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时间:2022-10-25 04:52:59
导语: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感恩教育即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的培育和发展受教育者感恩品质的教育实践活动。在高校中,我们强调的是,学校德育工作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的人文教育。本文阐述了感恩教育背后深刻的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关键词:感恩教育;理论依据;必要性
感恩,就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当感恩涉及在教育方面时,它主要包括认知、情感、实践三个层面的教育引导。近些年来,全社会对感恩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对当代的大学生来说,感恩绝不是口头上简单的一说,学会感恩,拥有感恩之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奉献意识和健全人格的表现。
一、感恩教育的理论依据
(一)孝悌理论。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中,“先王以孝,以顺天下”、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百善孝为先”等古语,表达了孝文化对于社会、国家、个人的深远意义。孝,即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兄弟姐妹间的友爱。在孔子看来,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孟子在此基础上所提出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思想,将孝悌推广到了他人和社会。再到宋明时期,理学家们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博爱思想。除此之外,还有像“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这样的典故,表明了动物都懂得恩情的回报,感恩,对于人来说的不言而喻的道理。所以,当代的大学生应谨遵孝悌理论的精髓,还要将这种感恩之念放大至爱祖国、爱社会的情感与信念。
(二)人的社会性。“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在于它的社会性。人类从事的实践活动也是具有社会性的,哪怕是看似单个人的劳动,也不能说是孤立的活动。就如糕点师傅一个人在工作室做糕点,表面看来是他一个人,但仔细思考,我们会发现,其做糕点的原材料来自于别人的加工制作,其糕点的手艺也是向别人学习,继承下来发展创新的结果。所以,具有社会性的个人,其发展必须是在社会交往中实现的。当代的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群体,生活在一个多层次、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之中,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离不开这个大环境各方面的给予,同时这也是必须的。为此,感恩教育基于该理论的意义就凸显出来了。通过教育来点拨、引导学生识恩、感恩生活,树立乐观的生活态度,形成施恩及报恩的行为习惯。
(三)情感教育理论。情感教育是一种教学模式,需要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重点是处理好情感与认知的关系。情感教育强调被教育者的切身体验,养成一定的情感态度,提高教育者的道德人格。通过情感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社会化的发展,总之对人的生存具有积极影响。在情感教育理论方面,有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情感教育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动力”思想、斯卡特金的情感教学理论等等。在我国的情感教育方面的研究中,目前,取得较大成果的是朱小蔓教授。朱小蔓教授在肯定张志勇在其专著《情感教育论》中观点的基础上,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情感教育强调情感向度,具有渗透性,但也离不开认知教育过程。通过探究,我们又可以得到一种感恩教育方面的认识:要从当代大学生具有高度的情感敏锐性这个特点出发,进行情感教育,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心理学依据。人人都有生理、安全感、爱与归属感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实现自我价值。这些需求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有着系统的阐述。通俗的说,当一个人吃饱了肚子,才有力气去谈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那么,当一个忍饥挨饿的人得到他人食物的帮助时,正常情况下是会产生感恩心理的,这促使他学会珍惜,好好活下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给予帮助的人获得的便是尊重。然而人的需求、欲望是永无止境的,一个人要对自己已经拥有的学会感恩,人生才能在不断的追求中获得平衡和幸福感,一个自私、狭隘,不懂感恩的人拥有的再多,也无法体悟生命的真谛。所以,当代的大学生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如若坎坷失意,不妨静下心来,思考自己所拥有的,学会感恩,调整好心态,在新的逐梦旅途上整装待发,扬帆起航。
二、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一)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需要。感恩自古是中华民族追求的优良传统之一,正是中华民族的这种优良传统造就了绵延千年古老灿烂的华夏文明。以孝悌理论为依据,当代的大学生要以“敬”的态度对待父母、长辈,而且兄弟姐妹之间要做到和睦友爱。在此基础上还要将这种爱放大至他人、社会中去,以此传承中华民族的感恩精神,将感恩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直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我们所需要的和谐社会,必然是拥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这些基本特征的社会。而感恩教育所要表达的正是对自然、生命的敬畏之心。敬畏之心是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心理基础。对当代的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就是要让他们以感恩之心做人,以敬畏之心做事,以一种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面对人生,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增强社会责任感,推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提高社会整体的文明程度。
(三)促进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当下的一些大学生身上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漠、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淡薄、心理素质欠佳等等,其根本原因是缺少感恩意识。而感恩教育正是对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健全人格,提高综合素质的必要教育内容。要通过感恩教育,让大学生能够自觉自愿感知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自觉的修身、修性、修德,完善自我,才能在当下多元、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中,自身得到良好的发展,健康的成长。
作者:胡娜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常凯文.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令人忧[J].教育教学论坛.2016(02)
[2]王素萍.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研究.[硕士论文].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
[3]朱小曼.情感教育的意识和机制.教育研究.1993(7)
- 上一篇:高职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及对策
- 下一篇: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