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研究
时间:2022-09-08 09:13:48
导语: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教学管理——教育质量发展的关键
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历经20多年的发展,目前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目2500余个,从快速增长阶段已进入稳步发展阶段。“教学质量”是学校人才培养、学生就业、学校声誉等方面的核心,而教学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提高我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管理水平就显得愈发重要。
二、中外合作办学主要教学管理模式比较
1.中外合作办学主要教学管理模式与特点比较。第一,移植型教学管理模式。即将国外优秀的教学管理模式几乎整体移植至国内,以快速实现国际化院校的发展和国际标准人才的培养。主要特点:一是吸收国外合作院校教学理念为本校教学理念,与国外合作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保持一致。二是与国外合作院校联系高度紧密,外方支持力度极大,包括网络、教学、社团资源等。三是课程设置于外方保持高度一致,比如教学方法、教学体系、语言和资源配置都严格按照外方要求进行。四是重视英语学习,创造全英环境。五是毕业证颁发外方学历学位证书,无中方学历学位证书,学位证书根据学生程度分等级。六是教学质量沿用外方质量保障体系并接受国际第三方机构的评估。不足之处:一是全盘接收就存在外方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与中国学生传统学习习惯之间的衔接问题。二是全英教学模式下学生的适应度问题。第二,融合型教学管理模式。即将我国的教学管理模式和国外的教学管理模式融合在一起,以不出国门的形式培养出符合国情需要的国际化人才。主要特点:一是教学理念清晰,凝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得以贯彻。二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和相关教学手段的充分融合,引进国外合作院校的优质资源,结合本国国情,培养国际化视野的人才。三是中外双方互派教师,外方派教师进行授课,中方教师有机会去合作院校交流学习。四是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多采用课堂讨论、分组作业、实践环节等方式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灵活。五是重视学生英语水平提升,大一着重英语教育,采取全英文教学,努力营造全英环境。六是学制多样化,出国学习与国内学习相结合,有2+2模式(国内学习2年,出国学习2年)、3+1模式(国内学习3年,国外学1年)等供不同专业、不同需求的学生选择。七是质量保证体系严格,引入第三方质量监督体系,多管齐下,确保办学质量。不足之处:一是在全英的教学环境下,教学计划的实施并不顺利,教学效果难以保证。二是学生英语学习压力大,专业知识和英语都要注重。三是教学资本投入会更大,这些高校对师资水平要求有留学背景或外籍教师或博士人才,高层次人才的获取必然要付出更多薪酬。第三,嫁接型教学管理模式。合作双方保持教学上的自主性,通过学分互认的方式获得双方院校颁发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书。主要特点:一是注重拓展学生知识面。创造中方和外方教师交互的课堂,使学生既感受到中方大学教育思想,又接收到西方教育理念。二是注重学习效果。大一通常都开设基础课、公共课,帮助学生树立起世界观和人生观,扎实基础知识,大二开始进行专业选择,并开设外方课程。三质量评估并未引入国外机构进行认证,但是接受本国办学质量评估。不足之处:一是中西合璧的过程中,中方教学理念并不清晰。因此教学培养方案、计划、教材选用等方面欠缺理念指导。二是合作双方保持相对独立性,按照各自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由于中西方教学理念的差异,往往存在教学计划衔接问题。三是教学资源的共享方面,合作院校并未给予足够的倾斜,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四是质量监督没有第三方的认证,没有建立完善的国内外评估体系,教学质量是否达到国际要求不得而知。
三、典型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比较分析表
四、我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发展思考
1.加强顶层设计与教学机制建设。第一,中央要加快出台教学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推进制度建设。我国虽有中外合作教育政策指导性文件,但教学要求相关细则缺失;合作办学指导思想有,但大多数合作办学教育理念模糊。因此教育部应加快出台中外合作办学教学实施、教学改革等细则文件。第二,合作院校要重视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理念的确立。教学理念应根据合作院校办学层次(应用型/科研型/科研应用型)、生源类型(一本/二本)、教育资源等来确定,以教学理念引领教育培养过程,创新培养方式。第三,合作院校组织结构应能够充分贯彻教育理念。在层级上及权责上注重“以学为中心”的教学部门的设计,比如“学习辅导中心”等类似部门,在绩效考核方面向教学一线倾斜,突出教学部门及教学人员的重要性。第四,合作院校管理人员与管理制度应具有国际化标准。在教学管理人员的选聘上注重海外经历,在培训上注重引入国际教学管理相关课程;在教学管理制度上重视学生课堂参与度、课程严谨性与教学进度的管理。2.积极引进、建设在线教学资源。第一,注重合作院校的在线图书馆藏资源的利用。第二,积极引进在线教育资源,我国现已开始积极探所,但大部分思路都是开展校内在线课堂建设,合作高校还可以延伸这条思路,联系校外相关行业协会,合作开展在线课堂建设,有选择地引进和利用。3.重视中外师资队伍选用、培训与管理。第一,做好选用教师工作。很多中外合作高校是双方共同选拔教师,教师多有海外留学背景,但现实是内地的一些高校,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办学资金等方面的限制,拥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较难选聘。第二,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国家、地方层面应专门举办针对合作院校的教师培训班,着重加强外语、国际知识、国际形势、国际资源利用检索等方面的培训,打造出具有国际化视野、国际化交流技能的师资队伍。三是多种培训资源共举。比如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相结合,制定考核管理规定、学习激励制度等。4.改进与创新课堂教学。第一,注重学生英语基础的学习,注意过渡阶段。第二,选修课程注意多样化设置,允许学生跨学科选择学习,保证学生的学习自主权。第三,根据条件采用小班化教学,较好地开展师生互动。第四,在一定框架下充分给予教师教学自主权,引导教师将课程知识点与社会热点结合。第五,注重以学为主过程的引导,将单向地知识灌输转变为双向地互动引导,注重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学习。5.重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质量提升。根据我国《中外合作教育评估方案》,教育部对本科以上高等学历教育的院校和项目进行评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评估体系包括9项一级指标,21项二级指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评估体系包括8项一级指标,22项二级指标。指标涵盖范围比较全面,但是这些指标基本都是定性指标,没有定量指标,对于教学管理、培养质量方面的要求阐述也较模糊。因此建议:第一,加快修订《中外合作评估方案》,对不同办学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建立不同指标体系,并且考核指标要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特别是在教学管理中要科学制定一些核心指标的量化评估标准,比如教学中的学生参与度、重视教学度、学生继续就读率、就业与深造率等。第二,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以科学的评估体系更加专业地、不受外界干扰地对合作院校及项目进行评估,使评估更加公正、公平、公开。
五、结语
我国的国际化办学要向世界一流标准看齐,通过对比找到差距,借鉴一流建设经验,吸引高质量教师和学生,要从人员交往为主导更加注重实质性合作,由办学资源为基础到办学理念的深度交汇,由学校主体到院系和师生为主体,推动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立生等.跨境教育及其质量保障的探究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3).
[2]叶敏等.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模式的探讨与研究——以安徽中医药大学中韩合作办学项目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5(20).
[3]向欣等.吉林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问题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7(2).
[4]刘红.论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务管理[J].高教学刊,2017(18).
作者:李璐璐 单位:郑州西亚斯学院
- 上一篇:传统音乐在学前音乐教育的问题探析
- 下一篇:立德树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