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硕士研究生教育探究

时间:2022-03-26 03:49:09

导语:工科硕士研究生教育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工科硕士研究生教育探究

[摘要]研究生的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关键环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是国家未来科技水平发展的重要基础。针对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可从生源质量、科研能力和人文关怀三个角度进行研究,实行保障生源质量、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加强对研究生人文关怀和就业指导等措施。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科研能力;人文关怀研究

生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关键环节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其教育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国家整体的创新水平和社会未来的发展,在我国教育事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1]。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各大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通过研究生教育培养出来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越来越多,并逐步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为国家的创新型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2]。虽然研究生教育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但在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中,其仍存在一些问题急需探索改进。

一、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仍存在着以下问题。(一)研究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和本科生出国读研比例的增加,研究生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渐向大众化教育发展,国内研究生的生源质量变得参差不齐。研究生生源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首要环节,影响研究生阶段整体的科研水平和科学素养,关系到研究生教育和培养的全局,需要引起重视。虽然目前国家推出了推免制度来提高研究生的质量,但是在2014年后,教育部发文不再有推免生留校限额[3],在本科中学业优异获得推免的学生可以选择去一流学校读研,而非一流学校的研究生生源质量则普遍下滑,甚至很难招到优质生源,这就使得国内高校之间研究生生源质量产生差异,并有持续扩大的趋势,导致各高校之间的研究水平差距越来越大。由于推荐免试资格主要是根据学生本科期间的学业和学生工作来评定的,很难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细致考查。在学业方面,因为各个学校的考试难度以及监管力度不同,会有很多学生通过刷题甚至作弊来获得好的分数,但实际上却没有理解所学的知识,更谈不上活学活用;而在学生工作方面,也同样存在着一些浑水摸鱼的学生,占着学生工作的资源,却并没有真正履行应尽的义务,甚至利用学生工作的权利来为自己谋取便利,在大学四年中积累了很多看上去很充实的学生工作经历,并获得相关学生工作证明,最终获得了保研资格。虽然这些学生可以相对容易地去更好的学校读研,但其真实能力却很难达到和周围学生同样的水平,这使同一高校中生源质量也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二)研究生科研能力不足。科研能力是研究生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是研究生在其专业方向通过科学的手段对其专业领域进行探索和思考的能力,是评价研究生教育质量和衡量高校培养水平的重要标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与国家教育部门的管理机制、导师的管理方式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都有所关联,是一个系统的工程[4]。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在科研能力上的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因素。1.录取机制存在缺陷。目前,我国研究生的录取机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大学本科优异的表现获得保研资格并通过专业面试后,获得研究生录取资格;另一种是参加每年的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在考试总分和各科分数达到所报专业分数线后,再通过专业面试才有机会获得研究生录取资格。这两种方式虽然都有面试环节来更加综合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但在面试中的问题大多也是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只不过在考试中是写出来的,而在面试中是说出来的而已,很少会包含一些具有创新性和反映学生科研能力的问题,故是否录取的重点实际上还是在于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同的是推免生是主要凭借本科期间各门功课的成绩,而统考生凭借的是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成绩,这就会导致部分学生依靠死记硬背和刷题来提高考试分数,但却忽视对科研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造成高分低能的现象,在真正投身到科研项目中时,往往像无头苍蝇一样无从下手,甚至连阅读国内外参考文献并总结所需知识的能力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都很欠缺,就更不指望其能带来创新性科研成果了。2.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受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研究生阶段,教师在课堂中仍是按部就班地单方面灌输课程的基础知识,学生大多只能被动地听讲,往往只是在考试前死记硬背考点以通过考试获得学分,缺乏对所学知识的思考和探索,这种方式很少能锻炼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5]。并且在课堂中所学理论内容与实际的科研项目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没有得到提升,在进入课题后往往还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很难拥有广阔的视野和创新的思维来研究科研项目中的创新点。并且由于每个研究生都会有一名导师对其进行指导,所以研究生在科研项目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往往会过分依赖导师,将问题抛给导师,导师说什么就做什么,认为导师说的一定就是有道理的,而不是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和研究来解决问题,没有自主探索和创新的意识,缺乏对项目中的难点进行挖掘和研究的科研能力。3.缺乏科研意识。很多研究生适应能力和思维转变能力较差,缺乏科学研究的意识,在进入研究生学业阶段后,仍保持着本科生的思维习惯,往往没有认清研究生和本科生之间的本质差别,认为研究生只是学一些相对本科较难的课程,最后完成一个相对本科毕业设计较难的科研项目,写一篇论文就能顺利毕业拿到学位。在这样的意识驱动下,其自然缺乏对科研的热情以及探索的动力和积极性,在这样的环境下,很难培养研究生良好的科研能力和科研素养。还有部分学生读研究生只是为了拿到学位以增加找工作的筹码,并不是想着为推动国家科技水平的进步做出贡献,其在读研期间花费大量时间在企业实习,以充实自己的实习经历来满足未来的工作需求,完全将重心放在自己今后的工作上,对教师布置的科研任务自然也只是应付交差,没有深层次的探索和研究,缺乏一名研究生应该具备的科研意识。且有些研究生自制力较差,在读研之后就开始放松懈怠,沉迷游戏,白白浪费了大好的学习时光,只等着混到毕业,科研能力没有丝毫进步。(三)导师缺乏人文关怀与就业指导。如今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水平越来越高,与国外研究生的教育水平差距也越来越小,特别是在对工科研究生的教育培养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我国输送了大批研究型高技术人才,这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然而,在工科研究生的教育过程中,仍然有重视学术和专业水平而轻视人文素养的问题亟待解决。人文素养的缺失将直接影响研究生的科研意识和道德品行,导致很多研究生不具备勇于探索和迎难而上的钻研精神,责任意识淡薄,充满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缺乏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差,严重者还可能存在学术不端和人格不健全的现象,缺少人文素养的研究生在未来的社会工作中也必然很难与同事合作与相处,发展的高度受到了很大的制约[6]。研究生虽然已经是成年人,且已形成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但其经济仍未独立,依然需要父母在经济上给予支持,并且绝大多数研究生不具备社会生存经验,从小到大都在学校和父母的庇护下成长,法律意识淡薄,很容易在就业时被不怀好意的人欺骗,签订不平等合同,浪费大好青春。且由于家庭对研究生就业的期望普遍较高,研究生自身对自己也有更高的就业要求,其在择业时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不但会对研究生科研和就业产生影响,同时也会使研究生产生消极心理,影响其健康成长[7]。

二、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保障生源质量。相对于985工程大学,非985工程大学的确在办学资源和研究生生源质量方面处于劣势,导致名校与非名校的科研水平差距越来越大。此时就需要想办法来提高生源质量,例如通过加强招生宣传,突出本校科研的优点和特色,让学生看到学科未来的发展空间,并承诺为优秀的学生提供一流的科研环境和生活保障,在其专业领域为其分配有一定水平和富有责任心的导师对其进行指导,加大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和机构的互动交流,相信学校在尽力考虑学生的需求后,一定能对优质的生源产生吸引力。在研究生的录取考核中,对保研学生的真实学业水平和学生工作情况应该进行深入的了解,例如可以联系保研学生的辅导员或班主任进行摸底调研,看其是否真的符合保研的条件,并在面试中设定相应的题目和场景,考查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是否深入,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否能达到要求,以及是否真的具备很强的科研能力和自我驱动力,而不是靠作弊或投机取巧获得的保研资格。最后还需经过多位专家综合评定后,再决定是否录取,严格保障一流学校的生源质量。(二)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为了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在研究生录取考核时,就应该对其进行综合评定,挑选多名有经验和学术水平的教师对考生从多个维度进行考量,主要包括学术能力和学术态度两个大的方面。学术能力方面主要考查其专业素养、学习能力、探索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首先应对其本科期间课程成绩或考研成绩进行考查,评估其掌握基本知识的程度,接着精心设计相关科研领域开放式的问题,并给予一定的引导,通过考生给出的解决方案和思路对其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进行评估。学术态度方面则主要对其学术志趣、科研态度和沟通能力以及自我驱动力等进行考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对科研有兴趣有热情的学生将会在研究生阶段充满奋勇向前的动力,必然能克服一切困难,且具备较高的科研能力。此外,在做科研项目时,往往需要团队协作和自我驱动,沟通能力和自我驱动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学会了合作和交流,不断自我驱动,安排规划好每一天应该完成的事情,才能不断地推动整个项目的前进。通过对考生这些方面的综合考查后,再对考生进行最终评定,确定其是否符合成为一名研究生的标准,从而避免部分研究生只会做题、高分低能以及缺乏科学研究能力的现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评估研究生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研究生应该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不断提高创新研究能力,利用独特的思维去推动科技的进步。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导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首先,在课堂上教师需要打破传统教学的常规,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例如“头脑风暴”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课堂讨论,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的方式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教师也应将相关领域最新的科研成果在教学中进行介绍,拓宽学生的科研视野,激发其科研兴趣,从而不断引导激发其科研能力。其次,理工科研究生在进入科研项目课题组前,应该有意识地先让其对即将接触的科研项目进行了解,查看相关文献学习相关知识,在了解了项目需求和具备一定的基础能力后,再实际动手参与到项目中,并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定期召开组会讨论项目难点和可能的创新点,使学生充分理解项目中每一个细节和困难的实质,引导其利用创新的思维解决问题,相信在导师的引导和与学生的积极讨论下,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能得到激发,科研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研究生阶段不同于本科,其重点主要在于研究能力的培养。研究生导师应该定期对刚入学的研究生进行科研意识教育,转变其固有的思想,让其尽快明白读研究生的意义和目标并不仅仅是完成课程和毕业论文那么简单,还需要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在科研项目中,并深刻挖掘和研究每一个细节问题,锻炼思考和探索的能力,培养科研的热情和积极性。对于在读研期间花大量时间去校外实习而忽略科研的学生,应该限制其必须首先满足科研的需求后,才能去校外企业实习。因为和做科研项目不同,在实习过程中会有大量重复性的工作,很难提高研究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这与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背道而驰。因此,首先应该让学生树立牢固的科研意识,不断努力培育自身的科研素养,结合科研项目来持续提高其科研水平和探索能力,在学生完成基本科研要求且学有余力的前提下,再允许其去校外实习来丰富个人的社会经历。(三)加强人文关怀和就业指导。对理工科研究生的教育不能仅停留在专业技能水平的培养上,也应该重视人文精神的教育,为国家培养具有科研实力和优良品质的高层次人才。在目前研究生的教育过程中,尤其是理工科研究生教育中,重业务水平培养、轻视人文素养的教育现象十分严重。导师作为研究生道路上的领路人,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首先,导师了解学生的性格,对于内向且沟通能力差的学生,主动和他们进行谈话,谈话内容既可以包括学术方面,也可以包括生活以及为人处世方面,在一次次的沟通中,不断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人文素质。研究生不仅需要有极强的研究能力和科研水平,更需要学会如何团队协作。导师首先要和自己的研究生们建立信任,允许团队成员在科研中有不同的意见,包容良性的冲突,鼓励研究生之间积极讨论和交流,并且在团队没有统一意见时做出决策,统一意见,保障团队坚定不移地前进,加强他们的凝聚力和合作能力。对于在科研中心浮气躁、缺乏钻研精神的学生,导师应该积极和他们谈心,以自身的深厚人文素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不断培养他们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科研能力,锻炼他们勇于探索和迎难而上的钻研精神。研究生就业是研究生学习中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较为关键的阶段,研究生的导师应具有宽广的视野,了解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应该在学生就业前给予相应的人文关怀和指导,鼓励其参加学院和学校组织的就业指导讲座和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况,帮助其确立未来在社会中的位置以及适合的工作,避免人才的浪费。对于缺乏信心,心态不好的学生,也应及时地与他们进行沟通谈话,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培养良好的心态,克服其在求职过程中的恐惧心理。

三、结语

研究生的教育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与我国未来科技的发展有直接关系,需要综合地从各个方面进行考虑。本文针对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研究生科研能力不足以及导师缺乏人文关怀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保障生源质量,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和科研意识以及导师加强对研究生人文关怀和就业指导的具体方法和对策,有助于改善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陈红鸟,刘建浩.理工科硕士研究生科研素养的培养研究[J].大学教育,2018(7):171-173.

[2]王战军,乔刚.改革开放40年中国研究生教育的成就与展望[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12):7-13.

[3]俞园园,彭新建.高校研究生生源质量提升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3):27-29.

[4]薛莉娟,李梁.如何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1):142-143.

[5]吴宏伟,权家琪,李洋.当代创新性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48):138-139.

[6]夏桂松.对工科研究生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思考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5(20):3-4.

[7]张承畅,陈德慧,龚琳淯.论研究生求职择业中的人文关怀[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1):144-145.

作者:于宁 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