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感恩教育论文
时间:2022-04-09 10:44:07
导语:道德与法治感恩教育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我中华泱泱大国,自古以来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千古佳话,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是一个礼仪之邦。感恩,一直是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也是基本道德准则。
一、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要通过课堂活动实施感恩教育
1.通过深度挖掘教材,寻找感恩源泉。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感恩题材的文章比比皆是,翻开教材,从文章题目上就能感受到祖国之恩、养育之恩、自然之恩......教师要深度挖掘教材,引领学生读通文本,从教材中找寻感恩的源泉,比如《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孩子们就会感受到为人父母的不易,进而也会在家庭中学会承担责任。这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文章以及鲜活的案例都会激发学生感受浓浓的“恩”,深深的“爱”。2.通过触动心灵的教育,培养感恩意识。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曾说:“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文本中鲜活的案例,触动学生心灵中最柔软的那块心田,通过情感教育,培养他们感恩意识,增强情感体验,由此产生共鸣。比如《师德教育篇》学习的时候,我就激励他们说说身边的老师,孩子们一说到老师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给予的关爱,点点滴滴的付出,就都滔滔不绝,当《长达后我就成了你》的歌声响起的时候,他们心中满满的对老师感激之情,也知道老师像园丁、如红烛、似春蚕的为了学生默默付出,由此他们知道怎么回报老师,尊师之情溢于言表。3.就地取材,实施感恩行动。感恩教育中培养学生知道感恩只是一个层次的教育,教师着眼点重在就地取材,引领学生把感恩落实到行动中,所以我们要充分整合教材和身边的资源,抓住一切契机用行动说话。比如在学习《美丽的校园》一课,我带领学生漫步校园,边看边讲,让他们感受校园的温馨、校园的美丽、校园浓郁的书香、校园的整洁....之后,课间地面一片纸,有学生跑过来捡起;一片树叶飞落在稚嫩的小手上;墙角的备品有人悄悄收拾好;花园内的椅子有人擦过了.....激励学生用实际行动感恩老师,感恩学校,“学校是我家,美丽靠大家!”不再停留在口号上。
二、生活中处处有感恩,以生活为源泉,实施感恩教育
1.着眼生活,享受点点恩泽。生活中处处有感恩,我们要发掘孩子生活中的点滴,让他们感受生活中令人感动的一切事物,当看到春暖花开,感谢大自然赋予人类以生命;秋天硕果累累,感谢上苍给予人类收获与成功;课堂上老师的谆谆教诲,感谢恩师给予的精神食粮;看到餐桌上的丰盛食物,感谢父母的辛勤劳作......通过身边的一切事物,激发他们感受到感恩是一种享受,一种幸福,引领他们走进生活,细细品味。2.通过多媒体再现感人场景,鼓励感恩行动。科技现代化使得多媒体以其独特的优势纵横在课堂上,成为师生的宠儿,当需要感受先烈的壮举,就播放《飞夺泸定桥》视频,用血肉之躯搏来今天的幸福生活,怎能不珍惜;教学《想想他们的难处》,可以运用多媒体再现智障的舟舟、身患卢伽雷病的霍金,同情与尊敬之情油然而生,他们的坚强引领学生不断进步;类似这样感人的场景,能激励学生人格完善,把感恩落实到言行中。3.通过游戏活动,亲历情感体验,实施感恩行动。《道德与法治》课标中明确指出:“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由此可见,通过游戏活动,使得学生亲历情感体验,实施感恩行动。
三、紧紧抓住一切实践契机,实施感恩教育
1.师生以及家长共同携手收集资料,共享感恩故事。为了丰富教材内容,教师可以发动家长力量,整合一切资源,由课内向课外延伸,鼓励家长和孩子通过阅读资料、观影、上网等多种形式共同收集资料,了解古今中外感恩故事,也可以收集身边的感人事例,使学生从多种角度、全方位立体地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感恩。加强实践活动,加深对感恩的体验。教师可以适时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共享感恩故事,比如开展感恩故事大赛、诗朗诵、演一演感恩故事、还可以通过出感恩小报、画黑板报、写一写身边感人的人或事等多种形式,全方位的实施感恩教育。2.拓宽教学空间,实施感恩教育活动。首先要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开展感恩活动。比如在“三八妇女节”“清明节”“教师节”“国庆节”等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情感,学会感恩,享受幸福。其次,召开关于感恩的主题班队会,形式可以多样,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开展活动,适时进行感恩教育。第三,抓住契机给学生布置“感恩”作业,作业形式可以丰富多彩,可以是写出来,画出来,演讲出来,也可以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亲子合作等,要通过一切活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点燃感恩之火。
总之,感恩是需要通过教育实施的,通过教育可以激发学生感恩意识,促进感恩行动的实施。通过教育,可以让孩子们了解身边的亲人、老师、同学、大自然等给予的爱和恩情,激励他们学会理解,感受恩情,享受幸福,懂得回报。
参考文献:
[1]成尚荣.《小学德育案例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年8月出版.
[2]成尚荣.《构建生活的课堂》.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
[3]国家教育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02年颁发.
[4]中小学管理杂志社.《中小学管理》.2009年11月出版.
[5]《中国德育》杂志社.《中国德育2009年合刊》.2009年12月出版.
作者:侯玉娟 单位:辽宁省瓦房店市元台镇中心小学
- 上一篇:高职有效课堂管理论文
- 下一篇:幼儿园感恩教育探索
精品范文
1道德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