生日会、请客恋爱摆豪华宴、买名牌消费品屡见不鲜。
二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感恩缺失的理论分析
感恩教育是一种美德,是每个社会人都应当有的基本道德准则。但当前大学生容易受社会腐朽思想和不良信息传播以及“唯分数”论思想的影响,家庭学校感恩教育不彻底,自身意识淡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社会层面,多元文化带来冲击,品德教育缺位。为了让所有的孩子圆大学梦,国家社会提供了各种支持和帮助,有些学生是靠国家各种助学贷款和助学金等各种资助读完大学,等到毕业后,却把还款和感恩回报的事情抛之脑后,甚至出现恶意拖欠贷款的事件,给国家、社会和学校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对国家的信用体系建设造成严重影响。有些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自身家庭条件优越,却编造各种谎言,申请国家和学校的各类补贴和资助金,花钱大手大脚,毫不吝惜。(二)家庭层面,淡化亲情,不懂感恩。不论是大学生还是社会上的大学生,都应该是维护和谐社会的主要力量。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和谐现象:淡漠亲情,部分学生平时很少和家里联系,没钱花了才想起和父母联系,把父母当成银行,只会索取,不知道感恩和回报。随着通信科技的飞速发展,与父母沟通本该更加便利,但许多大学生的微信朋友圈甚至对父母是屏蔽的。有些大学生沉溺于网络,缺乏与家人真正的交流和谈心。(三)学校缺少教育引导的有效手段。高校,作为走向社会的最后一班岗,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人才,为学生建立了成才之桥,为社会建立了育人之桥。绝大部分学生对学校和老师充满恩情,能够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业。走向社会,能够积极投身工作和社会服务中。但在关注毕业率和就业率的情况下,德育教育容易被弱化。作为传媒艺术类学校,虽然从教学到管理,包括社会实践,都在强调感恩教育,但学生更容易受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强调个性发展,有一小部分学生不懂感恩,缺乏敬意,不懂得珍惜。以至于在网络上指责辱骂,甚至于严重者出现人身伤害事件。江苏某校,因为考试作弊被发现,殴打监考老师事件,就是个典型的案例。
三传媒艺术类高校感恩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借助社会力量,营造感恩良好生态。作为社会人的当代大学生,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至深,在年满18周岁时,已经有了自己相对稳定的价值观,仅通过理念认知去灌输感恩教育,可能会引起反感,取得不好的效果,必须要借助社会力量,从形式到内容上提升感恩教育的良好氛围。传统节日等形式上渗透着感恩教育,充分利用“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作为感恩教育的资源,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加强榜样的教育示范作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充分借助雷锋等民族榜样的力量,同时要不断挖掘新时代环境下的新典型。正确处理社会问题和负面新闻,如“重庆公交车事件”类似的“城市冷漠症”,从大局着手,做好正面引导。(二)传承家风文化,树立良好家国情怀。高尔基有句名言“爱护自己的孩子,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但是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艺术。”家是所有人的启蒙学校,父母面对变化迅速、竞争激烈的社会,仅仅物质上的满足不能代表心灵的真正需求。家长要传承好良好的家风,引导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把感恩教育渗透于生活中。家庭是孩子的主要活动场所,孩子经历、感受着家庭生活带给的一切,要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识恩、知恩能力。良好的家风,尊老爱幼的美德,可以在大家庭里,对孩子的行为产生效仿和示范作用。(三)落实“三全”育人,形成教育合力。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必须发挥学校作用把优秀的文化传统传承下来,努力帮助全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解决“90”“00”后青年大学生精神“悬空”状态。第一、提高教育工作者德育能力通过理念认知去感知感恩教育,在循循渐进中,弘扬传统感恩教育,而非灌输式教育,以免引起反感。第二、发挥社团等实践活动的感恩教育动力传媒艺术类院校学生,思想行为活跃,喜欢组织和参加各类社团活动。学校一定要依托社团活动等平台,开拓感恩教育课堂,丰富感恩教育内容。比如,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到贫困山区看望贫困学生,去社区看望孤寡老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理解和尊重,通过志愿者服务活动,让感恩教育易于接受和领会。第三、尝试将感恩教育作为德育重要评价指标尝试将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纳入学生手册,围绕感恩完成德育教育的规定动作,为走向社会,培养良好社会责任感时代青年搭好桥梁。将感恩教育融入资助育人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使受助学生心存感恩之心,以便日后回报社会。
四结语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媒艺术类高校教育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要教会学生心怀感恩,如何做人。在探究感恩缺失原因后,要充分利用社会平台,提倡家风文化,研究学生培养和发展的规律,增强学生感恩教育的理论认知。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利用社会、学校和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搭建感恩教育第二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触动心灵最深处的感恩之心,进而外化为学生本人的感恩行动。
参考文献
[1]陈海娟,周祥龙.高校感恩教育实施路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35):93-96.
[2]徐修文,赵凯迪,刘元芬.网络对90后大学生亲情观影响的调差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4.
[3]张艳新,武慧娟.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2):142-144.
作者:高文娟 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 上一篇:随班就读学生课堂管理有效性策略
- 下一篇:易班平台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