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计算机教育创新研究

时间:2022-05-24 09:13:36

导语:高校计算机教育创新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计算机教育创新研究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计算机技术的革新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越来越多的行业和领域开始使用、普及、推广计算机技术,随着人们对计算机技术了解和使用程度的加深,计算机早已悄无声息地扎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就当前发展现状而言,我国计算机行业发展还处于上升阶段,其前景十分可观,而在专业性人才输出方面也需要加大培养力度,紧跟发展步伐。本文从当前我国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弊端入手,着重对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入了以因材施教为核心的分组教学模式,并从分组教学对现代计算机教育的促进作用和如何在高效课堂中推行分组教学模式两方面阐述了这种新型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教育改革

计算机的广泛普及不仅带动了其相关电子科技产业的迅速崛起,同时对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也愈发严苛,这就需要技术人员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技能,与时俱进,不断吸收新的知识。为了更好地与社会接轨,及时为计算机行业注入新鲜血液,高校也将计算机课程改革提上了日程,如何提高在校生的实践能力成为了首要解决的难题。在这种情况下,分组教学模式被引入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分组教学秉持着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理念,系统性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展示个人优势和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和个人动手能力。

一、我国现有计算机教学模式中的弊端

(一)传统教学模式与人才能力培养相冲突据2015年人才市场调查结果显示,互联网、计算机软件、电子商务、金融等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显著增加,这方面的人才供给显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同时,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在全国高校范围内迅速崛起,高校在招生和人才教育方面有了重大突破,但是现实中高校输出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几乎无人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实际就业率不容乐观。究其根本,是因为高校教育没有与市场需求顺利对接,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理论而忽略实践,难以培养出动手能力强、能够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而计算机行业的飞速发展促使各大企业忙于开拓市场,投入研发,无暇对新员工进行专项培训,这就导致了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常常难以适应企业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各种计算机技能培训机构得以茁壮成长,许多学生选择进入这类机构进行系统化培训,在经过4到6个月的强化训练后能够大幅度提高其实践能力,掌握一门专项技术,最后寻找一份对口工作。这类价值不菲但备受计算机专业学生青睐的培训机构在短时间内的迅速崛起,从侧面反映出现有高校计算机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目前教育部正在进行高校转型升级探索,尝试引导一些普通本科高校向技术应用型高校转型,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应用技术大学,培养相关专项技术人才。

(二)理论与实践脱轨现如今,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深入农学、医学、工管类等众多学科,并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普及。就具体操作而言,各行业不同的需求导致相关从业人员所需掌握的操作技能存在很大差异,但很显然,各大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对这种分化的差异性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个体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掌握和应用的能力以及所教授技能的适用范围和适用程度,这不仅会导致理论与实践产生脱节,还会使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热情和信心,严重影响课堂效率。项目教学是许多高校在计算机教学方面的一个通病,教师大多遵照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理论化教授和简单的上机指导,但实际上这种项目模式教学在项目的选择和项目之间的连贯性方面存在许多欠缺人性化的因素。首先,长期偏重理论的方法论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固化、僵化的思维,只会套用教材中现有的模板,不能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在经过系统化的学习后,其思维模式和学习能力并没有提升。其次,这种比较落后的课程体系不能保证知识的迁移率,导致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的脱轨,这就使得毕业生在择业时常常面临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不足或自身所具备的能力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给求职过程带来极大困扰,由此可见,当下高校的计算机教育背离了其对接社会、服务社会的教学初衷。

二、高校计算机教育创新的途径

(一)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实施分组教学事实上,一旦拥有合适的学习环境,大部分学生在学习速度、学习能力、进一步学习的动机等多方面都会变得十分相似。这正是分组教学所强调的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和接受情况进行分组化定制教学,在此基础上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确保每一位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计算机知识深刻理解、掌握和应用,这种分组教学模式能够极大地提高计算机教育的普适性和易学性,进而增强其实用性。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强调学习知识的过程不是由外向内被动的强压接受过程,而是由学习者主动构建的由内向外的自主学习通道,因此建议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边讲边练,以便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来理解、巩固、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最终将课堂学习落实到具体应用上。分组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种类型,即横向划分法和纵向划分法。

1.横向划分的教学模式横向划分需要事先了解学生对计算机技能的掌握要求,以此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定向分组,大体可划分为三个类别,即特长型、理论型和应用型,然后因材施教,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作用。在这过程中,每个学习个体的特殊性是计算机分组教学的切入点。对于特长型学生,除了保证其能学以致用外,教师还需要辅助其拓展兴趣、发掘潜力;对于应用型学生(涉猎知识较广)需要重视其动手能力方面培养,对于理论型学生,他们则需要更侧重于理论化的教育,要求深刻理解、掌握计算机方面理论体系。

2.纵向划分的教学模式相较于横向划分,由于每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水平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层次划分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融入课堂,主导自己的学习,进而更好地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这种情况下,大体上可以将学生分为基础型和潜能型两类。就基础型学生而言,应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计算机理论知识和书中案例,着重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而潜能型学生需要的课程应更具有针对性,需要将计算机基础课程与计算机等级考试内容对接,学习模式也应更偏向于提高型,教师需要在基础课程之上对其进行拓展式引导,以便学生能够探索地更加深入。(二)以设计科学的项目为中心进行教学建构主义的情景构建理论言明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群体动物,着重强调了在学习过程中重现真实社会情景的重要性,因此在现代高校计算机教育课程中,应引入更多符合真实情景的教学项目,以此培养学生在社会环境中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其对该科目的自信心和满足感。建构主义认为,每个个体有其独特的接受支持的方式,而这种分组的“协作式”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辅助学生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将学生分为不同学习小组,依照具体情况分配各自项目,在完成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会共同协作,分享彼此的知识、方法和收获,便于及时查漏补缺,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结语

大数据时代,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快速地发展和广泛地普及,这不仅加大了计算机人才的从业难度,也给高校计算机课程改革带来了挑战,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在校学习与社会工作顺利接轨成为了高校新课改首要解决的难题。越来越多的本科高校、技术型高校打破了传统固化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开始引入分组教学理念,参考其项目规划、课程框架、授课情况、分组状况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教学方面的创新,旨在培养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的综合发展型计算机人才,在保证课堂效率和质量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由此可见,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高校计算机教学也应紧跟时展的步伐,顺应市场的需求,保障学校与社会顺利对接。

参考文献

[1]陈明.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教学方法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2(11):104-109.

[2]曲本庆,马寅强,王忠宽,等.浅论高校计算机教育中的分层次教学[J].考试周刊,2014(23):111-112.

[3]高昉.高校计算机创新性教学策略研究[J].现代交际,2014(4):231.

作者:刘锦绣 单位:山东现代学院