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思考与探索
时间:2022-02-07 11:32:55
导语: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思考与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推动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是高校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高等教育适应新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提高高校党建质量,应坚持以加强党的领导为目标,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健全上下贯通、运行有序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构建新时代高校党员教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引领机制,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党务工作队伍,打造与时俱进、功能完备的党建支撑保障体系。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
党的五中全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教育强国的重大目标任务。要实现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提高高校党的建设质量。如何全面提高高校党的建设质量,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是高校党建需要面对的时代命题和现实课题。
一、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意蕴
1.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题中之义。党的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并提出“要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命题。党的建设质量要求既是对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创新发展,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景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的认识,为高校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1]全面提高高校党建质量,让党的先进性基因和时代性特征在高校得到充分体现,始终确保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鲜亮底色。2.高等教育适应新发展阶段要求的务实之举。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始终与国家民族命运休戚相关,与国家战略需要同频共振。换言之,把握时代特征、呼应国家需求、回应人民期盼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使命、目标追求和内在动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高校必须清醒认识和把握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机遇和挑战都前所未有,清醒认识和把握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清醒认识和把握中国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等时代特征,主动适应国家新发展要求,全面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不断提高高校党的建设质量,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上明方向、提质量、上水平。3.高校党的建设实现自我革命的现实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以改革创新精神持续加强党的建设,党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质量不断提高。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高校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供给在二级院系、基层党支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质量在不同类别高校、同类别不同高校之间存在面上不平衡的情况;在高校内部,层层弱化递减的现象尚未得到根本扭转,二级院系和基层党支部的党建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从思想认识上看,经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多次党内集中教育,高校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认识、行动自觉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党建工作就是中心工作”等思想观念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党建工作比较虚”等错误认识仍然一定程度存在。这些情况表明,推进高校党建自我革命,进一步提升高校党建质量,具有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导向
1.坚持以加强党的领导为目标。推动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加强党的领导为目标。高等教育事业是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高校党的建设过程中,必须毫不动摇地把新时代党的建设根本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始终。新时代党的建设根本原则必须体现在全方位、各领域,落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各条战线中,包括高等教育事业和高校党的建设中。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2] 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中国特色”,不是讲特点,而是指根本属性和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方向是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核心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本质要求就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提高高校党建质量必须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根本目标,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党建工作的根本依归。2.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动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高校党的建设是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始终以政治建设统领高校党的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建设,把政治建设的要求贯穿于办学治校、党的建设的全过程,做到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3]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实际上是我们党对教育事业,包括高等教育事业一以贯之的要求。早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我们党就鲜明地提出“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4]明确高校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发挥教育的政治功能。进入新时代,多次强调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就是要求高校始终加强政治建设,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5]3.坚持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推动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高校党的建设是否有质量,抓重大任务落实是最好的检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重大部署在高校的贯彻落实程度,取决于各级党组织的组织力水平。这就意味着,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必须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贯彻落实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抓好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为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进而言之,提高高校党建质量,必须聚焦组织体系建设这个根本环节,着力建强“学校党委—二级单位党组织—基层党支部—党员”四位一体的组织体系,不断提高高校各级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使高校党组织始终成为引领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主心骨。4.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必须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来谋划和推进,以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治校成效来检验和考评,而不是为了党建而抓党建,造成党建工作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等业务工作相脱节,虚化成“两张皮”。提高高校党建质量,就是要通过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全面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在培养什么人这个教育的首要问题上更加清醒,在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教育的根本任务上更加坚定,把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体现到办学治校和教书育人的方方面面,坚持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党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推动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1.以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核心,健全上下贯通、运行有序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既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历史的经验总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应该坚持的根本属性。坚持这一根本属性要求,不能仅仅停留在理念上、局限于观念中,必须有根本性的制度保障和系统性的制度体系支撑。历史经验表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符合我国国情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制度,长期以来为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要继续坚持、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提高高校党建质量,应以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核心,健全上下贯通、运行有序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首先,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健全党委全委会和常委会、校长办公会的议事规则和程序,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完善权力运行的制度体系,保证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落实校长依法行使职权。其次,要规范和完善院系治理体制。健全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和党组织委员会的议事规则和程序,建立健全院系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提升班子整体功能和议事决策水平,使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院系层面得到有效落实。再次,要建强基层党支部。建立健全基层党支部参与行政议事决策的制度和机制,发挥好师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基层落实提供工作、队伍和力量基础。按照全面加强高校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推动高校党建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思路,对标对表教育部“双创”行动,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在上海高校全面实施党组织“攀登计划”,组织高校党委对照把方向过硬、管大局过硬、做决策过硬、抓班子过硬、带队伍过硬、保落实过硬等“六个过硬”的要求,推出一批“上海市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和特色高校”创建单位;组织院系党组织对照党组织领导和运行机制到位、政治把关作用到位、思想政治工作到位、基层组织制度执行到位、推动改革发展到位等“五个到位”的要求,推出一批“上海市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创建党组织;组织基层党支部对照教育、管理、监督党员有力,组织、宣传、凝聚、服务师生有力等“七个有力”的要求,推出一批“上海市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党支部。实践表明,这一做法促使高校各级党组织进一步坚守初心使命,明晰职责任务,健全制度体系,理清工作机制,为高校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供了有效平台,取得了积极成效,需要不断深化、持续推进。2.以坚守为党育人初心、践行立德树人使命为关键,构建新时代高校党员教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引领机制。高校党员教师是先进知识分子的代表, 肩负着共产党员和人民教师的双重使命,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其先进性、纯洁性与否直接影响人才培养成效。长期以来,高校党员教师在教学、科研中坚持教书育人、科技报国,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但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社会思潮多元化特别是西方价值观对高校青年群体的渗透,高校党员教师的工作环境日趋复杂,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育德能力有待提高,先进性、纯洁性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凸显。提高高校党建质量,就党员教师队伍层面来说,应以坚守为党育人初心、践行立德树人使命为关键,构建新时代高校党员教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引领机制,教育引导高校党员教师主动对标对表中央要求,成为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的合格党员,成为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首先,建立统一领导、各方协同机制。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明确并强化教师工作部职能,明晰高校各职能部门在教师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职责,积极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教师工作部牵头抓总、各职能部门协同配合、基层党组织具体落实的工作格局和运行机制。其次,发挥基层党支部主阵地作用。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强化党支部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党员教师的职能,发挥“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制度安排的优势,把高校教师党支部建成教育党员的学校、团结师生的核心、攻坚克难的堡垒。再次,实施党员先锋行动。聚焦国家战略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实施教师党员先锋行动,形成党员教师立足教学、科研本职岗位,在立德树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长效机制。在加强党员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应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在注重规范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近年来,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在高校大力实施党员先锋计划,积极开展组织生活创优行动、党员成长引领行动、时代先锋建功行动,挖掘推广优秀组织生活案例和主题党日案例,推动基层党支部创新组织生活和主题党日活动;在本科院校立项建设34门“伟大工程”系列示范党课,推进党员教育内容和形式创新;布点推行党员导师制,推动育人平台和路径创新;宣传表彰先进典型,扩大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取得了良好成效。3.以传承红色基因、推动专业发展为重点,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党务工作队伍。高校党务工作队伍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和骨干力量,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党务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实现高校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长期以来,高校党务工作者在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高校党的建设方面发挥了主力军作用,高校党务工作者队伍的自身素质和能力也相应得到提升。但是,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背景下,面对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高校党务工作者队伍仍然存在数量总体上不充足、素质和能力面上不平衡、业务水平和专业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党建工作质量的提升。加强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建设,应坚持问题导向,以传承红色基因、推动专业发展为重点,努力实现高素质和专业化目标。首先,选优配强队伍。把高校党务工作队伍纳入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切实加强高校党的工作部门建设,完善机构设置,配齐配强队伍;按照专职党务工作人员配备不低于全校师生人数1%、每个院系至少配备1至2名专职组织员、实现“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全覆盖等要求,选优配强工作队伍,形成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工作力量。其次,健全制度和机制。明确各级各类党务部门、岗位和人员的职责,完善评聘、培训、管理、考核、激励和奖惩机制,建立健全党务工作者职务职级“双线”晋升制度,以“刚”的制度管理、锻造队伍。再次,加大教育和关爱力度。把教育贯穿队伍建设的全过程,通过集中培训、短期进修、挂职锻炼、对口学习、轮岗交流、日常谈话指导等形式,加强对党务工作者的理想信念、政治素质、业务技能、工作方法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同时,加大对党务工作者的关心和帮扶力度,以“柔”的教育关爱提升、凝聚队伍。推进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应抓住关键少数,搭建有效平台,务求实际成效。近两年来,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在高校着力实施党务工作者“红领”计划,坚持抓党组织书记,积极推进“万名书记进党校工程”,每年开展高校院系党组织书记和师生党支部书记示范培训,选派党组织书记开展短期挂职、跟岗。同时,建立党务工作队伍研修基地,搭建党建示范和特色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等系列培育创建平台,把教育培训和创建实践结合起来,整体提升党务工作队伍综合素质和能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也为各高校加强党务工作队伍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4.以赋能增效为目标,打造与时俱进、功能完备的党建支撑保障体系。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离不开强有力的支撑保障体系。推动高校党的建设高质量创新发展同样需要理论、文化、科学技术以及阵地场所的保障支撑。长期以来,高校积极开展党建研究,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踊跃探索信息化条件下的线上党建阵地,有力保障了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促进了高校党建质量的提升。但是,在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面对中央对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和广大师生党员、群众的新期待,高校党建的理论研究和智力支撑、物质和技术保障仍显不足,存在相对滞后的问题,党建支撑保障体系的建设任务依然繁重而艰巨。加强高校党建支撑保障,应以赋能增效为目标,打造与时俱进、功能完备的党建支撑保障体系。首先,加强党建研究。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要务之一就是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加强党建研究工作。要依托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科和人才优势,建强“党的建设”二级学科;对标对表中央要求,梳理聚焦高校党建重点难点问题,组织优势力量开展重点党建课题研究;加强指导,搭建交流平台,提高专业教师和党务骨干队伍的研究能力;加大研究成果的转化利用,以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反哺实践、指导工作。其次,推进党建信息化。信息化时代的党建工作必须走党建信息化创新之路,这是提升党建工作实效的必由之路。要建好用好党建信息化平台,推动党建管理手段和信息汇总、数据分析的创新;运用网络党校、在线会议、掌上社交等平台,发挥信息技术在干部培训、“”和党建共建等方面的有益补充作用;综合运用网站、新媒体等传播媒介,推动党建宣传创新,提升党建宣传效率和效益。再次,加强基地阵地建设。按照中央有关要求,建强党务工作队伍培训基地和各高校内设党校;加大指导和支持力度,建设数量更多、内涵更丰富的党建服务中心和党员活动室,扩大党建阵地的物理覆盖和工作覆盖;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和城市基层党建优势,推动高校以联建共建、结对帮扶等形式,拓展校外培训基地和党建阵地。在加强高校党建支撑保障方面,应坚持“塑形”和“铸魂”相结合,线下与线上相结合,强化协同,有序推进。近两年来,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在高校积极实施党建工作“筑力”计划,通过学校党建研究、教育科学研究、“阳光计划”项目和党建研究会党建课题等多渠道课题,开展党建研究;举办长三角学校党建论坛;在高校立项分批推进23个“党建服务中心”、17个“党员活动室”建设;开发运行“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党建信息化平台”,为加强高校党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进一步打造理论和实践相贯通、物理形态和内涵质量相兼容、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更高层次的党建质量支撑保障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48.
[2][3]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4]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1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425.
[5]李进忠,方增泉.固本强基全面加强新时代高校党的政治建设[J].北京教育(高教),2019(1).
作者:滕建勇 单位: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
- 上一篇: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思考
- 下一篇:论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融合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