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在血站文化建设中的渗透
时间:2022-05-30 11:15:15
导语:感恩教育在血站文化建设中的渗透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感恩,是人的内在心理需求和情感反应,是以恩情为基础,以回馈为动机,以报答为表现形式的内在心理反映和外在行为模式。但是,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转型和多元文化的影响,感恩意识日渐淡漠,各行各业存在人才流失、人际关系紧张、抱怨待遇不公等不和谐的现象,中心血站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正确调动职工积极性,让职工忠诚血站、服务血站,加强职工的责任意识,是血站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快乐工作、感恩献血者作为血站文化特征之一,越来越受到认同和倡导。淮安市中心血站开展以“爱血站、爱岗位、爱献血者”为主要内容的“三爱”活动和“创群众满意血站、当优质服务标兵”活动,把感恩教育引向深入,增强了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1感恩意识淡漠的表现
1.1对感恩认识存有偏差
在血站职工中“铁饭碗”思想仍旧存在,血站采供血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与自己关联不大;有的职工责任心不强,缺乏敬业精神,遇到额外加班时抱怨得多;还有部分职工认为自己能力不错,做得也不比别人少,但职位始终得不到晋升,薪水也一直未能增加,常常抱怨血站没有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这些反映出来感恩与敬业精神的缺失。
1.2开拓创新的精神不强
本职工作做得好,但为大局的工作做得较少,不能很好地为领导出谋划策,工作时畏首畏尾,缺乏果断和胆量。
1.3钻研业务知识不够
有的职工对待采供血业务工作不够主动、积极,只满足于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在工作中遇到难题,常常等待领导的指示,未把工作做实、做深、做细。不注重业务知识的全面性,等到问题出现再想办法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繁琐、复杂的事情,有时会采取逃避的方法,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不是力求寻找对策,而是等待办法自行出现,缺乏一种刻苦钻研的精神。
1.4对献血者缺乏感恩之意
“献血服务是灵魂,献血者是亲人”,血站职工应从根本上提高献血服务工作效率,优化献血服务工作质量。然而,有些职工在工作中无法热情地去为献血者服务,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主动性,为献血者提供优质服务变成了口号。
1.5规章制度执行不够严谨
个别领导在制度执行上有失公平,造成有些职工产生心理落差,产生埋怨和抵触情绪,思想消极,缺乏激情和进取精神。
2感恩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2.1重视亲情与家庭支撑作用
家庭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感恩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好这种资源,积极开展有关感恩意识的亲情教育。在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上,父母都经受着众多的担忧和煎熬[1]。感恩家庭重视亲情,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宝贵时光,孝敬父母、教育子女,发挥家庭支撑作用,让家人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
2.2挖掘血站发展之恩
血站职工的成长,首先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同志们的帮助、领导的爱护,是血站党组织为我们提供了实现个人理想的平台,在这个大家庭中,我们可以成长为劳动模范、先进职工、技术骨干、科室干部及领导。我们所开展的“六同六比”(同样的医德比医风、同样的技术比服务、同样的服务比便捷、同样的便捷比质量、同样的质量比满意、同样的满意比评价)、“四心”(以热心换取献血者的欢心、以诚心换取献血者和用血者的放心、以细心换取献血者的舒心、以爱心换取献血者的称心)和“同心圆”(画好以献血者为圆心,优质服务为第一环、后勤保障服务为第二环、行政领导为第三环的“同心圆”)等活动,都是感恩血站的发展、奉献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载体。
2.3营造良好的感恩氛围
血站文化是血站精神面貌和风格的集中反映,感恩教育的主阵地在日常采供血工作中,良好的环境本身就是感恩教育的素材。为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和人际氛围,血站对困难职工家庭进行补助救济、为过生日的职工送上生日蛋糕、给家中有中、高考子女的职工放1天送考假、为考取大学的子女送上1份礼物等等。切实解决员工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通过淮安血液报、宣传园地等把感恩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广泛宣传感恩的意义,树立感恩的典型,让员工置身于一种感恩氛围中,从感恩环境中受到感染、启发和教育。
2.4党员干部率先垂范
我们的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实现着自己的承诺,用一颗感恩的“大爱”之心,回馈着社会和人民。当代共产党员的楷模———郭明义创造的一个个爱心奇迹,显示的正是这种模范“大爱”所迸发出来的“道德力量”。郭明义有“三样宝”:53本献血证、140张汇款单、200封感谢信;现代人也有“三样宝”:手机、钱包和手表,同样是三件宝,对比之后我们会发现,现代普通人所谓的“宝”是物质享受的反映,而郭明义的三件宝则是精神追求的象征,是一个共产党员感恩组织、奉献社会的体现[2]。党员干部要经常与职工情感沟通,关心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做职工的沟通者和知心人,在日常工作中,渗透感恩教育,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
2.5全站一盘棋
感恩教育能使价值理念、愿望在职工心目中不断强化,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融为一体,把理念转变成为职工个人的自觉行动,做到“人人心中有单位,上下左右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因此我们不但要求职工学习专业知识,还要求职工提升精神层次。为此,我们采取了3种手段。(1)增强职工对感恩教育的理解,开展了职工读书会活动。要求读《曾国藩家书》《带着责任去上班》和《要结果不要借口》等书籍。(2)提升职工对感恩教育的领悟。举办了“心态决定状态,思路决定出路”的团训。让职工意识到“血站是我家,发展靠大家”。让职工听了激动,想了感动,更落实到行动,创造一种生动活泼、团结和谐的氛围,真正变“让我干好”为“我要干好”,从而解决责任淡化、心情失落、心理失衡问题,使职工深切体会到“站兴我荣、站衰我耻”的工作责任。(3)强化职工对感恩教育的执行。开展了“责任—服务—质量”月活动,组织站内职工开展“假如我是献血者”演讲比赛,培养员工换位思考的意识。组织青年职工进行野外拓展训练暨感恩之旅,培养团结、互助、和谐、信任的理念及感恩之心。
3开展感恩教育取得的成效
3.1知恩明礼
增添血站感召力[3]在开展感恩教育中,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举办各类培训,如选派业务骨干到全国各血液中心学习、典型科室到江苏省血液中心进行轮训、邀请淮阴师范学院和卫校老师来站培训“生活礼仪”与“卫生礼仪”及职业心理卫生知识等、组建党员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设立淮安市中心血站帮困助学基金等活动,努力培育职工与人为善、宽厚仁爱的人文素养,养成忠诚守信的崇高品质,弘扬“质量第一无私奉献”的血站精神,让感恩与时展同步,与建设现代化血站同步,不断提升职工道德水平、文明素质,塑造懂礼仪、尚感恩的血站人新形象。
3.2感恩文化增添血站凝聚力
把感恩教育与血站文化建设的主题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不断扩展血站文化建设的外延,为血站培养造就一支留得住、用得上、德技双馨的医技队伍。淮安市中心血站实施了“借脑引智”和人才“柔性引进”模式,与上海血液中心和江苏省血液中心结为对口科研、人才培养协作单位,并在用工作待遇、工作环境留人的同时,用血站文化来留人,创造留住人才和使已流失的人才主动回归的有效途径,增强血站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构建起以老职工为龙头、中青年为骨干、年轻优秀人才为基础的人才方阵。
3.3惜恩团结增添血站推动力
开展感恩教育,在全站营造一种平等、团结、关爱的和谐氛围,形成宽容、和睦、健康的良好人际关系[4],充分调动和发挥全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感恩教育对于个人,可以提高个人修养、体现自身价值;对于家庭,它是家庭成员之间情感维系的纽带,有效地促进家庭内部、邻里之间的和睦;对于单位,它催生诚信、增进共识,提高凝聚力,维护稳定,让躁动盲目、不切实际的心态得到理性的回归,增强幸福感,促进持续发展。
作者:董长征 单位:淮安市中心血站
参考文献:
1柴斌英,唐伟,刘览,等.贯彻感恩教育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3,(6):107.
2刘燕阁.浅议共产党员在感恩教育中应发挥的积极作用[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1):175.
3周元明.感恩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及实施策略[J].思想教育研究,2007,(7):46.
4王卫东.加强企业感恩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N].贵州日报,2011-06-07(4).
- 上一篇:中职学生安全教育论文
- 下一篇:职业院校感恩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