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问题研究
时间:2022-01-20 09:47:16
导语: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问题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感恩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大学生作为当代社会的优秀群体,应当继承这种优良传统。那么对于大学生学习感恩教育来说,一方面可以将感恩这一优良传统融入到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当中,帮助大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另一方面,也可以推动着整个社会更好的发展与进步。本文就针对当下大学生正在缺失的这一美德进行研究和探讨,并且提出了一些建议与意见,从而帮助当代大学生更好的学习感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感恩;美德
近些年来,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越来越薄弱,主要是因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父母对子女的溺爱以及学校教育机制存在缺陷。虽然近些年很多高校将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纳入了教学计划当中,但是并没有将感恩教育也纳入其中来。因此造成了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缺失,所以本文就对感恩教育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系统的建议与较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为高校提高感恩教育提供借鉴与指导。
一、对于感恩教育的概述
感恩,《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是对他人帮助的回报。感恩是对亲人朋友的一种回馈心理,是一个人应当拥有的品质和情感。感恩教育是教育者使用一定的方法手段,使受教育的人了解有关感恩的重要性,知道感恩,学会感恩,以至于施予恩惠的人文主义教育。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不仅可以加强大学的思想认知能力,而且能够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因此加强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感恩教育活动,是各个高校在新时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以及健康心理的基本路径。在现实社会中,凡是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都拥有感恩这项优良的传统美德:他们为人着想,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他们是推动我国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与源泉。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后备军,但是他们基本出生于改革开放后期,出生在这个年代的大学生大多受到父母的溺爱,从小对“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中华传统美德缺少基本的认识,常常会出现以自我为中心,而不在乎周围人的看法。所以,为了提高我国国民总体的综合素质,保证我国社会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高校就应该加强对当代学生们的感恩教育工作。
二、高校进行感恩教育的意义
感恩是一种学习的结果,需要后天不断的学习才能够具备。在我国的道德教育体系中,很少涉及有关感恩的内容,所以导致大学生有关感恩的意识一直处于下降和缺失的状态。高等教育的目标就是以培养“全面性人才”为基础,然而成为“人才”首先需要成为“人”,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全面性人才”,才是大学教育的重点。
(一)感恩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一个人如果能够主动承担责任,并且能够为了完成自己的义务而奋不顾身,那他一定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和会感恩的人。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他们身上背负的不仅仅是一个家庭、一个社会的繁荣,而更重要背负着的是整个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繁荣昌盛。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更是为了培养自身的一种自立意识与自尊意识,以及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做一个自尊、自强有责任感的公民。
(二)感恩教育能够实现高校教育的德育目标
感恩教育对于实现高校教育的德育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有利于高校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一名优秀的大学生,不仅仅要拥有漂亮的成绩,而且还需要拥有高尚的道德素养和思想情感,而感恩就是道德素养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当代高校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都将德育作为终极的目标,因为育德这一目标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学习专业学科的理论知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精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并且也能够改善我国教育轻人文重理论的现状,将大学生培养成真正意义上的“人”与“材”。
(三)感恩教育能够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力
道德素养影响着人们进行实践活动的完成度,并且道德素养的高低也影响大学生以后走入社会后的社会适应力。感恩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感恩使人们的工作更加顺利,感恩使人们的交往变得更加亲密。“凡建立功业,以立品为始基。从来有学问而能感恩即是灵魂上的健康。”一切成功的基础,都是从学会感恩开始。因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一定是一个讲诚信懂是非的人,然而他在处理人事关系以及工作的时候,一定会受到人们的帮助与信任,会成为受到整个社会尊重并且很受欢迎的人,因此,感恩对于我们未来的发展和工作也是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四)感恩教育符合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在2004年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党的文件要求全社会调动最充分最广泛的条件,不断优化并且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从而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指以和谐发展为宗旨的社会,其中包含公平法制、爱国敬业、民主团结、保护自然等等。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就是具备和谐思想内涵的人,而一个具备和谐思想内涵的人,一定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而且懂得感恩的人,也容易成为一个具备和谐思想内涵的人。大学生们作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必须要拥有符合社会发展的和谐思想和观念,即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只有这样,才能将当代社会建设成为新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高校在进行感恩教育时出现的问题
(一)感恩教育缺乏目的性
很多高校的感恩教育过于注重其表面工作,仅仅重视学生对于感恩知识的了解以及结果的掌握,忽视了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体验和感悟,并且只重视文化的传播功能而忽视了文化的教化能力。许多高校只将课堂作为教育的“生产流水线”,严重的违背了教育的初衷。甚至有的高校则认为只要搞一场“有意义的活动”,类似有关感恩的演讲会活动或者歌咏比赛等等,就能够让学生们学会感恩、懂得感恩,这些都难以达到感恩教育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教育目标影响着整个高校的教学活动以及人才培养的结果,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都是按照教育目标进行规划和进行的,但是有些高校的教育目标与感恩教育的培养目标之间存在着差异,导致教师在进行感恩教育活动的时候缺乏目的性。
(二)感恩教育的内容过于空乏
有一些高校在进行感恩教育时的内容过于理想主义,缺乏科学性、具体性和针对性。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目录中几乎没有设置专门的有关感恩方面的教育理论和课程,偶尔涉及到的感恩教育方面的内容往往一笔带过,并且缺乏现实性和指导性,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距甚远,与实际情况脱轨。高校感恩教育课程缺乏科学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高校感恩教育的专项教材(以及相对应的配套书籍)(2)在现有教材中缺乏有关感恩教育的一些具体内容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和实施措施(3)教师制定的关于感恩教育的教学目标缺乏条理性(4)高校未开设专门有关大学生感恩教育的课程。
(三)感恩教育的方法过于死板陈旧
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的时间较短,高校的感恩教育工作仍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仅仅停留在初步探索的时期,教育方式依旧遵循传统的单向传授方法,德育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大多都是将自己所掌握的相关资料以口述以及书面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缺少了感恩的情感体验,教师在进行感恩教育时只能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作用,缺少了针对性,因而效果不显著。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如果只重视教师对于知识的灌输和讲解,却不重视学生参与讨论和双向反馈交流的话,此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了解与学习感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不利于感恩教育活动未来的发展前景。现如今,如果高校还是实施这种缺乏进步性的教育模式,必然使得感恩教育工作举步难行。
(四)感恩教育体制不完善
目前各高校所施行的教育体制不完善,特别是领导者对感恩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因而导致了感恩教育活动无法顺利的进行和开展下去。首先,没有合理的协作机制,也阻碍了感恩教育的顺利进行。其次高校教师在教育方法上也缺乏创新,而是通用古板的说教法,然而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是乐于接受以“感恩”为题材的电视影视作品,喜欢接受有图片音频的PPT教学,更容易通过故事情节激发他们内心的感恩情感,达到更好的效果。最后,高校对感恩教育方面所提供的经费也是很有限的,这一点导致教师很难将许多新颖的教学方式引用到课堂中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感恩教育活动的传播与发展。
四、加强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对策探索
(一)增强感恩教育的目的性
学校在进行感恩教育工作之前,要结合学校的教育目标确立培养目标。学校方面,学校要深刻的意识到加强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按照教育部提出的教育目标进行教学规划,并且积极开展与各个高校进行感恩教育工作之间的交流,不断完善自我。教师方面,学校要安排专门的教师从事感恩教育的工作,按时对教育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保证教学目标与感恩教育的培养目标相一致,只能这样才能增强感恩教育的目的性。
(二)丰富感恩教育的内容
丰富感恩教育内容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建设多元化的教育体系。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感恩教育中也可借鉴此观点。感恩教育离不开学校、社会以及家庭,为了更好地实施感恩教育,可以将三者联系起来,进行三位一体的联合式教育法。在学校时进行课堂教育,在社会与家庭中进行感恩教育的实践。充分做到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感恩教育。除此之外,教师在选择感恩教育专项教材的时候,教材的内容不能过于空乏,要与教学目标相结合,选择符合大学生感恩教育实质的教材。只有这样才能还使教育活动变得更加具有科学性、具体性与针对性。
(三)改变感恩教育的方法
感恩教育工作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而是要融入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方面,教师在传授感恩教育知识的时候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通过举手发言以及小组讨论的形式更好的融入到感恩教育的学习当中来。另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社区服务、志愿者以及社团活动等多方面的途径,积极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且要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们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感悟感恩,学会感恩,最终学会如何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四)完善感恩教育体制
首先,增强学校对感恩教育的重视度,建立完善的协作机制,为感恩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增加对多媒体的使用,将感恩教育的内容通过视频、图片、音乐等形式展示出来,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好的体会感恩的重要性。并且,学校应该增加对感恩教育活动经费的投入,从而为课外感恩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经济方面的支持。最后,国家应该加强对高校感恩教育体制的改革,不断完善我国的感恩教育体制,将感恩教育工作作为高校发展的首要目标,与高校一起共同监督与督促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开展。综上所述,要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工作,就要将感恩的思想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活动当中。对于大学生个人而言,感恩教育能让学生们从学习生活中感悟与体验感恩带来的感动,激发大学生内在的情感,从而提高大学生学习感恩教育的效果;对社会而言,感恩教育能够将感恩的道德品质融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有利于社会形成优良的风气;对国家而言,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大学生懂得感恩是整个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学生们真正的体会到感恩的重要性,才能真正的将感恩这项传统美德融入到整个社会当中。
【参考文献】
[1]郝大勇.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7.
[2]杨波.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实效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
[3]齐芹芹.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4]王素萍.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
[5]刘娜.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
作者:王阳 单位: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
- 上一篇:浅谈农业经济的现状及发展
- 下一篇:小学英语在农村教学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