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理论感恩教育融入分析

时间:2022-07-22 03:35:46

导语:高校思政理论感恩教育融入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思政理论感恩教育融入分析

一、融入感恩教育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然要求

(一)融入感恩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完成教学使命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与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必然需要关注“感恩”这一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最基本的范畴。学会感恩是一个人提高自我修养、完善自己的生命和道德人格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便对感恩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认为“感谢与奉献是高尚道德情操的标志,而同时又是基本的人品,没有它,我们将会边变得愚昧无知”。[2]人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归宿,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能有效地在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交融中完善大学生的生命和道德人格,促进了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养成与健康成长。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是当前不少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实要求当前,一些大学生忘记了父母的艰辛,只知道向父母索取,而自己却在学校里盲目攀比、摆阔,有的沉迷于网络游戏。而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由于他们所占有的物质生活条件相对较差、知识与能力素养相对偏低以及在教育资源分配与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等因素,使得他们的身心更为脆弱,对于外界的冷落与嘲笑也更为敏感,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极易产生苦闷、消沉,甚至于怨恨、仇恨等不良情绪,导致对他人和社会充满对抗与不满,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极为不利。在当前这样的环境条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积极融入感恩教育,努力唤醒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帮助和训练他们发现美好并对其感恩的眼光,使他们学会关心、懂得关爱、给予、帮助和宽容,这对于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与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价值意义。

(三)融入感恩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增强实效性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只有关注和切实解决大学生面临的感恩意识缺失这样的热点问题,积极引导大学生发现这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并让他们感受这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恩惠,并对此心存感恩,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才能更具吸引力。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改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出现的“人学空场”与“情感空场”的现象,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和感染力。

(四)当前学界的研究现状进一步凸显了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研究的紧迫性虽然学界越来越认识到感恩教育所具有的重大价值意义,也从多方面对感恩教育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从感恩教育的意义与实施路径,到西方感恩教育经验的借鉴,再到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调研与对策等方面都进行了不少研究。也越来越认识到,要将感恩教育渗入各学科教育中去,并且也有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如纪锋在《初探感恩教育与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机融合》一文中,对化学课堂如何进行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问题进行了思考;而刘叶琴则在《在生物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一文中,呼吁在生物课中加强感恩教育,改变学生不懂感谢、忘恩、不会感动的现象;更有大量关于语文教学中如何融入感恩教育方面的研究。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却几乎难以查到关于感恩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机融合的研究,只有关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进行感恩教育的寥寥无几的研究。高校进行感恩教育的现实需求,以及学界对于感恩教育要渗入各学科教育中的越来越重视的趋势,与当前学界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研究极度缺乏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加强这一研究必要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的路径选择

面对当前不少大学生存在感恩意识缺失的状况,在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的必然要求与价值意义的基础上,积极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感恩教育有机融合的路径,在当前显得极为紧迫。

(一)要将感恩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各科课程的教材中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中,在讲到“爱国主义”这一章节时,可以把引导大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及拥护祖国统一等教学要求,与培养对大好河山的感恩和敬畏之心及感祖国的护卫之恩等内容有机融合;在讲到“人生价值”这一部分,可以在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索取与奉献的关系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努力克服市场经济下崇拜金钱、追求物欲等消极思想的影响,避免出现做事讲价钱、施恩讲求回报等严重偏离感恩教育的宗旨的现象的出现。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在了解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进行的奋斗与奉献的基础上,培养大学生慎终追远、知恩感恩和无限思念的深厚感恩之情。而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中,可以将感恩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之中。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当代大学生如何学会感恩具有指导意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可以以此为契机,广泛开展“践行荣辱观,常怀感恩心”“牢记荣辱,感恩励志”等感恩教育活动,把感恩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各科课程教学中要主动、有意识到融入感恩教育,这样才能有效增强大学生的感恩意识。

(二)要积极探索感恩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式方法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与成熟的关键时期,他们喜欢模仿别人,但往往又对自己所模仿的行为缺乏正确分析与判断能力。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先进典型在大学生感恩意识形成过程中的示范与引领作用,从而更好地发挥出以点带面、激发人的积极情感与价值追求的作用。最近一个时期,我国民间涌现出了“最美妈妈”“最美感恩女孩”等一大批“最美”人物,最美妈妈吴菊萍,一个单薄的女人用尽全力,接住了从10楼坠下的妞妞,之后她又走上了从事社会公益的道路,策划“爱心义卖”,拯救15岁的白血病男孩俊俊,她说道:“我很快乐,每一天都被感恩、奉献等美好的情感包围。”大学生感恩教育就要充分发挥这些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有感染力的、真实的榜样的力量,来带动更多人做好事、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关爱他人。同时,社会转型期出现的见利忘义、背信弃义、忘恩负义、损公肥私等社会负面因素对中国优秀传统感恩文化产生了的强烈的冲击;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对大学生思想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面对中国优秀传统感恩文化与当前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间的冲突与矛盾,再加上西方文化的渗透,不少大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并变得困惑、迷茫起来了。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提高大学生整合、协调冲突能力,要帮助他们正确的理解和看待这些冲突和矛盾,引导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现实,拥抱生活,坚定他们追求美好的信心。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融入大学生感恩意识形成的全过程之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中,要向学生阐明什么是感恩,为何要感恩,以及怎么感恩等问题,但又不能仅停留于认知层面,还要培育学生的感恩之情。感恩是一种积极的情绪,是一个人发自内心的情感流露。感恩需要心息相通、需要心理赞赏和情感回报,仅有认知是不够的,人的思想与情感假如对他人的帮助没有经历认同的过程,就无法达到施恩、报恩的彼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改变传统教学中重知识传递、轻情感培育的现象,可以通过在课堂上设置各种人际互动情景、社会生活情景以及开展各种感恩主题活动等,让学生经历爱的洗礼,能有效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启迪和感染。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感恩行为的养成。道德教育不仅仅只是要教会学生道德知识,它不仅要求理解、相信、从情感上加以认同,而且还需要学生把其所学到的道德规范内化成为个人人格的一个部分,并且践行之,因此,可以通过恰当地布置感恩作业,促进那些不懂感恩、不愿感恩、对生活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参与感恩,促进他们良好感恩行为习惯的养成。也可以组织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类感恩实践之中,让他们通过这些自己亲身参与的活动中,使自身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熏陶、认识得到深化,使他们的思想、情怀和行为能更好地交融在一起。

作者:陈昌兴工作单位:台州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